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动态CT是一种新的、有使用价值的检查技术。本文对8例颅内血管病变(2例动脉瘤和6例动静脉畸形)作了动态CT检查。所有病例匀经血管造影证实。分析检查结果可见:(1)动态CT扫描简便易行,可对门诊病人施行;(2)颅内正常血管的时间一密度曲线呈速升速降尖峰型;(3)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动态曲线与与正常血管者相似,但峰值明显高于正常血管。动态CT扫描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与脑溜的鉴别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检查,在脑CT、MRI未问世之前主要依靠脑电图及脑血管造影.自CT问世后,颅内占位病变的诊断技术逐渐提高,但关于脑电图与脑CT的检查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对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对颅内低密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颅内低密度病变患者进行头颅平扫,发现占位病灶后再行多期增强扫描,并用增强扫描后的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颅内低密度(占位)病变行定性、定量、定位诊断,与临床诊断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结合头颅三维重建定位诊断90%,定性诊断85%。结论:螺旋CT对颅内低密度病变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率高,某些病变甚至为特异性检查,是诊断颅内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动态CT检查是快速向血管内大剂虽注入造影剂后,对所检查区域的选定层面进行一系列短时连续的扫描,测定其CT值,画成曲线以观察兴趣区的生理、病理变化。它给常规CT扫描增加了新的检查方法。提高了CT诊断颅内梗死、肿瘤和血管病的诊断率,利用计算机产生的时间——密度曲线表示不同疾病的特有形状,使CT在诊断头颅疾病又转向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肝病科诊治的肝脏局灶性占位患者60例,其中肝脏恶性病变30例,均为肝细胞肝癌,肝脏良性病变30例,均接受强化CT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肝脏占位的超声造影及CT强化特征,测量并分析肝脏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参数及动态血管模式(DVP)曲线特征,比较超声造影及CT强化对肝脏占位诊断情况.结果 肝脏良性病变者超声造影参数上升时间(RT)、达峰值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均明显高于肝脏恶性病变者,峰值强度(PI)明显低于肝脏恶性病变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肝癌Ⅰ型DVP曲线比例最高,而肝脏良性病变以Ⅱ~Ⅲ型曲线多见;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诊断敏感性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增强CT比较,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高,且能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CT扫描在肝内单发低密度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286例肝内单发低密度病变的CT表现,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平行CT表现为肝内氏密度286例患者中,密度均匀一致者70例,不均匀者216例。增强CT扫描,均匀强化者33例,不均匀强化者220例,无强化者33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表现为速升速降者174例,缓升缓降者62例,近似直线者33例,不规则形者17例。结论:对肝内单发低密度病变,做动态增强CT及绘制时间密度曲线,有利于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9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39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32例恶性病变,7例良性病变。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者,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5例;胰腺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始增时间、始减时间和渡越时间均明显短于良性病变和周围实质(P0.05),峰值强度低于良性病变和周围实质(P0.05)。增强CT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者,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4例。超声造影检出准确率82.05%与增强CT检出准确率78.49%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检出率相近,均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脑γ—闪烁照相资料。与常规诊断方法比较,认为脑γ—闪烁照相对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是一种具有其独特优点的有效方法;其检查的阳性率与占位病变的病理性质、部位、大小及照相技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常规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或可疑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不同剂量(1.2ml或2.4ml)的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仔细观察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并用随机配备的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动态造影灌注图像,超声造影提示恶性病灶23例,良性病灶7例,所有病例均经CT、M RI或手术病理证实.与周边正常肾皮质对比,不同剂量的各病变在始增时间(开始强化时间)、强化程度及强化持续时间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结论 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常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志友 《安徽医学》2011,32(1):80-82
