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time-spatial labeling inversion pulse,Time-SLIP)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技术评价肾动脉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使用1.5 T MR扫描仪对36例临床怀疑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行Time-SLIP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以320排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评价Time-SLIP肾动脉MRA的图像质量和诊断肾动脉狭窄的能力。结果 共71支肾动脉纳入研究,图像质量优秀的有51支(72%),良好的有17支(24%),差的有3支(4%)。Time-SLIP 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8.2%,诊断明显狭窄(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98.4%。Time-SLIP MRA定量评估肾动脉狭窄程度与CTA和DSA呈高度相关(r=0.959,P0.01),但Time-SLIP MRA轻度高估肾动脉的狭窄程度[平均偏倚为(3.31±10.04)%]。结论 Time-SLIP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准确评价肾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多翻转脉冲空间标记技术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non-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spatial labeling with multiple inversion pulses,NCE-MRA SLEEK)对肾动脉及肾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材料与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行NCE-MRA SLEEK检查的高血压患者,NCE-MRA SLEEK显示肾血管及肾血管病变的能力由两名副主任医师进行评估。所有患者接受SLEEK后10 d内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以CTA显示肾动脉的结果为对照来评估NCEMRA SLEEK显示肾血管及肾血管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52例患者中共有46例接受了CTA和NCE-MRA SLEEK两项检查。NCE-MRA SLEEK显示了109根肾动脉(CTA:114根),其中正常肾动脉77根(CTA:82根),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es,RAS)28根(CTA:26根),肌纤维发育不良4根(CTA:6根);在显示肾动脉分支方面,NCE-MRA SLEEK则明显优于CTA(P0.05)。NCE-MRA SLEEK与CTA在评估RAS程度方面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s=0.85,P=0.001)。结论 NCEMRA SLEEK能较好地显示肾动脉及准确评价肾动脉狭窄,比CTA能更加清晰地显示肾动脉分支,它可以替代CTA成为筛查肾动脉病变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或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3D CE MRA检查,其中17例经DSA对照。使用马根维显(磁显葡胺)造影剂对所有患者采用Smart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动态三期扫描。综合分析三期图像进行2D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成像、3D最大强度投影(MIP)及3D遮盖表面显示(VR)方法进行重建的血管影像,观察双侧肾动脉情况,完成诊断。结果:3D CE MRA显示了40例患者总共80支肾动脉主干,显示率为100%。40例中3D CE MRA显示肾动脉正常64支,肾动脉狭窄16支。17例有DSA对照者,DSA显示肾动脉正常19支,肾动脉狭窄15支;3D CE MRA除把2支轻度狭窄估为中度狭窄,1支中度狭窄估为重度狭窄外,其它结果都同DSA一致,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100.0%,100.0%及95.5%。结论:3D CE MR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作出可靠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可成为介入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老年患者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扫描参数。方法将45例60岁以上的老年受试者分为60-75岁组和75岁以上组,采用不同的血流抑制反转时间(BSP-TI)进行扫描,通过比较图像质量、肾动脉分支和肾静脉伪影,得出不同年龄组的最佳BSP—TI时间。结果60—75岁组的老年患者选择1200ms的BSP—TI时间能获得最佳成像效果,75岁以上组的老年患者选择1300ms的BSP-TI时间能获得最佳成像效果。结论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MRA能良好地显示肾动脉及其分支,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与增强MRI血管成像(contrast-enhanced MRA,CE-MRA)诊断后循环缺血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MRA及CE-MRA检查结果,比较2种方法图像质量、狭窄及闭塞血管数目差异。结果 CE-MRA的图像质量良好率(76%)高于MRA检查(46%)(P<0.05);CE-MRA检查椎-基底动脉多发性血管病变的阳性率48%(24/50)高于MRA检查28%(14/50)(P<0.05);CE-MRA显示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动脉后狭窄率分别为78%、30%、28%,MRA则显示狭窄率分别为62%、20%、18%,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及CE-MRA均可为后循环缺血提供诊断依据,但CEMRA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A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中央型肺癌中的表达及与纵隔大血管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60例未接受放化疗及其他任何辅助性抗肿瘤治疗,后经手术病理或支气管镜活检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纳入研究,术前均行二维自由呼吸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True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state free precession,True FISP)序列,二维屏气TrueFISP序列和三维呼吸触发可变反转角优化对比成像序列(SPACE)检查。对三种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评价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最后,将肿瘤与血管关系的形态类型分为1~6型,评价并记录每一种非增强MRA方法中,肿瘤与各大血管之间的形态关系类型。结果三种非增强MRA技术的噪声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种TrueFISP技术的血管信号强度与肿瘤信号强度对比值(vascular signal to tumor signal contrastratio,VTR;P=0.000)和图像质量(P=0.000)评分高于SPACE技术。