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肉绦虫病多见于我国西北、西南、内蒙牧区和其它一些兄弟民族地区。本病主要是由于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米牛肉”而感染。本文就我院少数民族学生的牛肉绦虫病患者,用南瓜子合并槟榔治疗5例及由体长度测量的结果报导如下。患者情况:受治疗的5名患者,4名藏族,一名回族。男性4人,女性1人。年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2000—2014年对云南禄丰干海资、牟定蟠猫、昆明远郊农村、兰坪河西等4地区人群进行亚洲带绦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查明流行地区,掌握流行特征、人群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亚洲带绦虫病例线索,设病例居住地为调查点。采用访问法进行病史调查及收集近期感染者带绦虫孕节片病原学检查等方法。结果 病史调查共912户5 081人,查出亚洲带绦虫感染者849人,总感染率为16.71%。病原学检查感染者孕节片标本585份,均为亚洲带绦虫。各地区人群感染率分别为:禄丰干海资22.64%(144/636)、牟定蟠猫8.78%(51/584)、昆明远郊农村2.53%(40/1 580)、兰坪河西26.92%(614/2 281)。不同地区人群感染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民族和职业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行因素调查,四地居民普遍有生食猪肝的饮食习惯占调查人数的93.11%(4 731/5 081),未查见有生食猪肉、牛肉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不良者占调查人数的30.49%(1 549/5 081);牲畜放养率占其饲养户的55.83%(407/729);有“连茅圈”的居民户占41.54%(140/337)。结论 云南禄丰干海资、牟定蟠猫、昆明远郊农村、兰坪河西为亚洲带绦虫病流行区,本病的流行系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生食猪肝的饮食习惯是人体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0年9月在新洲县人民医院配合下,治疗了3例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亦名猪肉绦虫)病患者和1名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亦名长膜壳绦虫)病患者,现报导如下: 朱××, 5岁;蔡××,16岁;程××,11岁。入院后再次进行了粪检,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如既往病史,有无皮下结节,神智状态及神经反射,营养和发育情况;体温、心律、心率、肺、血压、心电图、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均进行了检查。3例患者所检查的各项指标均属正常。治疗药物吡喹酮,为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提供,批号800909,每片含量为100毫克。患者在服药前一天的晚餐,只进软食,翌晨6时空腹服吡喹酮,剂量按20毫克/公斤  相似文献   

4.
蝇类在树上活动,文献曾有定性记载,这些简单地表示难以为局部地区的蝇类防治提供依据。为填补这一空白,我们于90年5月至7月对海南岛、广州、武汉、沈阳、长春、齐齐哈尔地区部分居住区内的各种树木栖蝇种类、数量、生活习性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经对居住区49个树种,1531株树木调查,栖蝇树种只有17种。各栖蝇树种的有蝇阳性率在90%以上,蝇密度较高的树种有9种;2、在栖蝇树上采到蝇标本3298只,鉴定为43个蝇种,每个栖蝇树种以两个占比率最高的蝇种计算,主栖蝇种只有10个品种;3、调查的六个地区1531株树木,各地区栖蝇树木所占比率在21.2%~27.6%左右。各地区的栖蝇树种只有2—3种。地区间树木栖蝇的优势种多数相同,少数不同;4、居住区外环境的蝇类,白天除在一些孳生场所觅食外,还有很大数量的蝇类喜欢在一些树上活动,夜间也多栖息于这些树上。夜间树栖蝇种与数量均高于白天。靠近房舍的栖蝇树木,蝇密度高,远则低;5、外环境中大部分蝇种有在一些树木上活动与栖息习性,它为住区外环境的蝇类防制提供了依据。经对居住区距房舍较近的栖蝇树木进行药物喷树灭蝇可取得非常好的灭蝇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报道一例成人感染牛带绦虫的鉴定和治疗,为牛带绦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患者为青年女性,个体经营者,有生食牛肉史,间断腹痛半年,发现有白色条状虫排出,对该患者排出的虫体节片的形态特征进行虫种鉴定,根据虫体肉眼形态、显微镜下虫体节片、虫卵形态,结合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结果 该患者排出的虫体经形态学鉴定确诊为牛带绦虫感染,用传统中医药南瓜子和槟榔二药合用行驱虫治疗,驱虫治疗彻底,并进行随访,未再感染。结论 牛带绦虫病可因进食生的或不熟的含活囊尾蚴的牛肉而被感染,人群普遍易感。随着环境卫生的改善,绦虫病现已少见,但如果饮食不洁,生熟食品不分,仍有感染机会,因此,人类需要提高警惕,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相关人员应加强健康宣传教育、肉类检疫,积极预防,一旦发现疑似绦虫感染,及时就诊,彻底治疗。  相似文献   

6.
