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液闪谱仪在低水平测氚中测量条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水平测氚中,分别从闪烁液、计数区间、有机相(闪烁液)与水相(试样)的体积比和计数时间的影响因素考虑,对测量条件做出选择,从而达到降低液闪谱仪的探测下限和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测量天然水中氚的含量时,现阶段所用的闪烁液主要有两种,即二氧六环体系的闪烁液和乳化剂-甲苯(二甲苯)体系的闪烁液。乳化剂-甲苯体系的闪烁液与二氧六环系统的闪烁液比较,具有容水量高、效率高、化学发光可以在短时间内减到本底水平的优点。用它作闪烁液,在测量天然水中的氚时,能提高测量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氚是环境中的主要放射性核素之一,对氚进行准确高效的监测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常用的液体闪烁计数法所需的样品量较大,测量时间较长,不能对微量样品进行高精度测量。加速器质谱具有测量样品小、测量精度高和测量时间短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环境氚监测的需求,可以广泛应用于地球与环境科学、生物医学和辐射监测等方面。文中介绍了加速器质谱测氚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史、制样方法,对加速器质谱测氚的已有研究成果和主要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低水平氚测量进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环境水中低水平氚的测量,近十年来发展很快。据统计世界上从事于环境水中氚常规监测的实验室数目已由1963年的12个增加到1976年的41个。测量水平也不断提高,1963年被引用的最小分析误差是±2Tu,1969年则为0.4Tu,1976年为0.03Tu。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在1978年对氚水标准进行了非常精确的重新标定。1979年 IAEA 在维也纳举行的低水平氚测量会议推荐氚实验室今后应当根据新的氚水标准 NBS—4926C及氚的半衰期11,350年(原先为12,262)来处理数据,并建议今后每隔5—6年继续进行低水平氚之间的比对,以改进世界各地实验室测量技术的质量与精度。  相似文献   

5.
目前环境中大部分水体氚(3H)活度浓度水平已低于常用的液体闪烁测量方法的探测限,为准确测量氚的活度浓度,需要对样品中的氚进行浓集。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通过分析氚在电解浓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基础上,研制出一款基于固体聚合物膜(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PE)电解槽的新型水中氚电解浓集仪,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实验,700 mL的水样经过浓集后测量,氚的探测限可降至0.09 Bq?L-1,比浓集前降低了10倍以上,提高了低水平氚的测量能力。该浓集仪可用于环保、地质水文、海洋、卫生、核电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牛奶中的氚主要存在在游离水中和结合在有机基质上。为了直接测量鲜牛奶中的氚,所用的闪烁液必须具备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特点,天然牛奶中氚的含量相当低,特别在样品总量相当少,只有20ml左右,不能用电解浓集的方法,只能用直接测量的方法时,更要求闪烁液必须具有高的含奶量,稳定的测量效率,即高的测量优值。甲苯-Triton X-100乳化剂闪烁液具备上述优点,可广泛用于测量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样品。在含  相似文献   

7.
氧化蒸馏—液闪法测定尿中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杜秀领  贾国纲 《辐射防护》1998,18(1):24-30,10
本文介绍了尿中氚的测定方法,用过硫酸钾氧化分解有机物,蒸馏纯化尿液,蒸馏液与闪烁液混合制样,和低本底液体闪烁测量仪测定尿中氚浓度,测量时间11h,方法最低探测限为7.6Bq/L。  相似文献   

