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勘探领域,迄今为止发现了多个与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相关的原生油气藏,展示了该领域良好的勘探前景。由于东部渤海湾盆地及南华北地区古生界遭受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改造,油气成藏条件异常复杂,该领域持续增储上产面临与生烃成藏、资源潜力相关的一系列关键地质问题与技术难题。立足渤海湾盆地北部,以煤系烃源岩精细地质评价、多层系油气充注成藏过程及残留盆地原生油气藏勘探评价技术研发为重点,重新认识渤海湾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油气藏地质特征,评价勘探潜力。研究表明,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既生气又生油,尤其是太原组更利于煤中富氢组分形成和保存;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证实太原组煤系烃源岩更早进入生油门限和生气门限,具有更好的生油和生气潜力;生烃范围比原有认识扩大,黄骅坳陷大港探区石炭—二叠系总生气量达56.17万亿m3,生油总量20.63亿t,提升了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潜力。基于油气藏解剖与油气充注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潜山多元内幕油气差异富集模式,提出靠近输导通道附近的优势厚层储集体、断层转折部位、低角度逆冲断裂输导体是潜山内幕油气藏优势运聚区,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在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发生多次生烃演化,有机质具有阶段性成熟演化特征和多次生烃过程,其中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是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最重要的生烃期。采用煤岩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石炭-二叠系源岩进行总体评价,就主要有效烃源岩太原组从埋藏史、成熟生烃史进行了重点剖析,判定太原组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沾化凹陷、东营凹陷和惠民凹陷,而且生烃强度较大,有可能形成"小而肥"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的研究现已成为国内外煤地质学和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国际矿产地质界的前沿问题。陕西煤炭资源丰富,含煤岩系涵盖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三叠系(瓦窑堡组)及侏罗系(延安组),不同煤田及不同时代煤层煤质特征差异较大,部分地区煤中存在关键金属的富集。为了查明陕西煤系关键金属的富集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选取主要煤田10个典型煤矿的含煤岩系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煤的工业分析、全硫分析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陕西煤中关键金属富集主要分布于石炭—二叠系煤系,在渭北及陕北石炭—二叠系煤系中普遍存在Li-Ga-Nb-Ta-REY关键金属组合的共富集。这些关键金属主要赋存于高岭石、勃姆石、磷酸盐等矿物中,且在靠近煤层夹矸及顶底板的煤系中更为富集。陕西石炭—二叠系煤中关键金属的富集与华北地台沉积基底及本溪组古风化壳密切相关,关键金属元素主要由盆地周缘蚀源区古风化壳黏土质和铝土质碎屑物质经水系搬运进入泥炭沼泽,通过有机质与无机质相互作用而富集;此外,也可能受同沉积火山灰输入及大地构造的部分影响。石炭—二叠系为陕西煤型关键金属矿产的富集层位,煤系Ga, Li, Nb, Ta等关键金属普...  相似文献   

4.
黄骅坳陷孔古4井位于孔店凸起的西坡,即孔西潜山构造带.其石炭-二叠纪煤系自沉积以来,遭受了复杂的构造变动.为了合理地对单井评价其石炭-二叠纪煤系的生烃潜力,以构造演化为主线,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和现代的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孔古4井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埋藏史、受热史和生烃史.研究结果揭示了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在构造控制下的煤成烃演化历程,阐明了上古生界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生烃强度,指出了孔古4井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从形成以来曾发生过三次重要的生烃作用过程,并得出了烃源岩最大埋深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期,大约在3 850 m,有机质最高相对生烃量超过50 mg/g,是煤系主要成烃期.  相似文献   

5.
云台荒煤田的煤系地层——二叠系梁山组、龙潭组以陆源含煤碎屑岩沉积为主,浅—中等覆水,弱还原—弱氧化环境下的潮坪—泥炭沼泽亚相为主要成煤环境和聚煤区,影响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原因主要有沉积环境、构造和古气候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盐源盆地是四川尤其是川西一重要聚煤盆地,其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三叠系上统博大组、东瓜岭组、新近系盐源组。主要聚煤环境为河流岸后沼泽、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潮间泥炭坪及滨湖沼泽环境,滨湖沼泽及河流岸后沼泽环境为本区最有利的聚煤环境,其形成煤层层位及厚度较稳定,煤质较好;同时,盐源盆地主要控煤构造样式表现为褶皱断裂组合及单斜断块组合,褶皱断裂组合为本区最有利控煤构造。该项成果将为在四川西部的找煤工作提供宝贵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诸多学者对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展开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为乌伦古坳陷具有极大的勘探潜力。但对其主力烃源岩的认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实验研究,对乌伦古坳陷侏罗系、三叠系、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评价,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预测,认为下石炭统为最优质烃源岩,是主力烃源岩,可以作为后期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位,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和三叠系白碱滩组次之,侏罗系烃源岩较差认为不具备生烃条件。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是烃源岩.早白垩世晚期,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地温又一次达到并超过90℃,开始第二次生烃,油、气并生.从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三个方面对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进行评价,查明了石炭—二叠系具有二次生烃能力.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大多为Ⅱ2型或Ⅲ型,生油岩中有机...  相似文献   

