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肝移植术中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观察100例肝移植手术患者术中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可能影响因素,探寻一种快捷、实用的凝血机制检查方法,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ASA Ⅲ~Ⅴ级终末期肝硬化患者100例,分别于手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15、30min、再灌注期15、60min、术毕采血检测DIC凝血全项、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和血清钙离子;并于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30min、再灌注期15、60min应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凝血酶原时间与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在无肝前期和无肝期进行性延长,再灌注初期明显延长,以后逐渐好转;血小板计数随手术进行逐渐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降低,再灌注期后逐渐回升;D-二聚体总体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尤以再灌注期后明显;Sonoclot曲线变化趋势为:凝血及血小板功能进入无肝期后逐渐恶化,再灌注初期最严重,此时Sonoclot曲线几乎呈一水平线;全血活化凝固时间(ACT)延长,凝结速率(clot rate)和血小板功能低下。结论 肝移植术中影响凝血与血小板功能的因素很多,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术中需要密切监测,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较及时、动态测定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高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术中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变化.方法 择期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患者30例,年龄35~60岁,ASA Ⅱ~Ⅳ级,肝功能Child-Push分级B或C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静脉输注异丙酚,吸入异氟醚,并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静脉输注入血白蛋白注射液及新鲜冰冻血浆等液体,无肝前期维持血红蛋白浓度70~80 g/L,尿量1 ml·kg-1·h-1,中心静脉压4~7 mm Hg;无肝期维持血红蛋白浓度80~100 g/L,尿量0.5 mll·kg-1·h-1,中心静脉压0~3 mm Hg;新肝期维持尿量1-2 ml·kg-1·h-1,中心静脉压4~10 him Hg.于建立肘正中静脉通路时(T0)、切皮即刻(T1)、无肝前期60 min(T2)、无肝即刻(T3)、无肝期30 mm(T4)、新肝即刻(T5)、新肝期30 min(T6)及术毕(T7)时取静脉血样5 ml,测定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及血清白蛋白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T2-6时血浆胶体渗透压、T2-7时血清白蛋白浓度及T4-7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均升高(P<0.05或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常规液体管理可维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提示常规液体管理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处理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和处理。方法 21例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在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无肝前期、无肝期及新肝期血液动力的变化。结果 无肝前期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变化。无肝期心排血量明显下降(P<0.05),但仍维持在正常水平。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转流30分钟后明显增加(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新肝早期平均动脉压和心排血量明显下降,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增加。结论 原位肝移植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术有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胆在新肝早期仍有明显血液动力学变化,需要通过快速输血输液,并将泵管内血灌入体内纠正。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年龄36~59岁,ASA Ⅲ或Ⅳ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切皮后静脉输注乌司他丁2万U/min,持续1 h,乌司他丁输注量120万U(加入400 ml生理盐水中),每隔4 h重复输注;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无肝前期30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30 min和术毕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测定Sonoclot凝血功能指标、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浆Ca2+浓度,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结果 与麻醉后切皮前比较,两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激活凝固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Ca2+浓度、纤维蛋白凝集率和血小板功能降低,C组D-二聚体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U组D-二聚体浓度降低,血小板功能增强,术后24 h引流量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可改善肝移植术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背驮式肝移植术中血液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术中不同时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8~75岁,体重22.5~75kg。均因终末期肝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术中对患者HR、ECG、PETCO2、SpO2、有创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进行监测,并用热稀释法监测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对手术切皮后30min、无肝期30min及新肝期30min三个时点的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时点MAP及CVP无明显变化;无肝期HR、SVR明显高于切皮后30min和新肝期30min(P<0.05或P<0.01);无肝期MPAP、PCWP、CO、SV、CI均明显低于切皮后30min和新肝期30min(P<0.01)。