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精对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黄精对衰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为模型,同时给予黄精进行干预,6 w后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来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海马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EL)模型组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延长(P<0.01),黄精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撤离平台后120 s内穿过原平台象限内游泳距离占整个游泳距离的百分比:模型组较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1),黄精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每分钟穿越平台所在象限的次数:模型组最少,高剂量组明显增多.模型组海马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较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黄精对衰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LT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电针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海马CA1区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影响,探索电针改善学习和记忆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衰老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百会和足三里穴给予大鼠电针治疗,参数设定为:3 Hz,1 mA,连续波.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采用高频刺激Schaffer侧支,然后在同侧海马CA1区诱导LTP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水迷宫测试中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距离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P<0.01);而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潜伏期明显缩短,距离百分比明显增大(P<0.0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海马CA1区LTP明显受到抑制(P<0.01),而电针组能减轻D-半乳糖对海马CA1区LTP的抑制作用,明显改善突触功能的可塑性(P<0.05).结论 电针可改善由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大鼠海马CA1区LTP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参与砖茶型氟铝联合中毒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牧民饮茶习惯建立大鼠慢性砖茶型氟铝联合中毒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造模一年后进行八臂迷宫试验,观察2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造模1年后大鼠海马生长抑素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八臂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在造模一年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大鼠海马ss表达在造模一年后降低(P〈0.01)。结论砖茶型氟铝联合中毒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脑组织ss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不忘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在体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以此探讨加味不忘散对AD的治疗作用及其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D模型组、加味不忘散低剂量组、AD加味不忘散高剂量组。模型组在腹腔注射D-半乳糖致衰老基础上,定向注射鹅膏蕈氨酸(IBO)损毁双侧基底前脑Meynert核,建立AD大鼠模型。加味不忘散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加味不忘散口服液灌胃治疗。8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利用在体LTP技术评价各组大鼠LTP改变。结果 AD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受损(P 0.001),LTP受到显著抑制(P 0.001);加味不忘散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LTP抑制情况较AD模型组显著改善(P 0.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 0.01或P 0.001)。结论加味不忘散可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AD模型大鼠海马的LTP抑制,且上述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金属硫蛋白(MT)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T剂量组(低0.46、中1.4和高4.2 mg/kg),每组10只.采用跳台法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生化酶学法检测AChE、MAO-B、ChAT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TBA法测定MDA.结果 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神经元核固缩;海马AChE、MAO-B活性明显增加(P<0.01),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1),给予外源性MT能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海马神经元损伤,并能明显阻遏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海马AChE与MAO-B活性增加(低剂量组P<0.05,中、高剂组P<0.01),以及ChAT活性的降低(低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P<0.01).结论 MT能够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延缓脑组织的衰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NR1、NR2B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侧脑室注射制备大鼠痴呆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连续治疗28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NR1、NR2B受体mRNA表达量。结果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较:造模后,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逃避潜伏期较空白组、假手术组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较空白组、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药组、针刺组逃避潜伏期较造模后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较造模后增加(P0.05),且与模型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NR1、NR2B受体mRNA表达量比较:模型组NR1、NR2B受体mRNA表达较空白组、假手术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西药组NR1、NR2B受体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组NR1、NR2B受体mRNA的表达量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能够提高AD大鼠海马NR1、NR2B受体mRNA表达量,从而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穴对胃黏膜损伤大鼠内源性保护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4、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的影响,探讨孤束核在艾灸对胃黏膜损伤神经通路修复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艾灸+模型组(C组);艾灸+模型+孤束核损毁组(D组).先将D组大鼠双侧孤束核损毁,护理3 d;继之将B、C、D组大鼠无水乙醇及阿司匹林混悬液灌胃造模3 d(A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再之C、D组大鼠进行艾灸捆绑处理(A、B组只绑不灸),2次/d,连续3 d.最后取全胃计算胃黏膜溃疡指数(ulcer index,UI),并检测血清及胃组织IL-4及PGE2含量.结果:B组胃黏膜损伤明显(P0.01),说明造模成功;C组UI较B组低(P0.01);与B组比较,C组大鼠组织及血清IL-4、P G E2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D组升高不明显,并且D组大鼠IL-4、PGE2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P0.01),说明孤束核损毁后,艾灸对胃黏膜的修护作用受到影响.结论:艾灸足三里穴对胃黏膜损伤有明显修复作用,其修复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及胃组织IL-4及PGE2含量有关,而孤束核损毁能明显抑制其修复效应,证明孤束核可能是艾灸足三里穴产生胃黏膜修复效应信号传导通路中的重要调节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艾灸对衰老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中Bcl-2与Bax的影响,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艾灸治疗衰老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以D-半乳糖皮下注射造成的衰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艾灸神阙穴,每日1次,连续30d。以通道式水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评价艾灸对衰老的治疗效应;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神经元中Bcl-2和Bax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艾灸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cl-2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而Bax的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灸能有效改善衰老可能是通过促进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的凋亡,减少神经元的丢失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交通任督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筛选剔除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交通任督法针刺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两血管阻断加硝普钠降压法制备V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治疗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AchE活性。结果定位航行实验显示: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程方面,假手术组、交通任督法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均短于模型组(P0.01)。假手术组、交通任督法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海马AchE活性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交通任督法能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海马AchE活性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慢性脑缺血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与其认知障碍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变化及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手术组、术后治疗组,造模成功5周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实验终点放免法测定各组血清甲状腺激素。