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宫颈癌常规放疗联合腔内三维放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体外放疗联合CT影像为基础近距离放疗的宫颈癌患者DVH参数和治疗结果间关系。方法 2008—2011年间18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了常规放疗加CT为基础的近距离三维放疗。观察两种放疗相加的高危CTV的D90和直肠、膀胱的D2 cm3 、D1 cm3 ,采用EQD2进行剂量叠加。同时随访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A点剂量为(93.0±5.5) Gy,高危CTV D90为(73.6±11.9) Gy。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无复发病例。8例患者出现轻中度直肠晚期反应,其直肠D2 cm3 、D1 cm3 均高于无反应者[(87.4±3.8) Gy∶(75.8±7.4) Gy,P=0.004;(96.4±6.6) Gy∶(80.5±7.1) Gy,P=0.001]。结论 CT引导的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疗高危CTV D90剂量比文献报道略低,直肠D2 cm3 建议<75 Gy。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宫颈癌术后患者9个野均分和角度优化的IMRT计划靶区和OAR剂量学参数差异。方法 对 12例宫颈癌术后患者CT图像分别设计9个野均分IMRT计划和利用角度优化产生9个野IMRT计划。评估靶区及OAR剂量分布并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射野角度优化与均分IMRT计划相比,PTV的 V95%、V105%、V110%分别为99.31%∶99.42%(P=0.020)、60.54%∶47.92%(P=0.013)、7.14%∶0.37%(P=0.000);Dmax、Dmean分别为56.62 Gy∶55.47 Gy (P=0.000)、53.29 Gy∶52.72 Gy (P=0.000);CI、HI分别为0.85∶0.89(P=0.000)、0.10∶0.13(P=0.000);膀胱 V40增加约4.7%(P=0.013),直肠 D40增加约0.5 Gy (P=0.004),小肠 V40升高约0.6%(P=0.015)、Dmax增加1.4 Gy (P=0.000),骨髓 Dmean均升高约1.3 Gy (P=0.000),马尾神经 D0.1 cm3增加2.0 Gy (P=0.000)。结论 9个野均分IMRT计划质量明显优于通过射野角度优化的IMRT计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IMRT远期生存、晚期不良反应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1—2010年共335例诊断为局部复发鼻咽癌且接受再程IMRT纳入分析,其中合并有明显放疗并发症的患者占20.6%(69例)。全组中男268例,年龄21~75岁(中位数45岁),T1、T2、T3、T4期分别为41、36、122、136例,肿瘤体积中位数37.5 cm3,肿瘤靶区处方剂量60~70 Gy (中位数68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5年随访样本数290例。5年OS、LRFFS、DFFS分别为34.7%、64.2%、82.2%。多因素分析预后不良因素包括年龄>45岁(P=0.01)、疗前合并明显放疗并发症(P=0.00)、肿瘤分期(T2~T4)(P=0.00)、肿瘤体积>38.0 cm3(P=0.00)以及GTVnx的Dmean>68.0 Gy (P=0.01)。鼻咽黏膜坏死、鼻咽出血、放射性脑病、颅神经损伤及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8.6%、16.4%、22.4%、15.8%及13.7%。结论 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IMRT能获得较好肿瘤控制,可作为有效补救治疗手段,但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仍较高,如何更好平衡肿瘤控制和正常组织保护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甲状腺剂量学参数,探索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主要因素,寻找甲状腺最佳剂量参数。方法 收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甲状腺、垂体剂量学参数,分析与甲减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甲减发生率为50.49%(104/20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分期、甲状腺体积、Dmean、V20Gy、V25Gy、V30Gy、V35Gy、V40Gy、V45Gy与甲减发生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体积≤12.82 cm3、Dmean是甲状腺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甲状腺Dmean联合体积可显著预测放疗后甲减发生率。结论 甲状腺Dmean≤47.21Gy是放射性甲减的最佳剂量参数,尤其是甲状腺体积≤12.82cm3患者更需关注放疗过程中对甲状腺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CT值区间划分及用于治疗计划剂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值变化对剂量计算影响,初步寻找一种解决MRI电子密度信息缺失方法。方法 选取头颈、胸部、盆腔部位肿瘤患者各10例CT图像,对各部位主要组织器官CT值随机采样,统计其平均值进行CT值区间划分。