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她的词风显得豪迈而广阔.出嫁之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生活美满,这一时期词风因此显现出婚姻生活的甜蜜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恋之情.笔者试图通过比较李清照婚前婚后的生活变化,从而挖掘李清照宋词创作的风格转变.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气和才华的女词人.李清照作为宋词大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李清照的<漱玉词>在宋词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作为一名中国古代闺秀,李清照出身不凡,她的夫家和娘家在当时有一定的地位,让她能有不一般的见识和经历,因此也受过更多,更良好的教育.所以,她才能有如此之高的成就.但是,她有着同样身为古代女子的处境,依附于丈夫,行动大多局限于闺房绣楼的小小天地,生活寂寞无聊,枯燥琐碎,所以李清照的作品内涵中表现出中国古代女性内心深处的哀愁.  相似文献   

3.
一、李清照词论 李清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在她的词论中,她认为歌词之最高标准,应须具备:协律、铺叙、典重、精致、故实等特点.在词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方法等方面,李清照有以下的论述:1、尚故实,注重思想内容,主情致,讲究形象美:2、词境必浑成,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3、词的风格必须典重、高雅;4、表现方法要擅长铺叙:5、语言运用方面,主高雅、典重.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在诗、词、等领城中都作出了杰出的成就,其作品具有艺术的双向性,即与社会现实的必然联系和与自然的天然联系.过去的研究,多侧重前者,而后者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探索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永恒命题,也是中国文学的永恒主题.李清照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中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不仅仅因为其诗词的成就,也是因为其在人格上的卓然独立.本文主要从母性文化思维的视野出发,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探究其思想的形成,从她的个性意识、爱情t识、爱国意识三方面来探讨李清照的女性意识,并结合作品中展示出来的女性觉醒意识,阐述李清照思想深处的"回归自我"的个性特征,从而展示出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是其所处时代,乃至整个封建时代其他女于身上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词风含蓄酝籍,细腻委婉.虽是写个人离情为主却不会纤柔造作,委康颓丧.这使他的词作独树一帜,形成她独特的"易安体".特别是她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使作品画面升华为一种隽永的艺术境界.句句在写景,句句亦写情.把婉约词发展到最高峰.易安词在宋代的文坛上放射出独特的光彩,这样的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女,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被后人称为"婉约词宗".李清照的伤春之词为数不多,词作中充斥了太多情愁,家愁和国愁,可谓自成一格,独树一帜.然而要解读李清照的一腔愁绪,却发现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独特的家庭出身和经历,造就了她卓绝的才情,特别是她的悲秋词,包蕴了她一生的情感与行藏,向我们展示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的女性世界,而透过这依稀明朗的女性世界,我们还可以追寻到一缕更为令人感喟的关学光芒.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作为词坛杰出女词人。发展了由温庭筠开始的温婉词风,读其《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结末“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并有“欲说还休”的愁肠百结。纵观李清照大部分词及一些资料推论:李清照产生失落感并导致其词含蓄隐晦的原因在于——李清照无嗣这一事实,引发其夫赵明诚纳妾,从而使李词风格更多忧愁、哀伤、含蓄。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会在不经意中决定作家创作中所展现的气质和风貌.被称为"极地之女"的迟子建,其创作深受北国边地的地域文化影响,她作品中呈现的黑龙江畔的北国边地美景、民风民俗以及民间生活,引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10.
冰心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精神,不仅为人类创建相互沟通的爱的文化,而且为人类找寻到健全合理的存在方式.冰心爱与美的主题核心是指向人,人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冰心的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她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即创作"真"与"爱"的文学,表达对生命的"爱".  相似文献   

11.
苏轼"以诗为词",为宋词注入了新鲜血液.苏轼是豪放派的鼻祖,其婉约词的成就也极高.苏轼的婉约词一洗五代绮丽柔靡之风,拓宽了词的内容,除传统言情词外,还创作了咏物、赠友、农村等内容题材的词,词风高雅、清丽、旷达、深邃,将比兴、议论等技巧用于词作,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革新了词的语言,从而显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曾说,短篇小说并不是她擅长的文体,却在集中了十年中长篇小说创作之后的1997年,又一次燃起了创作短篇小说的热情,并且,再出发的短篇小说文本体现出思想上的激进性和形式上的尖锐性;截至2008年,王安忆的短篇小说走过了整整三十年的历程,她的短篇小说是她中长篇小说的练笔和精华,也是同质化时代,她作为精英知识分子精神救赎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苏轼"以议论为诗"与其"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一同构成了苏诗议论化的特色,进而体现了宋人尚理趣的主体创作风格.苏诗如此,词亦不例外,这就是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于词中议论说理,触处即发,咏史言志.词中议论是在形象思维之抒情机体上纳入的深层理性意蕴,具体到苏词而言,则在议论位置、引发议论的背景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构成了"以文为词"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苏轼词中议论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生活在政治黑暗、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背景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思想,排遣对山河沦陷的忧愁,词中名句,多是与愁有关,愁得凄苦、愁得无奈,因此,他创作出了很多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愁愤之作.本论文即从隐喻言愁、借酒消愁、以理解愁三方面论述辛词是如何排遣他心中之"愁"的.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女性散文以其在内容,写法及风格上的独特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一道绚丽多姿的风景线.当女性散文发展到迟子建,可以说是在创作形式上的升华.迟子建以其善良,朴实的文风给读者带来的是虽身在寒冷的北国,感受到得却是阵阵的温暖.虽然对于她的散文研究的范围和程度远不及小说的艺术价值,但迟子建的创作美学是在她的散文创作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相似文献   

16.
形与色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两大因素。本文仅从色彩结合实例谈谈创作主体的感情对色彩的主导作用,即由创作主体的真实生活经历、感受而生发的独特的艺术处理,如何通过在画面色彩上表现出来。正如阴郁、极端、明亮等词在可形容人格的同时,在色彩那里,我们也可找到同样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白先勇和王蒙两位作家积极探索实践了"中国的意识流小说",他们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共性,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和审美追求都有关系,他们在"意识流"创作技法的选择上存有一致性,但在价值取向、叙述策略等方面却同中存异.  相似文献   

18.
每年八九月份,许多宝宝要开始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了,他(她)将进入成长过程中一个崭新且有重要意义的阶段,也将面临全新的挑战-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此同时,一场"全家总动员"也开始了,家长们也需要从心理和行动上做好准备.家长如果提前对幼儿人园初期不适应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有大致了解,就能结合宝宝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她)进行训练,使宝宝入园的适应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古代文论中的"心"范畴,涉及到文论中的创作主体论、心词(内容与形式)关系论、审美态度论、主客统一论.日本的"心"、"有心"、"无心"均来自汉语,在语义上接受了中国影响,但在中国,这些都是哲学概念而不是文论概念,在日本则主要是文论概念.日本文论中的"心"论及其衍生出来的"心·词"、"歌心"、"有心·无心"等概念,都与中国有关,都受到中国的影响,但比起中国文论中的"心"论,却具有较高的范畴化程度,"心"论在日本古典文论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较中国的"心"论为高.  相似文献   

20.
由诗入词,文学体裁的兴衰更替给温庭筠留下了历史的一席之地,他在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上辛勤耕耘,大量倚声填词,堪为"填词之祖",又因其多描写闺中幽怨,寂寞彷徨之事造就了艳丽繁密、隐约细致的文风,而成了一代"花间"词的开河先人.读词必读温飞卿的<花间词>,此举一来是探幽词的流长渊源,而来也是为了向这位中国古代大词人致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