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异烟酸、硝酸镧、氢氧化钠等为原料合成了异烟酸镧,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分析与表征,通过刚果红试纸法和高温老化箱实验研究了异烟酸镧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及变色情况的影响,并与硬脂酸镧、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和季戊四醇等热稳定剂对PVC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同时将异烟酸镧与其他稳定剂进行了复配。结果表明,异烟酸镧单独作为PVC稳定剂的稳定性效果不佳,长期稳定性一般,抗变色能力也不好;当异盐酸镧∶硬脂酸锌∶季戊四醇/份=3∶1∶1(质量份数比),总用量为PVC的2.5 %时,PVC的稳定时间达到22 min;异烟酸镧的稳定机理为:PVC分解释放出的HCl被异烟酸镧吸收生成了LaCl3,减少了HCl对PVC降解的催化作用,抑制PVC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塑料》2019,(5)
以咪唑-4,5-二羧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镧为原料合成了咪唑-4,5-二羧酸镧,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分析与表征,通过刚果红试纸法和高温老化箱实验研究了咪唑-4,5-二羧酸镧对聚氯乙烯(PVC)的影响,并与硬脂酸镧、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和季戊四醇等热稳定剂对PVC的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同时将咪唑-4,5-二羧酸镧与其他稳定剂进行了复配。结果表明,当咪唑-4,5-二羧酸镧单独作为PVC稳定剂时,抗变色能力较差,但长期稳定性较好;当咪唑-4,5-二羧酸镧∶硬脂酸锌∶季戊四醇的添加比例为6∶2∶2时,总用量为PVC的2. 5%时,PVC的稳定时间可以达到49 min。结果表明,咪唑-4,5-二羧酸镧的稳定机理为PVC分解释放出的氯化氢被异烟酸镧吸收生成了La Cl3,减少了HCl对PVC降解的催化作用,抑制了PVC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热稳定剂2?苯甲酰苯甲酸镧(LBA),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刚果红实验、高温热老化实验和拉伸性能实验,研究了配合物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将其与几种传统热稳定剂进行复配,研究了复合热稳定剂对PVC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苯甲酰苯甲酸镧的分子式为La(C14H9O33·2H2O;当配合物单独作PVC热稳定剂使用时,热稳定时间为16 min,初期抗变色效果一般,但力学性能优异;当配合物与硬脂酸锌和季戊四醇复配比为1∶1∶3(质量比,下同)时,热稳定时间长达58 min,抗变色效果和力学性能最好,三者具有优异的协同效果;2?苯甲酰苯甲酸镧能吸收PVC分解产生的HCl气体,生成LaCl3,减缓了PVC的降解。  相似文献   

4.
以吡嗪?2,3?二羧酸(2,3?PDA)为配体,用硝酸镧和氨水合成了吡嗪?2,3?二羧酸镧(2,3?LPDA)稀土热稳定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和热分析确定了其分子式;通过静态热稳定实验研究了2,3?LPDA、其他辅助热稳定剂以及2,3?LPDA与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季戊四醇的二元和三元复配体系的热稳定性,并对其对聚氯乙烯(PVC)塑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表征;最后,探究了2,3?LPDA的热稳定机理。结果表明,2,3?LPDA的分子式为La2(C6N2O42(NO32·3H2O;当2,3?LPDA∶硬脂酸锌∶季戊四醇的复配质量比为2∶1∶2时,PVC的热稳定时间可以达到44 min,且复配体系对PVC的塑化性能有明显提高作用,使PVC的拉伸强度显著提升;2,3?LPDA能够减少PVC中的C—Cl的存在,并且可以吸收PVC降解产生的Cl-,与稀土离子结合生成LaCl3,从而抑制PVC的降解,达到热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硬质PVC用新型苹果酸稀土复合热稳定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李德玲  苏桂仙  王丽红 《塑料工业》2013,41(6):109-112,119
合成了苹果酸镧、苹果酸铈、苹果酸钕稀土稳定剂,分别与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季戊四醇复配得到了硬质聚氯乙烯(PVC)用新型苹果酸稀土复合热稳定剂。利用刚果红法、转矩流变仪、动态力学谱仪等对PVC热稳定性、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配方为PVC 100份,硬脂酸锌0.8份、季戊四醇3.2份、苹果酸镧(铈/钕)0.8份、硬脂酸钙0.3份;稀土复合热稳定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静态和动态热稳定时间都约为60 min;复合稀土体系力学性能与铅盐体系相当,但加工性能优于铅盐体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皂化法合成了衣康酸镧,利用刚果红法考察了与其他热稳定剂的多元复配效果,得到PVC衣康酸镧复合热稳定剂,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探讨了复合热稳定剂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机理,并用转矩流变仪、动态力学谱仪测定其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衣康酸镧、季戊四醇、硬脂酸钙、β二酮质量比为35∶1∶1∶1时协同效果最佳,可使PVC试样的静态及动态热稳定时间达到66.0 min和36.8 min,并能较好地抑制初期着色性, 其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与铅盐体系、硬脂酸镧复合热稳定体系相当,优于钙锌复合热稳定体系;复合热稳定剂在加热初期可减缓PVC脱除HCl的反应速率,抑制共轭多烯的形成,提高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氰尿酸、硝酸镧、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氰尿酸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刚果红试纸法研究了氰尿酸镧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及变色情况的影响,并与硬脂酸镧、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等热稳定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氰尿酸根和镧离子发生了配位作用,使得氰尿酸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作用,当氰尿酸镧用量为PVC的2.5%时,PVC的热稳定时间可达到80 min;氰尿酸镧与硬脂酸锌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二者复配可以有效改善氰尿酸镧的初期着色性,当氰尿酸镧/硬脂酸锌=1/3、总用量为PVC的2.5%时,PVC的热稳定时间可达到26 min。  相似文献   

