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博莱霉素肺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54只清洁SD大鼠随机分为牛磺酸组(T组)、模型组(B组)、正常组(CN组).T组和B组实验当天气管内滴入博莱霉素5mg/kg,CN组气管内滴入等量生理盐水.在气管内滴药后第7、14、28天每组各处死6只动物,行HE、Masson染色并做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测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表达.结果:B组TGF-β1、α-SM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N组和T组.B组各时间点肺泡炎评分均高于同一时间点CN组和T组.实验第14、28天肺纤维化程度及羟脯氨酸含量也高于同期CN组及T组.结论:牛磺酸可减轻博莱霉素肺纤维化大鼠的肺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TGF-β1表达及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微小RNA-21(miR-2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脓毒症诱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只。对照组大鼠仅开腹后关腹处理;实验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ARDS模型。每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2 h、1 d、2 d、3 d、4 d、5 d时间点各处死6只大鼠。取大鼠左肺组织用于苏木精-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表达。取右肺组织,应用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miR-21表达情况。 结果各实验组大鼠术后较相应对照组出现活动明显减少,反应迟钝,呼吸急促。显微镜下,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和肺实质胶原沉积。实验组大鼠肺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及红细胞渗出,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多并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实验组大鼠肺组织miR-21表达水平术后2~5 d与同时间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t=7.121、5.330、6.513、19.371,P均< 0.05)。对照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均为0,实验组大鼠术后1~5 d肺组织TGF-β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2.64%、32.69%、36.20%、38.32%、45.64%。 结论miR-21和TGF-β1在ARDS所致的肺纤维化组织中表达升高,提示miR-21和TGF-β1在ARDS大鼠的肺纤维化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老龄大鼠和成年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模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老年肺纤维化发病率升高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模型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于第7、14、21、28天分别处死5只,测定血清中TGF-β1、TNF-α的浓度;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的浓度;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YP含量、血清中TGF-β1、TNF-α的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成年和老龄模型组第7天至第28天肺组织HYP含量、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逐渐升高,但是成年模型组第21、28天与同组第14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老龄模型组在第21天和第28天时仍明显继续升高,且与同组第14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后老龄大鼠HYP、TGF-β1、TNF-α的浓度长时间及高水平表达,是肺纤维化随年龄增加的分子基础,也是老年人肺纤维化发病率升高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百草枯(PQ)致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方法 5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组。实验组48只,通过腹腔注射PQ(10 mg/kg)建立小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染毒后2,5,7,14 d和对照组7d时小鼠分别被处死,留取肺组织标本。标本进一步进行HE染色和TGF-β1的免疫组化研究,并进行TGF-β1的积分光密度(iOD)分析,两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PQ致肺纤维化过程中,巨噬细胞中TGF-β1表达显著增加。随着纤维化进程的进展,TGF-β1染色阳性主要见于浸润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染毒后14 d,除了巨噬细胞外,TGF-β1染色阳性也见于成纤维细胞灶中的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时间点TGF-β1的积分光密度在纤维化开始后明显增加(P<0.01)并呈上升趋势。结论 在PQ致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中,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并对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三参保肺颗粒对虚喘模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6/09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实验室进行。取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①模型组:熏香烟烟雾,每周6d,连续4周,第29天气管内注入弹性蛋白酶(300U/kg),第35天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mg/kg),继续饲养4周。②三参保肺组:同模型组造模,模型制作开始每日三参保肺颗粒(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提供,由党参、丹参、蛤蚧、炙麻黄、汉防己、紫菀等组成)水溶液灌胃(14g/kg)。③对照组:于第29,35天气管注入生理盐水(2mL/kg)。各组于第9周末处死,取右肺下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果:2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三参保肺组及模型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在支气管黏膜、肺泡和肺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肺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均有表达,三参保肺组表达的程度较模型组为弱。②经图像分析显示三参保肺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三参保肺颗粒可抑制支气管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起到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过氯酸铵(AP)致肺纤维化作用。方法 AP染毒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24 h, 取AM上清液培养肺成纤维细胞(FB),检测AM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及FB增殖活性、细胞内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气管内注入方式对大鼠进行AP染毒,3 d后处死,测定肺组织中TGF- β1 mRNA的表达。