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膀胱鳞状细胞癌和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患者10例,与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浸润性移行细胞癌患者34例的症状、生化指标、肿瘤形态、预后等情况.结果 10例膀胱鳞癌患者与34例浸润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在首发症状为血尿、病程中出现肉眼血尿、病程中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病程中是否出现贫血、尿中白细胞是否明显增多、肿瘤形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尿程度、肿瘤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一年内死亡率及一年后存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鳞状细胞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背景程序死亡1(PD1)蛋白是T细胞受体,PD-L1抗体作为其配体之一,对肿瘤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D1蛋白和PD-L1抗体的相互抑制作用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临床前模型中提高了抗肿瘤活性。方法在本研究多中心1期试验中,经静脉给予晚期癌症患者抗PD-L1抗体(0.3~10.0 mg/kg)治疗,1次/14 d,6周为1个疗程,最多治疗16个疗程后患者病情可完全缓解,或确诊疾病已恶化。结果截止到2012-02-24,共207例患者(非小细胞肺癌75例、黑素瘤55例、结肠直肠癌18例、肾细胞癌17例、卵巢癌17例、胰腺癌14例、胃癌7例及乳腺癌4例)接受了抗PD-L1抗体治疗。连续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2周(2~111周)。研究人员发现,9%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与治疗相关的3或4级毒副作用。52例黑素瘤患者中有9例、17例肾细胞癌患者中有2例、4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5例、17例卵巢癌患者中有1例进行了客观评价(完全或部分评价)。评价时间为1年及以上,这其中有半数患者(8/16)持续了1年以上。结论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黑素瘤和肾细胞癌患者,PD-L1抗体介导的抑制作用可以诱导肿瘤持续缩小(客观反应率为6%~17%)并延长疾病的稳定期(24周内延长12%~4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联合白介素-2(AL-2)治疗肾细胞癌的疗效.方法我院2002~2004年经病理学证实的10例Ⅰ、Ⅱ期肾细胞癌手术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6例为2~3疗程CIK细胞联合5~7周期AL-2和INFα-2b治疗,加5-Fu CF化疗4周期;B组4例为5-Fu CF化疗4周期,加5~7周期IN-Fα-2b治疗.结果 A组经胸腹部CT证实1年内全部未出现转移灶,B组7mo内全部出现腹腔或/和胸腔转移灶.结论 CIK细胞联合AL-2治疗Ⅰ、Ⅱ期肾细胞癌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入院后通过手术获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以2-△△CT法分析IL-35表达情况.比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IL-35表达,...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微小癌5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TMC患者男女比为1︰6.1,均行手术治疗。B超癌结节检出率为65.9%(27/41),冰冻病理确诊率为76.9%(27/35)。41例获随访,随访9~57个月。随访患者均生存至今,1例术后1年出现对侧复发,经再次手术,目前健在。结论TMC女性发病率较高,B超是发现TMC病灶的有效检查方法。常规行患侧腺叶切除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气管癌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红霞  苏江  宋卓 《现代医学》2004,32(6):408-409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原发性气管癌的认识 ,减少误诊。方法 对 41例经组织学证实的原发性气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气管癌早期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 ,进而出现咯痰带血、进行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检查 41例患者中发现气管内肿物影 18例 (4 3 .9% ) ;2 7例行胸部CT检查 ,2 1例发现气管内肿物影 77.8% ) ;而 41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检查确诊。纤支镜下所见以增殖型居多 ,气管下段多见。病理类型以鳞癌最常见 ,占 46.3 4% (19例 )。 41例患者有 2 1例在早期误诊 ,误诊率为 5 1.2 %。结论 原发性气管癌因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易误诊 ,对可疑病例应尽早行纤支镜检查。纤支镜检查是气管癌的最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李建旺  黄春珍 《广东医学》2012,33(6):860-861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的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6例接受至少2个疗程索拉非尼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予以确诊。给药方法:白细胞介素-2 100万U,2次/d,皮下注射,4周为一疗程。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d,连续服用4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用NCICTC 3.0评估不良反应。按MSKCC系统对危险分层评价。所有患者随访4~58个月。结果 26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获得完全缓解1例(3.8%),部分缓解4例(15.4%),疾病稳定17例(65.4%),疾病进展4例(15.4%),疾病控制率84.6%;客观有效率达到19.2%。中位生存时间(OS)为25个月(95%CI:13.9~28.1个月),中位无进展时间14个月(95%CI:5.7~16.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发热、乏力、流感样症状、厌食、体重下降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3~4度不良反应仅见于腹泻和乏力,均为1例(3.9%)。参照预后分层模型MSKCC危险因素评分,26例预后好、中等、差转移性细胞癌肾患者中,预后好组的有效率高于预后差组(P<0.05),3组的中位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索拉非尼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客观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低危患者有可能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发生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对细胞凋亡的调节.方法检测对象为重度非典型增生(severe dysplasia,SD)41例;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37例,早期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MIC)35例,大细胞非角化型浸润癌(invasive large cell non-keratinizing epidermoid carcinoma,IC)40例及正常宫颈鳞状上皮(normal cervical squamous epithelium,NE)41例,共计194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手术切除标本.凋亡细胞的检出使用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221例接受NSS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3例为开放手术,18例为腹腔镜手术;115例术中行肾动脉阻断降温,96例未阻断;136例行肿瘤周边肾组织活检;186例术后注射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进行免疫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3~56个月).