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6株人源乳酸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分离自江苏如皋长寿村人群肠道的6株乳酸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6株菌对过氧化氢耐受能力、不同组分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及T-SOD和GSH-Px活性,结果表明:6株菌中,发酵乳杆菌L2、L4,屎肠球菌E2对1.0 mM H2O2耐受能力较强。6株菌不同组分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发酵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总体要优于菌体和胞内提取物。其中,L2发酵上清液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T-SOD活性最强;E2发酵上清液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GSH-Px活性最高;发酵乳杆菌L1发酵上清液还原能力最高;干酪乳杆菌L3发酵上清液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最强。测定结果表明这6株菌总体抗氧化能力较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5′-磷酸胞苷(5′-AMP)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力及对体外氧化损伤脾细胞的损伤修复能力;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5′-AMP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建立H2O2氧化损伤体外培养脾细胞模型,用MTT法检测5′-AMP的修复作用,以评价5′-磷酸腺苷(5′-AMP)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5′-磷酸腺苷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清除羟自由基和修复脾细胞氧化损伤的能力,但是5′-AMP的DPPH清除能力比较弱.20 mmol/L 5′-AMP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高速53.009%.而DPPH清除率为17.190%;10mmol/L5′-AMP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分别相当于7.5mmol/L Vc和0.02 mmol/L Vc;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1,5,10 mmol/L 5′-AMP均能极显著(P<0.01)地修复H2O2诱导的脾细胞氧化损伤,其中10 mmol/L 5′-AMP作用最强;结论:5′-磷酸腺苷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取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对黄浆水进行发酵,以酸度值、活菌数、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铁还原能力为指标,探究3种乳酸菌发酵黄浆水的可行性及对黄浆水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3种乳酸菌均可在黄浆水中生长产酸,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产酸能力与活菌数显著高于清酒乳杆菌,3种菌株组合发酵时黄浆水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且与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发酵后黄浆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3.51 mg/m L变为2.43 mg/m L,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3.58 mg/mL变为1.82 mg/mL,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0.90 mg/m L变为0.38 mg/m L,FRAP值由从1.24 mmol/L Fe SO4升高到1.62 mmol/L FeSO_4。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高吸附铅离子且具高抗氧化能力的菌株,本文对10株乳杆菌进行了铅离子吸附研究,以DPPH·清除力、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为指标进行了体外抗氧化能力的评定。结果表明:不同乳杆菌之间的清除铅离子能力不同,抗氧化能力也不相同,其中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LDS1.0207具有高吸附铅离子和高抗氧化能力,该菌株铅离子去除率达79.18%,还原能力达99.00μmol/L的半胱氨酸当量,DPPH·清除率为50.40%,羟自由基清除率26.88%,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达15.62%。此菌株可用于体内缓解铅中毒造成的氧化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植物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完整细胞、无细胞提取物及灭活菌体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了两种乳酸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对比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别.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茵的抗氧化活性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这为综合利用植物乳杆菌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能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高抗氧化性能乳酸菌,测定了30株分离自江苏如皋长寿村人群肠道中的乳酸菌发酵液清除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并对初步获得的4株抗氧化性能较好的菌株发酵不同组分清除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株菌发酵液抗氧化性能不等同于其各组分抗氧化性能总和,且发酵上清液抗氧化性能显著高于其菌体和胞内提取物。获得综合抗氧化性能较好的2株菌L10和L13,两株菌发酵上清液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6.4%和64.8%,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1.8%和53.5%;两株菌发酵上清液还原活性A700nm分别为2.523和2.540;两株菌发酵上清液T-SOD活性分别为32.802U/mL和33.825U/mL,GSH-Px活性分别为37.273U/mL和45.012U/mL。两株菌经鉴定分别为发酵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5’-磷酸胞苷(5’-AMP)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力及对体外氧化损伤脾细胞的损伤修复能力;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5’-AMP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建立H2O2氧化损伤体外培养脾细胞模型,用MTT法检测5’-AMP的修复作用,以评价5’-磷酸腺苷(5’-AMP)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5’-磷酸腺苷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清除羟自由基和修复脾细胞氧化损伤的能力,但是5’-AMP的DPPH清除能力比较弱。