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208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3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按是否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分为两组(DPN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2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及腰臀比,查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指标。结果:本组老年2型糖尿病320例患者中,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208例,平均年龄为74.3±3.5岁,明显高于未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65.8±4.5岁);腰臀比、SBP、DBP、FBG、HOMA-IR、HbA1c、TG、TC分别为0.99±0.06,149.21±19.33 mmHg,91.24±13.03 mmHg,11.45±2.68 mmol/L,1.21±0.68,(9.83±2.18)%,1.89±1.11 mmol/L,6.48±2.24 mmol/L,均明显高于未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而HLDL、LDL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FBG、高TG、HbA1c是DPN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达65.0%,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FBG、HbA1c是DPN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美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8,32(6):580-581,584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DP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分为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37例和DPN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患病率、震动阈值、踝臂指数(AB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将有意义的临床因素带入二项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DPN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与NDPN组比较,DPN组患者的年龄大,病程长,高血压患病率高,TC、TG、LDL、HbA1c水平高,HDL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年龄(OR=2.87,95%CI:1.12~7.09),病程(OR=4.35,95%CI:1.42~13.27),HbA1c(OR=9.83,95%CI:2.18~44.29)为DPN发病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年龄,病程,高血压患病率,TC、TG、LDL、HDL、HbA1c水平与DPN发病相关,其中年龄大,病程长、HbA1c水平高为DPN发病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27-2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C-P)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42例)和NDPN组(3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糖化血红蛋白、C肽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PN组的Hb A1c、空腹C-P浓度和餐后2 h C-P水平(2 h C-P)分别为(8.52±1.41)%、(1.44±0.51)ng/mL和(2.37±0.42)ng/mL,而NDPN组为(6.58±1.04)%、(1.62±0.63)ng/mL和(2.84±0.57)ng/mL,两组HbA1c和2 h 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和2 h C-P均是DP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密切相关,应在糖尿病早期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预防,以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晚期糖基化代谢终产物(AGEs)及脂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3例,按照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和非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分别为101例和10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GEs及血清脂质代谢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6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以及神经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DPN组患者AGEs、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NDPN组[(20.1±3.2)μg/L比(15.1±2.5)μg/L,(2.3±0.2)mmol/L比(1.6±0.8)mmol/L,(5.7±1.4)mmol/L比(3.4±1.5)mmol/L,(3.6±0.8)mmol/L比(2.2±0.7)mmol/L,(1.3±0.3)g/L比(0.6±0.2)g/L,(2.8±0.7)比(1.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N组患者治疗后Hb 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治疗前[(7.3±1.2)%比(10.2±2.9)%,(6.9±1.9)mmol/L比(9.5±2.1)mmol/L,(8.4±1.7)mmol/L比(10.9±2.3)mmol/L],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37±4)m/s、(37±4)m/s]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2±5)m/s、(43±4)m/s]均高于治疗前[(42±3)m/s、(42±4)m/s;(46±5)m/s、(48±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GEs以及脂质代谢紊乱相互作用导致糖尿病外周神经的进一步病变,具体机制尚未明确,需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周婉  叶山东  陈超 《安徽医学》2018,39(4):392-39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28例,按照有无并发症,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78例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0例.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如糖尿病病史、年龄,测量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测量血清25(OH)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C肽、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25(OH)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13.64 ±3.07)ng/mL,低于NDPN组的(19.55 ±4.2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OH)D 与HbA1c(r=-0.467, P<0.05)、病程(r=-0.432,P<0.05)、LDL-C(r=-0.439,P<0.05)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显示,25(OH)D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的关系并观察中药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00例,根据临床症状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周围神经病变组100例(DPN组)和非周围神经病变组100例(NDPN组);对该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质代谢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PN组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为(2.4±2.1)、(5.6±1.7)、(3.7±0.9)mmol/L、(1.2±0.9)g/L,比NDPN患者的[(1.5±0.9)、(3.1±1.9)、(2.1±0.8)mmol/L、(0.7±0.3)g/L均显著增高(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DPN组患者为(1.4±0.7),明显低于NDNP组的(2.