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渗吸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并结合岩心实验,分析了流体在裂缝基质储层中各种力的作用,研究了低渗透裂缝油藏储层的渗吸特点,得出基质吸水压力、注水压力、注入量、注水周期等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为渗吸法开发低渗透裂缝油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于裂缝性油藏储集空间物理性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渗吸效果控制着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开发动态与开发效果,而脉冲渗吸驱油一直被认为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有效的开发方式。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工程等理论知识对脉冲渗吸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脉冲增压改善基质岩块孔隙中渗吸条件是脉冲注水方式提高渗吸驱油效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低渗裂缝性油藏渗吸注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由于裂缝性油藏储集空间物理性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渗吸效果控制着低渗透裂缝性水驱开发动态与开发效果.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获得了低渗裂缝性油藏基质岩块自然渗吸动态规律和脉冲渗吸动态规律,为制定低渗裂缝性油藏合理的渗吸注水开发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裂缝和基质中流体渗吸作用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开采依据的重要机理。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不同渗透率级别下岩心的渗吸驱油机理,结果表明,该类油藏的油层渗吸体系因毛细管力较高,其渗吸过程为毛细管力支配下的逆向渗吸,毛细管力在吸渗过程中可作为驱油的动力;渗吸早期产油量高,约50 h后产油量明显降低,最后基本不产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岩心自发渗吸采出程度平均为12%,其自发渗吸采出程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渗透率大于2×10-3μm2时,自发渗吸采出程度的增加并不明显,孔隙结构越好越有利于自发渗吸作用发生。由于岩心和油藏储层尺寸存在差异,因此对实验结果进行等比例关系处理,使实验值可以用来预测实际油田开发指标。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低渗透油藏是由致密基质和裂缝构成的双重介质.基质与裂缝内流体之间的渗吸效应是低渗透基质油藏开采的一种重要机理.在应用Buckley-Leverett 方程改进了渗吸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从常规实验的角度,分别进行了不同压力和电场环境下的渗吸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压力传播的延迟性,压力变化导致渗吸过程发生变化;直流弱电场对渗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强电场对渗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合推导出的渗吸数学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压力和电场对渗吸效应的影响,初步得出了物理场参数对渗吸效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前渗吸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裂缝性油藏、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和低渗透油藏,并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渗吸作用提高油藏采收率,需要对油藏进行适用性评价,确定油藏渗吸潜力。油藏存在多因素,需对其定量评价,在多种因素定量化的基础上综合研究这些参数的影响。引入最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油藏渗吸潜力区块进行评价和筛选,对油藏毛管压力、润湿性、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比值等多因素影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W-R均值模型验证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渗吸潜力区的正确性,对低渗透油田渗吸潜力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渗吸采油是利用低渗透油藏自身的毛管压力,强化基质与裂缝间的油水置换,从而有效提高采收率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关于渗吸采油的基本规律缺乏系统研究,对其主控因素不明确。使用高温高压渗吸仪,以渗吸采收率为指标,系统评价储层特性、流体性质和边界条件等3类7项参数对岩心自发渗吸作用的影响。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收率随着岩心渗透率和长度的增大而减小。油藏温度升高,原油黏度降低,渗吸作用增强,渗吸采收率增大;两端开启岩心渗吸采收率高于周围开启岩心;油水界面张力越低,岩石表面亲水性越强,渗吸采收率越高;裂缝越多,渗吸采收率越高。各影响因素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岩石润湿性、油水界面张力、裂缝条数、油藏温度、端面开启位置、岩心渗透率和岩心长度,其中油水界面张力、岩石润湿性和裂缝条数与渗吸采收率的关联度均在0.95以上,为渗吸采油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玛湖砾岩低渗储层的开发依赖裂缝,裂缝-基质间的渗吸效应对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相关研究还极其薄弱。借助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玛湖乌尔禾组砾岩的渗吸效应孔隙动用特征,并对其裂缝-基质间渗吸规律进行了量化表征,进一步将表征方程考虑到双孔、双渗模型中,在油藏尺度对比了渗吸效应对玛湖低渗砾岩油藏水平井开发的影响。研究发现,玛湖乌尔禾组砾岩岩心主要为中小孔隙(T2<100 ms),渗吸效应平均采收率可达32.43%,其中小孔隙(T2<10 ms)平均采收率为31.27%,中孔隙(10 < T2 < 100 ms)平均采收率为37.11%,渗吸规律较好,符合改进后的MA指数模型。依据实验结果改进双孔、双渗模型后,模拟水平井开发5 a后发现,玛湖低渗砾岩油藏考虑渗吸效应时裂缝采收率下降了24.3%,基质采收率提高了4.6%,平均采收率提高了2.0%。该研究对后期制定合理的提采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岩心渗吸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低渗透储层只有存在大量的天然裂缝才能经济有效的进行开发。由于毛管力的作用,油从岩心基质自发渗吸到裂缝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采出机制。因此,在评价低渗透油藏石油采收率时具有重要作用。实验采用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天然岩心,进行自发渗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0.1~1.0)×10^-3μm。级别的岩心,渗吸采收率在11%~12%之间;渗透率(2~4)×10^-3μm^2级别的岩心,渗吸采收率在14%~18%之间。同一块岩心不同渗吸液对比实验表明,活性水因降低了界面张力而显著提高的石油采收率,增幅可达10%。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随着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田的发现,石油生产的目标逐渐集中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上。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生产能力和注水能力很差,渗吸采油在油田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介绍了一种新的渗吸设备的基础上,利用其研究了低渗透岩心反向渗吸规律。利用X—Ray变化度检测仪,研究了岩心长短对反向渗吸动态、最终渗吸采收率的影响,以及渗吸过程中不同阶段岩心中含水变化度的变化过程。并得出如下结论:反向渗吸是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主要采油机理;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毛管力作用有效性受到限制,渗吸缓慢,渗吸采收率较低;X-Ray扫描结果揭示了渗吸初期渗吸速度快,渗吸前沿到达边界后渗吸速度变缓。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渗吸机理,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自发渗吸的影响.对低渗透岩心的自发渗吸实验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改进了三重指数函数模型,使之更好地符合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自发渗吸特性.利用常规室内水驱油实验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驱替条件下渗吸的问题.提出了在低渗透岩心水驱油过程中存在最佳渗流速度;并分析了在水驱油过程中的渗吸机理,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水驱油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一般低渗透储层只有存在大量的天然裂缝才能经济有效的进行开发。由于毛管力的作用,油从岩心基质自发渗吸到裂缝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采出机制。因此,在评价低渗透油藏石油采收率时具有重要作用。实验采用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天然岩心,进行自发渗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0.1~1.0)&#215;10^-3μm。级别的岩心,渗吸采收率在11%~12%之间;渗透率(2~4)&#215;10^-3μm^2级别的岩心,渗吸采收率在14%~18%之间。同一块岩心不同渗吸液对比实验表明,活性水因降低了界面张力而显著提高的石油采收率,增幅可达10%。  相似文献   

13.
