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围绕高含硫气田集输系统的腐蚀防控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集输系统的主要工艺,然后分析了高含硫气田集输系统发生腐蚀的原理,最后提出了集输系统腐蚀的防控措施,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2.
气田集输系统效率评价方法是用来评价气田集输系统管网、站场运行效率状况的指标体系。气田集输系统效率可以用能量指标进行评价,用单位能量表示。普光气田目前运行35座井站,3条输气管线,经计算,集气站效率为70.7%,管网效率为90%,集输系统效率为63.6%。管网效率计算式不但揭示了管道进出口的能量关系,同时揭示了管道积液规律与能量的关系,即积液增加气体流通量减少,管效降低。气田集输系统效率评价方法符合气田集输系统能量传递规律,能够揭示气田集输系统能耗薄弱环节,对气田集输系统运行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集输井站安全系统设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英勇  葛华  贾静  何怡  杨秀兰 《天然气工业》2008,28(10):105-106
天然气集输工艺系统具有操作压力高、易燃、易爆等特点,为确保集输工艺系统的安全运行,将天然气生产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预防事故发生,正确设置天然气集输井站安全系统十分重要。从设计和生产管理的角度对天然气集输井站安全系统设置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集输工艺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以及在集输井站安全系统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天然气集输井站安全系统设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当前开展的天然气地面集输系统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油气开采到了地面,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分离处理,这就要经过油气集输的生产过程,油气集输系统是否优良直接影响着油田的产能,所以优化油气集输系统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本文对油气集输系统优化的理论、油气集输系统的设计原则、油气集输管网布局的优化方案和油气集输管网布局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对今后油田的油气集输管网布局的优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庆姬塬油田属于多层系复合开发典型油区,地面集输系统采用多层开采、混层集输以及多层开采、分层集输两种工艺。由于多层系油田开发采出液物性差异大,易造成井筒及地面集输系统结垢。本文介绍了姬塬油田集输系统的结垢现状,通过对结垢物生成机理的分析研究,找到了影响集输系统结垢的主要因素,结合垢物形成的主要因素与形成位置,对地面集输系统采取防垢措施、相应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油气集输系统优化设计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研制油气集输系统优化设计软件的必要性,介绍了油气集输系统管站网络拓扑优化方法,用C++语言在Windows环境下编制了油气集输系统优化设计软件,文中给出了优化软件的结构,介绍了各模块的功能,使用该软件可以进行油气集输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7.
油田采出液集输系统结垢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油田集输系统腐蚀结垢的机理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油田地层水矿化度高和成垢离子含量高为结垢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是集输系统产生难溶结垢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油田集输系统腐蚀结垢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从而有效地延长了集输系统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油田综合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8.
集输系统效能与技改评价软件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集输系统流程多样、设备多、系统复杂。为了对油气集输系统的用能状况进行评价并为工艺和设备改造提供依据,开发了集输系统效能与技改评价软件。软件在集输管网、站内流程工艺计算的基础上,可对集输系统的用能状况进行评价,并给出不同技改方案的技术比较及敏感性分析。利用该软件对胜利油田不同的集输系统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软件具有用户界面友好、适应性强、计算快捷、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高含硫气田由于具备毒性强、污染性强、腐蚀性强、易冰堵及单质硫沉积等特点,极大的加大了地面集输系统的复杂性,必须做好地面集输系统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以免出现安全环保事故。基于这样的考量,本文以保障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系统生产安全,对国内外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发展需求,探讨了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台子油田开发发展趋势及现有地面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油田要降低改造投资及生产运行成本,简化地面集输工艺,确定了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改造方案。通过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改造方案的实施,减少了地面建设规模,解决了油气集输设施腐蚀老化及用气能耗不足的问题,为今后老区整装油田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油气集输系统布局优化问题的实质是受三维空间约束的网络拓扑布局优化问题,平原地区或无障碍约束的集输系统布局优化是该问题的一个特例,已有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平面布局,无法应用于复杂地貌油气田。