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在水性免中涂(IPP)喷涂工艺的条件下,不同的色漆和清漆层施工参数对铝粉定向排列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条件下的色漆层湿膜固体含量,抗清漆回溶能力和流变特性,初步总结了在水性IPP喷涂工艺下,铝粉定向排列的机理。发现延长金属色漆层第1遍(BC2.1)喷涂的常温闪干时间,降低金属色漆层(BC2)施工黏度和提高金属色漆层第2遍(BC2.2)旋杯喷涂转速能够有效提高铝粉定向排列;延长金属色漆层(BC2)预烘烤时间使色漆层抵抗清漆回溶能力下降,铝粉排列变差;BC2.2的非静电喷涂和清漆闪干时间,对铝粉定向排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张学海  刘效艳 《涂料工业》2019,49(12):20-26
水性 3C1B(三涂一烘)工艺是以湿碰湿的方式喷涂水性中涂、水性面漆和清漆,并一次性烘干的工艺,可以显著降低能源损耗,提高生产效率。涂层外观是评价涂料质量和涂装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湿碰湿工艺的这种特殊的施工方式对涂层的外观表现更为敏感。本文以水性白实色涂料为例,从中涂、面漆的材料配方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对水性 3C1B汽车涂料的外观改进进行了研究,并识别出了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性面漆对漆膜整体外观的影响大于中涂;配方的干湿及喷涂雾化后的干湿对漆膜流平、流挂等影响较大,进而会影响漆膜的外观表现。  相似文献   

3.
水性3C1B是一种"三涂一烘"工艺,以"湿碰湿"方式进行预喷涂、色漆和清漆喷涂的集成化汽车涂装工艺,在设备、材料、环保等多方面都具备优势。文中重点介绍了利用显微镜分析水性3C1B汽车涂装工艺预喷涂层"黑点"缺陷的形状及类型。根据缺陷类型从材料、膜厚、喷涂工艺、预烘干工艺等方面分析研究缺陷产生的原因,从而确定各影响因素的主次。针对主次因素提出了多种应对方案,解决了预喷涂层的"黑点"缺陷。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性汽车原厂涂料在B1B2免中涂工艺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介绍了水性免中涂B1白中涂、B2白色漆的组分、特点、机理、性能、施工工艺等。该测试结果及应用实践证明,该B1B2免中涂工艺可以应用于汽车原厂水性涂装线。  相似文献   

5.
针对汽车3C1B涂装工艺开发了配套的水性中涂、水性金属底色漆。筛选了水性中涂助溶剂的种类以及水性金属底色漆用铝浆种类;研究了水性金属底色漆定向排列剂对漆膜外观及耐水性的影响;深入探讨了水性中涂的施工工艺,对比了3C1B和传统3C2B涂装工艺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采用3C1B涂装工艺,用自主研制的水性中涂、水性金属底色漆配套,涂膜综合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2种水性中涂与1种水性亚光实色面漆的配方设计,通过接触角测试仪以及景深显微镜表征,研究了“湿碰湿”工艺(3C1B)与三涂两烘工艺(3C2B)中涂与面漆层间的相互作用,重点分析了不同中涂的表面能以及面漆在不同中涂上施工后的表面/断面形貌变化。结果表明:“湿碰湿”涂装过程中涂树脂的运动能力是影响中涂与面漆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采用乳胶型树脂的中涂,由于乳胶树脂具有内交联的粒子结构,树脂链段运动能力弱,中涂与面漆之间能形成完整的漆膜界面,相对于采用分散体型的水性中涂具有更强的抗渗咬能力。“湿碰湿”涂装中,水性中涂的设计研发应着重降低中涂树脂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B1B2水性免中涂工艺流程及膜厚分布,从白车身钢板、钢板检查返修、电泳打磨等方面进行试验分析,确认了一系列作业手法对涂装外观的影响,并为制定相关作业标准提供了依据,保证了B1B2水性免中涂工艺的外观商品性。  相似文献   

8.
交通运输涂料制造商PPG工业公司的新一代B1:B2水性漆涂装技术首次在美国得到成功使用。PPG的新一代B1:B2(湿碰湿)紧凑型涂装工艺已被宝马公司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斯巴达堡的装配厂用于生产。这是美国汽车生产工厂首次使用水性紧凑型涂装工艺。  相似文献   

9.
基于环保政策的愈发严格,国内新上马的涂装线基本均采用了水性B1B2工艺,如何在该工艺条件下获得更加饱满的外观表现是每个汽车厂都需要面临的课题.本文基于水性B1B2紧凑型线体进行展车工艺的探究,探索从前处理电泳、胶线、电泳打磨、面漆等一系列过程的控制跟踪要点,进而稳定高效地完成展车级工艺锁定,也可为后续正常商品车的制备在...  相似文献   

