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损伤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大脑对血液供应中断非常敏感,在严重缺血10-15分钟后会遭受不可逆转的损伤。虽然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被证明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但其治疗时间窗较短,对于许多发病时间超过治疗时间窗的患者来说,目前尚无被证实有效的药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强大的神经保护剂,可以在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治疗中作为辅助治疗方法。EPO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大脑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抵抗能力,改善了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文综述了EPO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机制,探讨了EPO作为神经保护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激光多普勒检测脑血流是检验脑缺血模型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监测手段。血流灌注成像仪Pericam Perfusion Speckle Imager可用于检测脑缺血模型造模前、造模中、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脑血流灌注情况,分析脑缺血前、缺血后脑血流的变化情况。本文简介了血流灌注成像仪的组成、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并详细写明了在制作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过程中监测脑血流的实验步骤、分析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檗碱在小鼠脑缺血恢复期的作用,及其对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模型,造模当日开始腹腔注射小檗碱并持续给药14天。通过转棒实验评价动物的神经功能,通过脑指数评价脑萎缩程度。利用体外培养的胶质细胞,给予10μM小檗碱处理24h,观察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小檗碱能减轻脑萎缩,促进小鼠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体外实验证明小檗碱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诱导了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结论小檗碱促进小鼠脑缺血损伤后的修复,可能是通过对胶质细胞的影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拟探究二苯乙烯酰胺衍生物类化合物WS69与WS74促进大鼠成年海马神经发生的最佳浓度范围。以成年大鼠为实验对象,每个化合物设置了三个剂量梯度(5mg/Kg,0.5mg/Kg,0.05mg/Kg),以28天腹腔注射的方式将两种化合物对大鼠分别给药,并在给药后通过免疫荧光实验确定不同剂量的化合物给药对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在进行BrdU标记后的第一天,相比对照组,WS69和WS74的三个剂量给药均显著地增加了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的BrdU阳性细胞数目,但WS74的高剂量组的增加效果反而低于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在进行BrdU标记的28d后,相比对照组,WS69和WS74的三个剂量给药均显著地增加了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的BrdU-NeuN共阳性细胞数目。其中,两种化合物的低剂量和中剂量给药增加程度较大。体外神经干细胞培养试验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WS69的低剂量药物处理相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更显著的增加了神经球的直径,WS74化合物的低中高剂量药物处理都能够显著的增加神经球的直径。综合体内体外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低剂量给药可以更好的发挥两种化合物的促进神经发生活性,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药用潜力,本研究或为药物促进神经发生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压性脑积水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比较接受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与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传统分流组,其手术费用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02%,高于传统分流组的73.21%,其术后气颅、发热发生率高于传统分流组,术后低颅压、感染发生率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 NIH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神经内镜组术后7 d NIHSS评分高于传统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为4.11%(3/73),低于传统分流组的13.41%(1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相比,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正压性脑积水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望替代传统分流术,成为正压性脑积水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依达拉奉对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4月到2014年1月我院96例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52例,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61.54%(32/52),有效率86.54%(45/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64%(17/44)和65.91%(29/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在入院时及发病48h 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30d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在入院时及发病48h AD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30d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影响。方法: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小檗碱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及调脂等基础治疗;小檗碱组在给予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盐酸小檗碱片0.5 g,每日3次,连续口服14 d。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MDA、CAT的水平。结果:治疗后7 d,小檗碱组NHISS评分、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CAT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14 d,小檗碱组NHISS评分、M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但统计学无差异(P>0.05),CAT水平升高(P<0.001)。结论:小檗碱能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AT水平、降低MDA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脑出血(ICH)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及其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ICH患者38例(ICH组),分别于入院时、第3d、7d、14d、21d,测定ICH患者的血清SF水平、脑血肿量、脑水肿量、相对脑水肿系数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检测SF,ICH组在发病90d时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各组血清SF水平、脑血肿量、脑水肿量、相对脑水肿系数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并评价SF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ICH患者的SF水平在第3d时开始显著升高,在发病第7d时达到峰值水平。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F水平在发病7d左右达到峰值后表现出逐渐降低趋势,而预后不良组始终处于较高水平。