结果 手术切除肾组织范围平均距瘤体0.4 cm(0.2~1.0 cm),术中平均出血180 ml(50~1 000 ml).术后病理检查示透明细胞癌195例,嫌色细胞癌1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囊性肾细胞癌6例,透明细胞癌伴肉瘤样变1例;136例肿瘤周边活检组织均为阴性.术后漏尿6例,出血及血尿5例,下肢血栓形成2例.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肿瘤复发4例(1.8%),远处转移3例(1.4%).结论 在适应证选择合适情况下,NSS可安全有效治疗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Y  Mao QZ  Li HZ  Rong S  Yan WG  Ji ZG  Liu GH  Xu WF  Xiao H  Wang H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8):3411-3414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肾细胞癌、前列腺癌、膀胱癌)中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特点和发病率,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肾细胞癌的464例住院病例、2005-2010年确诊为前列腺癌的562例和膀胱癌的6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住院资料与随访分析.结果 464例肾细胞癌中发生PNS 156例(33.6%),主要表现为贫血(26.3%,41/156)、高血压(24.4%,38/156)、发热(21.8%,34/156)、红细胞增多症(19.2%,30/156)、Stauffer综合征(17.3%,27/156)、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15.4%,24/156)、红细胞沉降率加快(12.8%,20/156)、白细胞增多症(8.3%,13/156)、高钙血症(5.1%,8/156)、糖代谢紊乱(1.9%,3/156)、性激素异常(0.6%,1/156)等.肾细胞癌中发生PNS 156例,肿瘤平均直径5.5 em,其余平均直径4.7(P<0.01).2例(0.36%,2/562)前列腺癌患者血钾及血糖水平发生异常,均合并多处骨转移,应用全雄激素阻断3个月后血钾及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在647例膀胱癌患者中尚未发现文献所述PNS表现.结论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PNS的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细胞癌、前列腺?儋 癌、膀胱癌.PNS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个别与肿瘤导致异位激素分泌有关,早期诊断后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后PNS可消失或有效改善.伴发PNS的患者较不伴发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美罗华(Rituximah)联合CHOP(R-CHOP)方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08~2011年间收治的74例B细胞NHL患者随机分为CHOP组和R-CHOP组,每组各37例,CHOP组采用CHOP治疗方案,R-CHOP组采取R-CHOP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R-CHOP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显著高于CHOP组的73.0%,组间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HOP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2例,畏寒发热1例,CHOP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减少3例,经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后情况好转,恶心呕吐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NHL完全缓解率高且不良反应小,患者有较高的耐受性,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同种异体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对21例经同种异体NK细胞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进行1年随访,通过对其生存期、影像学指标、血液学指标、生物化学指标及免疫学指标分析,评价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患者经过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1)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11例患者治疗1次,5例患者治疗2次,5例患者治疗3次,患者治疗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10例患者有一过性发热,1例患者出现肝区疼痛,1例患者出现头痛,未经治疗均于8 h内自行缓解;(2)在一年随访中,总疾病控制率为76.2%,其中Barcelona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A期患者中疾病控制率为100%, 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 SD)10例;BCLC B期患者中疾病控制率为60%,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1例,SD 2例;BCLC C期患者中疾病控制率为50%,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1例,PR 2例;(3)患者治疗后24 h外周血NK细胞和CD8+T细胞频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4+T细胞频率和CD4/CD8较治疗前显著上升。结论 同种异体N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黏分子β2整合素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P-选择素的变化以及短期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影响。方法:通过多导睡眠图(PSG)评价CHD患者是否存在OSAS,对76例CHD患者及23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β2整合素、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并采用ELISA法检测P-选择素的表达。对于存在OSAS的CHD患者使用Auto-CPAP进行治疗,时间1周。治疗结束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76例CHD患者中,41例存在OSAS,36例不存在OSAS。CHD组细胞黏附分子以及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OSAS的CH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β2整合素、血清sICAM-1和sVCAM-1、P-选择素的表达显著高于不存在OSAS的CHD组,而在经CPAP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CHD患者存在明显外周血管炎性损伤,OSAS可能够加剧CHD的炎性损伤,而对于存在OSAS的CHD患者应当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病理组织学分型特征、临床诊治中鼻咽癌病理亚型提示远处转移几率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61例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的49例鼻咽癌鼻咽活检病理切片.结果 361例鼻咽癌经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率为13.57%,出现远处转移者鼻咽癌病理类型均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病理亚型分别为类圆形23例(46.94%),梭型细胞癌17例(34.70%),泡状核5例(10.20%),多形性4例(8.16%).结论 (1)鼻咽癌经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远处转移发生率有所下降;(2)发生远处转移的49例均为分化较差的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其亚型类圆形与梭型细胞占的比例较多.  相似文献   

15.
