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能质量的问题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目前我国各级电网迫切需要实现对于电网电能质量信息的综合实时监测与信息化管理。给出一套基于最新国际标准及先进技术的电网电能质量综合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基于分布式系统技术构建,适用于各级电网,并可实现互联互通。介绍了电能质量指标的内容和算法、软硬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及各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2.
基于ArcGIS Server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在线编辑和扩展电网地理接线信息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将电网地理接线信息和电能质量监测无缝结合,让用户能直观监测电网整体电能质量状况,并且使电能质量监测工作同步于电网的建设发展。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用户通过客户端浏览器即可完成电能质量监测工作,且只有服务器侧有管理和维护成本。该系统已经在四川电能质量数据平台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何欣  戴亮  薛鑫  赵红 《电气时代》2015,(3):86-89
<正>现代电网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推动电能需求量不断增长,同时供用电双方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考虑到电网发展和电能质量、安全风险的管理要求,急需构建一个集中、统一、全覆盖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把地调侧1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纳入到电能质量监测范围内,各项指标和电网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在线数据集成、报送、监测与分析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电网各级各项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预防控制技术的建设,加强电网安全风险的分析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时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远程主动和协调控制问题,构建出硬件基于ARM+DSP双系统和软件基于多Agent技术的开放、主动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这种模型符合现阶段电网分布式结构特点和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满足目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需求.该系统应用于湖北电网和浙江电网中,检测暂态电能质量指标和稳态电能质量指标,实现对电网实时监测的功能.应用结果准确反映出电网电能质量的状况,通过本系统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电网电能质量并且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从电力监测的实际要求出发,设计了基于GPRS数据传输和远程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能质量综合监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组成模块的设计,所设计的系统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适于地域跨越大的电网的远程监测,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该监测系统的实现为电网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许中  陈雁  李丝媛 《供用电》2012,29(4):6-8
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中,会存在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在研发基于综合数据平台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过程中,开发了综合数据平台以及包括区域电能质量评估及染色、准实时数据平台、暂态事件管理与电网故障信息关联等高级应用功能.应用案例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电能质量数据集成与分析系统的结构与实现.系统将分布在各监测站点的数据进行采集汇总,构建基于整个电网的电能质量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暂降分析、背景谐波分析和电能质量综合评估分析,建立电能质量知识库,输出电能质量评估报告,客观真实地对电网的电能质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围绕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重点阐述了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包括整个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分析、感知层和网络层的通信方式的选择、感知层中 ZigBee 通信路由算法的提出、电能信息采集与控制终端以及数据集中器的设计和系统应用层的架构。研发了一套集数据采集、数据显示、数据处理及网络通信于一体的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系统能实时监测和管理电力用户电能质量信息。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某电网公司电能质量状况,设计并建设了一套信息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管理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系统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和通信等领域的最新技术,采用直采方式接入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提高监测装置的接入效率;采用基于统一通信平台的接入方案,实现不同通信规约的监测装置的接入;在功能设计上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按照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的业务流程,满足不同人员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电能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及传统电能质量分析仪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虚拟仪器LabVIEW的新型电能质量检测系统,实现对电网的谐波分析、不平衡度、畸变率、频率偏差等参数计算、报警和仿真,应用虚拟仪器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对电能质量指标进行在线监测并将监测得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客户端,设计一种基于LabVIEW的电能质量远程监测系统,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其开发效率、性价比、可操作性及可维护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