贵阳市农贸市场青蛙裂头蚴感染调查及104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贵阳市综合农贸市场青蛙自然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情况及临床裂头蚴感染病例特点及感染方式.方法:收集4 432只青蛙,解剖检查和镜下鉴定曼氏裂头蚴,对2000年以来国内报道的裂头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市场出售青蛙裂头蚴的自然感染率为18.69%(836/4 472);2000年以来,国内文献报道的104例裂头蚴病例中,脑脊髓裂头蚴病的发病率最高,占40.38%(42/104),其次是皮下裂头蚴病、眼裂头蚴病、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及内脏裂头蚴病,分别占35.58%、14.42%、8.65%及0.96%.在104例病人中,因生吃或半生吃蛙、蛇肉等导致感染者占34.62%(36/104);因局部用蛙、蛇肉敷帖疮疖感染者占19.23%(20/104);因饮用生水感染者占25.00%(26/104);感染原因不明者占21.15%(22/104).结论:人体裂头蚴病不仅与青蛙曼氏裂头蚴的感染率有关,还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和卫生习惯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新疆乌什县牛带绦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了解目前新疆乌什县牛带绦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法粪检及询问病史等方法抽样调查了该县火箭一大队6小队的60人,对粪检带绦虫卵阳性并有排节片史的7名患者用槟榔 - 南瓜子法及硫酸镁进行驱虫治疗,同时分析其感染原因和临床症状.结果: 7名患者中有4人驱出成虫,年龄17~45岁.该县牛带绦虫病的人群感染率约为6.67%,其流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群众喜欢吃未煮熟的牛肉或羊肉.患者以排节片和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 目前新疆乌什县存在牛带绦虫病的局部流行,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绦∕囊虫病在四川雅江县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即询问病史、驱虫、观察皮下结节等)对雅江县相邻7个村寨进行绦∕囊虫病调查,并对59位年龄在10~73岁有临床表现的病人(男55,女4)进行驱虫治疗,并对皮下结节病人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在55例男性患者中有20人驱出虫体,在4例女性患者中有1人驱出虫体(为猪带绦虫),驱虫率达35.59%。皮下结节患者共18人。该地区绦∕囊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群众喜欢生吃牛肉、猪肉。结论四川省雅江县绦∕囊虫病感染严重,患者主要是青壮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福田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方法 用血清免疫学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 查抗体,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结果 全区共调查2 176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2.30%,男性为3.02%,女性为1.7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群中不同年龄组表现了不同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的年龄组主要分布在30~49岁.73%的被调查者吃过淡水鱼生,55%的家庭刀具、砧板没有生熟分开.结论 福田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率较高,吃淡水鱼生、生熟混用刀具是感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不良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方法用血清免疫学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查抗体,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结果全区共调查2176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30%,男性为3.02%,女性为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群中不同年龄组表现了不同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的年龄组主要分布在30~49岁。73%的被调查者吃过淡水鱼生,55%的家庭刀具、砧板没有生熟分开。结论福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吃淡水鱼生、生熟混用刀具是感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不良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1.
