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清SOD,LPO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3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以及可能影响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的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RBC—C3bRR明显降低,而RBC—ICR明显增高;血清SOD含量减少,LPO明显增高。RBC—C3bRR降低与血清LPO增高呈显著负相关,与SOD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与体内自由基代谢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与脑血流动态变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66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SPECT脑血流显像和神经功能的关系,发现:(1)临床神经功能与rCBF的变化密切相关;(2)失语组与无失语组者Broca区和Wernicke区rCBF亦存在显著差异,失语的恢复与rCBF的恢复相一致;(3)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DD)现象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有关,出血量大和/或优势半球出血易引起CDD。提示积极改善脑出血患者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脑血流量,有助于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患者SOD、MDA检测意义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87例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对其中34例患者红细胞内SOD(RBC-SOD)活性进行检测,对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血清总SOD(T-SOD)、Mn-SOD活性和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uZn-SOD活性无变化或显著降低及RBC-SOD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相关性表现为T-SOD及Mn-SOD与MDA的改变呈显著正相关(r=0.9323,P<0.001;r=0.9215,P<0.001),CuZn-SOD与MDA的改变呈显著负相关(r=-0.8861,P<0.001)。提示这些变化可作为判断脑血管病变发展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测定急性脑卒中病人血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发现SOD明显降低,LPO明显增高,但脑梗塞与脑出血病人之间两者无显著差异,揭示了脑卒中后的共同病理效应。自由基链锁反应是脑卒中的核心病理环节,卒中后自由基产生增多,SOD活性下降,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物增加,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膜脂质、微粘度及血清脂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3例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红细胞膜胆固醇(膜CH)、膜磷脂(膜PL)、膜微粘度(膜)及血清脂质进行测定,并与41例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①IS患者膜CH、膜CH与膜PL比值(膜CH/膜Pu及膜显著增高(P<0.01),膜亏与膜CH及膜CH/膜PL呈显著正相关;②IS组血清胆固醇(CH)、载脂蛋白B(APO-B)均显著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载脂蛋白A_1(APO-A_1)显著降低(P<0.01),膜CH和膜与APO-B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H、APOA_1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急性脑梗塞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的变化,测定了4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RBC-C_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并对可能影响RCIA变化的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RBC-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含量进行了分析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塞患者RBC-C_3bRR降低,而RBC-ICR增高,同时,RBC-C_3bRR降低与RBC-LPO呈显著负相关,与RBC-SOD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急性脑梗塞患者RCIA功能确受到影响,RCIA功能的下降与体内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由此,脂质过氧化造成细胞膜损伤,改变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7.
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内分泌的改变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本实验动态测定了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促黄体生长素(LH)、促滤泡成熟激素(FSH)、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皮质醇(F)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变化,并与ACVD各疾病组对比。结果发现:GH、PRL、ACTH、F及FSH水平显著升高;ACVD并发MOF重型患者(MOF积分>4分)PRL、GH、F水平显著高于轻型患者(MOF积分≤4分)。结果提示PRL、GH和F可能参与了ACVD并MOF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膜脂持,微粘度及血清脂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膜胆固醇、膜磷脂、膜微粘度及血清脂质进行测定,并与41例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1)IS患者膜CH,膜CH与膜PL比值及膜η显著增高,膜η与膜CH及膜CH/膜PL呈显著正相关;(2)IS组血清胆固醇,载脂蛋白B均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显著降低,膜CH和膜η与APO-B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H、APO-A1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764-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64-3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单体,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本工作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进一步观察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引起突触体功能、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764-3的影响。发现SAH后突触体钙摄取明显增加,脑组织中MDA浓度升高,皮层局部脑血流(r-CBF)下降。