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其中上颌拔除2个前磨牙(甲组)18例,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乙组)15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 两组SNA、SNB、ANB矫治前后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乙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的变化更为显著,颏前点明显前移,下唇凸度明显减小,乙组面型突度改变较甲组更为显著。结论 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下唇和下切牙凸度小、下颌无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双颌拔牙适用于中重度拥挤的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软硬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其中上颌拔除2个前磨牙(甲组)18例,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乙组)15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 两组SNA、SNB、ANB矫治前后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乙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的变化更为显著,颏前点明显前移,下唇凸度明显减小,乙组面型突度改变较甲组更为显著。结论 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下唇和下切牙凸度小、下颌无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双颌拔牙适用于中重度拥挤的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成人骨性反牙合的硬软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选取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31例,其中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甲组)13例,下颌单颌拔除2个前磨牙矫治(乙组)18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对矫治前后的硬软组织变化进行测量。结果:两组SNA、SNB、ANB矫治前后的变化无明显差异。甲组下切牙内收与下唇的变化更为显著,下唇凸度明显减小,甲组面型侧貌改变较乙组更为显著。结论:单颌拔牙模式适用于上颌无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反牙合患者;双颌拔牙模式适用于上颌伴中重度拥挤的中度骨性反牙合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骨性Ⅱ类1分类错胎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探讨掩饰性治疗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的合适方案。方法成人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20例,单颌拔牙组18例上颁拔除两个第一前磨牙;双颌拔牙组10例上颌拔除两个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两个第二前磨牙,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矫治前后两组的U1-FH,U1-AP、H角均明显减小,UL-E、LL-E距离均明显缩小;Z角均明显增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拔牙模式L1-MP.LL-E、U1-L1、U1-FH、U1-AP的变化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L-E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P=0.430)。治疗前,单颌拔牙组FMA,LL—E较双颌拔牙组小。结论两种拔牙矫治方法均能达到内收前牙、改善软组织侧貌的治疗目的,但双颌拔牙方案矫治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中应根据主诉及具体情况选择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单颌拔牙的治疗指征和适应证。方法收集临床疗效满意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58例,分成两组,其中单颌拔牙组32例(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双颌拔牙组26例(拔除上下颌4颗第一前磨牙)。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利用Steiner 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和牙颌模型分析法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单颌拔牙矫治后U1-SN角度减少,U1-L1角度增加,Z角增加(P〈0.01),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增加(P〈0.05),Bolton指数中全牙比增加(P〈0.01)。结论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时采用单颌拔牙的方法是可行的,但在选择时要综合X线头影测量分析和牙颌模型分析等多种因素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单颌拔牙的治疗指征和适应证.方法 收集临床疗效满意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58例,分成两组,其中单颌拔牙组32例(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双颌拔牙组26例(拔除上下颌4颗第一前磨牙).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利用Steiner 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和牙颌模型分析法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 ...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探索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掩饰性矫治的可行方案.方法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17例,8例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9例采用双颌拔牙模式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矫治后两组的UI-SN角均明显减少,Z 角明显增加(p< 0.001), 下唇突度双颌拔牙组小于单颌拔牙组,UI-SN角、Z角及前牙覆盖变化两组无差异(p> 0.05),矫治前单颌拔牙组的上唇突度大于双颌拔牙组(p< 0.05),前牙覆牙合小于双颌拔牙组(p< 0.01).结论两种拔牙矫治模式均能达到内收前牙,减少前牙覆盖,减少侧面型突度的矫治目的,且矫治效果相近.但具体应用应选择好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1错(牙合),探讨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非拥挤安氏Ⅱ1错(牙合)的成年患者11例,所有病例均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将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下颌骨发生了轻度后下旋转,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内收,下前牙被压低,同时发生了轻度唇倾.结论: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非拥挤的安氏Ⅱ1错(牙合),改变主要发生在牙齿及牙槽骨水平,颌骨矫形作用不明显,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成人非拥挤Ⅱ1错(牙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1错[牙合],探讨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非拥挤安氏Ⅱ1错[牙合]的成年患者11例,所有病例均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将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下颌骨发生了轻度后下旋转,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内收,下前牙被压低,同时发生了轻度唇倾.结论: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非拥挤的安氏Ⅱ1错[牙合],改变主要发生在牙齿及牙槽骨水平,颌骨矫形作用不明显,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成人非拥挤Ⅱ1错[牙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1错,探讨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非拥挤安氏Ⅱ1错的成年患者11例,所有病例均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将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下颌骨发生了轻度后下旋转,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内收,下前牙被压低,同时发生了轻度唇倾。结论: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非拥挤的安氏Ⅱ1错,改变主要发生在牙齿及牙槽骨水平,颌骨矫形作用不明显,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成人非拥挤Ⅱ1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和小平导板联合矫治成人病例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12例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双尖牙,下颌不拔牙,方丝弓技术联合小平导板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①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为3.11 mm和1.72 mm;② 1-NA角减小26.53°; ③1-1角减小21.79°;④覆(牙合)平均减少4 mm,覆盖平均减少7.89 mm.结论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低角覆盖较大的成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加用小平导板可有助于深覆(牙合)的改善及疗程的缩短.  相似文献   

12.
