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郝艳会  石雷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11):1106-1110
目的 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在中国大学生人群中的知晓和接受程度。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协作网图书馆数据库,收集2006—2017年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大学生对HPV疫苗认知的相关文献,采用AHRQ横断面研究评价量表进行文献质量的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纳入分析。运用R-3.5.0统计分析软件的Meta分析方法对效应量进行合并。通过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采用Egger法评价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 共15篇文献纳入研究,中国大学生HPV 疫苗合并知晓率为18.47% (95%CI:14.23%~22.71%);HPV 疫苗合并接受率为71.84% (95%CI: 68.03%~75.65%)、中、高质量文献组合并知晓率分别为19.16%、7.74%,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组合并知晓率分别为39.79%、7.7%,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文献的异质性较大,I2值分别为98.5%和95.3%,通过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I2值并无明显下降,故不能确定异质性的来源。Egger法检验发表偏倚,P值分别为0.13和0.49,尚不能认为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中国大学HPV 疫苗的知晓率较低,但疫苗的接受率较高,不同专业和不同文献质量间知晓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合评价XRCC1 Arg280His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查找有关XRCC1 Arg280His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并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XRCC1 Arg280His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然后进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文献的发表偏倚检验。结果 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14篇文献,累计病例数5 711例,对照6 202例,显性模型下His/His+Arg/His基因型相对于Arg/Arg基因型的OR值为0.97,95%可信区间为0.78~1.22,无统计学意义关系。结论 XRCC1 Arg280His多态与肺癌易感性无统计学意义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性与其家庭接触者的结核潜伏感染和发病风险的关系,探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补偿性突变是否会使其致病性或传播能力增强。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 Embas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检索和筛选关于比较耐药和敏感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感染和发病风险情况的相关文献,提取资料,利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 文献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利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涉及肺结核指示病例9 653名及其家庭接触者29 734名。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相比,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接触者结核感染风险增加(OR=1.56,95%CI=1.25~1.96,P<0.001),但发病风险无差异(RR=1.06,95%CI=0.80~1.41,P=0.67>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地区对家庭接触者的结核感染风险有影响,家庭接触者样本量大小对其结核病的发病风险有影响。敏感性分析表明,Meta 分析结果稳健性良好。结论 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接触者的结核潜伏性感染风险比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接触者更高,但两组家庭接触者的结核病发生风险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基于单能量去金属伪影算法的CT后处理技术(SEMAR)对金属伪影的去除效果。 方法 检索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美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移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估,提取文献中使用的评估标准及相关数据,并对相应数据进行合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0对纳入文献汇总分析,根据文献异质性进行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 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文献9篇,其中英文8篇,中文1篇。Meta分析显示,SEMAR技术可明显提升金属伪影和周围结构的评分,对金属伪影CT值、周围软组织噪声(SD值)具有良好的校正作用,MD伪影评分=1.19(95%CI:0.99~1.39)、MD前列腺/子宫图像质量评分=1.87(95%CI:0.69~3.05)、MD膀胱图像质量评分=2.31(95%CI:1.28~3.34)、MD伪影CT值=118.7 HU(95%CI:50.48~186.93)、MD周围软组织噪声=298.05(95%CI:61.66~534.43);明显提高周围病变的检出率RD=0.07(0.02~0.13),但对周围组织的CT值[MD=-21.35(95%CI:-44.0~1.31)]及伪影指数[MD=3.11(95%CI:-0.97~7.15)]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EMAR具有良好的去除金属伪影及提升周围病变检出效果,且在去除金属伪影的同时,对周围软组织的CT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肾单位保留术(NSS)和肾癌根治术(RN)治疗对侧肾功能正常的T1b期原发性肾癌患者预后结局。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lsevier 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NSS和 RN 治疗T1b期肾癌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14年 9月 30 日。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239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NSS和RN治疗T1b期肾癌的5年[RR=1.05, 95%CI(0.98, 1.13)]、7年[RR=1.02, 95%CI(0.94, 1.10)]、10年[RR=1.30, 95%CI(0.96, 1.77)]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S的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高于RN[RR=1.11, 95%CI(1.06, 1.16)]; NSS的5年肿瘤特异死亡率低于RN[RR=0.70, 95%CI(0.55, 0.90)]; NSS的肿瘤转移率低于RN[RR=0.38, 95%CI(0.22, 0.66)]。结论 对于纳入本研究的患者,NSS和RN比较,患者的5、7、10年生存率相似,但NSS 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高,5年肿瘤特异死亡率、转移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器官-系统整合课程(organ-system based curriculum,OSBC)在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在临床医学本科生中应用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2月。