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粘膜的慢性炎性疾病。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治疗困难,属临床常见难治疾病之一。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泄泻”、“休息痢”、“滞下”、“肠癖”、“肠风”等范畴,多以泄泻论治,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疗效,具有愈合快,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袁子云  杜晓泉 《陕西中医》2020,(12):1800-1802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多累及直肠,可逆行累及于全结肠或末端回肠,以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缠绵难愈且易复发。目前认为该病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中炎症反应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根据UC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于“痢疾”“肠澼”“泄泻”等范畴。杜晓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治疗经验中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脾胃虚弱为本,湿热蕴肠为标,在该病机基础上自拟健脾调肠汤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解毒排脓,养血消壅,达到标本同治之效。且该方经前期实验研究表明,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损伤,促进结肠溃疡愈合的作用,并在临床上应用近20年,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变范围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表现特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情轻重不一,病程缠绵、反复难愈,而且具有发展成为癌变的可能性。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大痕污”、“泄泻”、“痢疾”、“肠风”等疾病范畴。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最低,在发达国家最高,且呈增长的趋势。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以直肠黏膜和黏膜下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肠风”、“滞下”、“泄泻”、“休息痢”等范畴,对于该病的中医临床报道很多。我们收集本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接诊的91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患者,对其内镜分型与中医辨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与中医的"大瘕泻"相似,归属于"泄泻"、"肠风"等范畴,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1],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是一种以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点的常见病。本病恶变率为3%~5%[2],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 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类以非特异性的炎性反应为主要表现的肠道疾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本病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肠癖”、“久泄”、“久痢”等范畴[1]。本病的病因至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结肠病,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病变多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的黏膜层,有时遍及整个结肠.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肠癖”等范畴.具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容易复发等特点,是现代临床难治病之一.中医治疗本病效果确切,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泄泻,临床以大便稀溏为其主症,或反复发作,或迁延日久。本病属祖国医学“久泻、久痢、肠澼”之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菌痢、肠功能紊乱、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溃疡性肠结核等疾病。病情缠绵不愈,西药治疗,大都疗效不甚满意。我们在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为现代医学的病名.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可归属于中医学“肠湃”、“痢疾”、“泄泻”、“赤沃”、“大瘕泄”、“滞下”、“内痈”、“肠风”、“脏毒”等范畴。本病反复发作、病程长、复发率高,被国际卫生组织列为难治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Li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直肠、乙状结肠、结肠为主要病变部位,侵犯粘膜、粘膜下层的慢性结肠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亦可有便秘表现。本病病程漫长,反复发作,较难治愈,归属于中医“痢疾、泄泻、便血、肠风”范畴。  相似文献   

11.
<正>溃疡性结肠炎为发生于结肠和(或)直肠黏膜层处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属于弥漫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其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以青壮年为多见~([1]);临床上多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血、里急后重等。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肠风""肠澼""下利""久痢"等范畴~([2])。本病的致病因素尚未明确,可能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神经精神等方面~([3])。溃疡性结肠炎与普通的慢性结肠炎不同,其具有反复发作、慢性持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临证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腹泄、腹痛、肠鸣即泄、粘液和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泄泻”、“休息痢”、“久痢”、“肠癖”的范畴,其病程缠绵,经久难愈。 据流行病学报道,本病在西方国家较为多见,许多国家曾对本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统计,每10万人群中发病率为:英国79.9、美国42.0、新西  相似文献   

13.
张艳萍  ;王丹鹤 《光明中医》2014,(5):1031-103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以腹痛、慢性腹泻及粘液脓血便反复发作为特点。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免疫、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和久病体虚有关,病程缓慢、迁延难愈。属中医学"休息痢"、"久痢"和"肠澼"范畴。笔者以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0例,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善志 《河南中医》1996,16(6):342-34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证治体会刘善志陕西省南郑县医院(723100)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属于中医“久泻”、“休息痢”范畴。其临床表现为迁延难愈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笔者辨治此病既重视患者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王丽震  王富英 《河南中医》1996,16(6):340-34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浅识王丽霞王富英河南省沁阳市中医院(454550)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痢疾”范畴,古有“肠僻”、“赤沃”、“下利”、“痢”、“滞下”、“痢疾”之称。本病虽发病率低(小于1‰),但病程漫长,缠绵难愈,且复发率高。现...  相似文献   

16.
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结肠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病变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的黏膜层,有时遍及整个结肠。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肠癖”等范畴。具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容易复发等特点,是现代临床难治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新军 《光明中医》2002,17(4):F002-F002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 ,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结肠炎症 ,病变以溃疡为主 ,多累及远端结肠。主要症状为腹泻、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下腹痛 ,或右下腹痛、血便或粘液脓血便 ,病程缓慢 ,有反复发作的趋势 ,重者有发热、多关节炎等肠外表现 ,肠镜检或粘膜活检皆可见阳性反应 ,部分病人因长期服用抗生素 ,又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机体免疫力下降。本病多见于青壮年 ,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肠风”、“肠癖”、“久泻”等病症范畴。西医治疗本病缺少针对性治疗方法与行之有效的药物 ,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 ,今介绍如…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思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红  王海强 《光明中医》2014,(7):1568-156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UC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免疫紊乱、感染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西医治疗方面主要以氨基水杨酸制剂、激素及免疫制剂为主,但均存在价格偏高、副作用较大、停药后复发等缺点。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且易于反复发作,一直是临床上的治疗难点。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的“泄泻”、“休息痢”、“肠癖”、“下血”、“脏毒”等范畴。中医药在此病的治疗方面独具特色,具有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的特点。但目前的治疗多以口服中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为主,故本文在参考、分析相关文献后对中医药治疗本病提出几点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以直肠黏膜和黏膜下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肠风"、"滞下"、"泄泻"、"休息痢"等范畴,对于该病的中医临床报道很多.我们收集本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接诊的91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患者,对其内镜分型与中医辨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一,多呈反复发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属中医学"痢疾""腹痛""泄泻"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多有经验。笔者采用仪征市中医院愈肠灵二号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