目的探讨常规CT如何尽早而准确地测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方法搜集常规CT复查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9例,对其首次常规CT检查及复查的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9例迟发性颅内血肿首次常规CT检查主要异常表现包括:①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②局限性脑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15例。③局部轻度占位效应18例。④颅骨骨折5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与伤后首次常规CT检查表现密切相关,应在24 h以内复查,以6~12 h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局灶性脑炎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区别。通过回顾分析误诊病例,并与CT对照总结误诊的教训与经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取常规颅脑横断面T1WI、T2WI和矢状面T2WI及压水扫描,观察MRI影像特征及病灶周围组织关系。结果:经MRI诊断为4例丘脑炎症,5例额叶炎症,实验室脑积液常规检查蛋白为阳性改变,细胞数增高,经临床治疗后,复查脑CT均排除实性占位性病变。结论:MRI在区分脑部炎症与脑实性占位方面,MRI优于脑CT,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235例头部CT扫描结果,描述了颅内肿瘤、高血压脑出血,闭塞性脑血管病、颅脑外伤、颅内炎症等病变的CT表现及其应用的限度。CT对颅内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远不及定位诊断正确。另外,讨论了CT在眼科和耳鼻喉科中的应用范围及限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对原发性前上纵膈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前上纵膈占位病变患者的CT临床资料,对其CT诊断符合率及CT成像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例原发性前上纵膈占位病变的CT诊断符合率为93.7%,16例原发性前上纵膈占位病变患者的CT图像表现均具有特征性.结论 CT检查可清楚显示原发性前上纵隔占位病变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邻近结构的关系,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常可于术前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脉超声造影在诊断宫腔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选取病例24例,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再采用造影剂SonoVue静脉注射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不同病变造影模式的差异,利用造影软件绘制病变与肌层的时间强度曲线并得到造影参数值,最后将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宫腔占位性病变的造影表现各不相同,造影参数中基础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及增强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静脉超声造影对宫腔占位性病变有良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结核瘤MRI与CT检查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1例因肺内占位就诊、经病理证实为结核瘤的MRI与CT检查资料,MRI检查包括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扫描,CT检查包括平扫与增强扫描;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肺部结核瘤21例病例T1WI全部显示低信号,T2WI显示16例为周边高信号,中央区低信号,5例为高信号。DWI图像显示均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60±0.18)s/mm2。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7病例边缘完全或不完全环状强化,中央区无强化或轻度强化。时间-强度曲线6例表现为缓慢流入型,4例表现为缓慢流出型。CT平扫显示肺结核瘤显示低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其中10例显示完全或不完全环状强化。时间-密度曲线显示为6例为缓慢上升型,4例为早期快速上升,缓慢下降型。结论MRI与CT对肺结核瘤的诊断都具有重要价值,MRI对于病变的薄环状强化的显示更具有优越性,CT对钙化的检查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B超、CT及彩色B超对肾实质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B超、CT和彩色B超检查24例肾实质性占位病变,分析上述三种检查方法在肾恶性肿瘤和肾良性占位病变中的表现。结果:B超和CT对肾实质性占位病变可作常规检查方式,但有一定局限性。而肾恶性肿瘤和肾良性肿瘤病灶在彩色B超检查中分别表现明显不同的血流信号。结论:在B超、CT检查基础上加入彩色B超检查,能提高肾实质性占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对19例颅内占位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全部资料,从而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对19例颅内占位病变进穿刺活检及分流、引流等治疗。男性12例,女7例;年龄范围9-65岁;术前均有CT或MRI检查,确定有颅内占位。结果:19例中,胶质瘤4例、转移瘤3例、脑结核1例、均取活检由病理证实;脑脓肿4例、脑出血2例、透明隔、蛛网膜及胼胝体囊肿共4例,颅咽管瘤1例,均经抽液送检涂片病理证实后,给予引流、分流及清除病灶等治疗,取得了明确诊断和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定位准确,损伤小,安全性高,是用于颅内占位病变,尤其微小病变的定性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其根 《嘉兴医学》2000,16(4):225-226
目的:报告颅内硬膜下血肿钙化的影象学表现。方法:分析2例颅内硬膜下血肿钙化的X线平片及CT扫描资料。结果:平片为不规则及新月形钙化影各1例,CT呈新月形及半月形等、高混杂性密度影各1例,均伴有占位征象。结论:平片仅能显示血肿壁的钙化,CT可明显诊断、病变部位、范围及有无占位等征象。  相似文献   

19.
乳腺疾病CT动态扫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 5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其中乳腺癌2 8例,乳腺纤维腺瘤2 2例,乳腺增生病5例。平扫发现病变后,团注造影剂约80 ml,于注射开始后2 5s行全胸部增强扫描,然后于注射5 0 s后每隔2 0 s行同层动态扫描,共扫描1 6次。结合时间-密度曲线,求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平均增强峰值及其发生时间,比较分析其动态增强曲线特征。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不同时间的平均增强△CT值差异显著(P<0 .0 1 )。乳腺癌平均增强峰值约5 8Hu,峰值时间约于注速开始后1 1 0 s~1 5 0 s,而乳腺纤维腺瘤分别为38Hu、2 70 s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明显不同。乳腺癌呈早期快速上升-峰值平台-缓慢下降型,乳腺纤维腺瘤为渐进性上升型。结论:CT动态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技术有了很快的进展。各种脑造影检查、同位素脑扫描及CT扫描等,为病变的定位诊断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手段。但是,临床医生首先是根据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以判断颅内是否存在占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