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解决现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施工阶段施工设计难度大、各单位难以协调、施工管理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对BIM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以BIM技术为核心的施工理念.本文根据对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BIM独特的技术特点,从专业角度协同设计、管线综合应用、模拟施工作业、现场实时监控、施工质安管理、施工成本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方面,研究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具体运用,极大的提高了管廊的施工效率,同时保证了管廊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59-60
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使地下管线的布置工作变得愈发重要。由于在地下管线布置中长期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案,再加上地下空间较为复杂,大大增加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难度。鉴于此,为了确保城市综合管廊的规划合理、经济与安全,就必须要实现可视化设计,而BIM技术的出现,无疑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可视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本文对基于BIM技术的校园综合管廊可视化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利用所学的三维建模方式与实际校园地下管线情况相结合,通过对现场勘测勘察及结合管线图纸,使用AUTOCAD2016、Revit、Lumion等软件模拟出地下管线运作以及后期维修等计划,对校园地下管线进行可视化应用。以期能够推动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国现代化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市政综合管廊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避免管线改造维护中对城市道路的二次开挖,但在管廊设计、施工、运维中由于涉及到的管线众多,构造复杂,带来了一定的应用难度。借助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优化性等优点,可将其作为管廊建设运营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能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有效促进市政综合管廊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力度,各地加大对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文章结合合肥高新区综合管廊蒸汽热力管线入廊案例,介绍热力管线入廊设计、施工及智慧监测情况;并根据实际建设情况,总结热力管线入廊施工难点及建议,为其他管廊工程提供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推进电力管线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意见,鼓励电网企业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入廊管线单位应向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根据意见,城市编制管廊专项规划,要充分了解电力管线入廊需求,事先征求电网企业意见,合理确定管廊布局、建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具有安全性高、地下空间利用率高、地面道路损坏小、美化市容等优点。管廊断面选型是管廊建设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断面形状、舱室布置、入廊管线、断面尺寸等。在分析了国内外已建成的各类管廊后,总结出管廊断面形式的发展规律和断面选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发展需求、入廊管线、道路条件、施工方式、运营维护5个方面。以重庆市为例,分析了山地城市在进行管廊断面选型时道路条件和施工方式的特殊性,并提出重庆市干线和支线2种类型的综合管廊断面选型。  相似文献   

7.
《建材发展导向》2016,(8):86-87
正从山西省物价局了解到,省物价局和省住建厅公布了《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山西省将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各入廊管线单位应向管廊建设运营单位支付管廊有偿使用费用,费用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包括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入廊费,由入廊管线单位向管廊建设  相似文献   

8.
城市综合管廊精细化设计与传统粗放式的设计相比有较大提升.主要从管廊基坑回填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引出口组合系统、管廊设施与入廊管线的冲突等方面,结合其他市政专业对管廊相关内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解剖,并与各家管线单位深入探讨,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旨在为地下综合管廊精细化设计提供依据与方法,既减少对城市道路的影响,又方便各类管线入廊,以期对管廊建设行业起到推动升级作用.  相似文献   

9.
政策     
正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意见明确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各入廊管线单位应向管廊建设运营单位支付管廊有偿使用费用,各地应按照既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又有利于调动管线单位入廊积极性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有偿使用费包括入廊费  相似文献   

