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归来诗人”这一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现象做了界定及分析,并从当代文学的宏观方面对“归来诗人”的文学身份进行了再确认。  相似文献   

2.
3.
王维是我国名的古典诗人之一,他在诗哥上的成就很大。尤其是山水田诗融入了禅田、禅趣,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空灵的禅意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遗民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因其作为历史背景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不同而遗民面貌各有所异。遗民诗人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心理追求。元遗民诗人不同于宋、明遗民诗人,其人生选择具有独立自主性,生活方式具有个体自适应性,人生追求呈现丰富多元性,以其深广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构成了元遗民诗人的文化特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 ,东晋末年的大诗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对陶渊明思想特征的探讨一向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忧患是构成陶渊明复杂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忧患感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是人类一种极其普遍而深广的心理情绪。它是人类在外来祸患、困厄之中 ,由于心灵 (愿望和意志 )同现实 (自然的与社会的 )矛盾对抗所产生的一种危机感和失落感。这种忧患感来自个体心灵同现实在矛盾对抗中的失败。正是这种忧患感极大影响着陶渊明的生活和诗歌创作。本文从探讨陶渊明忧患感的思想出发 ,试图对其饮酒、归隐躬耕的意图以及独特的诗歌艺术形成作些新…  相似文献   

6.
李贺诗歌感伤色彩形成的人格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唐代杰出诗人李贺诗歌感伤色彩形成的人格因素。人格的形成经过社会化和重新社会化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正是导致李贺病态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李贺诗歌感伤色彩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美国诗人在译诗和创作中都试图重新塑造中国女性形象。在译诗中,美国诗人或变“恋女”为“色女”,或变“小妓”为“淑女”,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颠覆。在创作中,美国诗人则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把中国当代女性塑造为或丑陋、或猎物、或古代女子等形象。他们对中国女性的这些重塑与其说是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不如说是基于种族歧视和美国诗人骨子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8.
9.
林徽因是中国新诗第二纪元的杰出女诗人,她的诗歌创作主要在三四十年代,时逢新月诗人风流云散,她的诗作以其新颖气韵为新月诗坛留下一脉余香。林徽因的诗深受徐志摩影响,这一对意气相投的朋友的诗风,可以借用茅盾评价徐诗的一段话来概括:“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伤感的情绪,——轻烟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唱追求……然而这是一种‘体’——或一‘派’,是我们惜错综动乱社会内某一部分人的生活和意识在文艺上的反映”,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从他们一些诗歌中窥见一二。如林徽因的《谁爱这…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社会因普遍对西方文明的忧虑而转向中国古老文明的热潮中,为了寻求突破,一部分美国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接受和吸收了中国古典隐逸诗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诗人的本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干扰、甚至是颠覆他们对中国诗歌和思想的接受和吸收,但不管怎样,隐逸诗最终成为美国诗歌的一部分,成就了中关诗坛的一段文学姻缘。  相似文献   

11.
逍遥与沉迷——胡河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尔─波普慧星已在天际缱绻多日,我今天才想起去看它。仰国注视天边那遥远无助的惨淡时光,想及我今夜要走进的胡河清君,心中不免枪然!胡河清如流星在夜空划过,他惊动的只是那些在深夜仰望苍穹的人。先前隐约听说胡河清之死时我还未有多少触动。也许是年轻的我已把诗人自杀看成了生命的绝响,像海子那样,他的死自有他的理由。可是当我偶然翻读胡河清君留下的文字时,立时觉得相识恨晚,枉然自嗟。胡河清的文章写得灵醒俊逸,才气、学识、人品俱超乎凡俗,是为吾辈之高标也。按胡君惯用之法,我一再瞻其遗相,看到的是他稍鬈的头发、宽…  相似文献   

12.
苦闷诗人——性格上的悲剧在我国历史上为数很多的文学天才中,李贺也许是最早熟、最能敏感地体味人生苦难的诗人,这决定了他诗歌基调的忧郁悲愤。他是一个苦闷的诗人,他的诗歌主题就是抒写内心的苦闷,作品情调阴郁低沉,奇崛冷艳,李贺卓异的诗歌才华,在某种程度上说亦得力于他的反常性格。“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示弟》)李贺“以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失意归来,不免悲伤怨愤,说尽管身体不好,病骨支离,现在尚能活着回来就是不幸中的大幸厂,至于人世间什么卑鄙的勾当没有呢?诗人一方面顾影自怜抒发了沉沦不遇的感慨,…  相似文献   

13.
田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际诗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走向世界的战斗鼓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他的诗篇便在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日本等国翻译出版,并且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评价。《给战斗者》被称为“一部抗战初期最优秀的诗作”,而长诗《赶车传》被赞誉是“一面诗的魔镜”。  相似文献   

14.
许亦善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1):43-44,4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诗人普遍出现精神失落甚至决绝选择的现象。这一现象,使人感觉到诗歌赖以生存的现实的土壤几近丧失,而一个属于诗歌的末日即将来临。本文瞄准从诗人整体的内在精神气质表现出来的人格与本能、人格与社会、人格与价值之间的冲突与选择,展开对当代诗人精神失落及终极选择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以苏轼为人汇积儒道禅三家的道德哲学于一身所形成的率真的诗性为论述起点,在苏轼生平经历的政事、家事、诗事的具体层面上,选其直接表现进行细致分析,可见中国诗史上最为复杂的一个诗人所特有的诗性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1929-1930年陈梦家写了不少情诗,其中《迟疑》、《那一晚》、《露水的早晨》,如今在各种选本和介绍中,被视为表现初恋和爱情的作品得到欣赏和关注。但是,本文通过对陈梦家相关情感际遇的钩沉考查,认为这三首诗及这批情诗的背景不是正常和真实的爱情,而是"灵肉分离"的青春期的迷途,陈梦家自认鄙弃并痛悔的。  相似文献   

17.
诗歌在走过了“先锋诗”和“实验诗“的纯真年代,过渡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面对物质化世界的冲击,诗歌逐渐陷入了物欲化的泥沼和“个人化”写作中,整个诗坛面临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刘建 《科技资讯》2009,(22):207-207
本文介绍了鲜有人知的俄罗斯大提琴诗人丹尼·沙弗兰。  相似文献   

19.
自古至今,成功的小说家,诗人浩如繁星,而成功的寓言作家却屈指可数。郑振铎在1925年为他自己所译的《莱森寓言》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说:“寓言是不很容易作的。自古代到现在,成功的寓言作家,屈指数来,不到十余人。”如今又过了近70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寓言文学绵延不绝,并时有高潮迭起,若论成功的寓言作家,除冯雪峰外,当首推金江。 金江自幼喜爱文学,阅读吸收了大量寓言精华。青年时又迷恋诗歌,1947年出版了诗集《生命的画册》,1950年出版长诗《黄河传》。解放后不久转向创作儿童文学,出版过8本童话集,随后,他几乎用全部的热情和精力从事寓言创作,至今年过古稀,仍痴情不改,用他自己的话说:“殉情寓言,至死不渝。” 金江对寓言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删定《诗经》以礼仪为准则,他通过《诗经》进行教化,使儒教的义理深人人心,开创了以诗文形式作为传播、弘扬儒教教义的先河,而且儒教的伦理纲常和名教思想往往又成为中国古代诗人的重要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注人了丰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