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护理已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工作对象从单纯为病人扩大到社会人群,工作性质从疾病的护理延伸到病人身心的整体护理,工作范围也从临床护理发展到康复和健康保健,从而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整体观念,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满意的服务和护理,所以塑造良好的护理形象,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是新形势下的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护理工作改革,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改变了护理工作单纯执行医嘱而忽视病人要求的护理模式。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关键。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抓好健康教育,是落实整体护理后病人反应较为满意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整体护理是继功能制,责任制护理之后一种新型、科学护理模式,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单纯护理模式已向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发展,宗旨“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南,以各种专业协作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这就对护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教育,熟练的业务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不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手术室传统的工作方式基本上是在手术间内封闭式的配合手术,很少接触病人及家属。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刺激,不仅会引起病人一系列生理与心理方面的改变,还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我国护理发展现状看,正处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人性化的护理方法,它使千头万绪的护理工作变得有条理性、计划性和可靠性。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程序就是按照科学的护理模式进行,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病人的心理需求、心理反应、心理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心理问题的解答及效果评价,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护理是医院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工作质量,影响到医院当今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模式也由功能制护理转向整体护理。护理工作面临的主要课题就是更新传统护理观念,完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改革,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心身医学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逐步取代功能制护理,护理工作的范围必将逐渐扩展到对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各个不同阶段健康问题的照顾,以病人为中心而建立的整体护理病房,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摒弃了功能制护理只注重治病,而不注重身心护理的弊端。但在实施整体护理工作中仍有一些影响实际效果的因素存在,如:制定的护理计划难以付诸实践;工作方法还停留在功能制护理的模式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1)以病人为中心,制定新的护理表格;(2)制定新的工作程序和有效的质量评估标准;(3)提高护理人员多方面素质,以提高整体护理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问题。特别在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已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化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它是一种现代科学的工作方法,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精湛的技术、全面的知识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在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同时,应强化教学意识,更新观念,将整体护理融于临床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即护理功能从单纯护理转向护理、预防、康复和保健的综合型护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模式和护理工作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护十的职能在扩大,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即整体护理已广泛开展,它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肯定在物生因素作用的同时也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