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上海市闵行区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制定并实施闵行区控制剖宫产率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产科质量指标和剖宫产临床资料。结果 1干预后剖宫产率得到有效控制;2剖宫产指征顺位:因瘢痕子宫的剖宫产逐年递增,2014年占到34.35%,因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社会因素的剖宫产逐年下降;3产科及围产儿质量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降低因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是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行政干预起到重要作用。剖宫产孕妇再次妊娠后选择何种分娩方式直接影响今后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6年间剖宫产术指征、剖宫产率进行分析原因。结果剖宫产术指征主要以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瘢痕子宫、头盆不称较多;剖宫产率明显升高。结论创建孕妇学校,加强产前宣教,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镇痛阴道分娩法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6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翠金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254-1255,1265
[目的]剖析近6年剖宫产率逐步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6年间某院剖宫产病例的主要手术指征的构成比及主要排序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迁因素:剖宫产构成比中,社会因素、羊水过少、巨大儿有显著升高;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有所下降;胎位异常、剖宫产再孕、骨盆狭窄变化不大。[结论]社会因素是造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要降低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必须全社会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张宇  苑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5):670-671
目的:剖析近10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剖宫产率提供资料。方法: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松原市中心医院所有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有明显的变化,剖宫产构成比下降的指征有产程异常、瘢痕子宫、骨盆狭窄、妊娠并发症;无明显变化的是相对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有明显升高的是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巨大儿、社会因素。②剖宫产率呈逐年递增式上升,难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金芝  李淑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800-3801
目的:分析天津市宁河县医院近5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便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对该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的521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的首位因素2003~2005年为胎儿宫内窘迫及头盆不称,2006~2007年为社会因素及瘢痕子宫。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社会因素剖宫产及瘢痕子宫剖宫产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6.
涂燕妮 《现代保健》2011,(33):157-159
目的总结本院近6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6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剖宫产术指征及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2006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占第1位,而2008—2010年以社会因素占第1位、第2位。剖宫产术指征主要以胎儿窘迫、臀位、头盆不称较多。结论严格掌握剖官产指征,正确指导和良好的助产技术帮助孕妇顺利生产,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术,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造成剖宫产率升高及指征变化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河东区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剖宫产分娩的6 49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胎儿窘迫居第一,其次为社会因素、头盆不称、合并症及瘢痕子宫。(2)剖宫产率在2009~2010年有明显下降,主要是社会因素和胎儿窘迫的构成比下降造成。结论社会因素和胎儿窘迫明显增加了剖宫产率,使阴道分娩率下降,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和严密观察产程,降低妊娠合并症,加强围产期保健,才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000~200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419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从2000年的26.19%上升到2005年的36.88%,呈逐年上升趋势。6年间以胎儿窘迫、社会因素为指征者逐渐上升,而头盆不称、胎位异常逐渐下降。结论:2000~2005年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主要是由胎儿窘迫、无指征剖宫产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9.
孙亚莲  黄赛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29-5330
目的:分析近6年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原因,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05~2010年14 510例剖宫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07年剖宫产率为41.37%,2008~2010年剖宫产率为47.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上升趋势;剖宫产前3位指征构成为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胎儿宫内窘迫,因瘢痕子宫剖宫产逐年明显上升,社会因素剖宫产逐年下降。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应从源头做起,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宣教,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初产妇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长期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甲医院分娩的6978名初产妇。查阅产科分娩记录确定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分娩方式分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剖宫产指征包括脐带缠绕、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社会因素、臀位、双多胎、妊娠高血压等26项。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份剖宫产率的差异,采用不同年份某指征别剖宫产率之差占总剖宫产率之差的百分比,评价该指征对总剖宫产率上升或下降的贡献。结果20年间5个时点剖宫产共计2494例,剖宫产率平均为35.7%。1990年(22.1%)至2000年(61.7%)剖宫产率上升了近2倍,44.0%的升幅可归因于脐带缠绕、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3项指征的显著增加;2000年(61.7%)—2010年(37.0%)剖宫产率下降了近40%,79.8%的降幅也可归因于这3项指征的显著减少。此外,1990—2010年社会因素、双(多)胎、巨大儿和高龄产妇4项指征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脐带缠绕、胎儿窘迫和相对头盆不称等剖宫产指征的把握情况显著影响初产妇住院分娩剖宫产率。2010年有近30%的剖宫产可归因社会因素、双胎或多胎、巨大儿或孕妇高龄,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上海市宝山区剖宫产率的主要因素,评价干预试验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性,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3月一2013年6月开展从孕妇对剖宫产分娩方式的认识、建立医务人员剖宫产手术准入标准综合干预措施,采用整群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干预前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产科住院分娩的622例产妇及其家庭成员、医护人员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剖宫产率逐渐下降,干预前剖宫产率63.5%,干预后降至55.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干预前院非医学指征(本人要求)剖宫产率15.2%,干预后降至7.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干预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在江苏省金坛市中医医院分娩的256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不同时期剖宫产率及其指征比率的变化。结果2010—2013年我院剖宫产率分别为57.43%、55.94%、56.71%、55.51%,平均剖宫产率为56.18%。剖宫产指征前五位分别为: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结论高剖宫产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加强围产保健宣传力度,更新产科医生服务理念等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两县县级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敏  王燕  赵更力  张小松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18-5021
