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中亚洲唯一一个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是世界第5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减排目标是2012年比1990年削减6%.进入21世纪,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长.2007年排放13.7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前一年提高了2.4%,比<京都议定书>的目标高出16%,而现在距离<京都议定书>目标仅剩下4年时间.  相似文献   

2.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之<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所规定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也是唯一一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共同实施的碳减排交易机制.CDM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发达国家缔约方实现其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二是帮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公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海洋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正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国际海洋船舶温室气体减排谈判中遵守"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而发达国家则要求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相同待遇原则",各国采取统一步骤进行减排。本文以运输从中国到美国出口贸易的集装箱船为例,分析了两种不同原则的经济学含义,相对于"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如果所有船舶都必须减排CO2,仅仅对于涉及对美国贸易的集装箱船只,中国籍船舶和中国出口商必须多支付1.8亿美元到1.9亿美元。这将加大我国出口产业的负担。本文随后提出了我国在国际船舶温室气体减排谈判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及策略。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近期世界主要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以及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二氧化碳可能的排放格局.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挑战.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减少额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为此,中国必须尽快做出调整,向低碳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5.
共同但有区别原则作为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规定在《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重要的国际条约中。但在实践中各国是否坚持及如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作为国际环境法所公认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实践中责任分担方面却面临很多难题,导致该原则不能真正的落实与实施。本文在分析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完善意见,以期能够推动该原则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由于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是发展中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发达国家因此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把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的排放量作为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一部分义务。对清洁生产机制的理论和意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贸易会导致"碳泄漏",中国由于贸易顺差所导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是显著的,西方消费需求加剧了中国碳排放增长.未来中国需要:第一,在气候变化后京都进程谈判中,重新界定温室气体排放的现代责任,减少减排义务和压力.第二,开展"环境、贸易和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和"节能减排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协同效应研究",完善节能减排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第三,建议以环保手段"绿化"贸易增长,使用出口环境税、产品和行业准出制度、绿色投资等手段,构建绿色贸易体系,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和行业的出口,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8.
本期讨论的话题: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完成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应对全球变暖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因此,《京都议定书》只给工业化国家制定了减排任务,但没有对发展中国家做这个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经过国际间多年的讨论,终于在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签定议定书之后,确立了温室气体过量排放所可能引发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因此.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的实施,应该具体落实在国家、产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采取符合经济效益的减排方式,以降低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国际标准化的温室气体测量和监测方式,是国际间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稽核及数据比较的基础,以降低国际间相关减量数据报告的误差,并可作为国家、产业和企业等选择不同减排策略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卓  刘晶玮  王绮雁 《世界环境》2012,(1):67-69,97
本期讨论 全球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德班会议已经落幕.大会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中国代表团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德班会议取得了五大成果:首先,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了双轨谈判机制,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次,就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第三,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第四,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最后,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明确了相关进程,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  相似文献   

11.
清洁发展机制产生的背景 为了减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经过艰苦谈判,在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公约》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附件1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在200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到1990年的水平。对于非附件1国家,即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或限排义务。  相似文献   

12.
运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风险预防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等国际环境法上的基本原则,针对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所持的三个抗辨理由,一一进行了法理分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13.
一种部分碳税机制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困境提出一种部分碳税机制,这种机制与1997年12月缔约国大会第三次会议所形成的京都议定书第12条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雏形清洁发展基金(CDF)有相似的特征,即要求附件I缔约方为实现公约的目的和体现公约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实行统一的税收机制并将税收收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作为他们在历史过程中过多排放温室气体的自然债务的补偿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最终目标--也是<京都议定书>共享的目标--为在一个安全水平上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气体的浓度,<京都议定书>确立了"排放贸易机制(ET)".本文论述了"排放贸易机制"的内涵及形成,分析了"排放贸易机制"涉及的主要国际规则--,最后就"排放贸易机制"在当今国际贸易体制下的合法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杂志载文有关荷兰海牙气候变化缔约国会议概况 2001年11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缔约国会议以无实质性进展告终.会议表明减排温室气体问题太多、观点分歧严重而又没有足够时间讨论达成一致.核心问题之一是美国以怎样的方式达成减排的承诺.目前美国提出的办法是增加森林和土壤作为二氧化碳汇的吸收量,认为森林和土壤可以吸收几乎一半减排的份额.另一项办法是进行排放额度交易,让发展中国家多减少一些排放量.而欧洲国家则坚持要美国实际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量. 直到会议最后时刻美国代表团勉强同意他们所说的汇将只占总减排额…  相似文献   

16.
易阿丹 《环境科技》2007,20(1):75-77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日本温室气体减排义务需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14%的排放量才能达到议定书规定的目标.日本政府、环境省等提出加速减排的观点和引入环境税的思路设计、税收措施等,然而政府制定的环境税收制度在日本受到很大的争议,实行得并不顺畅.  相似文献   

17.
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欧盟一直以“领导者”自居。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过程中,欧盟积极促成了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的签署和生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谈判开启之后。欧盟继续在这一议题上扮演领导角色:首先于2007年提出了自身的中期(2020年)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8.
清洁发展机制产生的背景 为了减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经过艰苦谈判,在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公约》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附件1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在200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到1990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来自150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在波恩参加为期2周的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缔约国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如何达到京都议定书中的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2年前举行的京都会议上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间平均减少5%温室气体排放,美国的目标是7%. 会上德国总理施罗德致开幕词,他要求各国保证京都议定书尽快执行,最迟不超过2002年.为了做到这一点,要排放占全球55%温室气体,至少有55个国家必须批准该议定书,迄今只有16个发展中国家批准了该议定书工业化国家观望美国带头批准,而美国参议院至今拒绝批准此议定…  相似文献   

20.
CDM问题的冷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DM,即清洁发展机制,是基于《京都议定书》衍生出的温室气体跨界减排的三大机制之一。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购买"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CERs)",从而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排义务。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发展CDM项目。在CDM给中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要警惕审批程序带来的不确定性、恶性价格竞争、未来政策的变动及额外性要求和成本偏高等风险,提高认识水平、加强内外沟通、深入方法学研究、拓展CDM项目领域、把握技术规则和排放标准的主动权是我们应该积极主动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