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MMP2、MMP9、Galectin 3、CK19和Ret在甲状腺良、恶性滤泡型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以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5例甲状腺滤泡癌、36例甲状腺腺瘤MMP2、MMP9、Galectin 3、CK19和Ret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2和MMP9在甲状腺滤泡癌表达阳性率为 10 0 % ,而在甲状腺腺瘤中表达分别为 2 7.8%及 4 7.2 % ,二者在良、恶性肿瘤的表达差异极显著 (P <0 .0 1)。Galectin 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 8.6 %及13.9% (P <0.0 5 )。CK19在甲状腺滤泡癌中阳性有所增高 ,但与腺瘤比较表达无差异。Ret几乎不在甲状腺滤泡型肿瘤中表达。同时观察 15例甲状腺滤泡癌癌旁组织 ,5种蛋白均不表达或表达甚少。结论 MMP2、MMP9及Galectin-3在恶性甲状腺滤泡型肿瘤中的表达高于良性 ,可能三者与促进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浸润机制有关 ,其免疫组化染色虽无绝对特异性 ,但联合检测可能更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100A4和hMLH1蛋白在甲状腺滤泡性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60例甲状腺滤泡型肿瘤中S100A4和hMLH1蛋白的表达。结果 S100A4在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滤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33%(7/30)和70%(21/30),而在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腺瘤与滤泡癌间差异极显著(P<0.01)。hMLH1蛋白在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滤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25/30)和20%(6/30),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S100A4和hMLH1蛋白在甲状腺滤泡性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助于临床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uPA和LN-R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uPA、LN-R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甲状腺癌临床预后指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检测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未分化癌、5例髓样癌、5例滤泡性癌、2例低分化岛状癌及1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uPA、LN-R的表达.结果 uPA、LN-R在甲状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和57.33%;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和0.uPA、IN-R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预后指数不良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49%和70.21%;在EORTC预后指数良好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71%和35.71%.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uPA和LN-R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26.194,r=0.467,P<0.01).结论 uPA、LN-R可以作为良、恶性甲状腺病变鉴别诊断的指标,也是判断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关系及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伴有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和59·6%,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2·581,P<0·01)、(χ2=12·581,P<0·01);VEGF和bFGF表达阳性率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025,P<0.05)、(χ2=4·712,P<0·05)。结论VEGF、bF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密切相关,VEGF、bFGF表达升高能促进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galectin-3和S100A4蛋白在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中galectin-3和S100A4蛋白的表达,包括17例滤泡性腺瘤、6例腺瘤性甲状腺肿、14例滤泡型乳头状癌和31例滤泡癌。结果:Galectin-3和S100A4在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恶性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01)。滤泡癌与滤泡型乳头状癌组间比较,galectin-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Galectin-3和S100A4蛋白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较有价值的肿瘤指标,galectin-3对滤泡癌与滤泡型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p53蛋白在颌面部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 p5 3蛋白在颌面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联系。方法 :对 6 5例手术切除的颌面部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恶性肿瘤的 PCNA和 p5 3表达均高于良性肿瘤 ,其χ2 值分别为2 1.89,17.4 5 ,P<0 .0 5 ,且都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其χ2 值分别为 10 .16 ,13.73,P<0 .0 5 ,淋巴结转移与 PCNA和p5 3蛋白表达之间均有明显相关性 ,其χ2 值分别为 19.2 4 ,2 6 .4 1,P<0 .0 5。 PCNA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其χ2 值为 2 0 .82 ,P<0 .0 5。结论 :联合检测 PCNA及 p5 3蛋白对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甲状腺肿瘤细胞中p5 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初步探讨它们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ionMT法检测甲状腺肿瘤细胞中 p5 3蛋白的表达 ;用TUNEL法检测甲状腺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p5 3在腺瘤组中无表达 0 0 %( 0 /3 0例 ) ,在腺癌组中阳性表达率为 2 3 3 %( 7/3 0例 ) ,表达强度 12 96± 8 3 0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细胞凋亡在腺瘤组中阳性表达率为 16 7%( 5 /3 0例 ) ,表达强度 0 11± 0 2 9;在腺癌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0 0 %( 2 1/3 0例 ) ,表达强度 0 41± 0 42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5 3蛋白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p5 3蛋白表达率和凋亡指数 (AI)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BME-1、RET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中表达的特点,寻找有助于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标记物。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未分化癌、5例髓样癌、4例滤泡性癌、1例低分化岛状癌及1例鳞状细胞癌中单克隆抗体HBME-1、RET的表达。结果HBME-1、RET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69%和27.69%,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34%和0。结论HBME-1、RET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增加对明确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TGF- β1 和 p2 7kip1在尖锐湿疣 (C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4 0例CA(外阴 CA和宫颈 CA各 2 0例 )损害中 TGF-β1 和 p2 7kip1 的原位表达 ,并以 15例健康男性正常包皮组织及 15例女性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 TGF-β1 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 CA组 TGF-β1 过度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 =6 0 .92 6 ,P<0 .0 0 1) ;p2 7阳性表达率 CA组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 ,CA组 p2 7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32 .2 78,P<0 .0 0 1) ;CA组中 TGF- β1 与 p2 7kip1表达负相关 (Spearman系数 ,- 0 .0 0 9,P<0 .0 0 1)。结论 :TGF-β1 过度表达和 p2 7kip1 缺失表达可能与 CA皮损细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细胞角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CK19、CK2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1例甲状腺病变中CK19、CK20蛋白的表达。结果 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3%(26/27,经典型)和83.3%(5/6,滤泡变异型),且多为强阳性表达;结节性甲状腺肿(0/23)和甲状腺腺瘤(1/15)基本不表达或仅弱阳性表达。与CK19相比,CK2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率低且其阳性病例CK19也均阳性。结论 CK19阳性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别是滤泡变异型具有辅助诊断作用,并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有鉴别诊断作用。而CK20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价值则有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肿瘤基因PTEN、P63、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对108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PTEN、P63、P53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的PTEN的阴性率分别为36%和1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P63阳性率分别为56%和20%,主要为鳞化细胞阳性,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N的阴性率和P63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与否、肿瘤大小无关。