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5)蜜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将药物与蜂蜜(或加开水适量)拌匀,略润后,倒入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老黄色或微带焦斑,不粘手为度;另一种方法是先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加少量开水稀释,然后倒入药物,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微带焦斑,不粘手为度。一般每斤药物用炼熟蜂蜜2-4两。蜜炙可增强药物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作用。如蜜炙甘草、黄芪、杏仁等。  相似文献   

2.
1 蜜炙 蜜炙法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炼蜜拌炒的方法.蜂蜜性味甘平,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等作用.蜜炙的目的:①增强润肺止咳作用;②增强补脾益气作用;③缓和药性;④矫味和消除副作用.一般常用的蜜炙方法有两种:①先拌蜜后炒药;②先炒药后加蜜.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药的蜜炙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蜜炙工艺(先拌蜜后炒、先炒药后加蜜、先加蜜后加药炒)和现代新型蜜炙工艺(烘箱烤制蜜炙法、控温鼓风干燥箱法、微波法、机器蜜炙法、远红外烤箱法、蜜酒炙法)各自优缺点的阐述、对比,给广大中药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 苦杏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一般需加工炮制后入药,汉代有去皮炒法《金匮》;汉唐时代有熬、熬令黄《肋后》,熬黑(汉《伤寒》捣令如膏《玉函》,麸炒(唐《外台》)等方法。宋代则增加了面炒《脚气》制霜《总录》法,明代又增加了蜜拌炒,蛤粉炒《晋济方》等。清代至今沿用的是炒、燀去皮、蜜炙及制霜四种方法。目前临床上便用苦杏仁有用炒制品者,燀去皮炒黄者,也有用生品。 苦杏仁临床多用于止咳平喘,很少用于润肠通便,其止咳平喘的机理苦杏仁中所含苦杏仁甙经胃酸或苦杏仁酶分解产生氢氰酸,所含少量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降低细胞耗氧量,抑制颈动脉作和主动脉体  相似文献   

5.
炙,原为肉在火上烤之义。将其引到中药炮制中,意为烧烤。现今一般把液体辅料用火加热的方法称作炙。蜜炙是药物与蜜一起加热炒制,它在中药炮制中占有重要的比例。目前使用的蜜炙药物达17种之多,而且已经对蜜炙药物有统一的规定,即每100kg药材加入适量水稀释的炼蜜(用器具挑起时应基本断线)25kg,拌匀,闷透,在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到规定程度(手捏能成团状,放开后自然散开)。具体操作时可分为:用蜜水浸泡后炒到规定程度和炒热后加安水再炒到规定程度。前者适用于质地较坚实或吸蜜较少的药材,如黄茂、百合、麻黄、前胡等;后者适应…  相似文献   

6.
补药有治病和滋补气血之作用,有利于病后体弱之康复。对症服用补养药,有扶心祛疾作用。 应用广泛的药物黄芪,有生黄芪、炒黄芪、炙黄芪之分。生黄芪多用于固表、祛痰、利水等,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相似文献   

7.
正1.土豆蜜膏鲜土豆1000克,蜂蜜适量。将土豆洗净,用擦刮刀擦成细丝,捣烂,以洗净纱布绞汁,取土豆汁放在锅中先以大火,后以小火熬浓缩至稠黏时,加入蜂蜜,再熬至稠黏待冷装瓶即成。每日2次,每次1汤匙,空腹食用,常服有效。2.蜜饯鲜桑椹鲜桑椹500克,蜂蜜200克。将桑椹洗净,放在锅内,加蜂蜜,以小火  相似文献   

8.
不同炮制工艺对大黄中蒽醌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工艺和炮制时间对大黄中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和番泻苷A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黄分别用酒炙、酒炖、醋炙和炒炭等工艺炮制,用HPLC法测定各种炮制饮片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炮制工艺炮制一定时间:大黄素:酒炙〉酒炖〉生片〉醋炙〉炒炭;大黄素甲醚:酒炙〉生片〉醋炙〉酒炖〉炒炭;芦荟大黄素:生片〉炒炭〉酒炙〉酒炖〉醋炙;番泻苷A:生片〉醋炙〉酒炙〉酒炖〉炒炭。结论:应规范大黄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高效、简便的方法对蜜炙黄芪黄酮和皂苷部位进行分离,并探究二者对NO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Poly-Sery HLB固相萃取(Poly-Sery HLB SPE)法对蜜炙黄芪醇提物中的黄酮与皂苷部位进行分离,以UPLC/Q-TOF-MS对分离所得蜜炙黄芪黄酮和皂苷部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脂多糖体外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采用MTT法检测蜜炙黄芪黄酮和皂苷部位的细胞毒性作用,采用Griess法检测蜜炙黄芪黄酮和皂苷部位作用后炎症细胞内NO的表达水平. 结果 Poly-Sery HLB SPE能很好地富集与分离蜜炙黄芪黄酮和皂苷部位,使得二者相对质量分数达到96.59%、95.06%.蜜炙黄芪黄酮和皂苷部位对RAW264.7细胞NO分泌释放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炎症模型组的NO释放量为5.28 μmol/L,蜜炙黄芪黄酮和皂苷部位给药组的NO释放量分别为2.31 μmol/L与2.01 μmol/L. 结论 Poly-Sery HLB SPE法能高效分离蜜炙黄芪黄酮和皂苷部位;蜜炙黄芪黄酮和皂苷部位均能有效抑制炎症模型细胞NO的释放,推测具有抗感染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中药的蜜炙是一个重要而又常用的炮炙方法,药物在蜜炙后,其性味,功能和理化性质,都发生了某些变化。蜂蜜性味甘平,具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等作用。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补益脾气的药物,以发挥最大的疗效。本人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摸索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作一初探。一、药物饮片的准备需要蜜炙的饮片应过一次筛,视药物片型选择适合的筛子,除去灰末及碎片,使饮片大小一致,厚薄均匀,以便均匀地、充分地吸收辅料,以达火候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从优质蜂蜜的选择、蜜炙中药的临床功用、蜜炙中药潜在的风险3个方面,探讨了蜜炙中药的科学内涵,旨在使其在临床上得到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蜜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称为蜜炙法。它是中药炮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酒在蜜炙甘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草是常用中药之一 ,临床应用有生甘草与蜜炙甘草之分 ,其功效各有特点 ,生用甘草清热解毒 ,炙后性温 ,多用于补益中气 ,润肺止咳的作用。根据《江苏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甘草项下规定“10 0公斤甘草 ,加蜜 2 5公斤 ,用适量水稀释”。在临床上蜜炙甘草在储存条件不高的情况下易吸湿返潮 ,起霉变质。据此 ,笔者对蜜炙甘草炮制过程中进行改良 ,在同一储存条件下 ,观察饮片的霉变情况。炮制方法 取切片甘草 ,每 5kg甘草 ,用炼蜜 1.2 5kg ,黄酒 0 .2 5kg。用黄酒稀释炼蜜 ,淋于甘草片中 ,炒至金黄色 ,摊冷后以疏散不粘手为佳。霉变实验 …  相似文献   