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NDPN组100例患者中显效59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8.0%;DPN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yropathy,DPN)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对DPN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于笔者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将研究人群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及单纯2型糖尿病(NDPN)组。采集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 C-肽(2h C-P)、血脂、尿微量白蛋白(UMA)、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并根据相关指标计算血浆渗透压水平(POP);收集肌电图检查中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PN组患者的年龄、病程、FBG、UMA、HbA1c、POP平均明显高于NDPN组(P<0.05),双侧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双侧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2h C-P、FC-P明显低于NDPN组(P<0.05)。年龄、HbA1c、2h C-P、UMA是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预测DPN发病风险分析,年龄(AUC:0.700,P=0.000)、2h C-P(AUC:0.763,P=0.000)、HbA1c(AUC:0.673,P=0.000)、UMA(AUC:0.651,P=0.000)。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DPN风险预测,根据模型预测P值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AUC=0.860,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1%和67.6%。结论 年龄、HbA1c、2h C-P、UMA可以单独预测DPN的发生,根据以上4个因素建立的回归模型较单个因素对DPN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27例,分为DPN组(141例)和无DPN组(286例),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并进一步分析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141例)和无DPN组患者年龄[(61.45±9.39)岁vs(58.07±10.41)岁]、糖尿病病程[(8.64±5.79)年vs(6.93±5.63)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8.67±2.04)%vs(7.91±1.84)%]及空腹血糖水平[(9.84±3.97)mmol/L vs(8.67±3.21)mmol/L]、吸烟率[43例(30.5%)vs 45例(15.7%)]、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51例(36.2%)vs 64例(2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吸烟、合并DR为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HbA1c、吸烟以及合并DR为导致DPN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9):792-79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光山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3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n=156)和糖尿病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n=80)。收集2组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及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A/C)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PN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均大于NDPN组(P<0.05);2组患者BMI及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餐后2 h血糖(2h PG)、Hb 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C肽(2h CP)、尿A/C水平均显著高于NDPN组(P<0.05);2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C肽、UA及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b A1c、FBG、2h PG、2h CP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Hb A1c、FBG、2h PG及2h CP等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重视和及早干预,以降低DP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诊断及有效治疗DPN提供可能的危险预测因素及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0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住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273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及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通过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分析T2DM患者发生DPN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率、腰围、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尿酸(U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DPN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率、FBG、HbA1c、Hcy、Cys-C是DPN影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糖尿病病程长、吸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高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不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7例)和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95例),比较两组间血糖、胰岛素水平、空腹胰岛素抵抗(HOMA-IR)及餐后胰岛素敏感性(Matsuda指数)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DPN组患者与NDPN组比较,年龄偏高[(55.15±1.17)岁 ∶( 50.18±1.54)岁,P<0.05)、糖尿病病程较长[(8.35±0.76)年 ∶(5.44±0.67)年,P<0.05)、OGTT120min胰岛素水平较低[(36.12±3.19)pmol/L ∶( 44.93±4.70)pmol/L,P<0.05),Matsuda指数较高[(2.44±0.22)∶(1.95±0.09),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Matsuda指数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空腹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而餐后胰岛素抵抗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8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548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双下肢肌电图检查结果,分为非DPN组(NDPN组)与DPN组,NDPN组304例,DPN组24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20例为对照组(NC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体质指数(BMI)、血压(B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皮素(ET)、SF、一氧化氮(NO)等水平,DPN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除HDL-C水平外,DNP组、NDNP组和NC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HbA1c、ET、TC、TG、LDL-C、SF水平高于NDPN组及NC组,而SOD、NO水平低于NDPN组及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与HbA1c、TC、TG、ET均成正相关(r=0.613、0.461、0.542、0.583,P<0.05),与SOD、NO均成负相关(r=-0.432、-0.5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F、ET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而SOD、NO是DPN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SF是老年T2DM患者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参与DPN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60岁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治疗的降糖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CGMS组和对照组(各50例),CGMS组佩戴3d