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ⅠB—Ⅱ期宫颈癌患者预后高希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ⅠB Ⅱ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1994年 11月~ 1997年 12月本院妇瘤科收治手术治疗的ⅠB ⅡB期 (FIGO分期 )宫颈癌患者 2 30例。我们对其中 183例有完整病史资料和随访资料的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 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77 0 2 %和 6 9 5 3%。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 4 0岁 ,ⅡB期患者 ,宫颈肿瘤≥ 4cm ,非鳞癌组织类型 ,盆腔淋巴结阳性 ,宫旁癌浸润 ,残端癌残留 ,深肌层浸润和脉管癌栓的患者预后较差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2个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残端癌残留和脉管癌栓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P <0 0 5 ) ,根据这三个因素将宫颈癌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 ,其中高危组的 5年生存率 (39 2 2 % )明显低于低危组 (84 6 0 % ) (P <0 0 1) ,5年复发率 (6 1 6 1% )明显高于低危组 (15 4 8% ) (P <0 0 1)。结论 :高危组ⅠB-Ⅱ期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 ,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以期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ⅠB-ⅡB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探索个体化综合治疗对高危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8年间204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ⅠB-ⅡB期(FIGO分期)患者的危险因素、综合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 204例患者中,5年生存率为(88.04±2.73)%,中位生存期为37.91月.根据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后,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6,P=0.063).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对有1个高危因素患者术后可酌情辅加放疗或化疗,2个以上高危因素患者可积极采取放疗和同期化疗,以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3年 11月~ 1997年 12月 2 36例Ⅰb~Ⅱb期 (FIGO分期 )宫颈癌根治术后证实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生存曲线用Kaplan Meier方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 结果 :本组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 82 0 % ,中位生存时间 10 0 0月。本组患者的复发和 (或 )转移率为19 5 % ,五年生存率为 16 9% ,中位生存时间为 15 0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Ⅱb ,宫颈肿瘤巨大 ,非鳞癌组织类型 ,低分化 ,深肌层浸润 ,宫旁浸润 ,阴道残端有癌残留 ,脉管有癌栓的患者预后不良 (P <0 0 5 )。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 12个临床因素进行了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 :年龄 ,宫颈肿瘤大小 ,组织学类型 ,分化程度 ,宫旁浸润和阴道残端癌残留是影响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P <0 0 5 )。结论 :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较好 ,但宫颈肿瘤巨大 ,非鳞癌类型 ,低分化 ,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阳性的患者预后不良 ,也应给予必要的治疗 ,以减少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4.
ⅠB-ⅡB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探索个体化综合治疗对高危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8年间204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ⅠB-ⅡB期(FIGO分期)患者的危险因素、综合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 204例患者中,5年生存率为(88.04±2.73)%,中位生存期为37.91月.根据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后,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6,P=0.063).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对有1个高危因素患者术后可酌情辅加放疗或化疗,2个以上高危因素患者可积极采取放疗和同期化疗,以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残胃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的20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肿瘤是否有脉管癌栓,分为脉管癌栓组(118例)及无脉管癌栓组(9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及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生存预后的差异。  结果  两组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分型、神经浸润及Borrmann分型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浸润、脉管癌栓、肿瘤大小、TNM分期、联合脏器切除是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淋巴结转移数目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45.6%,其中脉管癌栓组与无脉管癌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8%和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5 cm、TNM Ⅱ期和TNM Ⅲ期的脉管癌栓组和无脉管癌栓组残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0.2% vs. 59.6%、44.1% vs. 82.2%和19.9% vs. 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脉管癌栓是判断残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有脉管癌栓的残胃癌术后患者,尤其是肿瘤大小≥5 cm、TNM Ⅱ期或TNM Ⅲ期的更需要积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预后多因素COX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4例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Ⅰb期175例(54.0%),Ⅱa期149例(46.0%)。结果5年生存率为62.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手术切缘癌细胞残留、深肌层癌细胞浸润、宫旁癌细胞浸润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较晚、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新辅助化疗、深肌层癌细胞浸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的治疗以综合治疗方式更为有效,新辅助化疗协同后装治疗能够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研究探讨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影响相关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方法  选择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住院治疗的、经病理确诊的314例早期(Ⅰb~Ⅱa期)宫颈癌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影响其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结果  314例病例5年生存率为88.0%, 复发率为13.4%。单因素分析显示深肌层浸润、脉管内瘤栓、淋巴结转移为总生存时间不良因素(P <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组数≥3组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组数 < 3组的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2)。单因素分析示SCCAg、FIGO分期、肿瘤直径、深肌层浸润、脉管内瘤栓、宫旁组织浸润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治疗前SCCAg > 3 ng/mL(P < 0.001, OR=4.966)、深肌层浸润(P=0.001, OR=5.503)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结论  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是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治疗前SCCAg > 3 ng/mL、深肌层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1826例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o YS  Xing XZ  Shao K  Feng XL  He J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2):134-137
