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需求不确定环境下政府如何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补贴的问题,在考虑财政资金的约束下,分别构建了无政府补贴、采购补贴和销售补贴三种情形下的博弈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政府的最优补贴策略,并分析了补贴策略对生鲜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最后用数值算例进一步说明了不同补贴策略对不同类型生鲜农产品的影响。研究发现,补贴策略的选择与财政预算密切相关。在财政预算充裕时,两种补贴策略都有效且可行,都能平抑物价、增加供给、拉动需求;从改善社会整体福利的角度,采购补贴为最优策略;从补贴资金效率的角度,销售补贴为最优策略。在销售补贴预算充裕而采购补贴预算存在缺口时,销售补贴为最优策略。在财政预算不足时,政府的最优策略就是不干涉市场的运营。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三阶段的博弈模型来研究节能补贴政策对绿色产品设计的作用机理,并给出了政府在两个目标(最大化单位产品节能指数或最大化总节能指数)下节能补贴合同的最优设计.此外,论文还分析了企业利润和消费者剩余总量在两种合同下的差异,结果表明:当补贴预算较低时,两种目标下的最优合同是一致的,此时企业和消费者并没有从节能补贴政策中获利;在最大化总节能指数的目标下,当补贴预算较高时,企业和消费者皆从节能补贴政策中获利.  相似文献   

3.
公共产品是西方福利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长期以来,福利经济学中的主流观点认为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供给,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供给公共产品是低效率的。从20世纪60、70年代起,随着a经济自由主义和反国家干预思潮在西方的兴起,一批经济学家开始探索通过市场方式即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本文主要是围绕有关公共产品的争论、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公共产品私人供给对政府治理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物期权的中国风电发展政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立新  许培琳  傅敏 《管理学报》2013,10(2):266-273
考虑火电发电成本、风电发电成本、碳排放权价格及政府的鼓励与补贴4种不确定因素,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从政府的视角,建立评估风电发展的决策价值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政策补贴系数,分析政策补贴对总决策价值的影响,并给出各种情境下的最佳投资时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虑一个基于短周期产品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在两个销售周期内,市场容量根据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变化而变化。文章研究了在承诺定价合同和动态定价合同下,零售商使用战略库存策略和战略缺货策略的条件,以及产品在不同生命周期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和利润。研究发现,战略库存策略和战略缺货策略在两种定价合同下都可能存在,产品所处生命周期和持有(缺货)成本的大小对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利润起着决定性作用。战略库存策略在产品处于发展期时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第二期批发价格,但战略缺货策略却不具备议价效果。同时,当第二周期产品市场容量变化不剧烈,且持有成本较小时,零售商在动态定价合同下使用战略库存策略可以同时提高供应商和零售商利润,进而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零售商在动态定价合同下使用战略缺货策略同样可以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但当供应商决定供应链成员间的定价方式时,战略缺货策略始终不会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拥有风力发电厂与电力储能设备的电力运营商视角,考虑运营商参与电力交易会对市场电价产生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规划,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研究其最优联合调度策略。研究表明:在考虑充放电效率以及运营成本时,存在三个最优参考点将储能设备中的可用库存空间分为四个区域,进而对应四个不同的决策活动:将风电和从市场上购买的电力全部存入储能系统;将部分风电存入储能系统并将剩余部分销售到市场;售出全部风电不向储能设备中存入电量;将所有的风电和储能系统中的部分电量销售至电力市场。运营商可根据当前时刻风力发电量和储能设备中的电量与最优参考点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相应的最优电力调度策略及其交易量。此外,本文研究发现随着市场影响强度的增大,运营商的利润随之减小,因此运营商应在其市场影响强度与最优电力交易量之间做好权衡。本研究对运营商的电力调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印发的《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暂行)》并未对"偏差电量"作出明确定义,但该规定第十二条提出了"实际执行与交易结果偏差"这一概念。由于电力中长期交易合同电量均为计划值,产生偏差属必然现象,现阶段采取偏差考核的方法解决电量偏差问题已成为各地交易规则的首选。文章深入分析了河南省电力市场偏差考核的风险,并立足售电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差异化合同管理与电量精准预测、风险转移与风险偏差决策系统等方面,分析重点难点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化解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外部效应出发,对绿色产品消费过程中政府如何给购买者提供补贴问题进行了研究。假定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讨论了需求函数分别为加法形式与乘积形式时,企业如何确定产品的价格和销量,以及政府如何选择补贴方式的策略问题。研究认为:给定需求函数的具体形式,政府提供的最优补贴或者价格折扣、企业最优产量以及政府实际补贴支出随着政府期望实现销售目标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市场风险的增加而增加。从政府补贴支出最小化角度来看,固定额度补贴方式为政府的最优选择。给定政府补贴支出,从实现企业产量最大化角度来看,价格折扣方式为政府的最优选择。对消费者来讲,政府应用价格折扣方式能够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支出,提高消费者获得的福利剩余。  相似文献   

