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博物馆在中医药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创建于 1990年,展陈面积2300平方米,下设中国医学史和中药两大展厅,共收藏历代医学文物 900余件,善本古医籍 200余部,中医书刊 6000余册,中药材标本 2100种,药用植物标本 23000余份,药用动物标本250余种及大量中药饮片,中成药标本,是目前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中规模最大,内容最系统的专业博物馆。该博物馆始终把“继承、整理、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和对外交流服务”作为办馆宗旨。这一宗旨既符合了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收藏、研究、教育”的三大功能,又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有所区别和侧重。通过对多年办馆实践的总结,笔者对博物馆在中医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卢颖  马泽新  韩玉 《中医教育》2012,31(6):83-8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是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生动课堂,也是宣传中医药知识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博物馆建于1990年9月,坐落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西校区的逸夫科学馆内,有2个展示大厅,即中药综合展厅和中国医学史展厅,展厅面积共约1 500m2,其展陈内容、展陈形式等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医古文知识》2014,(5):59-59
傅维康,1930年生于福建省长汀县,1957年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历任上海中山医院医师、上海中医学院教授、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馆长兼医史教研室主任等。他从事医学史研究50余年,曾受聘为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专题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主编《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中国医学史》《针灸推拿学史》《中药学史》等。  相似文献   

4.
1目的及意义建设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医药发展史。目前,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学生只是对某一章节所涉及的医史、中药标本等有感性上的认识,缺乏系统认  相似文献   

5.
日前,位于河南中医学院内的河南中医药博物馆正式开馆。主展区位于图书馆内,由医史馆、校史馆、中药馆、仲景馆、古籍馆和医德馆等展馆组成。博物馆医史馆主要展示中原中医药的历史贡献。仲景馆主要通过图文、实物和声光电等多媒体,展示医圣张仲景为世界医学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丁春 《福建中医药》2012,43(3):64-64
刘德荣教授的新著《福建医学史略》2011年8月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40.9万字,系统地展示了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福建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一个医生的独特视角客观和冷静地评价福建占代和近代的重要医史、医事、医家,条理清晰,史料详实,文笔生动,信息量大,学术价值高,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福建医学起源、发展、变化的医史专著,对研究福建中医药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填补了福建地方史研究中缺乏中医药史的空白.我有幸在出版后的第一时间亲获刘德荣教授赠送的《福建医学史略》,拜读之后,有3点感想,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从研究对象和使用场合来看,中国医史和中国医学史作为学科名称指的是同一个学术领域。基于对象范围来判断,中医药史(中医史)和中医药学史(中医学史)是中国医史的隶属学科,是构成中国医史的主体部分。就研究内容而言,中国医史包容中医药史,同时又有中医药史所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外国医药学传入中国史等。专注于研究中医药领域学科演化史的中医药学史由中医药史中分立出来后,中医药史的余下部分可以称之为狭义中医药史,其使命是专注于研究中医药领域的医事活动史。狭义中医药史和中医药学史今后应坚持“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基本策略,能分则分,需合则合,逐步形成守望互助、协同发展的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8.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1938年,迄今已有70周年.1937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时,在王吉民的大力倡议、多方筹划以及热心人士的支持下,我国第一所医学史专业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于1938年7月在上海创立,王吉民先生任馆长,为中国医学史、博物馆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展览主体大楼,座落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轴核心位置。岭南中草药液浸标本展:岭南中草药液浸标本展区是贯通三个楼层的中庭展览,展出以岭南中草药为主的600瓶药用植物原色浸制标本,晶莹通透、色彩斑斓。站在馆内不同楼层、不同角度观赏中庭,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美感,令人叹为观止。医史馆:医史馆以中国医药发展史为线索、医史文物展览为主题,展示原始社会至现代的医史文物和文献2 000余件,分为医药创始、体系形成、晋唐医学、宋金元医学、明清  相似文献   

10.
徐齐  廖果  李倩 《家庭中医药》2011,(8):F0003-F0003
中国医史博物馆正式建立于1982年,其前身是1950年由中央卫生部举办的全国卫生医药展览会卫生馆的医史文物陈列。1982年5月。中国医史博物馆和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同时诞生。现已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业博物馆。位于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馆藏众多珍贵医学文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医药学遗产,通过对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历史的回顾,学术价值及其工作主要内容的阐述,强调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中医学术之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的一项历史性的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医临床药学是联系中医理论与中药应用的桥梁,该文系统梳理了临床药学的历史沿革,对中医临床药学的现状进行全面回顾,提出发展中医临床药学的路径,以冀加强中医临床药学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药性能,又称药性,是指药物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所体现的性质和功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等内容.它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迄今仍用以说明或解释中药的药理作用,指导中药的临床实践.笔者在长期的中药房工作和临床用药实践中,深感中药性能详于性而略于能,存在着说理不足和实践差的弊端.愿陈述管见,以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14.
杨柏灿 《中医教育》2011,30(4):66-68
方药学是由中药学和方剂学两门既独立又密切相关的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程,主要面向中医药院校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教材的编写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继承创新,强化素质能力,注重知识交融,促进个性发展,努力造就现代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理念,本着既围绕中药学、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及主要内容.又符合医学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并应体现"方药结合"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方药结合、以药带方、详药简方、方附于药、结构分明、重点突出"的编写原则,有机地将中药学和方剂学整合成方药学,做到既突出重点又保留特色,使学生能基本掌握、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其职能。一般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同样是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包括中医药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鉴定,传承中医药历史、反映当代中医药科技、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素质教育;服务社会变革等。因此认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职能重在面向全社会,承担其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中药学专业教学现状,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在中药学专业中设置〈中国药学史〉课程的必要性,并就该课程的教材编写设计和授课、考核方式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中药馆是中医药信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克服了传统中药标本馆的不足,将中医药研究带入到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开放共享的新时代。我院网络中药馆集道地药材、药象研究、中药信息以及检索功能于一身,必将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其历史悠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目前,西医院校开办中医教育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西医院校办中医教育,与独立的中医院校办中医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可从经典传承、中西整合、双重导师、科学创新4个方面进行探索及实施,以期为...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临床调剂技术规范化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中药临床调剂技术规范化研究既是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要求,也是推动中医药行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中药临床调剂过程中处方审核、处方计价、处方应付、调配剂量、脚注执行、调剂复核、发药交待等7项技术环节进行规范化探讨,是健全和完善药学服务体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刀医学医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其创新不仅体现在医疗器械、诊疗技术等操作层面,更体现在针刀医学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各个方面将中医学的思想精髓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使得现代医学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解决了目前现代医学本身无法解决的矛盾,使现代医学的精髓得到了全面的发挥,是中医现代化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