根据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21篇,包括2268例教改组和2343例传统教学组人群,教改组理论考核成绩[WMD=6.44,95%CI(5.04,7.85),P<0.00001]、技能考核成绩[WMD=3.4,95%CI(0.65,6.15),P=0.02]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中运用OSBC教学模式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需要开展进一步更高质量的研究来探讨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对肺癌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一般资料,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癌患者、非肺癌人群血清中IDH1的浓度水平,并分析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IDH1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肺癌人群[(7.12±6.98)ng/ml比(2.09±1.83)ng/ml,t=11.540,P<0.001];血清IDH1在腺癌和鳞癌中的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7.91±7.26)ng/ml比(2.76±2.27)ng/ml, t=6.345,P<0.001];血清IDH1在肺癌、Ⅰ+Ⅱ期肺癌、Ⅲ+Ⅳ期肺癌中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47.4%、49.1%和46.3%。结论 血清IDH1的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鳞癌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对Ⅰ和Ⅱ期肺癌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血液IDH1在肺癌的辅助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对尿道下裂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 检索数据库中关于舒适护理干预尿道下裂患儿的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包含患儿1275例。主要Meta结果显示: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术前紧张恐惧程度方面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亚组分析后两组患儿在轻度紧张恐惧、中度紧张恐惧与重度紧张恐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护理干预的疼痛分级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后在2级疼痛与3级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次要Meta结果显示:舒适护理可降低患儿术后尿瘘、尿道狭窄、切口感染、出血发生率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结论 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虽可降低患儿术后尿瘘、尿道狭窄、切口感染、出血发生率,缩短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但还不能整体缓解其术前紧张恐惧程度及术后疼痛,今后还需进行更高质量的RCT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水飞蓟宾用于预防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采用主题词检索的方式检索有关抗结核治疗中预防性使用水飞蓟宾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RCTs),检索时间设置为建库至2020年7月。采用改良Jadad法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 CI)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肝损伤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漏斗图评估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 共有11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RCTs进入最终Meta分析,包含1 96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989例、对照组980例;7项研究评分为1分,2项研究为4分,1项研究为6分,1项研究为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肝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 =0.35,95%CI (0.23,0.52),P<0.000 01],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95%CI(0.70,1.58),P=0.82]。敏感性分析显示,该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较好。绘制的漏斗图左右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水飞蓟宾具有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效果,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人群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以期提供最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PBC并发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文献,提取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效应量并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BC组冠脉事件风险显著增高(RR=1.56;P=0.0002),脑血管事件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P=0.94);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PBC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颈动脉狭窄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RR=0.63,P=0.03),而卒中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1,P=0.40)。结论 PBC人群有可能并发更高的冠心病风险,而发生早期脑血管事件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颈动脉狭窄等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与探讨肺肿瘤三项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D12年4-12月来我院治疗的肺癌患者60例.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血清中的角蛋白质19片段(CYFRA21—1),血清癌胚抗原(CEA)以及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将其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50例及健康者50例进行比较。缩果肺癌患者体内三种类型墩清肿瘸标志物的检测水平中CEA及TK1含量较肺部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及TK1的联合检测能够使肺癌诊断的阳性率显著提高.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对82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46例良性卵巢疾病患者(良性组)及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Kl的浓度进行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上述各组标本进行血清CA125的浓度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卵巢癌组的血清TK1、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1)。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TK1、CA125的水平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两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30例经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肺癌组)和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中CEA、CA125、NSE、CYFRA21-1的水平,比较分析四种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CEA、CA125、NSE和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性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EA、CAl25、CYFRA21-1和NSE联合用于肺癌诊断在单项检测高特异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准确性和敏感性,对肺癌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和铁蛋白(FERRitin,FERR)联合检测在肝癌(LC)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6-01~12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PHC),41例转移性肝癌患者(MHC),124例肝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及同期50例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PHC、MHC、良性组及对照组血清中的CEA、AFP、CA199、FERR的水平,并进行4组间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的比较。