9.
零售商配送时间承诺的供应合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士华  张旭 《管理科学》2007,20(1):13-17
从提高供应链整体协调性及绩效水平出发,在单个厂商对配送时间承诺的决策模型基础上,研究了在供应链环境中由零售商负责配送的时间承诺问题.从传统的观念看,一般由零售商向顾客承诺配送时间并承担不能履行承诺的全部责任,但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合作模式会因缺乏激励而使零售商选择一个不能使供应链整体最优的承诺时间.在分析影响零售商实现配送时间承诺的因素的基础上,证明分散决策时单一价格下的零售商决策不能协调整个供应链,提出了一种供应合同来解决该问题,即通过上游供应商对零售商造成的配送延误做出部分补偿,使整个供应链产生更高的绩效,使双方都从中获益的观点,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如何承诺配送时间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回款难及其与用户之间缺乏信任等现象,结合实际中节能服务公司与制造企业采取的不同减排合同机制,分别构建了减排效益分享型合同和减排量保证型合同下企业间纵向持股的三级低碳供应链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减排合同下持股策略对供应链企业决策及利润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并结合案例及数值算例发现,在减排效益分享型合同中,当制造商单独持股节能服务公司时,增加持股比例会使产品减排量和链条上其他成员利润增加,同时低碳产品市场价格增加;当零售商和制造商同时持股节能服务公司时,两公司增加持股比例同样会使企业决策和利润得到优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企业大联盟,但该种情形会加大持股比例与企业决策和利润的协调难度。此外,在减排效益分享型合同下,制造商对节能服务公司持股可使环保红利和企业效益均得到增加,建议此种减排模式下的供应链企业实施持股策略;但对于减排量保证型合同,持股策略对各企业决策及利润并无明显改善,因此该种减排合同下不建议企业间采取股权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契约研究进展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杨德礼  郭琼  何勇  徐经意 《管理学报》2006,3(1):117-125
总结、分析和归纳了供应链契约研究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然后将当前研究的供应链契约进行分类,并建立了几种典型供应链契约的基本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各供应链契约在供应链协调中的作用机理和协调方式,最后指出了供应链契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伴随销售商促销努力的供应链契约设计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大多数供应链契约文献中,市场需求被假设为了一个独立的外生随机变量.但实际情况中,市场需求往往受到销售商各种促销活动的影响.文中首先分析了在市场需求受促销活动影响情况下的集中控制模式及不合作模式的销售商最优促销努力水平和最优订购数量的决策问题;然后设计了基于回购契约的促销成本分担契约协调机制;最后通过一个算例比较了在不采取任何促销活动、不合作情况下销售商单方进行促销活动以及协调机制下销售商进行促销活动三种策略下的供应链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合作及其契约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供应链合约是影响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因素,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供应链合作进行了博弈分析,得出了不同合约下的均衡结果及相关结论,同时通过两种合约的比较探讨了利益共享合约的优越性。最后,文章也介绍了订立合约的影响因素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映雪  孟晓阁  张蕙  乔晗 《管理评论》2012,(7):164-168,176
本文分析了在由批发价格合同和双向期权合同组成的合同菜单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策略,并给出了能够协调供应链的合同菜单形式。本文所给出的合同菜单形式具有独立于随机需求的概率分布的性质,从而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赵正佳 《管理学报》2012,(6):913-919
建立了跨国供应链的数量折扣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汇率、国际运输成本分担比例等因素。通过分析得到了协调跨国供应链的数量折扣契约,在该契约下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供应链系统的利润都得到改善。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和有关命题,分析了汇率变化对契约参数及供应链各方、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汇率变化下,数量折扣率和国际运输成本分担比例具有稳定性,变化较大的契约参数是订购量;②即使实现了供应链协调,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不仅使中国供应商的利润下降,也使美国销售商以及供应链系统的利润下降。根据实例计算结果与分析,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认为,应该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一个零售商和一个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零售商以一定的概率具备损失规避特性,供应商根据此概率大小设计交易契约最大化自身利润。首先,采用博弈和激励机制理论,分别研究了混同契约和甄别契约的设计过程。在混同契约下,供应商针对不同类型的零售商制定统一批发价格,零售商根据该批发价格决定其最优订货量;在甄别契约下,供应商通过设计契约菜单激励零售商显示其真实的损失规避特性。得出,当产品生产成本较低时,供应商可以设计出有效的甄别契约,通过比较混同与甄别契约下的供应商最优期望利润得到最优契约;而当产品成本较高时,不存在有效的甄别契约,此时混同契约即为最优契约。其次,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了在产品生产成本较低时的两种契约下,零售商具有损失规避特征的概率及其损失规避程度对供应商期望利润及零售商期望效用、期望利润的影响;得出,当存在有效的甄别契约时,供应商采用甄别契约总比采用混同契约所得的期望利润更高。  相似文献   