ICH组从入院第3d之后时点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ICH预后不良组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ICH预后不良组的脑血肿量、脑水肿量及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相对水肿系数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SF与脑血肿量、水肿量、NIHSS评分呈正相关,而与相对脑水肿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ICH患者SF水平明显增高,SF能够敏感地反映ICH后铁超载及其神经毒性,SF水平与ICH临床预后密切相关,高SF多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联合化疗、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全身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者归入对照组,化疗、射频之外再联合DCCIK治疗者归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肝转移灶切除率、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转移灶切除率24.66%高于对照组的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客观控制率(ORR)64.38%高于对照组的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T细胞亚群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4~+与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D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EA及CA125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DC-CIK治疗可提高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免疫功能及肝转移灶切除率,改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我科ALI/ARDS患者资料,剔除入院后24 h内病死者及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肺水肿患者,39例AL、98例ARDS患者入组。按照患者入院30 d预后转归,将生存患者纳入生存组,死亡患者纳入病死组,将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ALI合并ARDS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对策。结果:137例患者中,52例病死,生存率为62.04%,其中39例ALI患者生存率为89.74%(35/39),98例ARDS患者生存率为51.02%(50/98),ARDS患者生存率低于AL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20分、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 d、氧合指数<200 mm Hg、尿素氮≥7.1 mmol/L、肺内源性病因及发生脓毒血症均为影响ALI/ARDS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LI/ARDS患者生存率较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及时评估患者预后质量并给予综合干预,有望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5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分为轻症组258例、中症组146例及重症组96例,比较三组患者Hcy含量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比例。对HHcy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10d后,比较治疗前后Hcy含量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结果 :由轻症组、中症组至重症组,三组Hcy水平及HHcy患者占比逐渐上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Hcy患者治疗10d后的NIHSS评分(9.83±6.17)及Hcy含量为(18.5±5.7)u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NIHSS评分(19.33±6.03)及Hcy的含量(37.2±5.8)umol/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Hcy含量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Hcy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高,治疗HHcy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王芳 《现代仪器》2015,(2):42-43,60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药、改善血循环药物以及神经营养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胶囊0.1g口服,每日3次,14d为一疗程。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发病第1d、3d、7d、14d时血清VEGF浓度;记录入院时和治疗14d脑梗死灶体积,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综合评价两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监测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发病后各时间点较正常值明显增高,发病第7 d时明显高于第3 d和第14 d(P<0.01),治疗组各时间点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治疗14d后,治疗组平均脑梗死灶体积较对照组减小更为明显(P<0.01),14d后治疗组MHSS评分虽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9,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丁苯酞能提高急性脑梗死后血清VEGF表达水平,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急性期皮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和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拟在我院疼痛科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48例)和对照组(B组,52例)。B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A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T1)、治疗后(T2)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疗效评价,并于T1、T2时刻分别抽取患者的血液10ml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2、IL-4)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变部位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T1时点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点A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总有效人数明显高于B组、无效人数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TNF-α、IL-2、IL-4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相比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B2组患者CD4~+、CD4~+/CD8~+明显低于治疗前,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的免疫状态明显下降,皮神经阻滞能够有效的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显著,但对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方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影响。方法:选自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2例,均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均于术后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疏肝利胆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炎性因子及TLR4、NF-κB mRNA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天胁痛或腹痛、恶寒发热、大便情况和小便情况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天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天TLR4和NF-κB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疏肝利胆方可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中医症候,减轻炎性反应,及下调TLR4/NF-κB表达。  相似文献   

15.