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未见表达。结论:PTEN失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不是频发于早期事件;PTEN的失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63、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中缺乏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thyroid tumors is signaled by phenotype-specific mutations of genes involved in growth control. Molecular events associated with un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are not known. We examined normal, benign, and malignant thyroid tissue for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of the p53 tumor suppressor gene.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by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 of PCR-amplified DNA, using primers bracketing the known hot spots on either exons 5, 6, 7, or 8. The prevalence of mutations was as follows: normal thyroid 0/6; follicular adenomas 0/31; papillary carcinomas 0/37; medullary carcinomas 0/2; follicular carcinomas 1/11; anaplastic carcinomas 5/6; thyroid carcinoma cell lines 3/4. Positive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direct sequencing of the PCR products. All five anaplastic carcinoma tissues and the anaplastic carcinoma cell line ARO had G:C to A:T transitions leading to an Arg to His substitution at codon 273. In both tumors and cell lines, examples of heterozygous and homozygous p53 mutations were identified. The only thyroid carcinoma cell line in which p53 mutations were not detected in exons 5-8 had markedly decreased p53 mRNA levels, 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a structural abnormality of either p53 itself or of some factor controlling its expression. The presence of p53 mutations almost exclusively in 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tumors and thyroid cancer cell lines suggests that inactivation of p53 may confer these neoplasms with aggressive properties, and further loss of differentiated func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中CerbB-2癌基因的表达与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术前应用CPA技术检测50例甲状腺癌患者及3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血流信号,及其阻力指数(RI),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该组织中CerbB-2癌基因的表达.结果 50例甲状腺癌CerbB-2癌基因的阳性表达率(70%)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33.3%,P<0.05),CerbB-2在临床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83.3%)显著高于Ⅰ、Ⅱ期(50%,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CerbB-2癌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86.9%,无淋巴结转移的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为4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的表达强度与CPA血流分级呈正相关(γ=0.699,P<0.05),甲状腺癌的RI值(0.69±0.13)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的RI值(0.54±0.17,P<0.05).CerbB-2的表达强度与RI值呈正相关(γ=0.792,P<0.05).结论 CerbB-2癌基因在甲状腺癌中呈高强度表达,其表达强度与CPA血流的分级呈正相关,两者的有机结合可在术前、术后对甲状腺肿瘤进行评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华  李彦华  张朋 《华西医学》2007,22(4):717-718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nm23、p53蛋白产物在鼻咽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42例鼻咽癌活检标本中nm23、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组织中nm23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0%和45.2%,nm2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而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而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nm23、p53蛋白的表达在鼻咽癌的侵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53表达与鼻咽癌组织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可能与多基因异常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突变型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和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585,P〈0.01);两者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148~11.383,P〈0.05),VEGF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χ^2=0.220,P〉0.05),而突变型p53基因表达则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χ^2=5.494,P〈0.05)。结论 VEGF和突变型p5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和预后过程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肖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3):350-352,35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观察介入化疗前后的VEGF表达并进一步评价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宫颈鳞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0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VEGF检测。【结果】宫颈鳞癌VEGF阳性表达率(70%)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0%)及正常宫颈组织(5%),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颈鳞癌VEGF表达与肿瘤转秽、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宫颈鳞癌介入化疗前VEGF阳性表达水平以高表达为主,而介入化疗后VEGF阳性表达以低表达为主.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20例宫颈鳞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介入化疗后有效率为95%,手术切除率达100%,术后4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阴道残端切缘无癌细胞。20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介入化疗和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VEGF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从血管生成方面进一步阐述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宫颈鳞癌的一种肿瘤指标。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肿瘤病灶,减少淋巴结转移,且组织中VEGF在宫颈癌介入化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故认为介入化疗是宫颈鳞癌有效的具有可行性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VEGF、CD44v6和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剪接变体6(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D44v6、MMP-9在45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CD44v6、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68.9%和42.2%;VEGF、CD44v6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与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MMP-9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CD44v6、MMP-9与食管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提示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有助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癌基因产物p21ras表达的意义及在甲状腺肿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10例甲状腺腺瘤、10例不典型腺瘤、20例乳头状癌、20例滤泡癌、10例髓样癌、10例未分化癌。结果 在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和周边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但阳性细胞的量和染色强度有所不同。其分布特点是:癌组织区〉腺瘤区〉正常组织。良恶性肿瘤组间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甲状腺癌的发生与ras基因的活化和21ras的过量表达关系密切。p21ras的过表达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CGRP在甲状腺髓样癌表达的意义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甲状腺髓样癌10例,乳头状癌5例,滤泡癌5例,未分化癌5例,滤泡型腺瘤5例,行地高辛标记CGRP c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10例髓样癌和1例滤泡性腺癌呈强阳性;其它均呈阴性。结论 CGRP原位杂交分析是甲状腺髓样癌有价值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