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河南省各地监测,目前该省由南至北小麦吸浆虫陆续进入成虫出土期。近期的降雨过程,十分有利于该虫集中羽化,且成虫期将比常年有所缩短,河南省植保站要求各地抓紧防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褚福霞 《农药》1994,33(5):47-48
林丹补治小麦吸浆虫成虫药效试验及残留量测定褚福霞(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农业局,277000)小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h)近几年在我区发生严重,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40%以上。其防治策略为“主治蛹,补治成虫...  相似文献   

3.
春季小麦易发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病害和虫害的多发时期,因此小麦春季管理应注意防治病虫害。下面介绍几种春季常见的小麦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小麦吸浆虫吸浆虫平时生活在土壤中,短时间出来危害麦穗。可在4月下旬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每亩250克配成毒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高聘全  刘书义 《农药》1992,31(2):43-43,18
林丹纯度达99.5%,1990年国家列为防治小麦吸浆虫、飞蝗的专用药剂。1991年,滕州市在吸浆虫发生区用该药进行了小区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示范,效果显著,报告如下。一、小区试验试验选在滕州市大坞镇小麦红吸浆虫重发生区进行,试验地块虫口分布均匀,密度平均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及施药技术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白粉病防治适期,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2016年进行了不同用药时间、不同用药次数、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防治适期在白粉病发病初期,用药越早,防效越高。2次用药防效明显高于防治1次。供试药剂中30%醚菌酯SC的防效最好,在2次施药情况下,病叶率防效与病指防效分别为74.67%与89.11%。  相似文献   

6.
XCY 《农药》2006,45(7):490-490
最近从山东省植保站获悉,该省正紧急组织全省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情况普查。据了解,小麦吸浆虫在我国北方麦区危害呈明显加重趋势,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加强防治已成当务之急。据了解,山东省自1990年在济宁市鱼台县首次发现小麦红吸浆虫之后,发生范围不断扩大,2005年全省发生面积为3.84万公顷。目前,该省已有济宁、枣庄、菏泽、聊城、临沂、泰安等6市20多个县(区)发生小麦吸浆虫,其中新泰市、汶上县、梁山县、加祥县和聊城的东昌府区发生最重。  相似文献   

7.
小麦的返青拔节期发生的病虫草害主要为白粉病、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麦蜘蛛、地下害虫和一些阔叶杂草。小麦穗期发生的病虫害主要为麦蚜、吸浆虫、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等,麦田常年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穗期是最终形成产量的时期,又是多种病虫集中发生危害盛期,因此,小麦穗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应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确保小麦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冬小麦分蘖期即将到来。截至2016年9月1日农药登记公告,在我国取得登记防治小麦红蜘蛛、吸浆虫并在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分别有9个、16个。现将防治小麦红蜘蛛、吸浆虫的农药产品的登记证号、登记名称、剂型和总含量等相关信息整理如下,供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湖南以及湖北等冬小麦主产区农药销售商和麦农参考选用,具体防治对象用药量的大小、使用注意事项等信息以产品标签或使用说明书为准。  相似文献   

9.
多种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的毒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增梅  刘银泉 《农药》2005,44(8):374-376
10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分别作用于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的蛹期和成虫期,观察这些杀虫剂对绒茧蜂的影响。试验表明,敌敌畏和杀虫双处理蜂茧后降低了成蜂羽化率,其他杀虫剂处理蜂茧后并未影响成蜂的羽化。在成虫触杀和胃毒试验中,毒死蜱、杀虫双和多杀霉素的毒力最高,在24h内可导致成蜂100%死亡,其他的菊酯类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毒力次之,阿维菌素和甲氧虫酰肼的毒力最低,没有任何影响。胃毒作用存活的雌蜂寄生率降低。在叶片残留试验中,毒死蜱的毒力最高,成虫死亡率达100%;敌敌畏、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杀虫双和多杀霉素的成虫死亡率在22%~40%,其他几种杀虫剂均没有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常发病害有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根腐病等,常发虫害有蚜虫、小麦吸浆虫、红蜘蛛等,会对小麦产量构成严重威胁。通过浸种、拌种、种子包衣等形式,能够从源头切断病害的传播,并有效防治部分虫害,是植物病害防治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成为农药行业近年来追逐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腐植酸》2021,(2)
为探究不同肥料增效剂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及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肥料增效剂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抗50度硬水腐植酸钾粉剂处理最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能够促进小麦苗期地上部株高、生物量积累和根系的生长发育,促进冬后返青期分蘖数增加和株高生长;增加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产量;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2.
小麦腥黑穗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有效防治腥黑穗病的药剂,进行了数种药剂种子处理控制小麦腥黑穗病的试验。经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发现2.5%适乐时种衣剂、12.5%禾果利(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和40%卫福种衣剂对小麦腥黑穗病的病穗减退率分别为97.4%、94.7%和95.8%,可有效控制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3.
0.24 g/条梨小食心虫信息素缓释剂防治桃树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24 g/条梨小食心虫信息素缓释剂118.8 g/hm2(33.3条/667m2)于第1代成虫羽化前释放,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防效,优于常规化学药剂,持效期为135 d以上.同时该信息素对桃树安全,对天敌无杀伤作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记者近日从河南省农业厅植保站获悉,今年河南省部分地区小麦吸浆虫将严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该站预防科科长赵文新说,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其幼虫吮吸麦粒浆汁,可造成小麦瘪粒而减产,一般减产10% ̄20%,严重的可减产40% ̄80%,甚至绝收。从形态上区分,河南省小  相似文献   