结果 AP低、高剂量组TGF-β1细胞阳性率和AP高剂量组TGF-β1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AP染毒组FB增殖活性和FB Hy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P 低、中、高剂量组肺组织TGF-β1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AP增加了 AM和肺组织TGF-β1表达,但尚未表现出致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姜黄素和地塞米松对百草枯致肺纤维化大鼠胶原沉积、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百草枯组用百草枯5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1 h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姜黄素组染毒1 h后腹腔注射姜黄素200 mg/kg;地塞米松组染毒1 h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3 mg/kg;对照组用1 ml生理盐水灌胃,1 h后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各组每日用药1次,直至处死动物前1 d为止.各组于1、3、7、14 d随机处死5只动物,取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结果 地塞米松组和姜黄素组大鼠肺组织胶原沉积较百草枯组明显减少.百草枯组、地塞米松组和姜黄素组7 d和14 d时TGF-β1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地塞米松组和姜黄素组明显低于百草枯组(P<0.05或P<0.01);而地塞米松组和姜黄素组各时间点TGF-β1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姜黄素和地塞米松均可减轻百草枯所致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有关.姜黄素和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姜黄素比地塞米松副作用少,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联合厄贝沙坦对大鼠肺纤维化及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分析其治疗肺纤维化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厄贝沙坦组、白藜芦醇组、厄贝沙坦+白藜芦醇组各21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注入博莱霉素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后第2天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肺组织TGF-β1、NF-κB表达。结果厄贝沙坦+白藜芦醇组第14 d肺泡炎评分、肺纤维化评分(1.5±0.4、1.2±0.5)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21 d评分(1.2±0.3、1.0±0.6)明显低于厄贝沙坦组、白藜芦醇组;14 d、21 d TGF-β1、NF-κB(0.43±0.11、0.31±0.09,0.38±0.11、0.44±0.12)ng/ml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厄贝沙坦组、白藜芦醇组。结论白藜芦醇联合厄贝沙坦对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内TGF-β1、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百草枯诱导大鼠肺纤维化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上皮-间充质转变(EMT)现象及相关蛋白的表达。 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及百草枯组,每组各30只。百草枯组腹腔注射80 mg/kg百草枯建立中毒模型,对照组注射3 mL等渗NaCl溶液。分别在建模后1、3、7、14、21、28 d分批处死大鼠,比较两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重及羟脯氨酸水平,取左肺下叶予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评估肺组织病理学和肺纤维化程度,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百草枯中毒后1、3、7、14、21、28 d肺组织中EMT相关指标和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两组各时间点肺湿干比重及羟脯氨酸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72、22.541,P均< 0.001),且百草枯组湿干比重的比值在3、7、14、21、28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羟脯氨酸表达水平仅在14、21、28 d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病理结果显示百草枯组大鼠中毒后1~7 d,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质增厚水肿,中毒后21 d和28 d可见肺泡壁明显增厚及胶原纤维明显增生,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无明显改变。对照组与百草枯组各时间点TGF-β1、Smad2/3、p-Smad2/3、Smad4、p-Smad4、Smad7、p-Smad7、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Vimentin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685、7.381、7.878、10.743、14.575、17.791、33.200、14.453、10.849、25.415、26.263,P均< 0.001),且百草枯组TGF-β1、Smad2/3、p-Smad2/3、Smad4、p-Smad4、α-SMA、Vimentin及FSP-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中毒后21 d达高峰(P均<0.05)。而Smad7、p-Smad7及E-cad表达水平逐渐降低,Smad7、p-Smad7水平在中毒后7 d达到谷底;E-cad表达水平在中毒后21 d达到谷底(P均<0.05)。 结论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EMT过程影响百草枯诱导的肺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酒精引起的大鼠肾损伤模型的病理学改变及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表达。方法:以酒精灌胃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肾损伤模型,以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组织中TGF-β_1的表达。结果:光镜下HE染色可见模型组肾组织在相应阶段出现肾小管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肿胀,管腔闭塞等;电镜下模型组肾组织在相应阶段出现间质内的纤维成分增多;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TGF-β_1呈阳性表达,随酒精负荷时间的增加阳性表达增加(P<0.01)。结论:大鼠酒精性肾损伤以肾小管—间质的炎性改变及形成肾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酒精性肾损伤模型机制可能与肾组织中TGF-β_1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新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t)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Ast,以FITC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后,用含0、1、2、4 ng/m L的TGF-β1分别干预培养24 h,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细胞中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TGF-β1能显著增加Ast中CTGF mRNA及蛋白表达;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有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能上调Ast中CTGF的表达,而该影响随TGF-β1浓度增加而显著,提示TGF-β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节新生SD大鼠Ast CTGF表达导致神经胶质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由黄芪、白术、丹参、川芎等中草药提纯的芪丹颗粒对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4/08在山东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所病理实验室完成.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芪丹组、激素刎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利用BLEMA 5建立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模型组、芪丹组、激素组分别气管内一次性灌注平阳霉素5 mg/kg后,模型组常规饲养,芪丹组以芪丹颗粒灌胃250mg/(kg·d),激素组肌注氢化考的松25 mg/(kg·d)正常对照组一次性气管内灌注生理盐水2 mL/kg.