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检测Runx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Runx3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宫颈癌组织、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20例因良性病变切除子宫的正常宫颈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结果Runx3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癌组织中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68.6%及93.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蛋白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组织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大小及临床分期无关;Runx3蛋白表达阳性者的生存率高于表达阴性者的生存率(P〈0.05)。结论Runx3蛋白的低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KISS-1及P16NK4A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ISS-1和P16NK4A在正常宫颈粘膜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粘膜上皮、4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40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KISS—1及P16NK4A的表达。结果KISS-1和P16NK4A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粘膜上皮、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0%、62.5%、29.7%和10.0%、65.0%、87.5%;KISS—1蛋白的失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NK4A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子宫颈鳞癌组织中KISS-1和P16NK4A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KISS-1的低表达和P16NK4A过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两者的表达负相关,联合检测KISS-1和P16NK4A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oTOR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的相关性和mTORsiRNA对宫颈癌细胞Hela中mTOR、4EBPl表达及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RNAi技术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处理前后Hela细胞中mTOR、4EBPl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Boydenchamber体外侵袭实验,了解mTORsiRNA对Hela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mTOR蛋白在3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0例CIN组织和4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11/30)、55.0%(11/20)和71.1%(32/45),正常宫颈组和CIN组与宫颈鳞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浓度的mTORsiRNA分别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24h、48h、72h,各组与各对照组相比,mTOR、4EBPl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染mTORsiRNA的Hale细胞,穿越Matrigel的细胞数比各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OR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mTORsiRNA可下调宫颈癌Hela细胞中mTOR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27KiP1蛋白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癌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67例宫颈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P27KiP1在宫颈癌中蛋白高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其蛋白高表达率也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或P<0.01)。P27KiP1蛋白高表达率与宫颈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但其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P27KiP1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宫颈癌(CC)、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16^INK4A蛋白在60例宫颈癌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96.7%,在6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88.3%,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无阳性表达,三组相比较,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阳性率虽较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结论 P16INK4A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中存在过度表达,可作为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P16INK4A蛋白可能成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Survivin、PTEN和PC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这些因子表达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早期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PTEN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早期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PTEN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PCNA在早期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Survivin和PTEN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PTEN和PCNA可能在宫颈癌细胞的凋亡和增殖中发挥协同作用。Survivin和PTEN异常表达作为一种潜在的预测宫颈上皮内瘤皮(CIN)转归的指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素文  朱宝申  孙丽娟  郝惠英 《河北医药》2009,31(14):1743-1744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76例宫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及宫颈炎组织及19宫颈上皮瘤样变(CIN)的宫颈组织中的survivin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2.37%,宫颈上皮瘤样变(CIN)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26.32%,慢性宫颈炎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5.00%,三者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可以作用预后不主的重要指标,也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Wnt-1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宫颈病变组织(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的患者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63例,宫颈鳞癌患者51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或其他治疗。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Wnt-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病变组Wnt-1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nt-1表达高度病变组高于低度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宫颈鳞癌组高于低度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宫颈鳞癌组高于高度病变组(P=0.039)。结论Wnt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员Wnt-1蛋白的过高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孟亚丽  张霞  郑燕  王立芹  朱振龙  张红真 《河北医药》2011,33(14):2088-208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nonmetastatic protein 23 homologue 1)的表达,试图阐明nm23-H1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CINⅠ、CINⅡ、CINⅢ各2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0例中nm23-H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nm23-H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m23-H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及CINⅡ(P〈0.05),CINⅢ中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减少,但与宫颈鳞状上皮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状上皮癌中nm23-H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FIGO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nm23-H1蛋白的低表达是宫颈癌的一个高危因素,对判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是一项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基因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患者的手术标本为研究对象,实验组60份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依据CIN的级别分成3组,对照组40份标本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分成阳性组(宫颈癌)和阴性组(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分析5组间的p53阳性表达率。结果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的p53蛋白表达率为0,而宫颈癌p53蛋白表达率为40%,且CIN分级越高,p53阳性表达率也越高,且十++的概率也越高;宫颈癌的细胞分级越高,p53蛋白表达率也越高,即癌细胞的分化率越差,p53蛋白表达率越高,CINI与CINⅡ、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蛋白表达与CI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仅和VEGF在11例正常宫颈组织,32例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和48例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特点及相关性.结果:HIF-1α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0%,15.6%(5/32)和47.9%(23/48),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0%,21.9%(7/32)和54.2%(26/48),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分化鳞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鳞癌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鳞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鳞癌组织(P<0.05).鳞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明显关系(P<0.05).结论:HIF-1α、VEGF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IF-1α可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及其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MMP3与TIMP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子(MMP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学S-P法检测46例宫颈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0例宫颈良性病变上皮组织中MMP3及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MP3表达水平高于CIN及宫颈良性病变上皮(P〈0.05),而TIMP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IN及宫颈良性病变上皮(P〈0.05);MMP3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MMP3与TIMP2的表达程度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的比例失衡可能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杜建层  王秋菊  冯艳萍 《河北医药》2011,33(21):3227-3228