10.
以江淮汽车成功推广应用的水性单涂层素色漆工艺为例,围绕水性单涂层与水性3C2B工艺共线生产的工艺设计、现场工艺参数控制要求、涂装材料配套性及涂膜外观和性能等方面进行探讨,阐明了水性单涂层工艺在喷涂参数、流平烘干参数上的现场工艺控制要求,同时针对其与3C2B混线生产时需与溶剂型清漆共用同一烘干炉及与焊缝密封胶需湿碰湿涂装等技术难度进行试验验证并提供最终解决方案,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水性涂料二涂层涂装二涂一烘(2C1B)短工艺的特点,喷涂系统在水性2C1B短工艺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东风乘用车新能源工厂开发的新工艺模式:外加电旋杯PPH707 Ext在水性2C1B短工艺中的应用和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先进的水性B1B2涂装工艺在汽车工厂的应用,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VOC排放量方面与3C2B、3C1B工艺进行了数据对比,为汽车整车涂装工艺规划和节能减排方案提供了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公司一涂装车间采用的水性3C2B工艺,通过实施一系列降低VOC排放的技术及精益管理措施,如烤炉废气焚烧、回收清洗溶剂、取消内装中涂、小泵系统生产、减少换色次数等,将VOC的排放量控制在20 g/m~2以内,远小于工业涂装清洁生产标准中的1级排放标准35 g/m~2。该排放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排放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组分高固含清漆替代传统双组分清漆,探讨新型水性3C1B(三涂一烘)工艺对汽车涂装的可行性;通过比较现行3C2B体系和仅有一个预烘工序的传统3C1B体系,考察新型水性3C1B工艺在汽车涂装应用中所具有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水性B1/B2工艺机器人自动喷涂外表面喷涂换色后车身表面异色漆渣污染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异色漆渣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调整水性清洗溶剂与水的配比、机器人清洗姿态、雾化器成型空气罩及优化清洗序列表延长清洗时间等有效措施,确定了降低车身漆渣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汽车行业从溶剂型涂料向水性涂料的转变,开发了水性汽车金属漆,筛选了水性中涂助溶剂的种类以及水性金属底色漆用铝浆的种类,研究了水性金属底色漆定向排列剂对漆膜外观及耐水性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水性中涂的施工工艺,对比了3C1B和传统3C2B涂装工艺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采用3C1B涂装工艺,用自主研制的水性中涂、水性金属底色漆配套,涂膜综合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7.
汽车涂装中两涂一烘(2C1B)工艺的引进,使得涂装工序减少,涂层厚度降低,相比传统三涂两烘工艺(3C2B),2C1B工艺形成的涂层对表面缺陷的遮盖能力降低。通过模拟涂装试验,研究2C1B工艺的涂层对钢板表面积瘤、划伤类缺陷的遮盖能力,结果表明:积瘤类缺陷不能被涂装工艺覆盖,必须通过人工打磨后才能进入涂装工序,而轻微短线类缺陷部位深度在15μm内基本可以被涂装工艺所覆盖。带钢表面波纹度对涂装性能影响表明:只有Wca≤0.5μm的热镀锌外板产品才能满足汽车厂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水性3C1B汽车涂装工艺是建立在传统3C2B工艺基础上开发的精益化工艺,是目前最先进的涂装技术。它不仅仅在环保方面领先,在设备投入、材料消耗等方面也具备很好的经济性,并且能够完全符合汽车涂装工艺的要求。外观是评价汽车涂装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外观为汽车车身的美观性增添异彩。从施工应用方面,对水性3C1B汽车涂装工艺车身外观的优化进行浅析,找出施工应用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从中涂及色漆两个方面分析其对汽车涂装水性3C1B体系外观的影响程度,并确定了水性3C1B体系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水性罩光清漆固化反应速率对于以“湿碰湿”工艺施工的水性三涂一烘(3C1B)体系有很大影响,水性罩光清漆的固化反应速率主要由作为交联剂的氨基树脂所控制。本文对 3种不同类型的氨基树脂进行了红外表征( FT-IR),分析了其分子结构。分别以上述氨基树脂作为交联剂制备水性罩光清漆,通过旋转流变仪测试清漆在固化过程中剪切储存模量的变化,探究了上述氨基树脂对水性罩光清漆固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对比了所制备的水性罩光清漆搭配水性 3C1B中涂和色漆的漆膜性能,分析了氨基树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甲醚丁醚混合醚化的氨基树脂作为交联剂的水性罩光清漆的固化速率适用于 3C1B体系,且制备的漆膜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