各组饲喂28 d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取大鼠右肺中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Van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品红法染色观察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imRNA、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的大鼠为28只.[1]大鼠肺纤维化程度比较模型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较重,且其胶原纤维沉积较多,芪丹组可见肺泡间隔增厚程度减轻,炎性细胞较少,肺泡结构基本正常,肺泡炎与肺纤维化多为轻度.激素组肺泡炎及纤维化减轻不甚明显.[2]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量灰度扫描积分面积比较芪丹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灰度扫描积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1.856 0±0.135 6,3.432 0±0.206 3)mm2,(Q=12.857 5,P<0.01)];激素组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灰度扫描积分面积高于正常对照组[(2.622 0±0.3815,1.480 0±0.122 1)mm2,(Q=13.907 3,P<0.01)];芪丹组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灰度扫描积分面积明显低于激素组[(1.910 0±0.193 5,2.622 0±0.381 5)mm2,(Q=8.265 9,P<0.01)].结论中药芪丹颗粒可以减少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量,减弱了细胞因子网络对于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促进作用,从而减轻和抑制了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由黄芪、白术、丹参、川芎等中草药提纯的芪丹颗粒对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4/08在山东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所病理实验室完成。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芪丹组、激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利用BLEMA5建立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模型组、芪丹组、激素组分别气管内一次性灌注平阳霉素5mg/kg后,模型组常规饲养,芪丹组以芪丹颗粒灌胃250mg/(kg·d),激素组肌注氢化考的松25mg/(kg·d);正常对照组一次性气管内灌注生理盐水2mL/kg。各组饲喂28d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取大鼠右肺中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Van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品红法染色观察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的大鼠为28只。①大鼠肺纤维化程度比较:模型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较重,且其胶原纤维沉积较多,芪丹组可见肺泡间隔增厚程度减轻,炎性细胞较少,肺泡结构基本正常,肺泡炎与肺纤维化多为轻度。激素组肺泡炎及纤维化减轻不甚明显。②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量灰度扫描积分面积比较:芪丹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灰度扫描积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犤(1.8560±0.1356,3.4320±0.2063)mm2,(Q=12.8575,P<0.01)犦;激素组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灰度扫描积分面积高于正常对照组犤(2.6220±0.3815,1.4800±0.1221)mm2,(Q=13.9073,P<0.01)犦;芪丹组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灰度扫描积分面积明显低于激素组犤(1.9100±0.1935,2.6220±0.3815)mm2,(Q=8.2659,P<0.01)犦。结论:中药芪丹颗粒可以减少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量,减弱了细胞因子网络对于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促进作用,从而减轻和抑制了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三参保肺颗粒对虚喘模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B1、转化生长因子B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1-06/09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实验室进行。取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①模型组:熏香烟烟雾,每周6d,连续4周,第29天气管内注入弹性蛋白酶(300U/kg),第35天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mg/kg),继续饲养4周。②三参保肺组:同模型组造模,模型制作开始每日三参保肺颗粒(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提供,由党参、丹参、蛤蚧、炙麻黄、汉防己、紫菀等组成)水溶液灌胃(14g/kg)。③对照组:于第29,35天气管注人生理盐水(2mL/kg)。各组于第9周末处死,取右肺下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p1、转化生长因子B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 结果:2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三参保肺组及模型组转化生长因子B1、转化生长因子B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在支气管黏膜、肺泡和肺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肺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均有表达,三参保肺组表达的程度较模型组为弱。②经图像分析显示三参保肺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1)。 结论:三参保肺颗粒可抑制支气管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B1、转化生长因子B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起到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苦参总生物碱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建的防治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苦参总生物碱组)和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卵蛋白-氢氧化铝混悬液处理大鼠构建哮喘大鼠模型,空白组以生理盐水替代;给药组在激发后1 h灌胃10 mg/kg苦参总生物碱水溶液,1次/d,共灌胃28 d;地塞米松组在激发后1 h灌胃0. 5 mg/kg地塞米松溶液,1次/d,共灌胃28 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药物干预结束后处死大鼠。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的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用蛋白印记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MMP-9、TIMP-1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平滑肌增生,血清和肺组织中的MMP-9、TIMP-1和TGF-β1水平显著上升(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对大鼠灌胃苦参总生物碱后,支气管增生细胞和周围炎症细胞的浸润均减少,血清和肺组织中MMP-9、TIMP-1和TGF-β1的表达显著下调(P 0. 05),与地塞米松组具相同变化趋势。结论苦参总生物碱可以有效地改善哮喘大鼠气道的重建,其分子机制可能是下调MMP-9、TIMP-1和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梗阻性肾病大鼠模型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梗阻性肾病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作对照。