15.
信息集锦     
《农药》2006,45(4):287-288
2005年世界农药市场概况;巴西过专利期农药品种的登记;中国农药出口增加;孟山都公司在巴西开发转基因大豆;我国新发现重大外来有害生物;豫小麦吸浆虫可能严重发生;农业部预测今年蝗虫将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控释掺混肥与土壤调理剂和生物有机肥配施对种植小麦的轻度盐化的滨海盐碱地的土壤性质、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利用滨海盐碱地进行小麦大田试验,并与农民习惯施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20~40 cm土壤中,与CCF处理相比,CRF处理可降低土壤全盐量6.6%~13.2%;相比CCF处理,CRF处理在小麦各个时期增加了耕层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增幅为2.9%~13.1%,差异显著;CRF处理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37.45 g和5 963 kg/hm~2,较CCF处理差异显著,产量较CCF处理增加15.4%;CRF处理较CCF处理增加纯收入1 682元/hm~2,差异显著。从施肥便捷性、小麦产量和纯收入考虑,在低含盐量的滨海盐碱地种植小麦,推荐施用控释掺混肥。  相似文献   

17.
毛鞘茅香全株提炼的浸膏是优良的烟草添加剂,这种香料植物经家化栽培及多年研究,已形成了一套栽培技术:选好种根、适期播种、控制密度、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清沟理墒、防治病虫害和适期收割。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2016年采用氰烯菌酯等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多·酮可湿性粉剂在齐穗期或扬花初期施用防效无显著差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在小麦扬花初期施用的效果较在齐穗期施用的效果好,病穗率防效分别为69.84%、64.47%,病指防效分别为79.24%、75.60%。  相似文献   

19.
《农药》1960,(7)
事实証明,利用原子能防治储粮害虫,不但在理論与技术上可行,而且經济有效,一旦实現,毒性与营养問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仓虫工作组使用γ射线对米象、谷丰、麦蛾和赤拟谷盗的各个虫态进行了致死与絕育試驗,已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3000rep对米象卵的制死力几乎达100%,5000rep对它的初期幼虫达100%,10000rpe对它的成虫接近100%,30000rep对它的老熟幼虫蛹和未钻出粮粒的成虫的羽化率只达到对照羽化率的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试验9种杀虫剂对杏仁蜂的灭杀效果,筛选出适宜的化学防治药剂.[方法]2011年室内外观察杏仁蜂的习性,进行9种杀虫剂对比试验.[结果]杏仁蜂在泰安市的成虫发生期为4月中下旬,羽化率为60.9%,成雌雄比为1.5∶1,成虫具有趋光和趋黄色习性.室内外9种杀虫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1.25 mg/L对杏仁蜂成虫触杀效果达100%,成虫发生期喷洒1次的防治效果为57.6%,高于其他试验药剂的防效;1.8%阿维菌素EC 0.45 mg/L对成虫无触杀活性,但田间防治效果仅次于高效氯氟氰菊酯.[结论]建议在杏仁蜂成虫发生期进行化学防治,适宜杀虫剂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阿维菌素,连续喷洒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