通过文献调研,基于三维地形及障碍表征、集输系统拓扑优化、集输系统参数优化、集输系统整体优化四个方面对目前油气田集输管网整体优化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剖析了约束三维地形条件下油气田集输管网优化中的各个子问题,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针对各个子问题的求解方法,为三维地形条件下油气田布局规划设计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油气集输系统分为集油、脱水、稳定和储运等环节,油气集输能耗一般占原油生产总能耗的30%~40%,所消耗的热能和电能是油田节能的重点对象。通过对北十七联合站集输系统能耗研究,建立了集输系统能耗"黑箱—灰箱"数学模型,对集输系统的能量平衡进行分析,发现系统中的转油站热能利用率和电能利用率都不高,是用能的薄弱环节,系统能耗计算方法为实现集输系统"优质、低耗"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石油集输系统存在的问题,概述了石油集输系统节能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采油厂对原油集输系统单耗、系统效率等参数没有相关的运行指标。为此2004年3月,我们成立了原油集输系统能耗研究课题组,对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原油集输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细致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先进的测试仪器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新立油田原油集输系统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找出了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进措施。为采油厂的集输流程改造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构建海上油气集输系统决策平台,是实现集输系统最优化生产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显著改善设备的运行状况,提高设备和管网的效率,降低油气集输的能耗。决策平台主要划分为运行仿真和分析评价两个模块,这两个模块数据共享,互为补充,又相互独立。利用决策平台可以将管网系统和采油系统连接,因此可以为海上油气集输管网运行参数的优化提供支持。海上油气集输系统决策平台的建立,在提高集输系统对海上油气生产的适应性同时,又增加了集输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性,从而起到提高集输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海上油田经营管理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台子油田开发发展趋势及现有地面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油田要降低改造投资及生产运行成本,简化地面集输工艺,确定了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改造方案。通过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改造方案的实施,减少了地面建设规模,解决了油气集输设施腐蚀老化及用气能耗不足的问题,为今后老区整装油田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喇嘛甸油田集输系统规模扩大存在的站库数量多、系统老化、单站规模小等问题,对地面系统的优化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明确了集输系统优化应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以准确预测产液量为优化前提,合理确定系统的规模和能力,并在集输系统中,通过以水力、热力条件、生产管理因素及用电、用气单耗为约束,分析了系统的技术、管理及能耗界限,确定了集输系统水、聚驱的合理集输半径及建站规模,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集输系统站库的优化合并方案,为地面系统长远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数据的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能耗时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集输系统组成关系多、系统行为复杂、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联程度高、耦合性强、易产生故障和能耗高等特点,基于油气集输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温度、压力、流量、设备工作制度、能耗等海量数据,建立了集输数据粒度模型,实现了基于热能利用率、单位液量能耗等多目标、多变量时序的集输系统生产能耗预测。针对不同时间粒度(如日、月、年等)、不同空间粒度(如井组、区块、油田等)、不同集输方式粒度(如单相输、油-气-水混输),建立了多变量时序混沌能耗预测模型;构造了粒关联规则模式挖掘算法。以大港油田A集输系统为例,研究了集输生产系统的能耗因素粒之间的关联关系;预测了集输生产参数调整对系统未来能耗变化,获得集输系统效率和能耗的预警。  相似文献   

19.
安塞油田密闭集输计量系统主要应用双容积自动计量分离器单井量油,涡轮气体流量计测气,腰轮流量计区块计量,原油生产动态在线监测系统分队计量。通过集输和计量系统的有机结合,在整体上实现了互为适应,互相满足,提高了油气的集输能力,解决了计量问题,形成了一套独具一格的密闭集输计量工艺技术。油气密闭集输计量工艺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单井集输计量系统。应用了单管密闭常温集输及阀组间双管密闭常温集输流程,打破了原油必须高于凝固点温度以上输送的传统观念,改变了井口加热、掺热、伴热等工艺,靠原油从井底流到井口的自…  相似文献   

20.
针对集输系统进行效率测试,研究系统能耗规律,进而提出节能降耗方案,对提高稠油生产的经济性和后续区块地面集输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塔河油田稠油集输系统工艺流程及能耗过程,提出了塔河油田稠油集输系统能流模型和能耗分析模型,按流程将集输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测算了塔河二号联稠油集输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能耗和能量利用率;根据测算结果,确定系统的能量损失主要是联合站和输油管道的散热损失。从运行工况分析炉泵等设备的效率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节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