治疗组每日给予塞来昔布100mg/kg,模型组、假手术组每日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造模前1d至造模后14d灌胃,分别于UUO后3d、7d、14d分批处死,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GF-β1、CTGF的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CTGF、α-SMA、FN的蛋白表达,放免法检测组织内cAMP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GF-β1、CTGF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cAMP的水平下降(P<0.001)。塞来昔布对梗阻肾TGF-β1的表达无显著改变,但能升高组织内cAMP水平,抑制CTGF的表达,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在梗阻性肾病大鼠中TGF-β1、CTGF的表达均显著升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通过升高组织内cAMP的水平来抑制TGF-β1的下游因子——CTGF的表达延缓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过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株NRK49f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及GBE低剂量组(12.5mg/L)和高剂量组(25mg/L),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分析各组细胞TGF-β、CTGF及α-SMA表达情况。结果高糖组细胞TGF-β、CTGF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照组比较,GBE各处理组TGF-β、CTGF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存在剂量-效应差异(P0.05);高糖DMEM作用于NRK49f48h时可见明显α-SMA表达,而GBE 2个剂量组α-SM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结论抑制TGF-CTGF途径及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可能是GBE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由黄芪、白术、丹参、川芎等中草药提纯的芪丹颗粒对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4/08在山东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所病理实验室完成.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芪丹组、激素刎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利用BLEMA 5建立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模型组、芪丹组、激素组分别气管内一次性灌注平阳霉素5 mg/kg后,模型组常规饲养,芪丹组以芪丹颗粒灌胃250mg/(kg&;#183;d),激素组肌注氢化考的松25 mg/(kg&;#183;d):正常对照组一次性气管内灌注生理盐水2 mL/kg.各组饲喂28 d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取大鼠右肺中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Van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品红法染色观察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imRNA、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的大鼠为28只.[1]大鼠肺纤维化程度比较:模型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较重,且其胶原纤维沉积较多,芪丹组可见肺泡间隔增厚程度减轻,炎性细胞较少,肺泡结构基本正常,肺泡炎与肺纤维化多为轻度.激素组肺泡炎及纤维化减轻不甚明显.[2]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量灰度扫描积分面积比较:芪丹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灰度扫描积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1.856 0&;#177;0.135 6,3.432 0&;#177;0.206 3)mm^2,(Q=12.857 5,P<0.01)];激素组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灰度扫描积分面积高于正常对照组[(2.622 0&;#177;0.3815,1.480 0&;#177;0.122 1)mm^2,(Q=13.907 3,P<0.01)];芪丹组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灰度扫描积分面积明显低于激素组[(1.910 0&;#177;0.193 5,2.622 0&;#177;0.381 5)mm^2,(Q=8.265 9,P<0.01)].结论:中药芪丹颗粒可以减少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量,减弱了细胞因子网络对于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促进作用,从而减轻和抑制了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PQ中毒导致的肺纤维化是否产生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PQ+ PBS组,C组为PQ+BMSCs组.其中B组、C组均以120mg/kg的PQ溶液予以一次性灌胃染毒,染毒后6hC组大鼠予以尾静脉注入BMSCs 1×106个/mL,而B组大鼠则予以注入相应剂量的PBS.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于染毒后7d、14 d、28 d处死未死亡的大鼠,取左下肺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根据Szapiel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分级法进行肺纤维化评分,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中TGF-β1及HGF的表达情况;取右下肺,检测HYP对比各组肺组织中的HY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肺组织病理改变:染毒7d后可见B组肺泡炎性改变明显,肺泡腔内可见大量渗出液;C组的肺泡炎性渗出相对B组为轻.14 d可见B组肺泡间质水肿及渗出减轻,但肺间质胶原纤维增多;C组间质纤维化沉积程度相对B组较轻.28 d时B组肺间隔增厚普遍可见胶原纤维沉积,肺泡扩张明显,肺泡间隔断裂,肺泡结构紊乱;C组间隔中的胶原纤维化较B组轻,肺泡基本结构仍可见.HYP含量:B组大鼠肺组织HYP含量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增加,28 d时达最高峰,各时间点与A组比较均增高(P<0.01);C组HYP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增加,28 d达到最高峰,各时间点均较B组减少(P<0.01).肺组织TGF-β1及HGF的表达:B组大鼠肺组织TGF-β1表达含量增多且分布范围较A组广,TGF-β1的表达在7d为最高峰,此后逐渐减少,但各时间点均高于A组(P<0.05);C组大鼠肺组织各时间点TGF-β1表达含量均较B组少(P<0.05).B组肺组织HGF的表达随着时间点延长逐渐增多,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略有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肺组织HGF表达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BMSCs移植对PQ诱导的肺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HGF表达、下调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免疫性肝纤维化肝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用猪血清大鼠腹腔内注射复制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免疫攻击16周后处死动物,行肝组织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肝内CTGF、TGF-β1表达。结果:16周后模型组大鼠形成典型的肝纤维化,肝内CTGF与TGF-β1表达均显著增强,同时二者阳性分布部位相近,表达程度呈正相关性;且CTGF表达与组织病理上肝纤维化变化呈正相关性。结论: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CTGF与TGF-β1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