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通常采用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E_6细胞系)或人肺癌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传代细胞(A_(549)细胞系)增殖,但二者均为传代细胞。且A_(549)细胞乃来源于人的肿瘤组织,不宜用来制备疫苗。我们试将EHFV培养于原代地鼠肾单层细胞,获得了成功。 将EHFV76-118株的10%乳鼠脑悬液,按营养液1/10量接种于已长成单层的地鼠肾细胞,37℃吸附2h后,奔去接种浓,加含2%小牛血清的含糖Hank's液为维持液,置37℃温箱中孵育。从第3d开始,每天用直接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片,持续至接种后第13d,每次检查均能在细胞浆中观察到特异性EHFV抗原。  相似文献   

2.
用 Vero-E。细胞从164份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浆或尿液中分离到126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经 IFA 和 ELISA 法检查,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稳定地增殖,病毒效价随传代次数增加而升高,随意对其中两株病毒(来源于血浆的 EHFV_(435)株和尿液的 EHFV_(114)株)进行了初步血清学鉴定和单克隆抗体分析发现:①对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②抗原性与EHFVA_9株和汉坦病毒76-118株关系密切;与来自湖北疫区黑线姬鼠的病毒有抗原性差异;③病毒的感染性能被兔抗 EHFVN 清所中和。④当病毒传至第7代时,电镜下可见圆形和椭圆形颗粒。以上结果表明早期患者约80%存在病毒血症。还提示肾损害与病毒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实验室检查常需作点片以制备细胞病毒抗原片,这种点片抗原性的保存时间与温度有关。为了精确了解温度对EHFV抗原性影响的程度,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试验,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病毒与细胞:EHFV陈株,本室用A_((?))胞从我省疫区病人血清中分离;VeroE-6细胞,生长液为含10%小牛血消的Eagle MEM培养基。二、抗血清:人抗EHFV血清为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恢复期血清,羊抗人IgG荧光抗体为  相似文献   

4.
用酶消化法自人脐带静脉分离内皮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观察EHI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增殖和复制。结果表明,从第一代培养第7日起,在感染内皮细胞胞浆内可检出EHF病毒抗原;阳性细胞数及胞浆内病毒抗原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和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多,而感染细胞未见明显病变。提示EHF病毒可侵入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复制,参与EHF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轮状病毒在MA-104细胞中的增殖周期约为14~18小时,在感染4小时后用ELISA法可测出病毒抗原,6小时后用PAGE银染法检出病毒核酸,16~18小时病毒增殖滴度达最高峰,病毒的接种滴度与最高增殖滴度间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149x+0.702,培养时间亦密切影响病毒收获滴度。增加接种滴度并及时收获,可获取高滴度轮状病毒收获物。  相似文献   

6.
将EFIFV_(114)株感染MA_(104)、BSC细胞获得成功,病毒抗原检出时间分别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第一代的第4天和第6天,病毒抗原在 MA_(104)细胞上的检出时间较 Vero-E。细胞早两天,并且具有与 Vero-E_6细胞相同的生长特性。病毒释放商峰在其感染细胞后第9~13天,病毒在两株细胞中的效价均可达到 TCID_(50)10~(-6)/0.1ml,这一研究为 EHFV 提供了新的细胞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世界分布较广的传染病之一。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并且发现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和差异较大的抗原成份。EHFV的抗原比较复杂,对其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性质还认识不够,尚不能用抗原性作EHFV的分型。单克隆抗体是研究病毒抗原的一种良好工具,我们用从人血清中分离的陈株病毒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5株McAb,现将建株及其特性研究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细胞和病毒:骨髓瘤细胞sp~2/0—Ag14,曾经8—氮杂鸟嘌呤(8—Azaguanine)处理过,用含20%胎牛血清(FCS)的RPMI  相似文献   