10.
杨峰 《广东建材》2023,(2):95-98
在当前不断扩大城市化建设的背景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型管道解决方案,通过集合各种管线到统一的管廊构造物中,能高效布线、高效施工,提高地下空间使用率,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BIM技术的应用,在工程领域是较大的技术变革,它通过计算机模拟构造物,实现设计和施工的可视化、模拟化等,提高了设计和施工效率。本文研究了综合管廊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的现状,阐述了在综合管廊中应用BIM技术,能够提高其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更加符合当前城市建设需求,在未来的综合管廊建设中,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当前,城市综合管廊设施管理存在着效率低下、成本偏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城镇化进程。基于BIM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设备与环境信息的收集与共享,随着项目的发展,系统数据库也不断完善,显著提高设施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BIM信息技术平台为核心,通过搭建B/S网络架构,嵌入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基于Java语言编程的轻量级Web框架,实现了管廊、管线、用户等5个方面的城市综合管廊设施信息集成化管理平台建设。通过对系统进行测试与运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现状研究,发现了现阶段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管理中存在着运营管理难以协同、运维安全风险较大、能耗较大、管理效率较低等难点;通过将综合管廊BIM模型数据、入廊管线BIM信息数据、监控监测信息数据和管廊周围信息等数据集成于一体,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以BIM为核心的协同管理平台,进而解决综合管廊在后期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构建基于BIM为核心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协同平台的具体方法和思路,并分析了将BIM技术应用于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可行性,实现了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应用,发挥了BIM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现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阶段的管理效率较低、难以协调等问题。通过系统分析“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阶段的应用,提出了以 BIM 技术为核心的可视化运维管理集成平台的设计思路。研究发现,可视化运维管理平台包含了大量的运维信息,为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阶段的决策和监测预警机制提供了信息支撑,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水平,降低风险,实现信息共享等,展现了“BIM+”技术在后期运维管理阶段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信息化技术在高铁连续梁桥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以跨新沂河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基于BIM技术开展了高铁连续梁桥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技术研究。基于BIM技术参数化设计特点,完善了桥梁结构及施工临时设施的参数化族库,建立了施工场地和桥梁结构模型; 开展了钢筋的碰撞检查和施工过程的碰撞分析,优化桥梁的设计方案; 基于BIM模型,模拟了施工现场布置方案,形成了3D施工文档用于可视化交底,并将BIM与施工监测结合,实现桥梁施工监测布置方案的可视化; 针对传统施工进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高铁连续梁桥的4D(3D+时间)施工进度模拟与施工进度管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参数化建模策略提高了高铁连续梁桥的建模效率; 基于BIM的施工全过程可视化模拟不仅有利于施工方案的完善,同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理解难度; 4D进度管理可实现材料、设备、场地布置和施工进度的动态及可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现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研究成果为高铁桥梁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BIM技术在连续梁-钢桁组合桥施工中的实施技术路线与应用价值,依托郑阜高铁沈界1号大桥项目,从BIM应用流程、模型建立、审核图纸、深化设计、优化施工及进度与物资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Revit、Catia与Inventor软件的组合应用,实现了空间曲线构件主梁底板纵向预应力管的Revit族模型精确构建;采用三维剖切法审图,可快速发现钢筋与节点板、预应力管道的碰撞问题;基于钢筋BIM量,实现钢筋大样图的深化设计并用于钢筋加工交底单的绘制;基于主梁节段的BIM工程量及挂篮悬臂浇筑工序时间,实现了主梁施工进度的合理预测,从而辅助进度控制措施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城市管线的建设、运行、维护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平潭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例,针对地下综合管廊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污染等缺点,提出采用刚柔复合防渗漏可回收支护技术及预制叠合装配式技术,实现了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环境污染及节约资源的绿色建造理念。同时,基于BIM及物联网技术,通过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数据平台,精准控制及管理,显著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实现物物相连、信息共享和交换功能,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生命周期全阶段数据链断链及管理低效的问题,降低了维护管理成本,实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运维。  相似文献   

17.
随着 BIM 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施工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工程成本、质量、安全和进度 4 个方面的管理优势及具体应用,探讨了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强化施工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并以某海洋馆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上的具体应用,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质量,为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维建模和分析技术的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不仅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方案可视化、性能分析、冲突检查、标准检查等,还可基于 BIM 竣工模型来支持工程运营系统的集成和设施维护。以江苏某医院住院综合楼项目建设为背景,结合设备设施管理,将医院建设 BIM 竣工模型、IBMS 系统集成与医院运维管理的系统模块进行集成,构建了 BIM 竣工模型的运维管理与医疗服务集成的实施框架,通过系统集成和共享形成一体化集成框架并论述了一体化集成实施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障碍,对医院运用 BIM 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直径公铁合建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为了将产生的信息更好的共享与管理,在施工前期建立基于GIS的BIM模型,BIM模型内的各构件信息包含了该构件的所有三维几何信息和施工信息,通过BIM模型链接施工全寿命周期内产生的信息,并研发建立BIM智慧指挥平台,从而指导项目管理。依托大直径公铁合建盾构隧道项目,将BIM技术覆盖至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隧道地质勘察、前期设计、设计碰撞核查、施工技术交底、工程进度可视化管理、大数据信息集成、安全质量监管与风险管控等阶段,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2011年发布《2011~2015年建筑化信息发展纲要》以来,经过10年时间大力推广B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集成应用,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发展缓慢.造成BIM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有政策、效益、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因素,基于国内BIM发展现状,提出通过设立BIM经理即BIM项目全生命周期总负责人一职来提高项目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