上颌单颌拔牙结合小平导板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和小平导板联合矫治成人病例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12例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双尖牙,下颌不拔牙,方丝弓技术联合小平导板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①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为3.11 mm和1.72 mm;② 1-NA角减小26.53°; ③1-1角减小21.79°;④覆(牙合)平均减少4 mm,覆盖平均减少7.89 mm.结论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低角覆盖较大的成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加用小平导板可有助于深覆(牙合)的改善及疗程的缩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和小平导板联合矫治成人病例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12例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双尖牙,下颌不拔牙,方丝弓技术联合小平导板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①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为3.11mm和1.72mm;②1-NA角减小26.53°;③1-1角减小21.79°;④覆牙合平均减少4mm,覆盖平均减少7.89mm。结论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低角覆盖较大的成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加用小平导板可有助于深覆牙合的改善及疗程的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的适应症。方法:对治疗结束的16例上颌单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的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采用矫治前后照片、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11例矫治效果令人满意,侧貌上唇前突明显改善,磨牙完全远中关系,尖牙中性关系,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上颌牙源性前突、下颌拥挤≤4mm、前牙覆盖≤9 mm及磨牙关系为远中尖对尖的安氏Ⅱ~1成人错(牙合)病例,应用单颌拔牙矫治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的适应症。方法:对治疗结束的16例上颌单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的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采用矫治前后照片、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11例矫治效果令人满意,侧貌上唇前突明显改善,磨牙完全远中关系,尖牙中性关系,覆黯覆盖正常。结论:上颌牙源性前突、下颌拥挤≤4mm、前牙覆盖≤9mm及磨牙关系为远中尖对尖的安氏Ⅱ^1成人错[牙合]病例,应用单颌拔牙矫治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对称拔牙模式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13.6岁),根据不同的拔牙模式分为2组.实验组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1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对照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软硬组织的结构变化.结果:2组矫治前、后组内比较显示,颌骨测量项目NAPog角、SNA角、ANB角、MP-SN角均有显著差异;上、下前牙的倾斜度、突度除实验组的LI-MP角外均有统计学意义;软组织测量项目中,上、下唇倾角,上唇厚度,上、下唇突度,上、下唇长度,Z角和鼻唇角均有显著差异,而下唇厚度、颏沟倾角无显著差异.2组矫治前、后变化量的组间比较显示.仅L1-MP角、U1-L1角的变化量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对称拔牙矫治后,患者的上、下前牙均内收,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矫治结果.方法 采用PAR指数对19例上颌单颌拔牙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前后的模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矫治前后PAR总分值减少17.83±6.94,减少百分率为83.08%±9.72%;加权PAR分值减少29.87±10.15,减少百分率为86.01%±12.63%; 19例患者中矫治后矫治等级为改善2例,占10.53%,极大改善17例,占89.47%.结论 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PAR指数评价上颌单颌拔牙和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5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分为两组:单颌拔牙矫治组28例,双颌拔牙矫治组24例。采用PAR指数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磨牙[牙合]关系、覆盖、覆[牙合]及中线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双颌拔牙组患者的牙齿排列、PAR总分和加权总分在矫治前大于单颌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的差值亦大于单颌拔牙组(P〈O.05),而两组患者矫治后PAR各项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颌拔牙组患者的错[牙合]较单颌拔牙组复杂,主要表现在牙齿拥挤方面;只要设计合理,适应证选择得当,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的头影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变化,并探讨其矫治特点.方法 采用上述拔牙模式治疗20例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分析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比较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变化.结果 下颌骨有顺时针方向旋转趋势.覆盖减少主要由上切牙内收完成,与下切牙关系不明显.结论 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  相似文献   

20.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金华  杨梓 《北京口腔医学》2007,15(3):160-161,169
目的 探讨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治疗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治疗12例成人安氏Ⅱ1患者,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2例成人安氏Ⅱ1患者治疗后侧貌明显改善,上唇突度改善明显,磨牙关系完全远中,尖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 上颌单颌拔牙可有效的矫正成人安氏Ⅱ1患者;该方法适用于轻、中度成人安氏Ⅱ1及下颌拥挤度较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