20mmol/L5’-AMP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高达53.009%,而DPPH清除率为17.190%;10mmol/L5'-AMP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分别相当于7.5mmol/L Vc和0.02mm01/LVc;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1,5,10mmol/L5’-AMP均能极显著(P〈0.01)地修复H2O2诱导的脾细胞氧化损伤,其中10mmol/L5’-AMP作用最强;结论:5’-磷酸腺苷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果蔬自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3株乳杆菌(Lactobacillus)为对象,通过测定表面疏水性、自身凝聚率分析乳杆菌的表面特性;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为指标,分析3株乳杆菌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以降解胆固醇及亚硝酸盐为指标,评价乳杆菌的功能活性。结果表明:3株菌中,L3的表面疏水性和自身凝聚力均表现良好,分别为57.7%和95.2%(24 h);3株菌的上清液具有很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90%)、羟自由基清除率(>68%)及还原能力(>1.0),其中L1和L3的上清液具有更强羟自由基清除率,近90%,L2则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37%);乳杆菌在48 h内几乎完全降解200 mg/L NaNO2;3株菌上清液均有较好的胆固醇降解能力(>19%),其活性物质主要为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综上所述,果蔬发酵液中分离所得的3株乳杆菌表现出了良好的益生特性,可为开发功能性发酵食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4 种乳酸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洋  郭宇星  潘道东 《食品科学》2012,33(11):25-29
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实验对发酵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嗜酸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4种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和胞内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乳酸菌的具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瑞士乳杆菌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相对较高,乳酸乳球菌和嗜酸乳杆菌清除O2- ·能力相对较强,发酵乳杆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为最强。实验还初步研究乳酸菌的抗氧化机理,显示乳酸菌存在SOD和GSH-Px,这可能与乳酸菌的抗氧化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具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体外过氧化氢耐受能力为指标,从发酵食品中筛选出2株能够耐受1mmol/L浓度过氧化氢的乳酸菌,两株细菌的耐过氧化氢能力与L. rhamnosusGG的耐过氧化氢能力相当。研究了两株乳酸菌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菌体浓度为109mL-1的L1001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6.2%和37.9%,同样浓度的F12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4.4%和27.0%;清除羟自由基实验表明,细胞浓度为109mL-1的细胞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与同体积的浓度为1mmol/L抗坏血酸相当,L1001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优于F12。利用API鉴定系统L1001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1001。  相似文献   

11.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及清除羟自由基三种方法测定两种菌的抗氧化活性,然后将两种菌添加到契达干酪中,利用同样的方法研究这两种菌对干酪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KLDS1.0202和干酪乳杆菌KLDS1.0319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而且在8℃成熟时,分别加入植物乳杆菌KLDS1.0202、干酪乳杆菌KLDS1.0319和同时加入两种益生菌干酪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在第16周达到最大值,而还原力在第20周达到最大值(0.479,0.515,0.656),显著高于空白组的0.451,0.439,0.366(P0.05)。以上结果表明两种菌不仅自身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还能促进干酪蛋白质的分解,提高干酪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选用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及布拉酵母菌液态发酵牡蛎,比较其总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肽含量。结果表明,4株益生菌发酵牡蛎制品组的总抗氧化能力与空白组相比均显著提升,其中鼠李糖乳杆菌组最高,为(4.04±0.05)U/m L;4组均具有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鼠李糖乳杆菌组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他组相近,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低;总肽含量由高到低排序的发酵牡蛎制品组为肠膜明串珠菌组>干酪乳杆菌组>鼠李糖乳杆菌组>布拉酵母菌组。初步确定鼠李糖乳杆菌为适用于发酵牡蛎制备活性肽的优良菌株,可为海洋食药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可借鉴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祎然  韦明明  张涵  周天瑞  姜梅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6):121-126,139
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对从酸汤中分离出的6株乳酸菌进行鉴定,并研究6株菌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同时以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为指标,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株菌均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可耐受pH2.5和0.3%质量分数的胆盐,且活菌数保持在107 CFU/mL以上,存活率大于87%;菌体浓度为108 CFU/mL时,6株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23%~35%之间,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在6%~16%之间。6株植物乳杆菌中,JMST-1兼具良好的耐酸、耐胆盐和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在耐酸、耐胆盐试验中存活率达到91%,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28.60%和15.44%。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高抗氧化活性植物乳杆菌,从东北传统发酵食品辣椒酱、臭豆腐、粘面子中筛选出75株植物乳杆菌。