目的探讨CD44v6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宫颈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宫颈癌组织35例(其中有淋巴转移者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组织3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的表达水平。结果CIMv6在宫颈癌、CIN及正常宫颈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9%、46.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有淋巴转移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96.0%)高于无淋巴转移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M4v6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子宫颈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了解其与宫颈癌的发生、转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染色法,检测0steopontin在30例正常宫颈组织、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72例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结果0steopontin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和宫颈浸润性鳞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3/30)、38.75%(31/80)和59.72%(43/72),有显著性差异,且呈上升趋势(P〈0.05)。在组织学分级方面,Osteopontin在高、中、低分化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89%(7/18)、59.46%(22/37)和93.3%(14/15),X^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0steopont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在浸润深度方面,Osteopontin在≤1/2肌层和〉1/2肌层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9/6(22/50)和95.45%(21/22),存在显著差异(P〈0.05)。Osteopontin在临床I期和≥Ⅱ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30/58)和92.9%(13/14),有显著性差异(P〈0.05)。Osteopontin在宫颈癌组织中无淋巴转移和有淋巴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68%(35/64)和100%(8/8),也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steopontin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组织分化、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成为今后判断宫颈癌预后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RM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5例宫颈癌组织、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RRM1 mRNA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RM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和CIN组织(P〈0.05)。宫颈癌组织中RRM1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相关,随着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RRM1的表达增强(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RM1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宫颈癌新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对30例宫颈癌和15例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以吸光度(A)值判断端粒酶活性,同时检测20例正常宫颈上皮的端粒酶活性作为对照。结果:宫颈癌、宫颈上皮内肿瘤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3.3%、26.7%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颈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肿瘤(P<0.01)。结论:端粒酶的表达及其活性的进行性增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熊娟 《安徽医药》2015,(4):682-685
目的:探讨CDK8(cyclin-dependent kinase 8)、KAI1蛋白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K8、KAI1蛋白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110例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组织、36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CDK8、KAI1表达的差异;检测36例宫颈癌组织中CDK8、KAI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K8、KAI1与宫颈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统计相关资料随访患者复发及预后情况。结果随着病情发展,CDK8在正常组织、CIN低度病变组织、CIN高度病变组织、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递增的趋势( P<0.05),CDK8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36例宫颈癌患者随访后,临床Ⅰ、Ⅱ、Ⅲ期死亡率分别为13.33%、20.08%、37.50%,淋巴结转移死亡率(46.67%)显著大于淋巴结无转移(19.05%),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CDK8表达增强,死亡率增大,CDK8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有直接关系;KAI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Ⅱ、Ⅲ组织、宫颈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68.00%、53.00%、40.00%、16.67%;KAI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年龄、组织分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表明KAI1尚未发现与宫颈癌预后相关。结论 CDK8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有直接关系,可作为宫颈癌预后的一项指标,而KAI1蛋白的表达尚未发现与宫颈癌预后相关,需后续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18.
郑洪  侯文  胡琼 《贵州医药》2003,27(2):105-107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中凋亡凋控因子Survivin和Caspase 3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 P法 )检测 4 0例宫颈癌及 1 0例正常宫颈组织以及 1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Survivin和Caspase 3表达水平 ,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和Caspase 3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均有表达 ,表达率分别为 4 0 %和 5 0 % ;且Survivin和Caspase 3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 (P <0 0 5 )。Survivin在 72 5 % (2 9/ 4 0 )的宫颈癌中表达 ,且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P <0 0 5 )。Survivin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Survivin在Ⅱb和Ⅲ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均是不同的 (P <0 0 5 )。结论Survivin和Caspase 3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水平增加 ;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发生在宫颈癌恶性转化的早期 ;Survivin的表达与瘤细胞分化有关 ;并且其高表达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wist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30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组织及70例前列腺癌组织Twist、HIF-1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Twist、HIF-1α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上皮内瘤变组织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3%、61.4%和16.7%、40.0%、64.3%,Twist、HIF-1α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wist、HIF-1α在相同前列腺病变组织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wist及HIF-1α的表达均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临床分期及骨转移相关(P〈0.01,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③Twist、HIF-1α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1)。结论 Twist、HIF-1α在前列腺癌发生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检测两者的表达将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RRM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RM1蛋白在80例宫颈癌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RM1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宫颈癌组织中RRM1的表达(93.7%,75/80)明显高于宫颈内瘤变(46.7%,14/30)和正常宫颈组织(10.0%,2/20),且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则RRM1的阳性率越高,表达强度越强(P<0.01);RRM1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无关(P>0.05);不同组织类型的宫颈癌RRM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1的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RRM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的高低有关。RRM1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宫颈癌新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