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 (UDCA)的应用对雌、孕激素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孕鼠血生化指标、肝脏病理以及肝细胞膜ATP酶的影响。方法 :建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 :胆淤非治疗组、治疗组 ,设立对照组。应用比色法测定各组肝细胞膜ATP酶 ,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①治疗组与胆淤非治疗组比较 ,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 (ALT)、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总胆酸 (TBA)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无差异。②病理组织学检查 :胆淤非治疗组肝脏光镜下见肝细胞周围胆酸形成。对照组和治疗组肝脏电镜下毛细胆管不扩张 ,无高电子密度物沉积。③胆淤非治疗组Na+ K+ ATP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5 ) ;治疗组Na+ K+ ATP酶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但却明显高于胆淤非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熊去氧胆酸可能是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 通过观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胎盘细胞凋亡调控基因p5 3、bax和bcl 2在胎盘中的表达 ,探讨细胞凋亡基因在胎盘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3 1例ICP患者 (ICP组 )的胎盘组织中p5 3、bax和bcl 2基因表达及调亡指数进行检测 ,并以 3 1例正常妊娠妇女的胎盘组织作对照 (对照组 )。结果  (1)ICP组胎盘组织中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蜕膜细胞及间质细胞中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 (49 1± 9 1) %、(46 6±9 8) %、(3 5 1± 9 5 ) %、(3 8 7± 9 7)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 2 5± 6 2 ) %、(2 1 6± 5 2 ) %、(17 9±6 2 ) %、(17 0± 4 7)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2 )而调控基因p5 3的表达 ,IC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bax的表达在两组滋养细胞中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但在合体滋养细胞、蜕膜细胞及间质细胞中 ,IC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bcl 2的表达在ICP组胎盘组织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蜕膜细胞及间质细胞中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3 )p5 3、bax和bcl 2在ICP组合体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分别是 (75 9± 8 2 ) %、(65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苯甲酸雌二醇诱导建立孕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模型,检测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回肠胆汁酸结合蛋白(IBABP)在回肠上的表达,从胆汁酸肠肝循环角度探讨FXR通过IBABP在ICP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孕15天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0.9%氯化钠(NS)组;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 benzoate,EB)处理组.用药前,用药后5天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测量胎鼠生理指标,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分别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及免疫组化法对回肠FXR及IBABP表达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后EB组出现以下变化:孕鼠血清生化指标比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孕鼠肝脏出现肝内胆汁淤积表现;胎鼠体重、胎盘重量减轻,胎死率增加,孕天数缩短(P<0.05);FXRmRNA、蛋白及IBABP mRNA、蛋白的表达高于NS组(P<0.05).结论:雌激素具有明确的诱发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雌激素诱导的胆汁淤积促进回肠FXR和IBABP(蛋白及mRNA)的增加表达,导致胆汁酸肠肝循环转运增加,进一步加重胆汁淤积,这可能是ICP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凋亡调节基因在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凋亡调节基因 bcl- 2、bax和 c- myc在 、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的表达 ,以探讨凋亡调节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 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按 r AFS分期 : 期 8例 , 期 12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患者异位内膜中 bcl- 2、bax和 c- m yc的表达。结果 :bcl- 2、bax和 c- myc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腺上皮中 ,其中 bcl- 2的总体阳性率为 5 5 % ,bax的阳性率为 75 % ,c- myc阳性率为 5 5 % ,且 bcl- 2的表达与 c- myc表达正相关(P<0 .0 1) ,而与 bax的表达负相关 (P<0 .0 5 ) ,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按疾病分期比较三者的表达情况 ,bcl- 2在 期中表达高于 期者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按月经周期比较三者表达情况 ,则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存在一定程度凋亡 , 期较 期细胞更易凋亡 ,而与月经周期无关 ,bcl- 2和 bax起主要调节作用 ,c- myc可能与 bcl- 2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魏玮  程玉峰  姜玉华  梁业民  乔乃安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1):841-843,846,I0001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bcl-2反义寡核苷酸(ASODN)和促凋亡基因bax联合转染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而探求其放射增敏作用。方法:用逆转录病毒颗粒感染HeLa细胞,获得HeLa-bax细胞后,将bcl-2ASODN转染HeLa及HeLa-bax细胞,36h后放射治疗,通过MTT法、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半定量RT-PCR测bcl-2及bax基因的表达。结果:(1)HeLa细胞经bcl-2ASODN及bax联合转染并放疗后,光镜观察有明显凋亡趋势;(2)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单基因转染+放疗组(P<0.05);(3)RT-PCR结果显示,bax基因表达显著增强,而bcl-2基因表达较各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凋亡抑制基因bcl-2ASODN和促凋亡基因bax联合转染诱导HeLa细胞凋亡效果明显优于单基因转染,可有效提高HeL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正常晚孕妇女 (对照组 )和 40例重度妊高征患者 (观察组 )的胎盘组织进行分析。