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脊柱导航三维影像系统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导航三维影像系统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症、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或退行性侧弯、腰椎滑脱、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脊柱导航一术中三维影像系统(A组)和传统X线透视法(B组)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采用术中三维影像系统评估螺钉位置的精确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螺钉位置、平均螺钉植入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近期并发症。结果:A组螺钉位置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平均螺钉植入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低于B组。A组未发现手术近期并发症。结论:脊柱导航一术中三维影像系统使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更精确、简便、快速和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脊柱手术微创化、精确化、安全化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计算机导航三维影像系统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17例患者采用计算机导航三维影像系统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采用术中三维影像系统评估螺钉位置的精确性,术后应用CT做椎弓根扫描,分析椎弓根钉位置的优良率。结果螺钉位置优良率高,无误植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计算机导航三维影像系统使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更精确、更安全,为脊柱手术精确化、微创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CT导航在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因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需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13例,其中腰椎间盘术后继发椎管狭窄4例,腰椎置钉失败2例,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后腰椎不稳4例、椎体滑脱3例。在减压解除神经根压迫同时在三维CT导航引导下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采用术中G型臂X线机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比较测量以及术后三维影像系统(CT、MRI)评估螺钉位置的准确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为置钉位置准确,记录螺钉平均置入时间。结果共置入62枚螺钉,术中及术后X线片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度为100%,术后三维影像评估螺钉位置准确率为91.8%,螺钉平均置入时间(4.7±0.7)min/枚,未出现螺钉置入相关的近期并发症。结论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患者术中应用CT三维影像导航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有效的提高置钉的精确性以及保证了安全性,降低了脊柱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的风险性,减少放射线的暴露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影像脊柱导航指导脊柱畸形或脊柱翻修手术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2003年9月-2007年12月,收治脊柱存在先天畸形或脊柱后柱结构缺损需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患者58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并脊髓畸形31例、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后脊柱不稳27例,在减压解除神经压迫同时在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下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采用三维影像系统评估螺钉位置的准确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为置钉位置准确;记录螺钉平均置入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近期并发症。结果:58例患者共置入426枚螺钉,螺钉位置准确率为96%,螺钉平均置入时间3.90±0.87min/枚,手术时间147±65min,出血量312±185ml,未出现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三维影像导航对脊柱畸形或脊柱翻修手术患者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快速、精确和安全,为高风险的脊柱脊髓畸形及脊柱翻修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中应用电磁导航系统结合Stagnara投照法采集C型臂X线透视图像对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06年4月~2008年12月在电磁导航辅助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47例(导航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92枚:2004年6月~2006年4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39例(透视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54枚,两组均采用Stagnara投照法采集C型臂X线透视图像.术后行CT薄层平扫加椎弓根矢状面二维重建,通过测量椎弓根皮质外缘与穿出的螺钉边缘的垂直距离对椎弓根螺钉位置进行评价,并分为A、B、C、D级,以A级和B级合并计算优良率.结果:导航组的手术时间为165~420min,平均233.7min,透视组为175~365min.平均236.1min,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导航组术中出血量为450~1650ml,平均712.2ml.透视组为550~1900ml,平均794.9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导航组术后椎弓根螺钉位置A级476枚,B级9枚,C级5枚,D级2枚,优良率为98.5%;透视组A级411枚,B级14枚,C级17枚,D级12枚,优良率为93.6%,两组置钉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导航组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透视组2例在术中发生螺钉损伤硬膜囊,1例术后发现螺钉刺激神经根.结论:在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中应用电磁导航系统结合Stagnara投照法采集C型臂X线透视图像可降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影像导航系统引导椎弓根钉加椎间钛笼融合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腰椎滑脱患者在脊柱影像导航系统引导下利用椎弓根螺钉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加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术。手术后对内植物和导航虚拟影像进行测量,疗效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术前、术后分数,同时观察临床疗效及融合率。结果植入物实际影像图与导航虚拟手术路径图重叠,复查CT示内植物位置理想,椎弓根钉位置理想336枚(93%)。术后随访6-34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7分,随访时为12.5分,优良率90%。结论影像导航系统引导椎弓根钉加椎间钛笼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植入前可以虚拟出内固定植入的手术环境和路径;植入中可以适时追踪手术器械的位置变化,使内植物精确植入最佳位置,提高了椎弓根钉和融合器植入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Coflex系统植入与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方法]抽取连续的30例住院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施行Coflex系统植入和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JOA评分,术后改善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传统减压融合术相比,Coflex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无明显差异,而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降低。随访期间Coflex组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Coflex植入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新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实时三维导航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scoliosis,CS)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CS患儿26例,其中13例术中采用实时三维导航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导航组),13例采用传统X线机监视下徒手植入椎弓根螺钉(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半脊椎个数及位置、主弯Cobb角以及Risser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重植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通过CT采用Richter法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摄全脊柱X线片评价矫形效果。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植钉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术中螺钉重植率(5.2%)显著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46)。导航组及对照组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6~24个月和6~2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见脊柱失代偿及矫形效果丢失。根据Richter法评价,术后1周导航组螺钉位置获优52枚、良6枚,对照组获优51枚、良5枚、差4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2,P=0.046)。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5,P=0.957)。结论术中实时三维导航技术可有效提高CS术中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精确性,降低螺钉重植率,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在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后路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3月,使用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51例(导航组),与同期传统X线机监视下徒手植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该类患者41例(传统组)进行比较。术前经双能骨密度测量两组均合并骨质疏松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测定值、病程、累及节段、术前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螺钉重植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通过CT采用Richter法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通过三维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导航组植入螺钉250枚,其中初植成功239枚,螺钉重植11枚(4.4%);传统组植入螺钉213枚,其中初植成功190枚,螺钉重植23枚(10.8%);两组螺钉重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9,P=0.009)。导航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Richter法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导航组优240枚、良10枚,传统组优191枚、良21枚、差1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6,P=0.023)。导航组和传统组随访时间分别为(7.8±1.5)个月和(8.7±1.5)个月。导航组术后6个月三维CT显示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拔出、断裂等情况。传统组1例术后6个月植骨部分吸收,给予支具制动限制活动,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措施,术后9个月植骨达骨性融合;余患者术后6个月植骨达骨性融合。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能够很大程度避免椎弓根螺钉位置偏差、反复拔出重植等情况,实现每枚椎弓根螺钉最大稳定性,减少手术暴露时间及出血量,为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患者行脊柱后路固定手术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