在瓦里安Eclipse TPS中构建虚拟模体,给予处方剂量1 Gy记录不同CT值下机器输出剂量,并分析不同CT值区间对剂量计算结果影响。选取5例宫颈癌患者IMRT计划,对靶区、OAR进行CT值分配形成新CT图像,在新CT图像上进行计划移植并与患者原CT图像结果进行剂量学参数比较。结果 通过区间法对CT值进行划分,并在剂量计算中验证,计算出人体不同组织对应的CT值区间为-100~100 HU,CT值变化对剂量计算的影响在3%以内。相同计划下新合成CT图像与原CT图像剂量学参数差异较小,PTV的Dmax、Dmean、D98%、D95%、D5%、D2%均<3%,膀胱、直肠、小肠、股骨头、骨髓的Dmax、Dmean均<2%。结论 CT值划分法对盆腔肿瘤治疗计划剂量计算结果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对解决MRI电子密度信息缺失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IMRT放射性溃疡临床及剂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鼻咽癌初程IMRT后发生鼻咽溃疡的临床特点、预后及放疗剂量学等资料,了解与放射性鼻咽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13年接受初程IMRT的鼻咽癌患者共1217例,结合临床症状、腔镜、MRI及病理(除外局部复发)诊断放射性鼻咽溃疡共21例,总结其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并复阅其放疗计划进行剂量学评估。结果 21例放射性溃疡患者中男17例、女4例;T2期1例、T3期3例、T4期17例。GTVnx中位数83 cm3,除1例T2期病变PGTVnx处方剂量为69.96 Gy外,余20例处方剂量为73.92 Gy。鼻咽溃疡发生时间为放疗结束后1.8~21.9个月(中位数6.2个月),鼻咽部大出血发生率为48%(10/21)。21例患者中6例溃疡愈合,15例持续不愈,其中8例死亡(鼻咽大出血4例、恶液质及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多发骨转移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摆位稳健性对头颈部肿瘤IMRT与VMAT剂量分布的影响程度,评价两者对图像引导需求。方法 纳入30例IMRT鼻咽癌患者按临床上剂量要求设计VMAT计划,AAA法计算剂量。每患者两计划分别沿原始x、y、z轴各移动等中心±1.0、±3.0、±5.0 mm模拟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影响,分析60个参考计划与1080个再计划DVH参数。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误差为1 mm时,GTV D98、CTV D95、HI、PGTV V95平均偏差<0.5%;误差为3 mm时,GTV与CTV剂量平均变化<1.0%,且VMAT高于IMRT (GTV D98,P=0.00;CTV D95,P=0.00),PGTV剂量偏差要大,IMRT与VAMT中PGTVnx与PGTVnd V95平均偏差分别为[1.64% 比1.95%(P=0.01)]、[1.73% 比2.63%(P=0.00)]。误差增大各指标偏差变大,且VMAT高于IMRT (GTV D98,P=0.00;CTV D95,P=0.00;CTV HI,P=0.00;PGTV V95,P=0.01)。相比靶区,脊髓、脑干Dmax变化更大,但IMRT与VMAT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误差较小时(<3 mm),IMRT与VMAT计划均较稳健。VMAT对摆位误差更敏感,主要体现在靶区剂量,随摆位误差增加两者间差异变大。建议行VMAT患者增加图像引导频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Ⅲ期NSCLC采用3DCRT与IMRT疗效及肿瘤靶区剂量分布。方法 回顾分析419例行3DCRT 或IMRT的Ⅲ期NSCLC资料,其中340例3DCRT、79例IMRT,中位处方剂量60 Gy (范围50~76 Gy)。140例单纯放疗、279例放化疗。采用DVH参数评价靶区剂量分布,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一般临床资料相比,IMRT组比3DCRT组的年龄偏大、N期和临床分期偏晚(P=0.01、0.00、0.00);靶区剂量体积参数相比,IMRT组比3DCRT组的PTV更大(P=0.01),CTV的Dmean、D90和PTV的Dmean、V65~V60明显小(P=0.03、0.05、0.01、0.01、0.04),双肺V5~V20、食管Dmean、野内食管长度、LET50~LET55和脊髓Dmean均明显高(P=0.00、0.00、0.03、0.02、0.00、0.00、0.00、0.00、0.01、0.00)。随访率97.4%,全组放疗后1、3、5年OS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5.5%、26.1%、18.5%和20个月。IMRT组与3DCRT的OS率、急性期RP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相似(P=0.06、0.73、0.13);分层分析仅男性、T3~T4期、N0~N2期、未化疗者IMRT组生存率低于3DCRT组(P=0.04、0.04、0.02、0.00)。结论 Ⅲ期NSCLC的IMRT与3DCRT疗效相近,但有潜在剂量学优势,其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蒙特卡罗系统验证PBC、CCC算法在肺癌放疗计划时的精确度。方法 使用Oncentra Masterplan TPS对本院2012—2013年间收治的24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PBC、CCC计算。设计2个IMRT计划和2个3DCRT计划,将计划的DICOM-RT文件导入蒙特卡罗系统进行剂量重建。