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计划与家庭康复护理在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8例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出院后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出院准备计划与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并比较患儿出院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结果]出院后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焦虑量表得分、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患儿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准备计划及出院后持续家庭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家长的焦虑心理,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经肛门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愈率、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及患儿家长的知识掌握度、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知识掌握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利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治疗效果,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直肠黏膜内脱垂痔上黏膜环行切除钉合术(PPH)后肛门坠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直肠黏膜内脱垂PPH术治疗的病人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不同时间段肛门坠胀程度、肛门坠胀缓解时间、焦虑及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肛门坠胀程度、肛门坠胀缓解时间、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直肠黏膜内脱垂PPH术后病人肛门坠胀程度和焦虑症状,缩短肛门坠胀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先心病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热、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先心病介入手术患儿围术期护理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行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住院费用、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经口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行巨结肠根治术患儿围术期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6例行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的膜周部VS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气管插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43%)低于对照组(2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92.45%)高于对照组(7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门直肠肌鞘结肠拖出术(Soave)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经肛门Soave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肛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术能有效改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肛门功能、胃肠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延续护理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4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手术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由骨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医生组成的MDT组利用微信、QQ、电话等方式进行延续护理。[结果]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实施MDT延续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可以有效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术后的应用和护理。[方法]选取收治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50例,所有患儿均予以PICC置管。随机将5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中发生并发症率为1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00%;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80%;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术后使用PICC置管,同时予以针对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且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经胸微创封堵术中的效果。[方法]将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81±1.02)d,短于对照组的(16.87±1.37)d(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54±5.12)分,高于对照组的(72.91±6.15)分(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彭瑛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797-1798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对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路径组33例按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出院前患儿家属对先天性肛门闭锁疾病相关知道和健康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路径组先天性肛门闭锁相关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家长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随访干预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手术患儿80例,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手术患儿40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手术患儿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随访干预,了解并比较2组患儿的切口愈合、肛周皮肤、肛门功能恢复及遵医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肛周皮肤、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访干预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恢复有显著效果,可有效监督患儿的术后遵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儿切口的愈合、肛周皮肤及肛门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肛门及排便功能、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76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编号奇偶数列排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术后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肛门功能、排便功能以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后肛门功能、排便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护理干预可提升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的肛门功能,改善患儿排便功能,提高患儿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安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安全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围术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安全管理中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围术期的效果,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45例小儿先天性膈疝患儿按照随机列表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等指标的差异,对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24h内P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复发的患儿例数明显减少,存活的患儿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综合护理后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新生儿硬肿症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儿恢复时间,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站式延续性护理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82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名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站式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排便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量量表(WHOQOL)]及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出院前、出院2个月后排便功能、家属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观察组排便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2个月后,观察组排便功能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WHOQOL中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及心理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5),健康教育、应对措施、护理质量及服务态度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站式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排便功能障碍总发生率,改善排便功能及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学勤  朱有玲  罗金燕  戴菲  龚均 《护理研究》2004,18(23):2102-2103
[目的 ]应用灌注式测压技术评估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肛门直肠功能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3 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多导灌注式测压法 ,按标准程序进行肛门直肠测压 ,分析其直肠静息压、肛门内括约肌静息压、肛门外括约肌静息压、肛 -直肠压差以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时内括约肌松弛率 ,并与 10例正常儿童对照。 [结果 ]先天性巨结肠组直肠静息压、肛门内括约肌静息压、肛门外括约肌静息压、肛 -直肠压差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内括约肌松弛率为 (0 .69%± 0 .71% ) ,与正常对照组 (-4 3 .0 2 %± 2 5 .5 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结论 ]肛门直肠测压是客观、全面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干预对腹股沟疝患儿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9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快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疼痛程度、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苏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程度评分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干预可有效改善腹股沟疝患儿的康复效果,降低术后疼痛感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1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指标及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肺功能各指标水平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较短,且住院费用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中,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其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