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术无肝期MAP能相对稳定,但其他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仍较明显,应加强此术式中血液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原位肝脏移植术中血液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原位肝移植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方法  35例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病人 ,随机为分A、B两组。A组 2 0例 ,术中采用洗涤式自体血回收和大剂量抑肽酶的血液保护措施 ;B组 15例 ,不使用上述血液保护方法。A、B两组均加强血液动力学、体温、凝血功能监测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定量 (FIB)、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凝血弹性图 (TEG) (取R值作为观察指标 )。并统计两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A组回收的血量和回输的洗涤红细胞量。两组病人均在无肝期采用静脉 静脉转流。术中保持正常体温并于新肝期中和肝素。结果 A组平均出血量 (315 2± 16 35 )ml,B组 (4 2 6 5± 15 45 )ml(P <0 0 5 )。A组平均每例回收血量 (2 6 6 2± 1135 )ml,回输洗涤红细胞 (1310± 710 )ml。A组平均输血量 (2 410±95 0 )ml,B组 (2 886± 10 10 )ml(P <0 0 5 )。在凝血功能各项中 ,转流 30、6 0分钟、新肝期 15分钟及术毕时 ,A组各指标均优于B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相应的血液保护方法能节省用血 ,加强凝血功能的监测并予针对性处理 ,对减少用血与合理用血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的变化和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t coagution & piatelet function analgzer,SCA)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 24例择期肝移植手术患者全部采用原位经典非转流手术方法.于麻醉诱导前(TO)、手术开始后60 min(T1),无肝期30 min(T2)、新肝期30 min(T3)、新肝期120 min(T4)和术毕(T5)时分别采集桡动脉血检测,硅燥土激活的全血血栓弹性描记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指标包括R值、K值、Alpha角和MA值;玻璃珠激活的全血SCA,指标包括ACT、CR和PF值;常规凝血指标包括PT、APTT、INR、Fbg和Plt.结果 (1)SCA和TEG诊断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凝胶形成速度和血小板功能(都正常或者都异常)的Kappa值分别是0.371(P<0.05)、0.363(P<0.05)、0.438(P<0.05).gbACT与R、CR与α角、PF与MA呈正相关(r=0.790,P<0.05;r=0.766,P<0.05;r=0.502,P<0.05),CR与K呈负相关(r=-0.588,P<0.05).(2)与T0时比较,T3~T5时PT、INR、gbACT及R延长和FBG、CR、α及MA降低(P<0.05),T1~T5时APTT、T3时K延长(P<0.05),T2~T4时PF降低.结论SCA能够准确地监测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低中心静脉压在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是否能降低肝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并评价这一技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低中心静脉压(LCVP)组。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LCVP组通过吸入异氟醚,静注芬太尼,切肝前控制输液量,必要时微泵静注硝酸甘油,将CVP控制在4 mmHg左右。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切肝前输液量和收缩压、以及术后24h肾功能变化。结果LCVP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切肝前输液量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病人肾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减少肝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及输血量,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拟行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硬化病人100例,ASAⅢ或V级,分别于术前、无肝前期60min、无肝期15、30min、新肝期15、60min、术后 24、48、72 h采桡动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清Ca2 浓度, 并于术前、无肝前期60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15、60 min应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与基础值比较,TT在无肝期30 min-术后72 h、PT在新肝期15 min-术后24 h、 AFIT在无肝前期60 min-术后72 h延长,INR在新肝期15 min-60 min升高,DD在无肝期15 min-术后24 h升高,Fg在无肝期15 min-术后48 h降低,PLT在无肝期30 min-新肝期60min降低,血清Ca2 在无肝期15 min-新肝期60 min降低,血温无肝期15 min-新肝期15 min时降低(P<0.05或0.01)。从Sonoclot曲线变化趋势来看,凝血功能在无肝前期和无肝期逐渐下降,刚进入新肝期最下降低最明显。结论肝移植术病人在无肝期和新肝初期其凝血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前后凝血参数的变化。方法24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回收式自体输血组(观察组)或异体输血组(对照组)。观察组12例,回输经血液回收仪洗涤处理的自体血;对照组12例,输异体浓缩红细胞。分别取术前、输血前和输血后的静脉血,测定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同时Sonoclot仪测定血凝曲线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前、输血前和输血后Hb、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APTT及PT水平变化趋势相似。观察组的血块凝结速率(CR)值自体血回输前与手术前相比变化明显(P<0.05),但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Sonoclot仪其他各项指标在各测定点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相比对老年人凝血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