8.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免疫荧光(IF)检查方法,从汉中地区褐家鼠分离出EHF 病毒R_6、R_(10)株。分离的病毒能在鼠体和细胞两个不同宿主系统连续稳定传代;检查10份确诊的EHF 病人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均有4倍以上增高;病毒抗原能与EHF病人阳性血清、兔抗KHFV76-118株免疫血清及多个单克隆抗体(M_cAb)反应,而不能与正常人和非出血热病人血清反应;兔抗KHFV76-118株免疫血清能阻断病毒株抗原同EHFM_cAb4E_7的阳性反应,抗呼肠弧病毒Ⅰ~Ⅲ免疫血清、抗类环状病毒免疫血清、抗CMV 免疫血清和抗HSV 免疫血清均无此阻断作用;用感染的VeroE_(-6)细胞作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到大小约100nm 典型病毒颗粒;M_cAb 型别鉴定试验确定为EHFV野鼠型毒株。  相似文献   

9.
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分离成功以来,国内外多次报道认为,该病毒感染家兔后可产生较高的抗 EHFV 抗体,但从未在家兔体内发现过 EHFV 抗原。因而实验动物家兔未被视为 EHFV 的敏感动物。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出血热研究组通过实验证明,家兔对国内外不同来源的 EH-FV 毒株均敏感,但不表现出任何症状。EHFVR_3和 B_5株接种家兔4天后出现病毒血症,感染后笫7天可在脾、胰、肠道、唾液腺等组织内找到病毒抗原,其中以脾、  相似文献   

10.
应用Vero—E_6细胞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两株病毒,经初步鉴定表明:病毒不耐酸,对脂溶剂敏感,不被5—碘脱氧脲嘧啶核苷所抑制,属RNA病毒;所分离病毒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血清和EHF患者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试验(IFA)均为阳性,其感染性可被EHF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将该病毒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在电镜下查到EHF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明确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与细胞的关系,作者应用纯化单个核细胞各组分,采用免疫荧光检查抗原,并从细胞培养分离到的病毒进行细胞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2.
1980年4月起,我以访问学者身份留学日本二年。现将病毒性旰炎考察学习所得综合介绍如后,以供参考。[病原学]1981年日本学者首先用一般研究室都有的FL细咆(株化人羊膜细胞)成功地从甲型肝炎潜伏期患者粪便中分离甲肝病毒(HAV)并加以传代。初代接种后1—2日病毒增殖迅速,这与1979年Hiileman用狨肝细胞培养甲肝病毒时见到的病毒增殖情况不同。后者在初代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病原学 (一)甲型肝炎(简称甲肝) 甲肝病毒(HAV)用组织培养在体外增殖已获成功,HAV可在狨猴肝细胞、恒河猴胚肾正常传代细胞系(FRhK_6 Cell Line)等细胞中增殖和传代。用免疫电镜或免疫荧光技术见HAV颗粒在肝细胞浆内。 (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乙肝病毒(HBV)仅能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机理迄今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的看法,不外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直接致病与免疫致病两方面.现将其研究概况进行归纳,作一扼要介绍. 1 EHFV的直接致病作用 EHF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其直接致病的依据,近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5年Nagai等用EHFV接种新生大白鼠,从肺、脑、脾、肾、外周血中均分离到病毒,然后将该病毒感染正常人外周血巨噬细胞,在巨噬细胞中出现病毒复制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987年9月,在某校大面积灭鼠的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了鼠类流行性出血热(EHFV)病毒携带状况检查,结果查鼠肺219份,EHFV抗原阳性20份(9.1%),研究认为:用5/万敌鼠钠盐灭鼠对鼠肺检出EHFV抗原无影响;黄胸鼠、褐家鼠及其黑变型均可携带EHFV;其鼠密度与带病率呈正相关关系;雌鼠及成年鼠带病毒率明显高于雄鼠和非成年鼠。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RV)细胞培养问题迄今尚未完全解决。为此,我们从筛选RV 敏感细胞和改变 RV 培养条件入手研究,发现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 Frhk-4对不同血清型的人和动物 RV 标准株敏感,感染后有明显 CPE。将刀豆素 A(Con A)加入营养液中,在细胞生长过程中预处理细胞时,能显著增加 Wa 株的空斑数目和增殖滴度,加速 CPE 的发展,而用 Con A 预处理病毒、加入病毒接种液或加入凝胶覆盖物时,则明显抑制 Wa 株的空斑形成。此外,我们发现,Wa 株经细胞培养多次传代后,有变异株产生,所分离到的3个克隆株的基因图谱与原始 Wa 株有明显差异。对此,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特异性转移因子(EHFV-TF)的制备、特性及在小鼠体内的活性作用进行了研究。其理化性状与普通 TF 非常相似,能激活淋巴细胞的 E 受体(激活率为65.54%),明显提高 Et-RFC 的形成率。E-HFV-TF 还具有特异性抗原依赖活性:①促进 BALB/C 小鼠和 NIH 裸鼠特异性抗体的产生;②促进 LACA 小鼠脾细胞对 EHFV 反应的特异性应答;③促进脾细胞在 EHVF 存在时对 PHA 诱导下的增殖反应(促时率为151.3%)。EHFV—TF可推迟动物感染 HEFV 后的发病期,延长病程和推迟死亡时间;减轻发病动物脑肺充血、出血、水肿现象和肝肾病理损害程度。结果表明 EHFV-TF 不仅具有提高细胞免疫的非特异活性,而且具有对 EHFV 抗原的依赖活性。本研究提示,E-HFV-TF 可用于 EHFV 感染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 本实验用人参皂甙营养液培养传代的猴肾细胞(Mk_2株).,从细胞水平上观察人参皂甙对柯萨奇 B_5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的影响。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人参皂甙(G·S):系吉林人参,由本校化学教研室分离鉴定的人参茎叶皂甙(总甙)。二、COX B_5病毒:本校微生物教研室提供。三、细胞培养的制备:按方法操作。四、人参皂甙对猴肾细胞毒性剂量的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除明确啮齿目中的某些鼠种可作为本病宿主动物外,目前又证明食肉目中的家猫及食虫目中的鼩亦可自然感染并已分别从其体内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我们自1984~1985年对湖北疫区野兔进行了带毒调查,检查到了特异性抗体及抗原,并从5只EHF抗原阳性的野兔脏器中分离出一株能在乳小白鼠体内增殖传代的病毒(Q_(25)),经系统鉴定证实:①Q_(25)  相似文献   