764-3可以抑制突触体的钙摄取和降低脑组织中MDA,改善r-CBF,使之在SAH80分钟后趋于恢复,764-3对CVS引起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764—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764-3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单体,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本工作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进一步观察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引起突触体功能、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764-3的影响。发现SAH后突触体钙摄取明显增加,脑组织中MDA浓度升高,皮层局部脑血流(r-CBF)下降。764-3可以抑制突触体的钙摄取和降低脑组织中MDA,改善r-CBF,使之在SA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合并肥厚心肌病(HCM)的经颅多普勒(TCD)局部脑血流量(cCBF),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心电图(ECG)的变化。方法,对一家三代HMSN合并HCM12例患者和1例无症状者常规进行了这四项检查,结果TCD,rCBF,BAEP和ECG的异常率分别为85%,76%,92%和92%。结论绝大多烽HMSN合并HCM患者的TCD,rCBF,BAEP和EC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RBC—GSH及P—MDA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4例脑卒中患者的红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血浆丙二醛含量变化进行动态观测,结果表明:发病72小时内RBC-GSH明显降低,P-MDA明显增高,出血与梗塞组间无显著性差异,RBC-GSH第7天出现回升,而P-MDA仍显著增高,两者在恢复期均正常,此改变的病理基础可能是体内的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高压氧治疗价值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价值及机理。方法 对 47 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用高压氧( H B O)治疗前后测定 r C B F及检查脑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H B O 组患者 r C B F 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灰质重于白质,病灶侧重于非病灶侧);而对照组患者 r C B F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P< 0.05)。治疗后 H B O 组 E E G 频率虽较治疗前增快,慢波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 α指数,波频改善显著,慢波明显减少( P< 0.05)。结论  H B O 治疗不仅可使正常脑组织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而对缺血性损害侧大脑半球的血管收缩更为显著,有加重“脑盗血”发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对7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46例正常人的血清过氧化脂质、水溶性荧光物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维生素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的LPO和WSFS均明显高于正常人,GPX和VE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脑梗塞患者LPO增高与WSFW增高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与GPX、VE的降低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脑梗塞患者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成轻、中、重3组,观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血清中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抑制因子(RFIR)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显示:3组HIE的RBC-C3bRR及SOD均显著下降,且二者呈正相关;轻度组RBC-ICR显著升高;RFER在中、重度组显著下降;RFIR3组均显著升高。说明HIE时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其参与了SOD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放免法和GFU-20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57例脑梗塞病人的SOD和血清铜锌含量。17例发病7天内、40例8~20天内测定SOD,与正常对照组(25例)比较有显著和极显著差异。57例血清铜,锌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铜,锌含量与SOD活性下降呈十分显著正相关性(P<1%)。提示脑梗塞病人随着病程的增长SOD活性下降,梗塞后血清铜、锌含量下降,显示微量元素与SOD一样对脑梗塞后的脑细胞损害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压氧治疗价值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价值及机理。方法 对4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用高压氧(HBO)治疗前后测定rCBF及检查脑电图的变化。治疗后HBO组患者rCBF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灰质重于白质,病灶侧重于非病灶侧);而对照组患者fCBF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HBO组EE下流交治疗前增快,慢波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α九,波频改善显著,慢波明显减少(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兔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与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采用兔SAH模型,观察SAH前后动物进食量、神经功能和局部脑血流量(rCBF)改变,测定血液和脑脊液中ET和NOx-含量。结果:SAH后动物进食量和rCBF下降、神经功能障碍,血液和脑脊液中ET含量增加,NOx-含量下降(P<0.01)。结论:兔双侧颈动脉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可制成可靠的症状性SAH后CVS模型。SAH后ET和NO含量的改变与CVS的发生密切相关,并进而导致临床症状的恶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及联合使用对大鼠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时脑血流(CBF)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A组:假手术+盐水,B组:SAH+盐水;C组:SAH+SOD;D组:SAH+NOC12;E组:SAH+SOD、NOC12。模拟制成48h后,通过Lase-Doppler血液仪观察各种药物持续静脉注射1h内C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及脑脊液中D—二聚体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及脑脊液(CSF)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SAH患者发病后0~3天(急性期)、4~9天(再出血高峰期)及14~21天(吸收期)血及CSF中D-二聚体(D-D)含量,并与正常组对照比较。结果 SAH后血及CSF中D-D水平显著增高,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0~3天及4~9天显著高于对照组,14~21天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