8.
液体闪烁法测氚是使待测样品直接置于闪烁液中,它与闪烁剂能呈现分子级的混合,故不存在样品的自吸收和探测元件窗壁的吸收,而且几何条件接近4π角度,探测效率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定环境空气中氚(HTO)浓度的方法。本方法以变色硅胶作为干燥剂,置于环境空气中自行吸收空气中的氚化水蒸汽,用加热蒸馏法将硅胶吸附的水蒸汽解析制备成水样品,在液体闪烁计数器上测定其氚的活性,根据采样时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估算空气中氚(HTO)的浓度。本方法的探测下限不仅与所用的液体闪烁计数器的灵敏度、本底有关,而且与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密切相关。现场实验表明,本方法灵敏度高,简单易行,且不受样品数量限制,特别适用于较大范围内环境空气中氚浓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Hidex 300SL是基于三管符合计数/两管符合计数(TDCR)方法绝对测量低水平氚水活度的液闪装置。本工作基于该装置对标准非淬灭氚水样品进行测量研究,明确了系统的探测效率与TDCR的关系;讨论了该装置的测量模式、符合时间等参数对计数率、衰变率和TDCR的影响;并对仪器的运行参数进行选择优化,在"H-3"测量模式及35ns的符合时间窗下,系统对3 H的探测效率达73.2%,衰变率稳定性好于0.47%;最后对空气本底样品进行测量,评估了该装置对氚水样品的探测下限,为后续环境低水平样品的精确测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液体闪烁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液体闪烁探测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在仪器、元件的研制和生产、测量及制样方法,以及绝对测量和标准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学术活动情况。概述了液闪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Pt-SDB疏水催化剂中残氚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t-SDB疏水催化剂中残氚测量方法。待测样品经5A分子筛三级干燥和真空热处理排除催化剂表面吸附氚、微波消解制样后,液闪测得残氚量为1.69×104Bq/g,测量不确定度为10%(K=2)。  相似文献   

13.
氚增殖包层中产氚率的测量是聚变核能系统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开展了用于产氚率测量的Al箔封装碳酸锂探测片液闪样品制备化学处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首先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溶解Al箔,然后再用盐酸溶解碳酸锂探测片的溶解方式,能制成透明度高且无分层的液闪样品。为了提高测氚计数效率和保证样品兼容性,对20 m L的标准液闪样品,闪烁液体积应至少取12 m L,同时还应将液闪样品保持在10-20°C范围进行储存和测量。  相似文献   

14.
某些核设施运行时会释放氚,从而引起周围环境中氚活度浓度水平的变化。对核设施周边区域空气、地下水、雨水和海水样品中的氚分别用内标准法(简称“内标法”)和外标准淬灭指示参数法(简称“外标法”)进行了液闪测量。两种标准方法测量数据的相对偏差在-4.0%~4.0%。根据内标法的探测效率与仪器给出的淬灭指示参数制作了4种环境水样的淬灭校正曲线。在环境样品测量中,内标法和外标法的探测效率最大差值约为1.6%,痕量14C和其它β放射性核素对3H的计数率影响可忽略。对探测效率为21.5%~24.5%无严重淬灭的样品,用液闪直接测量并根据外标法的淬灭校正曲线计算氚活度浓度,相对偏差在-6.35%~4.41%,基本可满足核设施氚常规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76—1986十年间液闪有关论文和综述按时间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统计了这些文献按内容的分布;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液闪技术的发展提出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效率示踪法是由Campion提出并发展的。本文描述了效率示踪法的原理、局限性;效率示踪法在液体闪烁计数器中的应用。Packard液体闪烁计数器中ET测量结果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HTR-10一回路冷却剂中氚活度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测量10 MW高温气冷试验堆一回路冷却剂中氚活度的方法。设计适用于HTR-10特点的氚收集装置,先后两次收集冷却剂中的氚,制成液样进而用液闪法进行测量,并根据试验结果推算HTR-10一回路冷却剂中氚的总活度。针对两次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并由此进一步证明高温气冷堆的燃料包覆颗粒对放射性产物的阻挡作用完好,反应堆对环境的氚释放完全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A neutronics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measure the tritium production rate (TPR) profile in the breeder assembly with LiAlO2 as breeder and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as neutron reflector. The breeder assembly was irradiated with 14 MeV neutrons from DT neutron generator at IPR Neutronics Laboratory. The objective of the experiment was to validate the tritium production prediction capability of the Monte-Carlo code MCNP and FENDL 2.1 data library. The tritium production rate profile in the breeding assembly was measured by irradiating Li2CO3 pellets kept at various locations and then tritium counting liquid scintillation technique. Experiment was analyzed with 3D Monte-Carlo code MCNP with FENDL 2.1 cross-section data librar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were found to agree with the measured tritium production rates except one point near to the source. This experiment is a starting experiment in the series of benchmark experiments for the Indian Demo breeding blan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