利用BACTEC-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鉴定药敏仪建立动物试验模型,以观察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MT)MPT64质粒DNA疫苗预防结核病的效力,第一组小鼠接受H37RV攻击一个月后的肺,肝,脾培养结果:90%阳性标本培养时间为7-13天,肝脏仅75%出现阳性结果。第二组小鼠接受H37RV攻击两个月后,其肺、肝、脾培养结果:90%阳性标本培养时间为10-15天,肝脏仅60%出现阳性结果。第二组比第一组生长天数总体向后推迟,生长时间明显集中,生长曲峰强度比第一组明显减弱,第二组在肝脏中的感梁率比第一组有所下降。可能是因为小鼠轻DNA疫苗刺激后,免疫力增强,使结核分枝杆菌生产缓慢之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透射电镜制样技术中的包埋时间对脂肪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的影响。方法 :自C57BL/6J小鼠完成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组织取材,常规电镜样品处理,放置于磷酸盐缓冲液后分成三组进行包埋,分别于第2天、第7天和第14天进行组织包埋、切片,观察不同包埋时间下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光镜和电镜下组织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 :脂肪组织放置于缓冲液中,第二天包埋后脂肪组织内的白色脂肪细胞和棕色脂肪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膜完整光滑,胞浆内脂滴呈圆形。随着包埋时间的延后,脂肪细胞呈不规则形,部分区域见细胞崩解,细胞膜可见断裂、褶皱和串珠样改变,脂滴形态改变。结论 :脂肪组织制作透射电镜标本时取材后应及时进行包埋处理,不宜在缓冲液内长时间浸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g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ABCD2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86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ABCD2评分将入选TIA患者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及高危组(6~7),比较各组一般资料,观察ABCD2分级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86例患者分为低危组(27例);中危组(30例);高危组(24例)。低危组血尿酸水平为(398.54±18.46)μmol/L;中危组血尿酸水平为(461.69±27.53)μmol/L;高危组血尿酸水平为(524.78±27.52)μmol/L,随着危险升高,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尿酸水平越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越高,血尿酸水平与ABCD2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减轻骨科下肢手术止血带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完成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后,A组在10min内静脉给予负荷剂量1μg/kg右美托咪定并给予0.5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上止血带前(T0)、止血带充气10min(T1)、止血带充气30min(T2)止血带充气60min(T3)、止血带充气90min(T4)、松止血带后10min(T5)、松止血带后30min(T6)、松止血带后60min(T7)的BP、HR,根据MAP、HR变化来评估患者止血带疼痛程度,并分别于T0、T5、T6、T7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患者静脉血中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8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T0时刻MAP、HR、MDA、SOD、TNF-α和IL-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5时刻,A组的MAP、HR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T7时刻A组SOD明显高于B组,MDA、TNF-α和IL-8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不仅能够减轻止血带疼痛,而且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来减轻止血带诱发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切除椎管内肿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89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在监测下完成手术。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效果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89例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手术。76例为显微镜下全切术,13例为显微镜下部分切除或次全切除术。10例患者术中电生理监测未报警,79例患者术中电生理监测报警,包括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报警48例,SEP与肌电图(EMG)共同报警7例,SEP与运动诱发电位(MEP)共同报警24例。36例SEP异常患者波幅降低20%~30%,立即减少牵拉刺激,10~15 min后波幅恢复正常。9例患者SEP波幅降低50%以上,立即暂停手术,30~37min后SEP波幅降幅恢复至20%以下,继续完成手术。9例患者SEP波幅降低50%以上的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加重,采用神经营养药物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神经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6例患者失访,83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0.25±3.18)个月,其中73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9例患者无明显改善,5例患者症状加重,2例患者复发。结论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安全性及治疗效率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山黄胶囊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扭体法、热板法及甩尾法评价药物的镇痛作用。结果:小鼠灌胃给药16 g/kg、8 g/kg和4 g/kg山黄胶囊后,因腹腔注射0.5%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比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减少(P0.001),其中高、中剂量组的小鼠发生扭体的潜伏期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延长,表明本品对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具有镇痛作用;小鼠灌胃给药16 g/kg、8 g/kg和4 g/kg山黄胶囊后,因受热刺激产生疼痛反应的时间比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延长,其中高剂量组的小鼠,因受热刺激产生疼痛反应的时间在灌胃给药1~3 h后均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延长,表明本品对因受热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具有镇痛作用。大鼠灌胃给药8 g/kg、4 g/kg山黄胶囊1~3 h后,大鼠的痛阈值(以甩尾时间计)比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延长,低剂量山黄胶囊2 g/kg给药2 h后也显示出明显的镇痛作用(P0.05),3 h后则镇痛不明显(P0.05),以上结果表明山黄胶囊对大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山黄胶囊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