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烁  高俊香  张玥  邱静静 《护理研究》2014,(26):3262-326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病人自行注射胰岛素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糖尿病病人自行注射胰岛素规范管理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人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率、胰岛素注射操作掌握率、生化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糖尿病病人自行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
康烁  高俊香  张玥  邱静静 《护理研究》2014,(9):3262-326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病人自行注射胰岛素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糖尿病病人自行注射胰岛素规范管理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人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率、胰岛素注射操作掌握率、生化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糖尿病病人自行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中的作用。方法对本科内的胰岛素注射规范率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规范率的主要原因并拟定对策,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对策和效果确认,分析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胰岛素注射规范率及护士综合素质情况的变化。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由75.29%提高至91.76%,目标达成率为119.00%,进步率为66.67%,护士综合素质提高,达到了制定的目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我科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护士的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注射等待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等待时间"为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查阅文献,对导致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等待时间长的问题,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现状调查,进行要因分析,设定预期目标,依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关护理对策并严格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平均用时(89s)明显低于开展活动前(15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注射等待时间,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合格率低的原因进行查检和分析,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合格率由改善前的20.9%提高至改善后的63.2%。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持续推进,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合格率提升,护患及医患关系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胰岛素注射缺失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护士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进行现况调查,确定降低胰岛素注射缺失率的活动主题,拟定计划,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胰岛素注射缺失率由改善前的28.11%降至改善后的8.76%,目标达成率为102.49%,进步率为68.8%。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规范护士注射胰岛素的操作,促进医护合作、护患和谐及医护人员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脊髓损伤病人自我膀胱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两期品管圈,以提高脊髓损伤病人及家属间歇导尿知识知晓率和自我膀胱管理能力。[结果]实施两期品管圈管理后,病人及家属对间歇导尿知识缺乏率由实施前的50.0%降低到实施后的18.0%,病人自我膀胱管理缺陷率由实施前的55.0%降至实施后的27.3%。[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脊髓损伤病人及家属间歇导尿知识知晓率及病人自我膀胱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科护士胰岛素笔注射的规范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针对老年科护士胰岛素笔注射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及实施、效果确认,比较活动前后胰岛素笔注射规范率。结果经过6个月的活动,老年科护士胰岛素笔注射规范率由改善前的33.3%提高至74.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全体圈员发掘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圈员参与管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感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更安全、规范、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开展"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现状进行分析,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观察实施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由活动前的31.7%降至活动后的14.3%(P0.01);QCC目标达标率为113%;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综合能力普遍得到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方面效果显著,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参与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糖尿病住院病人低血糖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243例,通过成立品管圈、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拟定与实施对策等步骤,最后评价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糖尿病住院病人低血糖发生率和护士素质状况。[结果]糖尿病住院病人低血糖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40.8%下降到活动后的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综合素质有所提高。[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住院病人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及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对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经过头脑风暴、原因分析及拟定对策,制订胰岛素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指引,加强护士2型糖尿病相关专科知识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操作技术培训,制订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健康教育路径及健康教育手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对策实施前、后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及血糖达标率。结果对策实施后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依从率分别由40.00%提高至79.00%,更换注射部位依从率由41.00%提高至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0,P0.05);同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制订的对策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更换注射针头、注射部位的依从性,提升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物品清点不规范行为的效果。[方法]自2014年11月始以"降低手术物品清点不规范行为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活动,按照品管程序进行现况调查,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品管工具进行问题分析与真因验证,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手术物品清点不规范行为由实施前的38.80%降低到实施后的11.22%,目标达成率为95.20%,进步率为71.1%,品管圈活动前后不规范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后圈员7项能力提高12.5%~131.8%,一般自我效能感、无形成果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降低了手术物品清点不规范行为发生率,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的规范率。方法本科室于2012年10月,成立了品管圈活动小组(圈名为护糖圈)。针对护理人员在胰岛素注射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的方法,进行了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探讨、效果确认及措施巩固等活动。结果经过8个月的活动,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由改善前的87.9%提高至改善后的95.4%,达到了活动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全体圈员发掘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圈员参与管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感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可在临床持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管路安全教育效果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围护圈,对手术病人管路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进行现况调查、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及组织实施,逐步落实。[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管路安全教育的缺陷率由活动前61.1%下降至30.0%,目标达成率为114%,进步率为50.4%,圈员6个方面得到了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丰富了管路安全教育的内容,规范了管路安全教育流程,提高管路安全教育有效性,提高了圈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胰腺炎病人饮食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病人因饮食诱发疾病或疾病复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健康教育方式,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胰腺炎病人饮食教育未知晓率由活动前的21.08%降至10.97%。[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饮食管理的意识及能力,促进团队凝聚力,提高护士自我综合能力和临床护理专科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品管圈(QCC)活动提高腰椎术后病人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腰椎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现况,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品管圈的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后腰椎术后病人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从实施前的39.53%上升至78.45%,进步率为98.46%。[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医护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增加医护责任心,可以提高腰椎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病人再发腰痛,对提高临床治愈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规范术前访视、提高病人满意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规范术前访视,提高病人满意率"为主题,按照品管圈的活动方式进行要因分析、修改访视单、制定标准化访视流程、个性化的访视方法、制作术前访视宣教手册等方法,拟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和标准化培训。[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术前访视满意率由原来的54.29%提高至97.6%。[结论]运用品管圈规范术前访视可以提高病人满意率,体现护士的职业价值和认知,真正做到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丁晓晴  潘红芬 《全科护理》2016,(15):1577-157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住院病人服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在精神医学科病房开展"以提高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对策实施前后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服药依从率由68.75%提高至91.25%,得到明显改善,与品管圈活动对策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精神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增强了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儿科病人氧气雾化吸入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分析门诊儿科病人氧气雾化吸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要因后进行对策拟定和对策实施,同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品管圈活动结束后门诊儿科病人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质量由改善前的78.4%提高到改善后的94.8%,进步率为20.9%。患儿家长对雾化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品管圈成员的团队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和积极性等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论]门诊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门诊儿科病人的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质量,还提高了患儿家长对雾化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且使每位圈员都实现了自我价值,提高了科室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病人床头抬高依从性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程序和要求,针对 ICU 护士对病人床头抬高依从性不高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要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在活动中实施。[结果]病人床头抬高依从率由66%提高到93%,达到并超过活动预期目标。[结论]开展 QCC 活动是有效提高 ICU 护士对病人床头抬高护理操作依从性的一个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