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电鍉针罐、针刺及针刺结合电鍉针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成电鍉针罐组、针刺组及针刺结合电鍉针罐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上述方法加以治疗,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分表(LDHSS)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VAS、LD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性显著(P0.05);针刺结合电鍉针罐组治疗后积分低于针刺组、电鍉针罐组(P0.05)。结论:电鍉针罐、针刺及针刺结合电鍉针罐治疗LDH均有疗效,但针刺结合电鍉针罐优于针刺及电鍉针罐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电鍉针罐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3组取穴相同,A组采用电针配合电鍉针罐治疗,B组采用电针治疗,C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95.0%,B组为90.0%,C组为80.0%,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电鍉针罐是一种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电鍉针罐与针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为临床应用电鍉针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提供依据,并阐述电鍉针罐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电鍉针罐组和针刺组,两组均选取阿是穴、肾俞(双)、大肠俞(双)、髀关、伏兔、阴市、风市、中渎、血海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电鍉针罐组、针刺组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评分,并分别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后分析。结果:电鍉针罐组总有效率90.0%,针刺组总有效率73.3%;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1周后两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鍉针罐较针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效果明显,且这种治疗效果具有累积效应,而于2周后更为明显,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棱针挑刺筋节点放血治疗背肌筋膜炎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我院就诊的9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三棱针组30例,针刺组30例,双氯芬酸钠组30例,每组均治疗两疗程后,对其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A组总有效率89.65%;B组总有效率70%;C组总有效率60.71%。三组治疗前及1疗程结束后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疗程结束后,A组与B、C组的VAS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三棱针挑刺筋结点放血治疗背肌筋膜炎安全有效,且长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复方白芥子油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接受针刺和白芥子油走罐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加温针治疗。每星期治疗2次,共治疗4星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星期及4星期后进行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和中文版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评分,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星期后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星期后,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星期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星期后两组中文版RMDQ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1星期和4星期后,观察组中文版RM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加走罐及针刺加温针均可减轻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腰背肌功能,而针刺加走罐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触激腰部多裂肌治疗腰骶部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刀和针灸针作为针刺触激工具,将77例腰骶部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触激组40例,针灸针触激组37例。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第4天、第8天、第12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定;首次治疗后第12天应用疼痛减轻比例和愈显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针刀触激组治疗后VAS评分、愈显率均优于针灸针触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裂肌在腰骶筋膜炎发病中占据重要位置,针刺触激多裂肌治疗腰骶部筋膜炎安全有疗效;临床疗效针刀触激组优于针灸针触激组,针刀可作为临床针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刮痧拔罐联合中频电治疗颈肩筋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刮痧拔罐联合中频电刺激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在改善压痛、疼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其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刮痧拔罐联合中频电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观察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组给予浮针治疗,2天1次,观察周期内共治疗3次;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观察周期内共治疗6次。比较治疗前、治疗1次及治疗1周后两组的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表 (MPQ)疼痛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无论是治疗1次后还是治疗1周后,观察组MPQ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6.6%。结论 在镇痛、改善功能方面,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较常规针刺好。  相似文献   

9.
电Di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尿代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鍉针对慢性前列腺炎尿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被随机分成电鍉针组、针刺组和氟哌酸组,3组治疗前后均对尿代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3组疗后比较IgA电鍉针组与针刺组相比(P<0.01),电鍉针组和氟哌酸组相比(P<0.05),针刺组和氟哌酸组相比(P>0.05).IgG电鍉针组与针刺组相比(P<0.01),电鍉针组和氟哌酸组相比(P<0.05),针刺组和氟哌酸组相比(P>0.05).IgE电鍉针组与针刺组相比(P<0.05),电鍉针组和氟哌酸组相比(P>0.05),针刺组和氟哌酸组相比(P>0.05).结论电鍉针对慢性前列腺炎尿代动力学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银质针温针灸治疗颈部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部肌筋膜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质针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压痛评分、症状评分。结果:临床疗效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压痛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以及压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肌筋膜炎患者联合应用活寄生汤以及银质针温针灸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压痛评分、症状评分,改善患者预后质量,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鍉针对慢性前列腺炎尿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被随机分成电鍉针组、针刺组和氟哌酸组,3组治疗前后均对尿代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3组疗后比较IgA:电鍉针组与针刺组相比(P<0.01),电鍉针组和氟哌酸组相比(P<0.05),针刺组和氟哌酸组相比(P>0.05).IgG:电鍉针组与针刺组相比(P<0.01),电鍉针组和氟哌酸组相比(P<0.05),针刺组和氟哌酸组相比(P>0.05).IgE电鍉针组与针刺组相比(P<0.05),电鍉针组和氟哌酸组相比(P>0.05),针刺组和氟哌酸组相比(P>0.05).结论:电鍉针对慢性前列腺炎尿代动力学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龙氏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7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及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降幅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增幅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龙氏手法联合常规针刺相比,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更能有效减轻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郝龙  高东梅 《陕西中医》2019,(8):1127-1130
目的:分析银质针治疗腰肌筋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316例腰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成常规组、观察组,给予两组常规针刺治疗、银质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酸软无力、肌肉疼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部功能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银质针用于腰肌筋膜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腰部功能、症状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针罐齐下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两组均给以普通针刺,主穴一致,其中A组针刺后给以闪罐联合走罐治疗,隔日1次;每日针刺1次,10 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行下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SFGS)评分、House-Brackmann(H-B)功能,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100.0%,B组为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个疗程后其SFGS评分、H-B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罐齐下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毫火针与温针灸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足底筋膜炎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和温针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毫火针治疗和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1个疗程(5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治疗前后足底筋膜厚度比较和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毫火针组较温针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足底筋膜厚度改善程度毫火针组优于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总有效率97.1%,温针组总有效率82.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毫火针组临床痊愈率42.9%明显大于温针组2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毫火针针刺筋结点能更快的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疼痛症状并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浮针针刺组)及对照组(普通电针组),每组各30例。通过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评分、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并观察两组有效率情况,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浮针针刺组治疗后的NPQ评分、VAS评分、SF-36评分及有效率均优于普通电针组,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浮针疗法能有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符合相关标准且纳入研究的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30例)及浮针治疗组(30例)。针刺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浮针治疗组行浮针治疗于可疑患肌处,频率为2日1次,2周内共进行治疗7次。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这2个时间节点,分别测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痛点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颈椎活动度 (ROM)、血小板聚集率及5-羟色胺水平,继而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压痛点评分、NDI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及5-羟色胺水平测评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几项评分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浮针治疗组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针刺对照组(P<0.05);ROM测评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ROM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且浮针治疗组ROM提升幅度大于针刺对照组(P<0.05)。测得浮针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86.7%,显著优于针刺对照组73.4%的有效率(P<0.05)。结论:浮针可有效改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改善颈部功能,且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激痛点针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背肌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激痛点针刺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低频经皮电刺激治疗,每组患者均干预4周,每周干预2次,在治疗前后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积分(SF-MPQ评分,包括PRI、VAS、及PPI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定,并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PRI、VAS、PP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痛点针刺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合谷刺法为《灵枢·官针》治疗肌痹之法,本研究以项背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验证合谷刺法对其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合谷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两组取穴相同,隔日1次治疗,于治疗6次评价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分值评测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强度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OM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5),组间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78.13%,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1)。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观察组针刺过程中及针刺后针感明显,晕针现象出现1次,出现血肿次数6穴次;对照组未出现晕针,强烈针感未出现,出现血肿现象3穴次。血肿现象均1~2d后自行消失。结论合谷刺治疗合谷刺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筋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筋针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激光疗法。观察两组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针是一种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