17.
华胜亚  翟昕 《管理科学》2018,21(10):84-96
研究由单供应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面对不确定的市场需求,零售商可以通过期权合约或混合合约(期权合约与远期合约的组合)向供应商订购产品。通过建立 Stackelberg 博弈模型,求解两种合约形式下零售商的最优采购决策与供应商的最优定价决策。亦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不同视角比较了两种合约。结果显示,供应商倾向采用期权合约销售产品,即使在混合合约背景下,供应商也会通过提高远期合约价格来阻止零售商通过远期合约采购产品。而零售商通过期权合约采购时收益能否提升则会受到期权执行价格和产品残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收益共享契约下三级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随机市场需求下,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实现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当突发事件导致市场需求分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协调将被打破。给出了供应链系统对突发事件的最优应对策略,改进了收益共享契约,使其能协调应对突发事件,即建改进后的收益共享契约具有抗突发事件性,并讨论了系统利润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分配的情况。最后通过仿真给出了具体的算例。  相似文献   

19.
在救灾物资管理中,购买方在物资采购策略上常陷入两难的境地。从零售商处即时采购物资虽然可以减少库存成本,但物资单价高。从生产商处预先采购物资虽然物资单价低,但会面临风险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供应链管理引入救灾物资管理体系中,将其视为一个单购买方、单供应方的供应链系统。本研究给出了,带期权契约机制的生产商采购策略中的救灾物资供应链整体期望利润,大于带退货机制的零售商采购策略中的救灾物资供应链总体期望利润的存在条件。在该存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期权契约机制可以协调救灾物资供应链并达到Pareto均衡。此外在考虑了风险水平和风险偏好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Nash讨价还价模型的效用函数,以确定能够被供应和购买双方同时接受的期权契约。  相似文献   

20.
一类供应链的线性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针对不同的供应链设计不同的契约是供应链协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由一个零售商和一个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中,零售商的促销努力水平对供应链的效率有重大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线性转移支付激励机制,且证明了在该机制的作用下,零售商将付出对整个供应链最优的促销努力水平,这时供应链的总收益将得到提高,而对新增收益的划分则取决于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