CIK与DC细胞联合治疗145例晚期恶性实体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联合治疗晚期肿瘤. 方法 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产生DC细胞,淋巴细胞经干扰素γ(IFN-γ)、IL-2、CD3单抗和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的表型,并回输患者进行治疗,至少接受3次治疗. 结果 82例可评价病灶的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31例不可评价病灶的患者中,7例患者胸腹水消失,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CD3 和 CD8 明显升高(P<0.05). 结论 CI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以血凝抑制免疫试验测定35例白血病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观察其治疗前后变化,并对靛玉红治疗慢粒患者作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急、慢粒患者血清FDP含量于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增加(7/11、2/11例);2)慢粒患者FDP含量与白细胞数及幼稚细胞数均呈正性相关;3)6例靛玉红治疗慢粒患者FDF含量动态观察表明,治疗后FDP含量明显下降(由32降至13.5及6.4μg/ml);白细胞数及幼稚细胞数亦然(由44.8万及41%降至13.5万及27.4%,再降至2.4万及5.6%)。此外,本组2例患者由  相似文献   

17.
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43例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TCA)是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离机,将患者体内过多的病态白细胞分离去除,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1]。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作者对43例患者97次TCA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3年至2003年在本院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5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16~67岁。白细胞(98~305)×109L-1,血小板(21~89)×109L-1,Hb(43~104)g/L,28例患者Hb<70g/L。1.2TCA治疗应用美国产Haemon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分支肾动脉阻滞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1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及腹腔脏器损伤病例.平均手术时间(85.0±25.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4.0±13.0)min,术中平均出血(150.0±100.0)ml,无术中输血患者.术后病理确诊肾透明细胞癌1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肿瘤切缘均阴性.术后未出现尿漏,未发生肉眼血尿.随访1~7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分支肾动脉阻滞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有可能替代后腹腔镜下肾动脉主干阻滞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血液T细胞亚群水平。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及荧光免疫法测定 3 0例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血液T细胞亚群水平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L患者血清IL 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T细胞亚群中CD+ 3 、CD+ 4均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CD+ 8高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经治疗缓解患者IL 2 ,CD+ 3 、CD+ 4、CD+ 8达正常水平。结论 :IL 2和T细胞亚群可作为AL辅助诊断指标 ,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从1997至2007年间我院收治的10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发现有远处转移者,或术中发现为局部晚期考虑手术可能切除不净者,术后行辅助性放疗、化疗或生物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10例均为肉瘤样肾细胞癌.10例患者的临床TNM分期为:T1N0M0 1例,T2N0M0 3例,T3N0M0 1例,T4N0M0 1例,T2N0M1 3例,T4N0M1 1例.其中60%(6/10)的病例发现时已经出现了肾外播散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转移4例,其中1例同时出现脑转移、骨转移及下腔静脉瘤栓各有1例.10位患者总的平均生存期为17个月,晚期病例的平均生存期为8个月,早期病例从诊断到转移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21个月,平均生存期为30个月.结论 肉瘤样肾细胞癌是肾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少见,恶性程度高,以快速进展为特征,预后不佳.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放化疗敏感性差.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