14.
不同紫菀饮片中紫菀酮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紫菀饮片中紫菀酮的含量。方法:以紫菀酮为指标,建立了HPLC法的测定条件,并对生紫菀、蒸紫菀、炒紫菀、蜜紫菀、醋紫菀、酒紫菀中该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紫菀酮的含量大小依次为生紫菀>炒紫菀>蒸紫菀>醋紫菀>酒紫菀>蜜紫菀;以纯紫菀计,不同紫菀饮片中紫菀酮的含量大小依次为蜜紫菀>炒紫菀>生紫菀>醋紫菀>酒紫菀>蒸紫菀。结论:紫菀经过不同方法炮制所得各种紫菀饮片中紫菀酮的含量均较生品低;但以纯紫菀计,紫菀蜜炙后紫菀酮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进行黄芪及其蜜炙品的成分分析,并比较蜜炙前后主要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0.1%(体积分数)甲酸-乙腈-异丙醇体系梯度洗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应用Markerlynx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比较药材炮制前后成分变化。结果通过PCA分析,可以很好地区分蜜炙前后的黄芪药材,并鉴定了包括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汉黄芪素、3,9-二-O-甲基尼森香豌豆紫檀酚在内的8种蜜炙前后质量分数变化较大的化合物。结论借助UPLC的快速分离和Q-TOF-MS测定的精确分子量信息,结合PCA模式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黄芪药材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马兜铃蜜炙前后木兰碱的变化。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从马兜铃生品、蜜炙品中提取木兰碱,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测定木兰碱的含量。结果:马兜铃生品及蜜炙品中木兰碱的含量分别为10.44%和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马兜铃蜜炙后,木兰碱含量显著降低,仅为生品的1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黄芪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炒黄芪、酒黄芪、生黄芪三种不同的炮制方法,炮制完后,提取不同炮制方法下黄芪黄酮类、糖类成分,比较炒黄芪、酒黄芪、生黄芪三种炮制方法的黄酮类、糖类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酒黄芪毛蕊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生黄芪、炒黄芪(P<0.05),酒黄芪、生黄芪芒柄花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炒黄芪(P<0.05)。酒黄芪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含量显著高于生黄芪、炒黄芪(P<0.05),酒黄芪、生黄芪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含量均显著高于炒黄芪(P<0.05)。炒黄芪、酒黄芪水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生黄芪(P<0.05),炒黄芪还原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酒黄芪、生黄芪(P<0.05),炒黄芪、酒黄芪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生黄芪(P<0.05)。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黄芪的黄酮类及糖类成分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酒黄芪的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炒黄芪的糖类成分含量较高,因此,须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延胡索4种炮制品镇痛镇静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延胡索,为罂粟科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W·T·Wang)的干燥块茎。历代医家认为:“延胡索理一身上下诸痛”〔1〕,“上部酒炒用,中部醋炒用,下部盐水炒”〔2〕。本实验对延胡索生片、醋炙、酒炙、盐炙4种炮制品镇痛、镇静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甘草为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其性平味甘,能缓和方药中寒热药物的过偏之性。从中医辩证用药及中药炮制理论出发,使用甘草“生熟有别”,生用清热泻火见长,蜜炙则补脾益气。按药典炙法炮制的甘草制品,(下称蜜炙品),存在易吸潮、发粘、霉坏,贮藏期限短。笔者对传统的甘草蜜酒炙进行了实验观察(以下称蜜酒炙),结果发现,蜜酒炙品在  相似文献   

20.
黄芪为临床常用中药,入药的黄芪分为生用或蜜炙用,蜜炙后能增强其补养和润肺作用。黄芪性味甘温,归肺脾二经。功能为补气,升阳固表,排脓生肌,利水等,临床常用于气血亏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水肿,痈疽日久不愈或溃厉久不生机收口等症。 临床上用治以上疾病,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作煎剂口服,黄芪作为方剂中的主药所起的作用是独特的,如与当归配伍治疗气血亏虚的补血汤;治中气下陷的补血气汤;治表虚自汗的五屏风散;治水肿的防已黄芪汤;治中风后遗症的补阳还伍汤等。黄芪均作为主药,用量均是其他药药量的几倍。现撷取两例重用黄芪的病例,供同道参考。1用于中气下陷之脱肛 患者陈某,男,62岁,1996年12月9日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