8.
以氯化镧、2-氨基对苯二甲酸、氨水等为原料合成2-氨基对苯二甲酸镧。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将2-氨基对苯二甲酸镧与传统稳定剂复配,通过刚果红实验和变色实验研究单一稳定剂以及复合稳定剂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2-氨基对苯二甲酸镧单独作用时,PVC的热稳定性能提高不大;将2-氨基对苯二甲酸镧与硬脂酸锌和季戊四醇复配,得到了最佳的复合稳定剂,使PVC具有良好的抗变色性和长期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塑料》2017,(1)
合成了8种氨基酸镧热稳定剂,并将其应用于PVC中。采用刚果红法、热老化烘箱法、电导率法测试了氨基酸镧的热稳定性,并与常见热稳定剂进行复配实验。结果表明:色氨酸镧的热稳定性较好,与硬脂酸钙、季戊四醇按份数比2/1/1复配后能更大程度地延长PVC的热稳定时间,改善试样初期着色,热降解活化能比市售钙锌稳定剂提高了2.83 kJ/mol,表现出更优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聚氯乙烯加工热稳定剂的功能,合成并复配制成一种新型硬脂酸镧/己二酸钙/己二酸锌复合热稳定剂。利用热重分析仪、平板流变仪、动态力学谱仪等对聚氯乙烯热稳定性(刚果红法)、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己二酸钙与己二酸锌的质量比为1∶4 时,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时间最长;当加入硬脂酸镧且己二酸钙与己二酸锌的质量比为2∶3时,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时间由原来的86 min提高到135 min,冲击强度提高了30 %;加入硬脂酸镧降低了聚氯乙烯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  相似文献   

11.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L聚乳酸(PLLA)共混薄膜,探讨不同PLLA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0 %、20 %、30 %)对共混薄膜力学性能、热学性能、气体阻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AT和PLLA共混属于不相容体系;随着PLLA的添加,共混薄膜的O2和CO2透过性能逐渐降低;当PLLA含量增加到30 %时,O2 透过系数(PO2)和CO2透过系数(PCO2)分别较PBAT薄膜降低了34.2 %和70.8 %,CO2/O2透过比(PCO2/PO2)由纯PBAT的10.20降低为4.52,提高了薄膜阻透性能;PLLA的添加改善了PBAT极易变形变曲现象。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汽车后背门护板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设计了一副大型薄壁热流道注塑模具。通过模流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浇注系统;通过控制开放式热射嘴浇口前端最大直径解决了成型塑件收缩凹痕问题;通过在热射嘴周围与热射嘴前端定模区域设计单独的冷却水道,成功消除了热射嘴拉丝,流延与浇口残留过高的现象。结果表明,模具结构科学先进,成型周期控制在60 s以内,与同类车型门护板相比提高效率约8 %。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型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生产中的喂料工艺难点,率先提出并理论验证了振动送料这一简单方法实际应用的可行性。首先分析了振动给料机的运动特性,确定了输送玻璃纤维料所需要的运动形式,即抛掷运动和正向滑移,并推导出其产生的条件式,再利用条件式确定了4组振动参数。然后应用离散单元法仿真软件EDEM建立仿真模型,设置相应参数模拟了4组参数下的纤维振动给料情况,仿真结果验证了运动条件式的正确性,同时分析振动给料机末端区域仿真数据可知机械指数合适时,振动给料的输送方式能实现玻璃纤维匀速松散地投喂,并且机械指数相同时振幅对给料速度影响显著,可通过改变振幅来实现喂料速度定量调节。  相似文献   