9.
孙国忠  石彦强  王志光 《中州煤炭》2023,(5):97-103,109
下霍井田位于华北聚煤盆地中部,含优质的二叠纪煤层。针对沁水煤田下霍井田煤系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开展研究,根据沉积特征,研究了煤系沉积环境及垂向演化;通过煤系及煤层顶底板沉积特征、煤层厚度变化、煤岩组分、煤中灰分硫分等分析了聚煤环境及煤层、煤质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太原组为本溪组填平补齐基础上的聚煤期泥炭沼泽—碳酸盐台地—瀉湖—三角洲—碎屑“废弃”相沉积组合,显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约代尔旋回,属正常的海进海退沉积;山西组为太原组海侵末期形成的泥炭沼泽—三角洲旋回沉积,煤层形成于海侵减弱、陆源碎屑尚未增强的过渡时期,是聚煤期植被控制下发育的动态泥炭沼泽在碎屑贫化的基础上泥炭纯净累积演化而成;成煤期后,河流下切冲刷破坏泥炭层。该研究成果对于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伊敏凹陷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与聚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鸣剑  邵龙义  王帅  张云鹤  孙斌  樊金云 《煤炭学报》2019,44(11):3491-3504
伊敏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的一个次级凹陷,为陆相断陷盆地。其下白垩统伊敏组、大磨拐河组是凹陷的主要含煤地层。依据钻孔岩芯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古地理、聚煤特征及聚煤模式进行研究。依据钻孔资料在区内识别出的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冲刷面两种层序界面,将大磨拐河组、伊敏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单元,恢复古地理格局。结果表明:伊敏凹陷大磨拐河组成煤环境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从层序I到层序Ⅱ,区内沉积相从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为主到以湖泊为主,总体反映了水体逐渐变深的演化过程。伊敏组含煤岩系成煤环境主要有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环境等;煤层在层序Ⅲ最为发育,层序Ⅳ煤层厚度逐渐减小,聚煤作用逐渐减弱,反映了凹陷萎缩,水体范围逐渐缩小的演化过程。聚煤作用受控凹构造差异性沉降的影响,煤层在凹陷中部厚度最大,向西北和东南逐渐变薄。通过对层序Ⅲ的煤层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讨论了陆相短线盆地泥炭堆积与层序地层的响应机制,改进了陆相泥炭-层序地层响应模型。伊敏凹陷早白垩世最有利的成煤环境位于扇三角洲—辫状河环境中。层序Ⅲ,Ⅳ的煤层埋深较浅,厚度较厚,适合露天开采。而层序Ⅱ煤系地层埋深较深,有巨厚泥岩封盖,是煤层气勘探的潜在区域。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的油气来源,分析博格达山前带油气勘探潜力,系统采集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新吉参1井和博参1井的烃源岩、天然气和原油样品和邻区主要油气田各层系的烃源岩和原油样品,并利用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技术对研究区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清晰显示研究区的原油与该区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的饱和烃组成相似,具有较好的亲缘性。同时,其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与邻区侏罗系、二叠系、石炭系烃源岩和原油差异明显,综合认为研究区发育自生自储型油气藏,油源来自于二叠系芦草沟组,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
吴金水  刘景  谢卫东  李伍 《煤炭工程》2019,51(7):129-133
开滦矿区是河北省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矿区内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含煤丰富。为了探究矿区内14煤赋存特征,通过对开滦矿区见14煤钻孔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沉积地层学、煤田地质学、煤岩学,深入分析开滦矿区的原始沉积环境与煤层赋存特征。研究认为14煤赋存特征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影响,其沉积环境早期以澙湖相为主,由于水下障壁沙坝的存在,使得澙湖内水动力弱,并在沙坝向陆一侧较早沉积泥炭。由于陆地不断向海推进,研究区逐渐过渡到潮坪相最终暴露于地表,使得研究区内广泛沉积泥炭,后期又由于海侵作用过渡到浅海相,终止了泥炭的堆积。  相似文献   

13.
鱼里铝土矿床赋存于晚石炭世本溪组碳酸盐岩不整合面上,严格受沉积间断面控制,为一套含铁富铝的铁铝质黏土岩组合。矿体规模为中型,呈层状、似层状,局部透镜状,矿石构造类型为碎屑状、砂(粒)状、蜂窝状、豆鲕状及致密块状,矿物成分以一水硬铝石为主,有害元素少,并伴生镓元素。潟湖—沼泽环境是铝土矿形成的有利条件,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厚度受古地形的控制,与含矿岩系的厚度正相关,大厚度的含矿岩系基本上是在溶岩洼地中产生的,含矿岩系厚度大的地段往往伴随着高质量和大厚度的铝土矿。  相似文献   