目的 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分期和脉管瘤栓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182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影响NSCLC预后的风险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分期和脉管瘤栓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NSCLC预后的因素为肿瘤家族史(P=0.02)、组织学类型(P=0.005)、分期(P=0.002)和脉管瘤栓(P=0.002).经Cox回归分析,分期为Ⅲ期和有脉管瘤栓是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Ⅰ、Ⅱ、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4%、34.2%和18.7%(P=0.001),同一分期中,有无脉管瘤栓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瘤栓或无脉管瘤栓者在各分期之间的生存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瘤栓患者复发或转移的发生率(69.9%)显著高于无脉管瘤栓者(36.7%,P<0.001).结论 分期和脉管瘤栓是影响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并且脉管瘤栓还可作为判断NSCLC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浸润宫体的Ⅰb~Ⅱa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在分期中未考虑是否侵及宫体,但近来有研究报道了宫颈癌宫体浸润可能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凼素.故本研究探讨了浸润宫体的Ⅰb~ⅡA期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06年9月-2008年4月收治的406例初始治疗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根据癌灶有无浸润宫体分为研究组(浸润宫体的宫颈癌共69例)和对照组(未浸润宫体的宫颈癌共33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情况,包括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内瘤栓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情况多见,差异均有显著型(P<0.01),且病理类型中非鳞癌(non-squamous cell cancer,non-SqCC)比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logistical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非鳞癌是宫颈癌浸润宫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非鳞癌可能是宫颈癌浸润宫体的主要危险因素,宫体浸润可能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治疗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Ⅰb-Ⅱa期)经根治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治疗结果。方法:收集2005年至2009年经手术治疗的早期(Ⅰb-Ⅱa期)宫颈腺癌9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与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及其治疗方法与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有关(P<0.0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脉管有无瘤栓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对宫颈腺癌患者生存有影响的因素是淋巴结有无转移和患者术后化疗次数。结论:淋巴结转移和患者术后的化疗次数是影响早期宫颈腺癌术后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术后正规、及时足量的辅助化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探究影响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3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情况、肿瘤宫旁浸润情况及患者术前化疗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300例宫颈癌患者,3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占11.7%.临床分期为Ⅱ期的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Ⅰ期的3.283倍;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4 cm的2.332倍;浸润深度≥1/2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1/2的1.823倍;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1.739倍;宫旁浸润阳性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1.672倍.结论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脉管癌栓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脉管癌栓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CD34标记血管癌栓,D2-40标记淋巴管癌栓,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脉管癌栓组患者和无脉管癌栓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比较淋巴管癌栓组和血管癌栓组患者生存率差异。结果:不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化疗情况和脉管癌栓均会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P<0.05);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均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脉管癌栓组生存期显著低于无脉管癌栓组(P<0.01);血管癌栓组生存率显著低于淋巴管癌栓组(P<0.05);血管癌栓组VEGF高表达比率显著高于淋巴管癌栓组(P<0.01)。结论:脉管癌栓是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血管癌栓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综合治疗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3-12-2005-12接受手术联合放疗和(或)化疗的ⅡB期原发宫颈癌患者75例,通过与同期住院的34例单纯放疗、54例同步放化疗患者进行生存率比较,评价手术综合治疗效果,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综合治疗组、单纯放疗组、同步放化疗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6.00%、82.40%和92.60%,3年生存率分别为85.30%、67.60%和81.50%,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0%、62.80%和79.60%.校正年龄因素后,手术综合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放疗组(x2=5.975,P=0.015),与同步放化疗组相似;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淋巴管癌栓、脉管癌栓及体质量指数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P=0.001,RR=5.936.结论:手术治疗ⅡB期宫颈癌患者是可以考虑的,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宫颈癌临床分期(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性,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81例早期宫颈癌(FIGO分期ⅠA~Ⅱ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ⅠA、ⅠB、ⅡA、ⅡB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57.9%、73.6%、52.1%和39.5%,临床分期总的符合率为59.1% (107/181)。ⅠA、ⅠB、ⅡA、ⅡB各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13.1%、27.1%和50.0%。单因素分析显示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FIGO分期、肿瘤直径、新辅助化疗、肌层浸润深度、脉管内瘤栓及宫旁组织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CA、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脉管内瘤栓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可减少淋巴结的转移(P<0.05)。结论 随着FIGO分期的升高,两种分期的符合率呈下降趋势,淋巴结转移率升高。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可为制定其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Zhang WH  Wu LY  Bai P  Li SM  Zhang R  Li B  Sun JH  Wu AR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8):490-492