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4个计划中无论是IMRT还是3DCRT计划CCC、PBC计算的靶区平均剂量与蒙特卡罗计算值的差别均随靶体积减小而增大(P=0.00、0.00、0.00、0.00),且IMRT计划比3DCRT的大(P=0.00、0.01)。IMRT计划中CCC计算的D98%、D95%、D90%、D50%、D2%与蒙特卡罗计算值差别逐渐减小(P=0.00、0.00、0.00、0.00、0.00),上述现象同样出现在PBC算法中,但CCC计算的3DCRT计划中的不显著(P=0.18、0.08、0.62、0.08,0.97)。IMRT和3DCRT计划中,CCC算法高估了整个患侧肺剂量;PBC算法高估了患侧肺V20(P=0.00、0.00),低估了患侧肺V5(P=0.00、0.00),但3DCRT计划中V10值相近(P=0.47)。结论 建议在肺癌放疗计划计算时使用精确度更高的算法而不使用PBC算法。蒙特卡罗比其他算法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中膀胱、直肠不同充盈状态下OAR的ICRU参考点剂量与体积剂量参数之间关系。方法 MRI引导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患者31例,共96分次,在TPS中确定ICRU直肠、膀胱参考点,记录其剂量,分别与直肠、膀胱体积剂量参数进行比较,配对t检验其差异。结果 膀胱DICRU小于膀胱D0.1 cm3和D1 cm3(P=0.000、0.000),大于D5 cm3和D10 cm3(P=0.000、0.000),与D2 cm3相近(P=0.345)。膀胱充盈状态下,膀胱的DICRU小于膀胱D2 cm3。直肠DICRU小于直肠D0.1 cm3和D1 cm3(P=0.000、0.002),大于D5 cm3和D10 cm3(P=0.000、0.000),与D2 cm3相近(P=0.058)。膀胱、直肠ICRU参考点剂量与各自的D2 cm3呈正相关。膀胱体积≥200 cm3,ICRU膀胱参考点会低估膀胱的D2 cm3剂量。直肠体积≥37 cm3,ICRU直肠参考点会低估直肠的D2 cm3剂量;直肠体积<37 cm3,ICRU直肠参考点会高估直肠的D2 cm3剂量。结论 在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中采用D2 cm3作为评价OAR指标是基本安全的,但当膀胱、直肠处于排空状态时还需分别参考膀胱、直肠ICRU点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海绵窦受侵的局部晚期鼻咽癌行调强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颞叶损伤的临床特征、MRI表现、放疗剂量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0例行根治性调强放疗的海绵窦受侵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统计放疗计划中患侧颞叶受照射的总体积和剂量体积D1 ml、Dmax、Dmean,并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分析发生放射性颞叶损伤后的临床特征、MRI表现及预后。结果 10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调强放疗,患侧颞叶受照射的总体积为(104.31±13.091) ml,D1 ml为(78.657±2.918)Gy,Dmax为(78.298±3.498)Gy,Dmean为(29.488±8.891)Gy。全组患者于治疗后2~4年出现放射性颞叶损伤,其MRI表现均为T1WI高信号强化结节或片状强化灶,T2WI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带。随访至2016年8月,2例患者死亡;2例临床症状较重,迁延时间长,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且MRI仍可见强化灶和水肿带;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临床症状及MRI检查均明显好转;4例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其中2例患者的恢复期MRI提示小囊性灶形成。结论 海绵窦受侵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行调强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颞叶损伤与肿瘤侵犯范围、靶区勾画范围、颞叶受照射的体积及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早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30例早期鼻咽癌患者,鼻咽部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颈前野常规照射.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68Gy-74Gy,颈部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64Gy-70Gy,临床靶体积(CTV1)处方剂量 60Gy-64Gy,临床靶体积(CTV2)处方剂量 50Gy-54Gy,分30-34次进行照射.对于淋巴结分期为N1的患者,结合淋巴结的情况行诱导化疗和(或)同期化疗2-4周期,N0患者行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结果: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D95平均剂量为74.5Gy,GTVnx V95平均体积99.6%,脊髓D1cc平均剂量41.5Gy,脑干D3平均剂量50.3Gy,左腮腺D50平均剂量32.8Gy,右腮腺D50平均剂量31.4Gy,左颞叶D10平均剂量45.5Gy,右颞叶D10平均剂量45.2Gy,均低于限制剂量.