CGMS同时使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根据CGMS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对照组行手指法测血糖(SMBG),同时使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根据SMBG每日8次连续3d的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均用CGMS观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24h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小于对照组[(6.6±2.3)mmol/L与(7.5±2.1)mmol/L,(3.9±0.9)mmol/L与(5.1±0.6)mmol/L,均P〈0.05];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0.64±0.21)U/kg与(0.82±0.41)U/kg,P〈0.05];低血糖发生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0±3)min与(40±9)min,P〈0.05]。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以降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67例,根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非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n=192)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组(DPN,n=175),分析两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DPN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程、HOMA-IR、水平较NDPN组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25(OH)D水平、骨密度较NDPN组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Hb A1C与DPN呈正相关,HOMA-IR、25(OH)D与DPN呈负相关(r=-0.302,P=0.000)。年龄、糖尿病病程、25(OH)D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25(OH)D的缺乏可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增加,随年龄、病程、Hb A1C、HOMA-IR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P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及抗体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肌电图室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86例,按照合并DPN的情况分为DPN组(n=68)和non-DPN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utoantibody,TPOAb),以及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NDPN组比较,DPN组患者年龄更大、DM病程更长,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比例更高,FT3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DPN呈正相关(P<0.05),FT3与DPN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FT3是DP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积极监测FT3的变化或可为DPN的预测提供参考,积极控制甲状腺疾病,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这或许能够保护周围神经,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方法,收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12月住院T2DM患者240例,按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和非DPN组(NDPN组)。分别对2组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婚姻状况、户口类型、付费方式)、体格检查资料(BMI、SBP、DBP)、相关生化资料(FBG、2 h PG、HbA1c、FC-P、2 h C-P、TC、TG、LDL-C、HDL-C、FFA、BUN、UA、Scr)及是否合并并发症(HTN、CHD、DR、DN、PVD)等进行比较,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T2DM患者合并DPN的危险因素。 结果 DPN组的年龄、病程、合并CHD、DR及FBG、FFA高于NDPN组(P<0.05);DPN组的2 h C-P、BUN、UA低于NDPN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58,95% CI:1.051~2.310)、病程(OR=1.758,95% CI:1.078~2.866)、FBG(OR=1.091,95%CI:1.006~1.183)、2 h C-P(OR=0.643,95% CI:0.352~0.843)及合并DR(OR=2.649,95% CI:1.422~4.934)与DPN的发生密切相关。 结论 年龄、病程、FBG及合并DR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2h C-P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健康宣教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葛军  刘文斌  刘钧钧  韩君华 《吉林医学》2010,31(32):5821-5823
目的:探索糖尿病知识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影响,从而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相对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方法:选择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糖尿病就诊患者为糖尿病知识教育对象,随机分组,设参加糖尿病知识教育的患者为研究组(100例);而不参加该糖尿病知识教育的患者,设对照组(98例),研究组每月进行听课、咨询、答卷等形式的教育;对照组每年1-2次随机获取部分知识,两组药物等治疗不改变。一年后观察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研究组(自身对照):空腹血糖(FPG)值,教育后[(6.67±1.35)mmol/L]较教育前[(11.65±3.15)mmol/L]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教育后为[(6.80±1.86)%]较教育前[(8.83±1.37)%]下降(P<0.01);对照组(自身对照):FPG值,教育后[(7.71±1.12)mmol/L]较教育前[(10.58±3.21)mmol/L]下降(P<0.01);HbA1c值,教育后为[(7.51±1.12)%]较教育前[(8.68±1.71)%]下降(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FP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bA1c研究组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医疗费用,研究组平均为(232±38.84)元/月,对照组平均为(222±44.86)元/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月1~2次的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初步疗效确切,费用无明显增加,但合理的糖尿病教育频率有待长期观察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Betatrophin 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 取2016 年1 月—2016 年11 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8 例T2DM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 电生理检查,将患者分为58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30 例未合并DPN(NDPN)组。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Betatrophin 水平;分别对两组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Betatrophin 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并对DPN 危险因素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糖尿病病程、血清Betatrophin 水平有差异(P <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血清Betatrophin 水平是T2DM 患者合并DPN 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 结论 T2DM 患者血清Betatrophin 水平与DPN 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