目的 探讨影响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1992年12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1例宫颈浸润癌,中位年龄40岁。按FIGO(1994)分期标准,ⅠB期80例(ⅠB1期和ⅠB2期各40例),ⅡA期31例。鳞癌93例(8318%),腺癌17例(15.3%),小细胞癌1例。111例患者均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加以撕剥式为主的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前辅助放疗74例(66.7%),术后辅助治疗24例(21.6%)。生存率统计采用Kaplan-Meier方法,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和x^2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5.9%,其中ⅠB1期为89.1%,ⅠB2期为90.7%,HA期为78.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HR=1.479,P=0.152)、肿瘤局部类型(HR=1.440,P=0.264)、临床分期(HR=1.380,P=0.354)、术前和(或)术后辅助治疗(HR=1.210,P=0.450)、淋巴结转移(HR=1.432,P=0.540)、颈管受侵(HR=2.244,P=0.036)、深肌层浸润(HR=3.295,P=0.06)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HR=10.172,P=0.000)与早期宫颈癌预后有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深肌层浸润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宫颈深肌层浸润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与早期宫颈癌预后密切相关,对具有高危因素的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应加强术前和(或)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生存率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指标和各种治疗方式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全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患者的5.7%,中位年龄50岁(39-76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1例(70.0%),单纯癌4例(13.3%),髓样癌2例(6.7%),管状腺癌2例(6.7%),导管内癌1例(3.3%)。Ⅰ期患者5例(16.7%),Ⅱ期15例(50.0%),Ⅲ期8例(26.7%),Ⅳ期2例(6.7%)。核分级1级4例(13.3%),2级11例(36.7%),3级15例(50.0%)。伴有脉管瘤栓10例(33.3%),伴有神经浸润5例(16.7%)。中位生存时间3.8年(1.6-7.5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总生存的因素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脉管瘤栓和神经浸润。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3年总生存率65.7%。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发病率较低,组织学分级较高,多为浸润性导管癌,易较早出现复发和转移。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脉管瘤栓和神经浸润,其中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预后的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辅助3D-CRT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以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3、5 a总生存率分别为54.1%和45.0%,3、5 a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1.1%、44.6%.中位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分别为46个月和4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N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引流区域转移组数是影响食管癌术后3D-CRT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的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癌栓(P=0.010)、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0.009)和N分期(P=0.014)是影响Ⅱ~Ⅲ期胸段食管癌术后3D-CRT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脉管癌栓(P=0.024)、N分期(P=0.001)和切缘(P=0.034)是影响Ⅱ~Ⅲ期胸段食管癌术后3D-CRT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3D-CRT能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脉管癌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N分期是预测食管癌术后3D-CRT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嗜神经侵袭(PNI)与早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A2~ⅡB期3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早期宫颈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PNI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30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PNI阳性率为15.0%(45/300)。早期宫颈癌PNI的发生与间质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手术切缘无关(P>0.05)。在随访期间,PNI阳性组复发率高于PNI阴性组(P<0.001);两组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I阳性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66.7%,84.4%)均低于PNI 阴性患者(90.1%,9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20)。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手术切缘是影响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间质浸润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37);而PNI不是影响无瘤生存率或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NI的发生与早期宫颈癌间质浸润、LVSI、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有关,其与预后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法:宫颈癌54例中Ⅰb期(巨块型,直径≥4cm)16例,Ⅱa期14例,Ⅱb期16例,Ⅲ期6例,Ⅳ期2例,术前均行TP方案(TPX+DDP) 化疗3周期.结果:近期有效率为87.03%(46/54),其中Ⅰb期6例,Ⅱa期3例,经3周期化疗后属病理完全缓解,同时经化疗后提高了Ⅱb期和Ⅲ期手术率,分别为54.54%(12/22),其中Ⅱb期16例经化疗后10例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宫旁浸润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脉管癌栓1例.结论:宫颈癌术前化疗使癌灶缩小,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Ⅰ_b期手术治疗宫颈鳞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前7年本院行PivermⅢ型颈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206例Ⅰ_b期宫颈鳞癌患者资料.其中Ⅰ_(B1)期103例,Ⅰ_(B2)期103例;术前放疗79例,术后辅助治疗111例.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2.7%,随访满5年者106例.全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6.8%和96.3%,Ⅰ_(B1)、Ⅰ_(B2)期的分别为94.6%和100%、77.9%和92.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b(FIGO分期)、脉管瘤栓、穹窿以下阴道受累、宫旁阳性和淋巴结转移数>2个对Ⅰ_b期5年无瘤生存率有影响,分别为77.9%:94.6%(χ~2=5.58,P=0.018)、74.6%:89.8%(χ~2=10.44,P=0.001)、50%:87.9%(χ~2=7.01,P=0.008)、63.5%:89.5%(χ~2=17.69,P=0.000)和43.6%:89.4%(χ~2=21.47,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HGO分期、脉管瘤栓、淋巴结转移数>2个对全组5年无瘤生存率有影响(χ~2=4.73,P=0.030;χ~2=9.81,P=0.002;χ~2=6.30,P=0.012);脉管瘤栓、淋巴结转移数>2个对Ⅰ_(B2)期5年无瘤生存率有影响(χ~2=6.38,P=0.012;χ~2=3.92,P=0.048).结论 对宫颈鳞癌,脉管瘤栓是Ⅰ_(B1)期无瘤生存的重要预测指标.术后放疗能减少Ⅰ_(B2)期复发,但不提高总生存.Ⅰ_(B2)期术后必须辅助放疗者,术前放疗只用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无瘤生存无影响.Ⅰ_(B1)期术后只有深肌层浸润者,宜减少术后补充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