坪北油田为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孔喉半径小、流体配伍性差、存在裂缝等原因,在钻采过程中,容易产生储层伤害。利用岩心分析化验、室内开发试验等资料,以地质学、地质统计学、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对坪北特低渗透油藏开展渗流机理研究,探索了低渗透油藏储层的渗吸机理,丰富了以压力传播实验为基础的非线性渗流机理理论。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多孔介质渗吸机理研究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1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开发比较复杂,其中水的自发渗吸对原油的开采十分有利。影响渗吸的因素有岩样大小、岩石特性(孔隙度、渗透率)、流体特性(密度、粘度和界面张力)、润湿性、初始含油饱和度以及边界条件等。利用常规室内渗吸实验和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中以上各种因素对渗吸的影响程度,得到了一些变化规律,从而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开发比较复杂,其中水的自发渗吸对原油的开采十分有利。影响渗吸的因素有岩样大小、岩石特性(孔隙度、渗透率)、流体特性(密度、粘度和界面张力)、润湿性、初始含油饱和度以及边界条件等。利用常规室内渗吸实验和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中以上各种因素对渗吸的影响程度,得到了一些变化规律,从而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油藏裂缝动态渗吸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根据低渗透油藏裂缝与基质交渗流动的理论模型和物理模型,建立了裂缝与基质之间动态渗吸的实验方法并就裂缝内驱替速度、油水黏度比、润湿性,初始含水饱和度等参数对动态渗吸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压力梯度作用下水在裂缝内流动,同时由于毛细管力作用水渗吸到基质内,渗吸到基质中的水将油替换出来渗流到裂缝中,注入水再将裂缝中的油驱替到出口端,这就是裂缝与基质之间的交渗流动.动态渗吸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驱替速度(3.0 mL/h),渗吸效率最高为35.5%;在一定的驱替速度范围内,由干毛细管力与黏性力的共同作用,渗吸效果最好.亲水岩心的动态渗吸效果最好.油水黏度比越小,动态渗吸效果越好.初始含水饱和度越高,毛细管力越小,动态渗吸效果越差.图6参20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吸驱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储层岩性致密,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效果差,利用水的自发渗吸作用驱油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开发手段。文中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西区采油厂的天然露头岩心,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边界条件、润湿性、温度、原油黏度、界面张力及渗透率等因素对渗吸驱油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润湿性、黏度、界面张力及渗透率是影响渗吸驱油的主要因素,岩石越亲水,原油黏度越低,渗吸驱油效果越好。对于亲水岩心,渗透率相近时,界面张力为0.04 m N/m时渗吸效果最佳;岩石渗透率差异明显时,渗透率为2.94×10~(-3)μm~2时渗吸效果最佳。实验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吸驱油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研究和开发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岩样中可动流体饱和度的测定、可动油饱和度与裂缝-基质孔隙度的关系、储层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流固耦合作用和自发吸渗驱油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裂缝性油藏低渗透岩心自发渗吸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沿裂缝窜流,油井含水率高,地下注水波及效果差,油层水淹后仍有大量原油滞留在基质岩块中.渗吸排油是裂缝性低渗透油藏重要的采油机理,为研究各种因素对渗吸效果的影响,采用胜利油区纯梁采油厂天然低渗透岩心,通过在地层水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润湿性、温度、粘度、界面张力等因素对渗吸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不是影响渗吸的直接因素,而是通过改变模拟油的粘度来间接影响渗吸;润湿性、模拟油粘度以及界面张力是影响自发渗吸的主要因素,岩石越亲水,模拟油粘度越低,渗吸采收率越高;对于亲水岩心,渗透率和界面张力控制着渗吸发生的方式;不同渗透率级别对应一个最佳的界面张力范围,在该范围内,渗吸的采收率最高;对于亲水—弱亲水岩心,岩心渗透率越大,所对应的最佳界面张力越低.  相似文献   

20.
韦2断块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压力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以韦2低渗透裂缝性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得出储层渗透率随地层压力变化曲线。研究表明,流体在低渗透裂缝性储层中渗流时,存在明显的压力敏感性,地层压力的变化可导致裂缝的开启和闭合,进一步导致渗透率的改变。由于压力敏感性的存在,在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发中,必须保持油藏处于合理的压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