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4-45个月).1年、2年、3年的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为100%.最严重的急性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3级分别有 63.3%,30%,和6.7%,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度33.3%,Ⅱ度3.7%).结论:IMRT对初治早期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IMRT中气腔效应对鼻咽癌患者原发肿瘤及OAR受照射剂量影响。 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9例,放疗前及放疗第25次分别接受CT定位扫描。在放疗前CT图像上勾画靶区及OAR,制定计划plan1。复制plan1,将此放疗前CT图像与放疗第25次CT图像融合。在放疗前CT图像上勾画靶区退缩后形成的空腔并将空腔的密度强制设为0,并将放疗前勾画的靶区减去空腔体积形成新靶区,此CT图像命名为CTAir。使用plan1计划的设野及计划参数,在CTAir上计算剂量分布,形成放疗计划plan2。假设plan1和plan2分别被全程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有气腔和无气腔情况下原发肿瘤及OAR受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早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30例早期鼻咽癌患者,鼻咽部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颈前野常规照射。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68Gy-74Gy,颈部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64Gy-70Gy,临床靶体积(CTV1)处方剂量60Gy-64Gy,临床靶体积(CTV2)处方剂量50Gy-54Gy,分30-34次进行照射。对于淋巴结分期为N1的患者,结合淋巴结的情况行诱导化疗和(或)同期化疗2-4周期,N0患者行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结果: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D95平均剂量为74.5Gy,GTVnx V95平均体积99.6%,脊髓D1cc平均剂量41.5Gy,脑干D3平均剂量50.3Gy,左腮腺D50平均剂量32.8Gy,右腮腺D50平均剂量31.4Gy,左颞叶D10平均剂量45.5Gy,右颞叶D10平均剂量45.2Gy,均低于限制剂量。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4-45个月)。1年、2年、3年的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为100%。最严重的急性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3级分别有63.3%,30%,和6.7%,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度33.3%,Ⅱ度3.7%)。结论:IMRT对初治早期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放射性牙损伤是常见的放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和营养摄取.通过分析放射性龋齿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如何减少和预防放射性牙损伤的发生.方法 2007-06-25-2013-04-31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五区行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中,选取有放疗结束2年后口腔随诊资料的2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口腔检查时间距离放疗2~8年,中位时间3.5年.记录龋失补牙数,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放疗技术、放疗后不同时间段的患龋率和龋均,以及不同放疗技术的常见患龋牙位.结果 调强放疗组(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牙齿剂量为(33.31±6.77) Gy,三维适形组(3-diment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为(41.05±1.58)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IMRT组,3D-CRT组,二维放疗组(2-dimentional radiation therapy,2DRT)的龋均分别为6.51±7.18、9.03±8.12和13.79±9.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4例患者龋均为8.16±8.20,失牙率为33.43%,补牙率为17.27%;上下牙列的龋均为4.24±4.22和3.92±4.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4;后组磨牙与其他牙齿的龋均为4.98±4.12和3.18±4.68,年龄≥50岁与<50岁患者的龋均为11.63±9.09和5.41±6.48,放疗3年后与3年内的龋均为10.87±9.56和5.88±5.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性别不是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男7.88±7.97,女8.86±8.77),P=0.541.