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沉积相观点出发,利用老君庙油田L油层的注水、采油、试油、油井水淹、油层水洗等大量现场资料,分析研究了以河流沉积为主的油层非均质分布及在油田注水开发中注入水的运动规律,油层水洗特征,油井的产能、见水、水淹规律及残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油田开发调整意见。认为沉积相是研究和指导油田开发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原理,使用效果等方面对周期注水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老君庙油田L油藏产量的变化规律和注水压力高,长期采用稳定注水方式及对L层油层特性所进行的探讨,结合国内外注开发油田的经验,提出周期注水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经过应用,认为这种注水方法对油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老君庙油田高压复杂区水平井技术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君庙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注水开发的油田,经过 51年的注水开发,剩余油高度分散、油水关系复杂、区域形成高压、泥岩膨胀蠕动,钻井难度大、挖掘剩余油潜力困难。2003 年在综合地质分析与水平并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成功部署了玉门油田第一口水平井一-LH-1 井,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老油田后期调整挖潜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于多油层、非均质注水开发油田、如何更准确地掌握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实现油田开发后期的相对稳产,控制其递减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老君庙油田L油藏地质沉积特点,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分小层模拟其油水分布规律,应用现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会及经济效益可观,该研究地下油藏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手段对同类型的其它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采用现代技术开采和最早注水开发的玉门老君庙油田,在67年的开发历史中先后采用测井、油藏工程、岩心、数值模拟、水矿化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开发时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同时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水分布关系和剩余油研究针对性更强,其原理为:对注水井注入两种同位素示踪剂,根据对应油井产出示踪剂质量浓度曲线形态的变化,以及两种示踪剂峰值质量浓度产出的时间差,以色谱分离理论与对流扩散理论为基础,应用示踪剂解释软件,进行注采对应关系分析、储集层非均质性参数确定和剩余油饱和度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老君庙油田M油藏4252井组的应用,为老油田后期注水开发剩余油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捷直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老君庙油田集输注水系统改造工程为例,根据老君庙油田现状及实际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老油田调整改造的简化优化方案。老君庙油田集输注水系统改造工程充分利用油品性质好、原油含水高、地形南北高差大的特点,通过综合应用树状串管不加热集油工艺、单干管稳流配水工艺、无线遥测技术、非金属管材、油气混输泵、高效柱塞泵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集输、注水站场一级布站,原油损耗、吨油能耗大幅度降低,用工降低明显,其经验可供老油田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玉门老君庙油田原注水系统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注水系统优化简化改造方案:采用单干管稳流配水工艺,减少注水管网;优化总体布局;注水泵全部选用高效柱塞泵,降低能耗;非金属管道的大面积应用减少了注水管道腐蚀的维修工作量。注水系统的优化简化解决了油田注水长期欠产的情况,提高了注水井的开井率;降低了工程投资,减少了后期维护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压、注水受效差、剩余油丰富的砂岩油藏体积压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积改造及注水吞吐压裂技术思路,分析认为体积压裂产生的复杂裂缝网络,可使储层油水接触面积最大化,从而利于注水吞吐机理提高采油效果;通过老君庙油田改造可行性分析及压裂参数优化,开展了体积改造及注水吞吐压裂现场实践,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深入,暂堵转向压裂技术已经成为玉门老君庙油田实现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实现老井稳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对老君庙油田的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原理与实现途径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老油田重复压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生产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策略,为以后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一套井网分注合采采油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庆外围油田部分地区存在着葡萄花和扶余油层的叠加含油区,这两类油层埋藏深度、地层压力、渗透率存在较大差异,储量丰度低,各自单独作为一套系开发经济效益不明显。但叠加起来储量丰度增加,合采具有明显的效益,若采用简单的合层开采工艺,油水井层间干扰大,影响开发效果,大庆油田经过近四年的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长跨距油层的分注、合采采油工艺技术,基本苦闷了层间跨距大、油层物性和产能差异较大的油层的合采工艺,提高了外围低渗透油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油田侧钻井卡堵水工作量不断增多,现有卡堵水工艺难以满足现场需求,结合生产实际,从找水工艺、卡堵水工具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有效解决了侧钻井卡堵水工艺的多项难题,提高了油田侧钻井利用率,初步形成了具有江苏油田特色的侧钻井卡堵水工艺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利用物质平衡方法和容积法,提出了计算高饱和压力、高油气比油藏注采比的计算方法,并对有关参数的确定进行了理论推导论证和经验总结。结合文东油田的开发实例进行了实际有效的和实际应用,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合理地反映了文东油田目前开发的实际注采状况,实际应用效果明显,这咱方法对油田开发政策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14.
以虚拟现实为核心技术的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综合技术应用系统的建立主要是围绕已有的三维可视化中心进行的。通过对与该中心应用有关的各种勘探开发数据资源、软件资源和设备资源的整合,建立了以三维可视化中心为平台,以各种勘探开发软硬件为研究手段,并配备完善的数据资源的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综合技术应用系统。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各种勘探开发数据的实时应用和各种软件技术在统一数据管理平台下的融合,可以为勘探开发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在该系统上可以完成从勘探、开发到油田生产的大部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旋流式高效注水节流水嘴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低渗透油田非均质性严重的主力油层实施大幅度节流降压 ,避免超注 ,设计了旋流式高效注水节流水嘴。介绍了该水嘴的结构、特点、原理及设计计算方法。根据地面试验数据 ,给出了该水嘴嘴损曲线。该节流水嘴已应用在 5口井共 6个层段上 ,分层注水合格率从 0提高到 84 6 %。实践证明 ,新研制的节流水嘴技术是可行的 ,它有效地解决了高压差下的低流量配水问题 ,为低渗透油田挖掘差薄油层潜力 ,实现增效注水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葡北三断块油田位于大庆长垣沉积体南部,由于砂体窄小、分布零散、层间、层内、平面非均质性严重,稳油控水难度很大.在储层精细描述和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组合实施油水井双向调剖、长胶筒细分调整以及注水井酸化等多项措施,使得开发指标得以好转,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该套技术对水下窄小砂体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混凝剂处理油田污水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油田的污水主要含有大量悬浮物质、钻井液添加剂,并且呈碱性的钻井污水和含有油的采油污水,它们的处理不同于其他工业污水。所用的混凝剂要求絮凝能力更强,速度更快,产生的絮凝体体积小,在不同酸碱性的污水中同样有效等特点。为此,油田环保工作者研究开发和使用了适合油田污水处理用的混凝剂,现就这类混凝剂开发应用现状作一介绍,对它们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陆相盆地油田水化学特征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存和循环于含油气盆地的地下水,随着盆地的成生、发育和发展,经历了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水化学成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以大量的油田水化学分析资料为基础,讨论我国陆相盆地油田水化学成分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根据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3油藏大厚层、层内非均质严重的地质特点及注水波及系数小、水驱动用程度低、产量递减快的开发现状,指出了挖掘南区沙二上2+3油藏潜力的方向是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实现稳产;挖潜措施是应用PI决策技术进行区块整体调剖。实践证明PI决策技术在南区沙二上2+3油藏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分析了稠油黏度形成机理和油溶性降黏剂的降黏机理,对降黏剂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类降黏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稠油生产中的应用;探讨了油溶性稠油降黏剂研制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聚合物分子骨架上引入具有极性或表面活性的侧链,利用降黏剂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含氟表面活性剂等进行复配是今后油溶性降黏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