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不同层次体检人群对超声检查心理沟通的需求,缓解其紧张或焦虑等不良情绪,优化超声检查服务流程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体检者满意度。方法 采用结构式访谈法对2010年5月由某银行组织的218例体检者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超声检查心理沟通的需求,并针对调查结果改进相关环节;2011年5月对同组对象进行改进后的追踪调查,以了解心理沟通实施效果。结果 218例体检者对超声检查心理沟通的需求(很需要 较需要)依次为“检查前详细讲解注意事项”(97.71 %)、“检查中注重保护个人隐私”(94.04 %)、“检查后针对疾病加强宣教(90.37 %)。针对需求进一步改进相关环节,体检者对以上3个项目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检查前详细讲解注意事项、检查中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以及检查后针对疾病加强宣教等人性化服务是有效缓解体检者紧张或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重要手段,不仅优化超声检查服务流程,还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体检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层次妇科体检人群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优化妇科体检的服务流程,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09年3月来妇科体检的180例女性设为护理服务改进前组,对其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以了解其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并针对调查结果改进相关环节;选取2010年2月来妇科体检的180例女性设为护理服务改进后组,采用同样的问卷进行调查。比较护理服务改进前后两组体检者的满意度。结果护理服务改进后,妇科体检人群对隐私维护、检查环境、心理沟通以及检查宣教等服务项目满意率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维护个人隐私是满足妇科体检人群护理服务需求的关键,安全舒适的检查环境是提高妇科体检人群满意度的重要保证,个性化的心理沟通以及有针对性的宣教措施是满足妇科体检人群护理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体检人群对静脉采血护理服务的需求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对静脉采血护理服务的需求,进一步优化静脉采血服务流程,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8年5月某单位来院体检的200名体检者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静脉采血护理服务需求;针对调查结果改进相关服务流程环节。2009年5月对同组对象进行改进后的追踪调查,了解护理服务改进效果。结果 200名体检者对静脉采血护理服务需求依次为:技术水平过硬(99%)、提供礼仪服务(97%)、环境温馨舒适(93%)、提供健康教育(91%)、给予心理疏导(86%);针对需求改进相关服务环节后,体检者对以上5个项目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过硬的技术水平是满足体检者静脉采血护理服务需求的关键,礼仪服务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基本保障;同时,还应重视采血环境、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措施,从而不断提高静脉采血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的护理服务需求,进一步优化体检中心的服务流程,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方法采用结构式访谈法对2008年3月由某单位组织的400名体检者进行调查,以了解其护理服务需求;针对调查结果改进相关环节;2009年3月对同组对象进行改进后的追踪调查,了解护理服务改进效果。结果400名体检者对体检中心的护理服务需求依次为“体检环境舒适”(98%)、“体检流程便捷、省时”(95.25%)、“体检项目宣教指导”(94.00%)、“体检后提供健康保障服务”(92.00%)、“保护个人隐私”(71.00%);针对需求进一步改进,体检者对以上5个项目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舒适的体检环境是满足体检者护理服务需求的关键。便捷的体检流程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基本条件,同时还应重视宣教指导、保护隐私和提供健康保障等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措施,从而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需静脉采血的360名体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名,对照组进行采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采血前焦虑程度及晕针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血前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体检者静脉采血前焦虑心理,降低晕针发生率,是确保体检人群静脉采血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针对静脉采血影响因素分析提高采血成功率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影响静脉采血成功的相关因素,寻求有效促进方法,以提高护士静脉采血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体检者满意度.方法 笔者通过分析静脉采血的影响因素(如体检对象年龄、心理、静脉情况;护士的技术水平、心理、沟通技巧等方面),凭借在体检中心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平时与同事间的工作心得交流,找出应对措施,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结果 使用全面评估、有效沟通、把握静脉穿刺及拔针技巧、及时排除采血故障,能有效减少静脉穿刺失败率,减轻体检者被穿刺的疼痛.结论 护士在静脉采血过程中掌握相应技巧,能有效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使体检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理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435名健康体检者的环境需求、不同护理服务需求、健康宣教以及健康评估等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67.12%的体检者对体检中护理服务的需求是语言和蔼、态度热情、解释详细;64.83%的体检者在健康宣教方式中要求一对一讲解;57.93%的体检者对防病知识的需求比饮食指导、生活方式指导及锻炼指导要高;45.52%的体检者要求方便快捷、等候时间短和30.80%的体检者要求一站式服务.[结论]护理人员应了解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理需求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例Rh阴性血孕妇进行自体血储存,提出护理要点为:采血前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充分的宣教、有效的沟通和良好的心理护理;采血时严格无菌操作,严密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减轻孕妇紧张情绪,密切观察胎儿宫内情况,;采血后要及时处理被采集血液,给予补血治疗及护理,指导孕妇饮食起居,监测胎动变化;回输血时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恐惧心理,输血过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及操作规程,密切观察输血过程中孕妇的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体检中心降低体检者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及体检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体检者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探讨降低体检者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的方法。