结论 增强鼻咽癌患者的护齿意识和龋病治疗意识,放疗尽量采用调强放疗技术,降低牙齿受照剂量,重点关注中老年患者的牙齿健康,有可能减少放射性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49例复发鼻咽癌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评价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复发性鼻咽癌的疗效、放射反应以及对肿瘤的控制。方法 49例鼻咽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KPS≥80)均采用全程IMRT,其中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3例患者(N12例,N3l例)在IMRT后,给予PDD 5-Fu方案5~6个疗程化疗。结果 治疗计划结果显示,覆盖鼻咽GTV D95的平均剂量为68.09Gy,GTV V95的平均体积为98.46%,靶区内GTV、CTV1和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1.40Gy、63.63Gy和59.81Gy。4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3~16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00%,IMRT结束时有3例(6.1%)出现局部残留,14例(28.6%)出现鼻咽腔黏膜坏死。结论 IMRT能有利覆盖肿瘤靶区而使邻近敏感器官获得有效分隔,对复发性鼻咽癌的再程放疗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高剂量的鼻咽局部IMRT治疗对于复发性鼻咽癌容易导致鼻咽黏膜坏死,故应适当减少GTV的处方剂量以60~65Gv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模式下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同期化疗与单纯放疗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期间在本院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分期为Ⅲ-Ⅳ期的鼻咽癌患者共12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过诱导化疗。放疗范围及剂量为鼻咽原发灶、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体积处方剂量为T1、T2期69.96Gy,T3、T4期72~74Gy;亚临床高危区靶体积处方剂量为60~64Gy;淋巴结阴性引流区处方剂量为50~54Gy。分为单纯放疗组60例,同期化疗组60例。同期化疗方案为单药顺铂为基础的方案。主要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3年无瘤生存率(DFS)、3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MFS)、3年总生存率(OS)及治疗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构成比均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中位随访36个月。治疗结束3个月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3.3%、80.0%,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3%、75.0%,3年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3%、90.0%,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分别为81.7%、83.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3%、86.7%,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同期化疗组急性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在调强放疗治疗模式下,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未能进一步提高,而急性毒副反应增加,同期化疗在调强放疗模式下治疗策略需要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加速器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直线加速器静态调强治疗计划,研究其剂量学特性.方法 选1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统一勾画靶区及正常器官后,分别传输至螺旋断层放疗、常规调强放疗逆向调强计划系统.统一给予肿瘤靶区(pGTV、PTVnd)处方剂量70 Gy分33次,亚临床病灶区(PTV1)60 Gy分33次,预防照射区(PTV2)54 Gy分33次.正常器官限制体积与剂量为腮腺V35<50%,脑干<54 Gy,脊髓<45 Gy,晶体<9 Gy等.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组计划均有较好靶区处方剂量分布,但螺旋断层放疗组的均匀性好于常规调强放疗组;PTV1平均剂量(63.84 Gy)也显著低于常规调强放疗组(70.30 Gy);腮腺平均剂量较常规常规调强放疗组低5.3Gy,V30及V35显著低于常规调强放疗组;喉-气管-食管的最大剂量也较常规调强放疗组明显降低.结论 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螺旋断层放疗较常规直线加速器静态调强放疗有更好的剂量均匀性及更陡峭的剂量梯度,并可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