目的:了解农村县级医院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变化趋势和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的变化情况;分析县级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医学和社会因素,提出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病历回顾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某县和四川省某县县级医院剖宫产率较高的2003年和较低的1997年剖宫产的影响因素以及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农村县级医院近年来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手术指征中除常见的相对头盆不称和胎儿窘迫外,河北县级医院脐带绕颈和妊高征的比例明显上升,四川县级医院孕妇及家属要求的比例上升至第1位。患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比例增加、孕妇产前BMI指数和体重的增高分别是两县县级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因素方面,孕妇及家属要求手术和医生避免医疗纠纷是县级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在农村地区应通过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尽快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金建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314-1316
目的分析无锡市惠山区6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该区2003年1月—2008年12月剖宫产病例78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6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6年剖宫产率平均为33.50%,剖宫产指征顺位依次为:社会因素(26.39%)、难产(19.48%)、胎儿窘迫(14.23%)、其他(12.44%)、妊娠并发症(11.38%)、臀位(8.19%)、疤痕子宫(7.89%)。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河南扶沟县2007~2013年剖宫产率及各项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7~2013年扶沟县妇幼保健院5 606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瘢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为剖宫产主要指征,且比例逐年上升,其中社会因素上升最快;以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产程异常为剖宫产指征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广泛开展分娩镇痛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措施。方法:对松江分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住院剖宫产分娩的8 8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社会因素位居第一,其次依次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疤痕子宫、臀位等。②10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呈快速上升趋势,在3个阶段的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分别为8.2%、54.4%和37.6%。第三阶段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较前明显下降,P<0.01,是总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P<0.01,但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10年来以疤痕子宫为指征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有逐年上升趋势,P<0.05或<0.01。③围产儿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其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剖宫产并发症的认识,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②剖宫产率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剖宫产的现状、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3年8~12月对北京市9所助产单位分娩的826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全市医院剖宫产率为52.54%;②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本市户籍、产检次数≥8次、有妊娠合并症、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分娩意愿等剖宫产可能性大;③相对头盆不称、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为前3位的剖宫产原因。结论:近年来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孕产妇产前宣教,医生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升高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分析6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方法:对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1999~2004年363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手术指征变化。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41.94%,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1999年为35.50%,最高2003年达49.49%,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头盆不称逐渐下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逐渐上升。2002年后社会因素位居第1位。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提高医务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改变服务模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株洲市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株洲市160所助产医院住院分娩5年间剖宫产74 591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①2004-2008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阴道助产率逐年降低。②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以社会因素、疤痕子宫上升最快。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提高产科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实行导乐陪伴与无痛分娩,建立卫生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健康教育,优化医疗环境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区级医院剖宫产指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剖宫产指征及分析高剖宫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5月~2003年2月到上海市3所区级妇幼保健院做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933名基线调查对象中,剖宫产率为37.6%,居于前4位的剖宫产指征分别为胎儿宫内窘迫(36.5%)、社会因素(35.9%)、相对性头盆不称(18.5%)和妊娠合并症(6.3%)。回归分析发现,孕前体重超重、对分娩没有信心及胎儿体重在4000g以上的对象剖宫产的可能性大。结论目前上海市的剖宫产率相当高,胎儿宫内窘迫和社会因素已成为最主要的剖宫产指征,较高的剖宫产率与孕妇的心理因素和某些人口学特征(孕妇及胎儿体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