20.
Ji S  Bi Y  Yang H  Yang F  Song J  Tao X  Cui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14-18
目的 探讨用细胞培养系统在体外培养新轮状病毒(RV)。方法 含新RV的病人粪便标本经高浓度胰蛋白酶(100μg/ml)37℃作用1h,接种于原代人胚肾(PHEK)细胞,37℃吸附1h后,补加无血清含胰蛋白酶(100μg/ml)的DMEM,37℃转鼓培养3d,收获细胞培养液,冻融1次,作为下一代培养的接种物,培养传代。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荧光(IF)、电镜(EM)、免疫电镜(IEM)等方法对细胞培养液进行病毒核酸、抗原及形态检查。结果 从10份粪便标本中培养分离到1株病毒,定名为J19。该病毒在PHEK细胞上稳定培养传代(28代),其病毒核酸(dsRNA)电泳图型与初始用于接种细胞的粪便标本中的dsRNA电泳图形完全一致,而与A、B、C组RV dsRNA电泳图型明显不同。J19株感染的细胞与病人恢复期血清呈IF阳性反应,与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TV)腹泻病人恢复期血清、兔抗A组RV和兔抗ADRV血清均为IF阻性;EM和IEM在该病毒的细胞培养液中观察到,在形态上与初始接种物中病毒一样的轮状病毒颗粒,而且可被新RV腹泻病人恢复期血清凝集,结论 成功地从含新RV的成人腹泻粪便标本上分离培养出1株轮状病毒--J19,并能在细胞稳定传代。J19株不属于A、B、C组RV,而是一种新RV。关于新RV在细胞上培养传代,本文是第一次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