三种MRA技术和增强MDCT对肺癌与血管关系评价的一致性好。结论 TrueFISP和SPACE技术都能满意的显示肺门及纵隔大血管并准确评价肺癌与大血管的关系,与增强MDCT结果一致性好。TrueFISP序列的图像质量和VTR比SPACE序列稍好,在评价肺癌与肺门、纵隔大血管的关系中,与增强MDCT结果一致性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和CT血管成像(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160根肾动脉)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E-MRA与CTA检查;比较CE-MRA与CTA两种检查方式对肾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结果:两种检测方式对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本组160处血管中69处CE-MRA与CTA两种检查方式显示的狭窄程度一致、63处CE-MRA显示狭窄程度相对较轻、28处CTA显示狭窄程度相对较轻。结论:采用CE-MRA与CTA两种方式对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检查均可取得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但相对而言CE-MRA的安全性更高、且无辐射,故而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常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头颅磁共振MRA、DWI和SWI序列扫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分析MRA、DWI和SWI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60例患者660支脑动脉血管接受MRI与DSA检查,其中MRA+DWI+SWI与DSA有6支结果不一致。以DSA为金标准,MRA+DWI+SWI与DSA检查诊断脑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13,P<0.001)。MRA+DWI+SWI诊断脑部动脉狭窄一致性好,kappa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74、97.5%、99.6%和99.2%。结论:磁共振MRA、DWI、SWI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均有一定评估价值,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合时间-空间双重标记反翻转恢复脉冲(Time-SLIP)序列的无对比增强(non-contrast-enhanced)MR血管造影(MRA)技术在评价肾动脉狭窄(RAS)中的应用,并与CT血管造影(CTA)比较。材料与方法对22例怀疑RAS的患者同期进行MRA和CTA检查。在1.5 T MR扫描仪上,运用结合Time-SLIP技术的冠状面和轴面采集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true SSFP)进行肾动脉MRA成像。评价肾动脉MRA图像质量和狭窄程度,并与CTA进行比较。结果共46支肾动脉列入统计,MRA图像质量优秀29例(63%),良好13例(28%),一般4例(9%)。无对比增强MRA与CTA对诊断肾动脉狭窄程度分级结果具有相关性(r=0.991,(P〈0.01)。以CTA为参照标准,MRA诊断明显RAS(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7.1%。结论结合Time-SLIP的无对比增强MRA技术可有效用于评价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临床疑是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其中20例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估CE-MRA检出下肢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双下肢主干动脉有1762节显示满意,满意显示率为97.62%(1762/1805)。在所显示的动脉血管节段中,CE—MRA与DSA分别检出轻度狭窄30/28节、严重狭窄24/22节、闭塞12/11节。二者在轻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一致率分别为93.33%、91.67%、91.67%。结论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具有定位准确、无医源性损伤、安全迅速及可重复性等优点,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重要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28例可疑肾动脉狭窄的病人行CEMRA和DSA检查,由两位医师独立对图像进行分析均并最终达成一致,分5级记录肾动脉的情况,统计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用ROC法分析其诊断价值.用CohenKappa法评价CEMRA与DS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和对狭窄分级方面的一致性.观察副肾动脉显示情况.结果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95.0%、特异性为94.4%、阳性预测值为90.4%、阴性预测值为97.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两种方法诊断肾动脉狭窄和对狭窄分级的κ值分别为0.924和0.899.CEMRA副肾动脉显示率为87.5%(7/8).结论CEMRA可以准确诊断有意义的肾动脉狭窄(>50%),做出肾动脉狭窄的除外诊断,避免不必要的DSA检查,可作为诊断肾动脉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51例疑诊颅内动脉硬化患者和10名志愿者均接受常规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HRMR检查,HRMRI包括FSE-T2WI和DIR-T1WI,并比较MRA和HRMRI的结果.结果 正常颅内动脉管腔显示清晰,管壁呈细线状或不显示.51例患者的51支受检颅内动脉中,10支MRA和HRMRI均未见明显异常;34支MRA和HRMRI显示一致,即MRA显示狭窄、HRMRI显示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或发现斑块存在;7支MRA和HRMRI显示不一致,其中5支MRA显示正常,但HRMRI显示管壁结构异常(3支有斑块,2支管壁环形增厚),2支MRA显示有狭窄,HRMRI显示管腔外径缩窄,但管壁结构无明显异常.结论 HRMRI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的管壁结构,弥补常规MRA技术的不足,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用于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分别采取CTA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程度的诊断准确性。结果:CTA检查与MRA检查对于轻度狭窄及闭塞程度的血管的诊断准确率相近,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CTA对于中重度狭窄及闭塞血管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MRA,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A能够避免钙化对图像信息读取的影响,准确的评估颈内动脉的狭窄及闭塞程度,在诊断重度狭窄及闭塞血管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流入敏感翻转恢复序列MR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前瞻性评价非对比增强流入敏感翻转恢复(IFIR)序列MRA(IFIR-MRA)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可疑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IFIR-MRA和增强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肾动脉显影效果和肾动脉狭窄分级。