14.
为简化桐油基醇的提纯工艺,制备高品质的桐油基聚氨酯。通过桐油、甲醇第一次酯交换反应合成了桐酸脂肪酸甲酯( ME)以 ME为原料通过与 1,4-丁二醇进行二次酯交换得桐油基醇(TOBA);最后以 TOBA为原料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了桐油基聚氨酯( TOBP)。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热重分析仪( TGA)等对产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物质为目标产物;提高桐油基醇的含量,固化膜的耐热性、耐水性及硬度均提高,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有所降低;制备的桐油基聚氨酯溶液符合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涂料中通用底漆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MF)为基体,以苯基膦酸( PPOA)、新戊二醇( NPG)、 N,N-二甲基甲酰胺( DMF)为膨胀阻燃剂( IFR)制备透明膨胀型阻燃涂料,并通过添加聚乙二醇(PEG)进一步提高该涂料的性能。利用极限氧指数( LOI)测试、建材烟密度测试和热重分析仪( TG)研究了该涂料的阻燃性、生烟量和热稳定性,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料燃烧后的炭层形貌。结果表明: IFR能显著提高纯 MF的阻燃和抑烟性能;在此基础上添加 PEG可进一步提高该涂料的阻燃抑烟能力。当 IFR与 PEG的添加量分别为 40%、5%时,该涂料的阻燃、抑烟性最佳,其 LOI值达到 27.4%,烟密度等级为 27.15,且在该添加比例下可以使涂料在燃烧过程中具有较好的膨胀成炭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二羟甲基丙酸 (DMPA) 为亲水扩链剂,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多元醇 (PBA) 为软段,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为硬段,制备了亲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将亲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用碱中和后,加入到氨基改性中空微球分散体中,高速剪切分散,亲水聚氨酯预聚体与改性中空微球发生接枝反应,获得水性聚氨酯接枝改性的中空微球 (WPU-g-HM) 乳液。将WPU-g-HM乳液涂敷在PVC基材上成膜,测试其消光性能。结果表明:WPU-g-HM乳液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胶膜表面光滑,外观柔和,富弹性触感,耐热性提高。WPU-g-HM乳液涂覆的PVC基材的光泽(60°)小于2°,属于平光范围,具有优异的自消光性能,还可用作遮盖性颜料和手感改性剂等应用于涂料、造纸、皮革等行业。  相似文献   

17.
张兆  刘鹏  徐超  王大鹏  王庆昭 《中国塑料》2019,33(8):136-143
综述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GFT-RTP)的发展状况,介绍了GFT-RTP的结构以及在不同领域的使用要求,分析了GFT-RTP的失效方式和失效机理,包括受力、介质、时间等3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检测项目,以支持GFT-RTP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外学者针对聚乙烯(PE)管材耐慢速裂纹增长试验时间过长问题提出的快速评价方法—全缺口蠕变试验(FNCT)的研究原理和标准;详细综述了在不同的试样缺口几何形状、表面活性剂、拉伸应力及温度条件下FNCT的试验结果;并对PE燃气管道FNCT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碳排放情况,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和未来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低碳能源的开发、碳汇、政策管理和宣传教育五个方面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进行分析,探讨了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温度与占压载荷综合作用下埋地含缺陷聚乙烯管道应力水平,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管土作用模型,通过热力分析实现温度与占压综合作用,分析温度载荷、占压载荷对在役管道的影响规律,并探讨埋深、占压位置、土体弹性模量、管土摩擦因数对最大应力的影响。分析表明,在规程要求的工作压力下,不能忽略温度荷载对埋地含缺陷聚乙烯管道受力的影响;温度和占压载荷综合影响下在役管道最大应力最终位于内壁3点钟方向,与完好管道的最终位置规律一致,缺陷位于截面3点钟方向管道最易失效;管道埋深和土体弹性模量的影响明显大于管土摩擦因数和占压位置偏移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