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建设(1974—),陕西三原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系副主任,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休闲体育专业研究会理事。15年来,杨建设教授主要担任"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概论""体育文化概论""体育人类学""社会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坚持教学一线工作之余,还积极从事农村体育  相似文献   

2.
郭春玲(1971-),天津人,教授,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兼任陕西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会员。近20年来,郭春玲教授主要担任"体育法学""经济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教学工作。在从事繁重的教  相似文献   

3.
武术学人     
《搏击·武术科学》2012,(5):4-F0002
刘树军(1964~),男,博士,上海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武术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现为体育休闲系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世界休闲组织中国分会运动休闲娱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市硕士研究生休闲体育障碍作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而拿到第一手数据资料.最后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工具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所得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自身内心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和结构性障碍三个方面揭示阻碍硕士研究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论得出,首要障碍因素是自身内心障碍,主要障碍因素是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5.
武术学人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2):F0002-F0002
陈青(1963-),男,浙江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为甘肃省体育工作大队武术队运动员,198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留校任教,担任《武术》课程教学。1995年获得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主要进行《武术》、《体育社会学》、《西北民族体育文化》等课程讲授。1993年以来,在完成专业技术教学基础上,专注于学术研究。在国内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民族地区全民健身、体育社会问题、民族体育文化和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6.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5):F0002-F0002
董小龙(1960-),陕西咸阳人,西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毕业,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西北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行政管理学硕士生导师。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西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还兼任中国法学会体育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体育总会副主席,陕西省体育文化艺术协会名誉主席等社会职务。董小龙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体育法学研…  相似文献   

7.
依据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了研究生课程与社会的联系及社会学基础,同时就综合性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F002-F002
刘新民(1964-),西安体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副指导教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理论、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学原理和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五届学校体育分会委员,西安体育学院教学督导组专家成员。  相似文献   

9.
《冰雪运动》2008,30(4):F0002-F0002
郝光安教授,1960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郝光安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北京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和北京大学艺术与体育委员会主任。主要社会职务有: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专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大学生田径科研评委,北京市大学生体协竞赛、教学委员会委员,沈阳体育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0.
左成 《体育学刊》2007,14(6):64-67
评述了台湾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学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毕业答辩、学位授予、学生就业等现状,探讨台湾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优势与特点.研究发现台湾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学源方面出现国际化现象,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通识教育观继续影响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而优越的经济条件,开放的教育理念,重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取向为台湾人文体育素质奠定了基础;重视实践教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其教学的独特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黑龙江省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切入点,对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是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需要,培养过程中存在体育专项基本技能和体育基础理论缺乏、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单一导师制不利于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优势难以发挥等问题。提出多样化教学方式,实行双导师制,建立跨学科导师团队,优化跨学科课程设置,改革招生制度,制订跨学科培养方案等解决对策。为进一步优化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提出相应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杨芳(1965-),江苏扬州人,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系教授,体育人文社会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优秀社科普及专家、国家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导师。  相似文献   

13.
<正>2004年开始与郑州大学体育系联合招收了第一届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研究生教育设有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2010年我院招收了第一届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休闲体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金英 《体育科学研究》2007,11(4):82-83,92
随着休闲体育的兴起,作为高校主要课程之一的体育课,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势在必行。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演释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休闲、休闲体育及其在高校开展的价值,比较分析了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以及素质教育给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探讨了休闲体育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以湖北省所有高校(共7所)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从课程结构、总学分与学时、课程总门数、课程内容等方面对7所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调查问卷的结果,对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提出一些建议,旨为完善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从全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调查情况看,社会体育专业存在着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的错位,培养目标与体育学其他专业重叠,就业困难、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十分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在调查社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分析,提出淡化体育教学目标,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以健身指导咨询和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为主的方向,同时提出优化课程设置和规范就业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教育硕士是教育部为调整和优化中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在2009年开设的。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对10所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10所高校课程设置的现状,指出各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所共同存在的问题。为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使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8.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3):F0002-F0002
柳若松(1950-),陕西陇县人,西安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是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西北地区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秘书长。柳若松教授主要从事本科与研究生的科研理论与方法、网球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除承担教学工作外,长期以来还一直从事教学  相似文献   

19.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5):F0002-F0002
于秀(1969-),女,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留校担任体育理论课教学工作。1993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1996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体育对于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从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全日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况、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制定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两广地区7所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找寻相应的改进对策,为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