以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关性。以CTA为参照,计算IFIR-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率。结果 CTA和IFIR-MRA均显示126支主肾动脉。IFIR-MRA图像质量、肾动脉分级及肾动脉狭窄诊断与CTA结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73、0.998和0.833(P均<0.001)。IFIR-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和准确率分别为100%(23/23)、98.06%(101/103)、92.00%(23/25)、100%(101/101)和98.41%(124/126)。结论以CTA为参照,非对比增强IF-IR-MRA可良好显示肾动脉,诊断肾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作为可疑肾动脉狭窄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0T 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3D - NC - MRA)对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30例,分别行3D - NC - MRA 检查及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3D - NC - MRA 检查的295个节段血管的图像质量分级标准显示其优良率为98.33%(295/300)。根据血管狭窄分级标准:3D - NC - MRA 检查显示的295个节段血管中,正常173个节段,不同程度狭窄82个节段,完全闭塞40个节段。DSA 检查显示,正常185个,不同程度狭窄75个节段,完全闭塞35个节段。两种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 值=0.91)。结论3D - NC - MRA 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它无创、无辐射、对比剂用量少、对比剂更为安全。将3D - NC - MRA 检查方法应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提高检查的成功率,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磁化转移技术(MT)对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某院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80例脑血管病患者资料,先后进行常规3D-TOF-MRA检查、MT联合3D-TOF-MRA扫描检查。比较常规3D-TOF-MRA检查、MT联合3D-TOF-MRA扫描检查的图像质量和脑血管成像特征。结果 MT联合3D-TOF-MRA的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常规3D-TOF-MRA,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3D-TOF-MRA检查显示脑血管信噪比不高,末梢血管较模糊,远端分支显示较少;在此基础上增加MT后可提高脑血管信噪比,对微小血管的结构可清晰显示,对远端血管的分支也可显示。结论 MT联合3D-TOF-MRA扫描检查可提高3D-TOF-MRA图像质量,增强末梢血管信号,为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ICAD患者行MRA检查,1周内再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MRA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性质的判断。结果1)80例856支颅内动脉MRA与DSA结果一致的有732支,占85.5%;有98支颅内动脉狭窄程度MRA判断高于DSA,占11.1%,MRA对病变血管有夸大判断。2)以DSA为金标准,MRA检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96.9%,假阳性率为27.2%,假阴性率为3.0%,诊断一致率为91.1%,对DSA和MRA两种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P<0.01,具有高度一致性。3)80例患者MRA检出血管不平整26处,不能区分斑块性质;80例患者DSA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2处,能区分斑块性质。结论 MRA诊断ICAD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但若要准确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指导介入治疗,需进一步做DSA检查。  相似文献   

18.
丁一波  朱斌  季桂珍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354-1357
目的 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患者资料.通过主观评分的方式评估其64-SCTCA的图像质量,同时通过比较64-SCTCA与SCAG的一致性,评估64-SCTCA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质量评估显示64-SCTCA的图像质量良好,平均(3.4±0.94)分,主干及近端分支成像清晰,远端也基本满意.64-SCTCA对于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96.8%,特异性95.5%,阳性预测值96.3%,阴性预测值95.2%;对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高,轻度冠脉狭窄准确性相对较差.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客观评价探讨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昌黎县人民医院20例经DSA肾动脉造影确诊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DSA和CTRA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解剖变异、有无狭窄及进行狭窄程度分级。最后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DSA确诊狭窄血管25支,CTRA均证明狭窄(未见假阴性),符合率100%;CTRA清楚显示3支副肾动脉,但DSA未显示副肾动脉,在CTRA结果提示下选择性造影成功。结论 CTRA作为一种相对无创伤性、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可取代DSA作为疑似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全部行双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根据重建后图像对下肢血管病变进行评估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双下肢主干动脉在三维对比增强MRA成像中均获得满意的显示,正常血管显示率100%,三维对比增强MRA明确显示下肢病变血管的部位、范围及血管病变程度,与术中诊断符合率为95%(65/68)。结合血管超声的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9%(67/68)。其显示小腿胫前和/或胫后动脉二级以上分支血管时显影欠佳,但对手术方式及疗效无影响。结论:三维对比增强MRA应用于下肢动脉病变的术前特异性检查,具有定位准确、无医源性损伤、安全迅速及可重复进行等优越性,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疾病及术后随访的重要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