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体检者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1.47%降低到4.28%,下降幅度达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体检者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体检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熊英  曹英 《当代护士》2010,(4):75-77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理需求.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870名健康体检者的体检流程和环境需求、护理服务需求、健康宣教内容和方式需求等进行调查.结果 体检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是语言和蔼(11.6%)、态度热情(33.56%)、解释详细(22.3%);64.83%的体检者在健康宣教方式中要求一对一讲解;57.93%的体检者对防病知识指导的需求最高;45.52%的体检者要求方便快捷、等候时间短.结论 护理人员应了解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理需求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方法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进行全程护理,包括采前的科普宣教、环境准备、饮食及睡眠护理;采集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支持、建立良好血管通道、预防并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等;采集后的防护、饮食、和沟通等。结果 81例均获得满意的采集效果。结论正确的护理可以顺利、高质量地完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相似文献   

12.
胡燕  陆蓬 《现代护理》2007,13(18):1684-1686
目的为了探讨CT增强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寻求克服的方法,减少不良反应。方法对160例CT增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查前后采用HAMA评定量表评定患者心理状况,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采用谈话沟通和护理行为干预的形式,观测焦虑程度、血压、心率、不适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应激反应发生率及程度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过心理应激反应评估干预,可以有效的克服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26例健康体检者抽血晕针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根据26例抽血晕针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性别、年龄、是否空腹、是否首次,以及其他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抽血晕针与年龄、性别、心理因素、护士的言行及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结论良好安静的环境,护士细心观察,态度和蔼,静脉穿刺技术熟练,做好抽血前、中、后的心理指导,提高抽血者心理应变能力,消除刺激因素,是降低抽血晕针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丧偶独居老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琴  陈丽霞 《护理研究》2006,20(4):297-298
介绍了威胁丧偶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的心理问题,提出从护理人员、老人自身以及社会支持方面着手,运用适宜的沟通技巧进行护理,满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需要,从而解决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丧偶独居老人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我科以"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探讨提高静脉采血满意度的方法。结果: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由实施品管圈方案前的89.60%升高至实施后的9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营造员工团队合作及学习的环境,提高本科室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将3218例静脉采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采血的操作进行,干预组静脉采血前由主管护师对低年资护士做技术指导同时向患者讲解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结果: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实习护生护患沟通技巧与能力的培养方法。方法:针对急诊不同人群心理需求特征,指导护生多观察多总结,掌握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并根据患者不同心理需求灵活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使护生与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沟通。结果:对患者不同心理需求灵活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使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提高。结论:针对性地对急诊实习护生进行护患沟通技巧与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建立和谐的急诊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院围绕患者身体、心理、社交、灵性四方面的需求,向50例老年乳腺癌术后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了医患沟通,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服务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晶 《天津护理》2016,24(6):491-493
探讨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时的心理状态,为手术室的临床带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6名手术室护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得出4个主题,分别是护生对环境的不适应感;紧张、胆怯;满足感与成就感体验不同;被忽视感明显。结论:了解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的内心感受及心理需求,有助于指导教学,改变现有的带教模式,以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