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促进和抑制凋亡基因 (bax/bcl 2 )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胎盘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中凋亡指数分别为 ( 1.1±0 .9) %、( 41.8± 1.5 ) % ;bax阳性率分别为 ( 1.0± 0 .9) %、( 2 8.9± 9.7) % ;bcl 2阳性率分别为 ( 2 .2±0 .8) %、( 2 2 .9± 0 .7) % ,总bax/bcl 2为 0 .7~ 1.7。观察组胎盘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 ( 4.3± 1.2 ) %、( 45 .3± 1.4) % ;bax阳性率分别是 ( 2 .2± 0 .8) %、( 42 .5± 11.7) % ;bcl 2阳性率分别是 ( 3 .2± 0 .8) %、( 2 3 .3± 7.8) % ;总bax/bcl 2为 1.0~ 3.2。即 :对照组胎盘中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bax、bcl 2表达 ,bax/bcl 2表达间呈平衡趋势 ;观察组中细胞凋亡明显增高 (P <0 .0 1) ,bax表达也明显增强 (P <0 .0 1) ,bcl 2表达仅呈增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ax/bcl 2比值明显增高(P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及其调节基因的表达间具有一致性 ;细胞凋亡、bax/bcl 2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产物的关系。方法应用TUNEL技术检测30例正常月经周期的增生期子宫内膜,28例简单增生,2例复杂增生子宫内膜标本的凋亡指数(AI)。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及bax基因在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简单增生和复杂增生子宫内膜AI比正常增生期AI高(P<0.05);bcl-2基因在正常增生期表达比在简单增生和复杂增生表达略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bax基因在简单增生和复杂增生表达比在正常增生期表达高(P<0.05)。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与细胞凋亡有关,且与bcl-2,bax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 、促凋亡基因bax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ki67、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①ki67指数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显著高于良性及交界性肿瘤;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②bax表达水平在卵巢恶性肿瘤组中高于良性组,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与预后呈正相关;bcl-2表达水平在恶性组中高于良性组及交界组;高分化组中bcl-2∶bax≤1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中、低分化组,bcl-2∶bax≤1患者预后较好.③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ki67指数与bax表达负相关,与bcl-2表达及bcl-2∶bax比值正相关;低增殖高凋亡易感组预后好于高增殖低凋亡易感组.④临床分期和bax表达水平是影响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ki67可作为评价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bcl-2、bax相互作用,对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一定作用,高增殖低凋亡易感性促使肿瘤恶性发展,bax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血清甘胆酸水平变化与胎盘细胞凋亡的关系 ,进一步分析ICP患者胎盘功能减退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 ,测定 30例ICP患者(ICP组 )及 2 7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分娩前血清甘胆酸水平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两组孕妇胎盘细胞凋亡调节基因bax和bcl 2的表达。结果  (1)ICP组甘胆酸水平为 (5 1 8± 5 9) μmol/L ,对照组为(9 4± 5 6 ) μmol/L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ICP组胎盘合体滋养细胞bax阴性 2例 ,弱阳性 9例 ,中等阳性 11例 ,强阳性 8例 ;bcl 2弱阳性 12例 ,中等阳性 12例 ,强阳性 6例。对照组bax阴性 9例 ,弱阳性 13例 ,中等阳性 4例 ,强阳性 1例 ;bcl 2弱阳性 3例 ,中等阳性 4例 ,强阳性 2 0例。两组比较 ,ICP组bax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0 5 ) ,而bcl 2的表达阳性率又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0 0 5 )。 (3)孕妇血甘胆酸水平与胎盘bax表达阳性率呈线性正相关 (P <0 0 0 5 ) ,与胎盘bcl 2表达呈线性负相关 (P <0 0 0 5 )。结论 ICP患者血中高水平的甘胆酸使胎盘合体滋养细胞bax基因过度表达 ,这可能是ICP患者胎盘功能减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ave provided an insight into the behavior of sutures in the environment of fluid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friction could both increase or decrease with lubrication, depending upon the nature of the application. In tests on straight sutures, lubricants have generally led to an increase in friction. This was found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s well as in another study which measured friction in sutures soaked in serum. These results are explained on the basis that higher friction is expected to arise if the lubricant formed a multilayer film between the sliding surfaces. In this instance, the resistance to shear flow by the lubricant becomes the governing factor. On the other hand, if only a small amount of lubricant, such as a monolayer film, is present between surfaces, as expected within the structure of a snugged surgical knot, the lubricant may play the role of decreasing adhesion and, thus, friction.  相似文献   

17.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Qian J  Shi Y  Chen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7-669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和病量资料。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腹胀、腹痛、异常阴道流血和流液。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14例,透明细胞癌2例,腺棘癌2例,浆液性腺癌1例,混合性卵巢上皮性癌6例,镜下均可见良性的异位子宫内膜向恶性移行的证据。临床分期为Ⅰ14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1例。治疗方法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达77.7%。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确切发生率难以估计,该病的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8.
Results of treatment of cancer of the brea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