14.
宁夏沙巴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煤地层和植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石嘴山沙巴台地区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含煤地层和植物群进行了研究,共鉴定植物化石12属17种,划分了2个植物化石组合,即晚石炭世晚期LepidodendronszeianumNeuropterisovata组合和早二叠世早期TaeniopterismucronataAnnulariaorientalis组合,其代表地层为晚石炭世晚期的太原组和早二叠世早期的山西组;此外,还讨论了含煤地层植物群的特征和时代.  相似文献   

15.
李勇  汤达祯  牛鑫磊 《煤炭学报》2017,42(7):1828-1838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是国内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区域范围广,沉积环境多变。结合野外露头、钻井岩芯、单井和连井剖面刻画了研究区构造隆降、海水进退、多向物源影响下的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环境演变。结果表明:在统一研究区典型标志层的基础上,可将太原组分为4个和山西组3个III级层序;太原组主煤层顶面是区域范围内的构造转换面,南北地势近乎水平,之后中间地势进一步沉降;北部物源在太原期初始即发生影响,但南部物源到山西期才产生明显影响;研究区大致以北纬38°构造带为南北隆降支点,控制地层的厚度和岩性变化,影响厚煤带的迁移;太原期的汇水中心由南部逐渐向中部过渡,即由延川南(Sq1)到大宁—吉县(Sq2)到柳林石楼地区(Sq4),在Sq3沉积时期,海侵范围相对最大。相关成果对认识研究区含煤地层发育规律,开展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Maceral composition and aromatic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on column samples to study the peat-forming environments of Permian coal seam 2 and Carboniferous coal seam 9−2 from the Xingtai coalfield, China. The macerals were dominated by inertinite in seam 2 and by vitrinite in seam 9−2. Three maceral groups were selected as indicators of peat-forming environments. Two triangle diagrams were drawn based on the indicators to explicate the peat-forming environments of permian seam 2 and Carboniferous seam 9−2.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eat of carboniferous seam 9−2 formed dominantly in wet swamps, whereas the peat of Permian seam 2 formed dominantly in dry swamps and open moor environment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0773040) and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2003CB214607)  相似文献   

17.
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具有破坏作用,使煤炭资源量减少和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复杂化。通过对吴桂桥煤矿岩浆岩体的研究,确定岩浆岩产生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岩浆岩岩床、岩脉顺层侵入于石炭系、二叠系及古近系地层中,特别是侵入于煤层中时,使煤层的结构变得复杂,同时使煤层变质程度加深,局部形成高变质无烟煤。  相似文献   

18.
蒋红兵  杨磊  梁剑 《煤质技术》2020,35(2):52-58
为了提供戴家田煤矿成煤期的沉积环境理论依据,对该矿区煤层煤岩类型及其煤质特征进行研究以反演矿区所属区域成煤时期的覆水情况、氧化还原环境等沉积环境特征。采用沉积学、地球化学和煤岩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取样鉴定、化验测试及综合分析处理手段,细致分析了戴家田矿区煤的煤岩类型、主要煤质特征与成煤环境的关系。发现研究区内煤层煤岩类型以镜质组为主,镜质组的形成环境与强覆水、气流不畅的封闭泥炭沼泽有关;硫分垂向上的变化趋势可推测区域地质历史上可能发生了较大的海侵和海退事件,硫分的高低与泥炭沼泽受海水影响的程度有直接关系。受到海水影响较强的煤层,其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微观煤岩类型以微镜堕煤占绝对优势;煤层的其它煤质特征也表现出灰分低、全硫含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活鸡兔井田钻孔岩心的采样和测试分析,查明延安组煤层显微煤岩特征、物理化学性质、煤灰成分等,采用煤层CIA和ICV方法对物源区风化程度和沉积过程进行分析,采用碳氮比(C/N)方法对成煤植物类型进行判别,采用镜/惰比(V/I)、元素比值等方法对其古沉积环境进行了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延安组煤具有水分低、灰分低、挥发分中等、含硫特低的特点,煤层中氧化物主要为SiO2、Al2O3、CaO、Fe2O3、SO3等,煤层矿物物源区化学风化作用程度中等,沉积物未经历物质的再循环过程,成煤植物来源主要为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裸子植物体;延安组沉积期古气候较潮湿,主要为低位泥炭沼泽沉积环境,古水体较浅,呈半咸水的水体环境,古生产力较高,有利于煤炭的聚集和成煤演化;从延安组沉积早期(5煤组)到延安组沉积晚期(1煤组),煤系地层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古气候主要为温湿、半湿润气候,水体古盐度中等,主要为半咸水相,古氧化相为弱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