结果 MHC血清中CEA、CA199的水平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血清中AFP的水平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在PHC与M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C与MHC四项联合测定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四项联合测定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CA199对MHC诊断具有重要意义,AFP对PHC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EA、AFP、CA199、FERR四项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诊断的阳性率,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RASSF1A与FHIT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对预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方法 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并经过WHO病理组织学标准确诊的NSCLC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另获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于术前或体检时获取入组者血液标本,提取DNA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PCR(MSP)法检测RASSF1A与FHIT基因甲基化率,将年龄、性别、病理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等指标对甲基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两类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对诊断N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NSCLC患者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为66.67%(20/30),FHIT基因甲基化率为60%(18/30)。各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RASSF1A和FHIT基因甲基化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 )。RASSF1A和FHIT基因甲基化均为NSCL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RASSF1A和FHIT基因甲基化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而阳性、阴性预测值不存在差异。结论 RASSF1A和FHIT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可显著提升NSCLC的诊断水平,但对于早期诊断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TK1和CA15-3在乳腺肿瘤诊断、临床分期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80例乳腺良性疾病、8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K1水平,同时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CA15-3含量。比较乳腺癌患者与乳腺良性疾病及对照组的TK1和CA15-3水平的差异,分析乳腺癌组患者血清CA15-3和TK1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TK1和CA15-3含量明显高于乳腺的良性肿瘤以及健康人群组(P〈0.01),乳腺的良性肿瘤组与健康人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A15-3和TK1能够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血清TK1含量与乳腺癌分期相关,术后2年复发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TK1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TK1可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价值,与CA15-3联合检测能够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优越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榆林市第二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发现42例胃黏膜可疑病变应用NBI-ME与白光内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病理确诊早期胃癌5例,重度异型增生10例,轻中度异型增生18例,肠上皮化生9例。白光内镜漏诊10例,检出率76.19%;NBI-ME漏诊3例,检出率92.86%。NBI-ME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白光内镜(P<0.05)。结论 NBI-ME对于胃黏膜微血管形态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对病变靶向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与常规磁共振在检测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11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测(常规组)与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检测(研究组),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117例恶性肿瘤患者,研究组检测110例(准确率为94.02%),常规组检测82例(准确率为70.09%);研究组与常规组对原发病灶、转移性病灶、组织侵犯检测情况均存在差异,研究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 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在原发病灶、转移性病灶、组织侵犯检测方面也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说明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在恶性肿瘤检测中具有关键确诊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毒素分型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早期胃癌的关系,探索与说明抗体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检查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并近期进行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的568例患者。根据H.pylori是否感染、年龄、H.pylori抗体分型以及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分型分为3组,分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7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260例)和早期胃癌组(31例)。分析不同毒素分型的H.pylori感染与患者年龄、不同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分型的关系。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和早期胃癌组50岁及以上、男性及H.pylori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中,<50岁患者H.pylori CagA和Vac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5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不同年龄间H.pylori抗体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胃黏膜病变患者H.pylori菌株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和早期胃癌组高毒力菌株感染比例及低毒力菌株感染比例均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结论 慢性H.pylori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早期胃癌等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有相关性,H.pylori高毒力菌株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早期胃癌发生有相关性。H.pylori低毒力菌株感染者中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早期胃癌等胃黏膜病变者占有一定比例,依据H.pylori毒力抗体分型来预测患者胃黏膜病变情况以及帮助决策是否根除H.pylori的可信度仍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