结果水迷宫实验中定位航行试验单纯手术组较假手术组、术后治疗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试验单纯手术组较假手术组显著缩短(P<0.01);血清T3浓度单纯手术组较假手术组、术后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慢性脑缺血大鼠血甲状腺激素浓度及代谢异常,其变化可能与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做VD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中、高剂量温肺降浊方组及石杉碱甲组,另设假手术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给药3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 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温肺降浊方各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找到平台的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HE染色结果表明,温肺降浊方各组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异常。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发现,温肺降浊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温肺降浊方可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改善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异常,从而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衰老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和脑组织eNOS、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米诺环素对衰老痴呆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S组)、痴呆模型组(M组)、米诺环素治疗组(MT组).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eNOS、iNOS的含量,行为学检测大鼠记忆学习改变.结果 MT、M组与S组大鼠前后两次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MT组与M组大鼠前后两次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MT组iNOS表达较M组降低(P<0.01),MT组eNOS表达较M组增高(P<0.01);MT组eNOS、iNOS表达较S组增高(P<0.01);M组eNOS、iNOS表达较S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米诺环素能降低衰老痴呆大鼠脑组织iNOS、增强eNOS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Morris水迷宫训练对老年痴呆(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2只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orris水迷宫短期训练组和Morris水迷宫长期训练组;以穹隆-海马伞切断建立痴呆大鼠模型;运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训练;采用跳台实验以及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海马组织TNF-α的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训练后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P<0.01);大鼠海马区TNF-α、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Morris水迷宫训练能明显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区SOD含量、降低TNF-α和MDA水平有关,而且水迷宫训练时间越长,恢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铜负荷饮食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只,模型组予含硫酸铜1g/kg的粉状饲料和含量为0.185%硫酸铜的去离子水喂养,正常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原子吸收法测肝、脑组织铜元素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大鼠在定位航行试验中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空间探索试验中穿越平台次数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O.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脑组织Cu元素含量明显增加(P〈O.01)。结论铜负荷饮食可以引起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耳穴对全脑缺血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用改良的4血管阻塞法建立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模型,针刺组造模后针刺"肾"、"心"耳穴4周;对照组只做手术,但不阻断血管。用Morris水迷宫检测3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减退(P<0.05,P<0.01),海马神经元BDNF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针刺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海马神经元BDNF阳性表达较模型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5,P<0.01)。结论针刺耳穴改善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针刺上调VaD大鼠海马神经元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衰老痴呆大鼠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酶(APP)、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探讨APP及Aβ在痴呆衰老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4、6、8 w模型组.穿梭箱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行为学改变,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P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β在衰老痴呆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用图象分析仪测定光密度值.结果 4、6及8 w模型组APP、Aβ表达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3个模型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PP和Aβ表达时间上无相关性,APP蛋白表达水平与学习、记忆正相关,Aβ蛋白表达水平与学习、记忆负相关.结论 APP及Aβ在衰老痴呆大鼠脑组织表达增高,推测APP具有脑保护作用,Aβ参与了衰老痴呆的发病机制但不具有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桃仁乙醇提取物(EETR)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相关酶及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 mg· kg-1·d-1制备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EETR小、中、大(2.5、5.0、10.0 g·kg-1·d-1)剂量组及人参皂苷组(人参皂苷混悬液400 mg·kg-1·d-1)连续灌胃给药60d,末次给药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之后取胸腺、脾脏称重,测定胸腺、脾脏指数,同时取脑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ETR各剂量组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所提高(P<0.05);脑组织AchE活性降低(P<O.05,P<0.01);同时增加胸腺、脾脏重量(P<0.05).结论 EETR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情况.方法 建立煤工尘肺大鼠模型,并进行血氧检测,应用Morris水进宫系统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通过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平均逃避潜伏期来评估其学习能力,穿越平台次数及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来评估其记忆能力.结果 动脉血氧分压70 mmHg~95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80%~95%.Morris水迷宫学习成绩,第4天训练结束时,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模型组在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整个游泳时间百分率也比正常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煤工尘肺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所减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在建立VD大鼠模型后,电针"百会"、"大椎"穴,每天1次,留针20 min,连续治疗10 d,水迷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TUNEL染色技术观察脑组织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脑组织海马神经细胞Syp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治疗后水迷宫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相同时间内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海马TUNEL免疫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显著减少(P0.05),海马Syp免疫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大鼠"百会"、"大椎"穴能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海马Sy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葛根异黄酮对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选用3~4月龄,雌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 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药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1只。造模时,模型组、药物组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1%D-半乳糖100 mg/kg,生理盐水组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6 w。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药物(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40、80、160 mg/kg)葛根异黄酮灌胃,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每天给予80 mg/kg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 w。用药结束后,再用水迷宫法测试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测试完后,采用高频刺激Schaffer侧支,然后在同侧海马CA1区诱导LTP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变化。结果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EL)明显缩短(P<0.01)、所占距离百分比明显增高(P<0.01,P<0.05);中、高剂量组高频刺激后PS幅度明显大于模型组(P<0.01)。结论葛根异黄酮对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大鼠海马CA1区LTP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