将75株植物乳杆菌分为无细胞上清液、完整细胞、无细胞提取物三个组分,以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菌株进行筛选,分析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评价菌株耐酸、耐胆盐能力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3株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无细胞上清液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大于90%,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对这两种自由基清除率均大于30%。植物乳杆菌的三个组分在清除DPPH自由基中存在相关性,无细胞上清液在DPPH和ABTS+两种评价方法上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中有5株植物乳杆菌(D2、H8、L20、L11和A2)在pH2.0环境中存活率均大于59%,在0.3%胆盐中的存活率均大于93%,对7种抗生素敏感性较强。因此,这5株植物乳杆菌对于开发抗氧化作用的功能食品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2份健康成人粪便中分离得到7株植物乳杆菌,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耐受过氧化氢及还原能力为指标,研究7株植物乳杆菌抗氧化活性;筛选获得清除自由基能力及耐受过氧化氢能力较强的2号、3号菌株;进一步研究发现,2号菌株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3号菌株,但2号、3号菌株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无显著差异。2号、3号菌株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还需经过细胞抗氧化试验和动物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2株具有优良体外抗氧化能力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表明乳酸菌可能具有缓解不同因素导致氧化应激的潜力.本研究利用体外过氧化氢氧化胁迫模型筛选出一些具有显著体外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以还原活性高低、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和铜离子螯合性能等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指标评价了乳酸菌分离物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并最终确定了2株具有优良体外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CCFM8661和CCFM1566.结果表明,CCFM8661和CCFM1566还原力分别达到(226.47±4.68)、(212.35±6.45) μmol/L半胱氨酸当量;对脂质过氧化的IC50值分别达到8.1、8.3 Log10(CFU/mL);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均在60%以上,并具有较高的亚铁离子及铜离子螯合能力.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分子鉴定,该2株菌为植物乳杆菌CCFM8661和干酪乳杆菌CCFM1566.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微生物抗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的实验,从不同来源的菌种中筛选出3株高抗氧化活性菌(B2、B3、84),并通过还原能力测定、清除羟自由基实验对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2、B3和B4活菌体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脂质氧化的抑制率均超过50%,还原能力均高于对照组(100μmol/L的L-半胱氨酸),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9.8%、61.O%和64.6%,同时发现3株菌菌体的各项抗氧化指标明显高于相应发酵液.  相似文献   

18.
分别检测了唾液乳杆菌M18-6菌悬液、无细胞上清液及细胞内容物的体外抗氧化功能指标,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率、抑制亚油酸过氧化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抗氧化相关酶活力等,并结合菌株基因组信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菌株中11个抗氧化功能相关的基因在mRNA上的表达水平,以期对菌株体外抗氧化功能进行全面评价,并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其抗氧化的机理。结果显示,唾液乳杆菌M18-6无细胞上清液清除DPPH自由基和·OH的清除能力、抑制亚油酸过氧化率的能力均显著高于鼠李糖乳酸杆菌LGG(P<0.05),在菌株无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较强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明唾液乳杆菌M18-6无细胞上清液中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2.5 mmol/L H_2O_2胁迫下,菌株的NADH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编码基因在mRNA上表达水平分别上调了6.2和4.5倍,硫氧还蛋白系列的基因(trx A1、trx A2、trx A3、trx)和过氧化氢酶基因表达水平也均上调2倍以上,推测唾液乳杆菌M18-6可能通过上调NADH氧化酶基因与硫氧还蛋白系统相关基因表达,激活硫氧还蛋白系统,通过上调sod和cat基因表达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力,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晶  孟杨  赵征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9):146-149
通过控制初始发酵条件:pH6.0、发酵温度39℃,可以提高发酵乳清清除羟基自由基和DPPH.的能力。在发酵20h内,随着乳清蛋白水解度的增加,发酵乳清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的能力也随之增大,在发酵20h时达到最大,分别为48.06%和73.52%,发酵乳清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的能力与未发酵乳清相比分别提高了22.73%和46.09%,与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相比分别提高了23.75%和40.63%。探讨了蛋白水解度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活菌数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20h后,发酵液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水解度之间没有正相关性,因此不能采用蛋白水解度作为评价发酵乳清抗氧化性的指标。本研究对可能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乳清抗氧化性的因素进行探讨,为开发功能性乳清产品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发利用马氏珠母贝资源,选取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马氏珠母贝抗氧化多肽制备工艺,同时对所得抗氧化多肽进行了清除自由基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影响最为显著(P0.01),马氏珠母贝抗氧化多肽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是: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为8%,发酵温度为31℃,发酵时间为33h。在此条件下测得马氏珠母贝抗氧化多肽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8.34%。马氏珠母贝抗氧化多肽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马氏珠母贝抗氧化多肽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ABTS自由基的EC_(50)分别为0.62mg/m L、3.46mg/m L、4.26mg/m L、1.78m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