应用SPA-ELISA方法,对32例肺螨病患者血清螨特异性IgG进行了检测,并同30名疥疮患者和30名蠕形螨感染者以及32名健康人进行了比较。结果32例肺螨病患者滤纸血片标本的血清反应液呈鲜明的黄色、深黄色,31例疥疮患者和30例蠕形螨感染者以及32名健康人的滤纸血片标本的血清反应液呈微黄色或无色。对比之下有目测可辨的显著差异,与健康人无交叉反应,说明此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于检测肺螨类的感染或肺螨类变应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是肺螨病流行病学调查中一种较为理想的免疫血清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人群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掌握广州地区部分可生吃蔬菜及淡水鱼类食品中寄生虫虫卵污染情况和市民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状况,以探讨食品污染和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和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流行病学的询问调查和现场采样方式,以清水沉淀法、盐水漂浮法和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消化法等方法检验寄生虫虫卵及华支睾吸虫囊蚴。结果2004年检测8种共365份可生吃的蔬菜寄生虫及虫卵检出率为21.37%(钩虫卵检出率15.34%,钩蚴检出率11.23%,蛔虫卵检出率4.93%等);饮食业制作可生食蔬菜两种不同清洗方式半成品寄生虫及虫卵检出率为10.40%(浸洗的检出率为28.95%,冲洗的检出率为3.77%)。2006年检测25家餐饮业60份售卖的淡水鱼、虾的华支睾吸虫囊蚴检出率为9.84%(鲩鱼感染率占13.33%,虾感染率占6.67%);1998~2003年一般人群蠕虫感染率为15.21%,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6.95%;2005年部分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12.46%,远高于全国感染率(0.40%)。结论广州地区可生吃蔬菜和淡水鱼受到肠道线虫及华支睾吸虫(囊蚴)等寄生虫虫卵污染,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食品卫生宣教工作,改变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脉导管相关性柄稻黄单胞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临床怀疑导管相关性脓毒症时,即采外周血和导管内血液行细菌培养,拔除静脉导管时送导管内容物及导管尖端行细菌培养.结果 15例患者导管人口处均无红肿、疼痛、分泌物,临床表现为突然不规则发热、寒战,体温37.8~40℃.11例(73.3%)超过38.5℃,2例伴(13.3%)咳嗽、咳黏液脓性痰;栖稻黄单胞菌在15例患者外周血、导管内血液培养中均为优势生长菌,7例导管尖端培养阳性;15株栖稻黄单胞菌均对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氧氟沙星敏感,均对头孢西丁、头孢呋辛钠、头孢唑林、氨曲南耐药.3株对阿莫西林耐药,2株对头孢噻吩、头孢曲松耐药.15例患者中,12例痊愈,3例死亡.结论 导管相关性栖稻黄单胞菌脓毒症多发生于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对Ⅰ代、Ⅱ代头孢霉素、氨曲南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深圳市外来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预防接种和健康认知状况,了解深圳市流动人口的乙型肝炎人群预防控制情况。方法对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体检门诊的外来工体检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对1364名乙肝病毒感染检出者进行既往病史、预防接种和乙肝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结果被调查的感染者首次发现乙肝病毒感染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30岁,91.1%的患者感染原因不详。82%的感染者过去未做过HBsAg和HBsAb的检测。有26.9%感染者曾接种过乙肝疫苗,其中21例既往曾产生乙肝抗体,但因未定期检测和加强接种导致感染。94.8%的感染者缺乏乙肝预防知识,与同期未感染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深圳市外来流动人口中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预防接种率低,健康认知状况差,是深圳市乙型肝炎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充市农村中老年居民膳食习惯和高血压患病的现状,探索膳食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为倡导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预防高血压,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充市蓬安县两个乡镇439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的检测和膳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地农村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喝牛奶、吃蔬菜水果、豆制品和动物内脏是高血压发生的保护因素;饮酒、吃咸的、腌制的食物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农村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且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应开展有效的营养知识的普及及正确饮食习惯的宣传教育,倡导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及融水县部分村寨带绦虫病的流行情况及病原虫种.方法: 采用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询问病史、驱虫等)调查两县的6个村寨,用槟榔-南瓜子法对45名自诉排节片的病人(男36人,女9人)进行驱虫治疗,同时鉴定成虫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感染原因.结果: 45名有自觉症状的成人中,有3人(男2人,女1人)驱出成虫,年龄37~53岁,驱虫率为6.67%.驱出的成虫长度,1.80~3.60 m,头节上可见4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孕节子宫分支为每侧21~31支.该地区带绦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可能为当地壮族及侗族村民喜欢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及猪内脏.结论: 根据当地带绦虫的形态学特征,结合中间宿主和感染原因分析,认为广西宾阳县及融水县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居民肝吸虫感染状况,分析患者肝吸虫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当地连续居住半年以上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片法进行肝吸虫虫卵检测,并对检测阳性者进行肝吸虫病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结果 共计检测4 238人,肝吸虫感染率为22.30%。肝吸虫病知晓率为71.96%,知晓肝吸虫病感染途径、对人体危害、防感染措施者分别占64.55%、36.08%、49.10%;生熟砧板(菜板)未分开、平时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者分别占60.42%、67.30%;愿意尝试吃生鱼片、得了肝吸虫病愿意花钱去买驱虫药吃、肝吸虫病治好后还会继续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者分别占63.07%、76.93%、59.26%。本次检测前了解自身肝吸虫感染状况者占7.94%,男(6.34%)女(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7,P=0.031)。曾接受过肝吸虫病驱虫治疗者占6.56%,男(5.07%)女(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6,P=0.029)。表示曾获得过肝吸虫疾病知识宣传资料者占26.03%。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组间在防治知识、防治行为、防治态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市番禺区为肝吸虫病高度流行区,肝吸虫病患者肝吸虫病相关知识较高,行为与态度的正确率较低。在开展肝吸虫病相关知识宣教的同时,应重点引导患者的行为与态度的正确转变,以减少肝吸虫病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张××,男,35岁,山东人,干部,于1982年3月13日来我院就医。主诉:头痛一年多,有时发热。患者于1981年初开始出现头痛,普遍性,胀痛,厉害时伴呕吐;有时发热,体温37.4~37.8℃,曾在某医学院附属医院作腰穿,压力高达700毫米水柱,脑脊液白细胞160/立方毫米,淋巴细胞70%,蛋白60毫克%,糖和氯化物正常。曾按“结核性脑膜炎”治疗3个月,病情未见好转。既往无明确的吃“豆猪肉史,大便未解过绦虫。检查:神志清,体温37℃,无皮下结节,双侧视乳头边缘模糊,视网膜静脉充盈,右颞上方有片状出血,其它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如常,腱反射适中、对称,无病理反射,腹壁及提睾反射阳性,无共济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家庭慢病的患病情况,提出家庭慢病的三级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62名参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学员,以其自己家庭为背景独自绘制家系图、填写家庭功能评估(APGAR)量表和统一印制的调查问卷.结果 家庭常住人口为(3.6±3.0)人;51.61%的家庭有慢病患者,在有慢病患者的家庭中有2、3名患者的分别占37.50%、43.75%,有2、3种慢病者分别占53.12%、31.25%;78.13%认为慢病发生与不良的行为方式有关;仅24.24%慢病患者能严格按照医嘱治疗.结论 家庭慢病患病率较高,患者遵医行为较差.改善慢病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将患者纳入规范管理,是家庭慢病三级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漳平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分类,计算鼠密度、鼠种构成、染蚤率、蚤指数。鼠血清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鼠肝脾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捕获鼠形动物730只,隶属2目2科3属8种,啮齿目动物511只,食虫目动物219只。家栖鼠密度为3.51%,黄胸鼠密度为0.56%,野栖鼠密度为2.30%。730只鼠形动物中,染蚤鼠273只,捡获蚤1 002匹,染蚤率为37.40%,总蚤指数为1.42。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黄胸鼠蚤指数为1.37,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1.40.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5;未查出鼠疫F1抗体及F1抗原。结论漳平市的主要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