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燥方法对南美白对虾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热风干燥、冷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3种干燥方法对南美白对虾色泽、虾青素含量、组织结构、质构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干燥后L*下降,其大小依次为微波真空干燥冷风干燥热风干燥;虾青素含量降低,微波真空干燥产品虾青素含量最高,为77.5μg/g;热风干燥后肌纤维断裂严重,而冷风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产品肌纤维结构较为完整;干燥后南美白对虾硬度、胶着性、咀嚼性提高,其中微波真空干燥产品增加最为显著;感官方面,微波真空干燥产品口感风味更好。综合来看,微波真空干燥方法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南美白对虾新型干燥方法,提高干燥速率,改善干制品品质,本研究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MSWID)技术,分析了其温度(50,60,70 ℃)对南美白对虾干燥特性、水分活度、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干燥活化能、色泽、质构、虾青素含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用5种常见的干燥模型对干燥曲线进行拟合,并以热风干燥(HAD)为对照。结果表明:随MSWID温度的升高,南美白对虾的干燥时间缩短,干燥速率加快。MSWID在70 ℃时干燥速率最快,但对南美白对虾的肌纤维破坏严重。60 ℃时,MSWID比HAD时间缩短2 h。MSWID的总色差ΔE(7.8870±1.6468)与熟化后的样品差异最小,硬度〔(46.9833 ± 2.4373) N〕较好,弹性〔(2.2067±0.1172) mm〕适中。南美白对虾干燥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Weibull模型拟合度最高(R2>0.9977),可以较好的描述和预测南美白对虾MSWID过程。南美白对虾MSWID 60 ℃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为2.8929×10-9 m2/s,高于HAD 60 ℃条件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2.3535×10-9 m2/s。综合考虑南美白对虾的干燥效率和干制品品质,60 ℃是南美白对虾MSWID的最佳温度,此时南美白对虾干燥时间为12 h,活化能为36.4332 kJ/mol,虾青素含量为(42.0933 ± 0.66214) μg/g。本研究结果可为南美白对虾干燥工艺的改善和提高干制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不同烹饪方式(蒸制、煮制、油炸)对脆肉鲩鱼肉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烹饪方式对脆肉鲩鱼肉品质的影响较大,煮制方式蒸煮损失率最少;油炸方式蒸煮损失率最大,水分含量最低,灰分、脂肪、粗蛋白含量最高。经过加热后,脆肉鲩鱼肉中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大,其中煮制的样品中丙二醛的含量最高,油炸方式最低。不同烹调方式没有改变脆肉鲩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但经过不同方式烹调后,鱼肉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大,其中经油炸烹调的鱼肉中氨基酸含量最大。脆肉鲩鱼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蒸制鱼肉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其含量为48.46%,其次为油炸,为46.48%;煮制鱼肉油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其含量为36.36%。不同烹饪方式对脆肉鲩鱼肉营养品质有一定的影响,这为脆肉鲩的烹饪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荞麦蛋白营养与氨基酸的综合利用价值,采用3种熟化方式处理甜荞,在测定熟化前后荞麦蛋白等电点及电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对熟化前后荞麦蛋白进行分析,采用茚三酮柱后衍生离子交换色谱仪法对氨基酸组成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未加工荞麦蛋白质量分数为12.30%,蒸制后荞麦蛋白质量分数为11.5%,炒制后荞麦蛋白质量分数9.70%,煮制后荞麦蛋白质量分数最高,为14.80%。不同熟化方式的氨基酸总量差异不大,3种熟化方式中均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炒制后氨基酸的总量最高,为10.30 g/100 g,煮制后最低,含量为9.43 g/100 g;蒸制、炒制后除Tyr外,剩余氨基酸含量均升高;煮制后,Thr、Ser、Gly、Ala及Lle含量均没有发生变化,Val、Met、Tyr、Lys、His、及Arg含量均降低。熟化方式对荞麦蛋白及氨基酸含量影响的研究可为荞麦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更好的盐水鹅产品的加热方式,本实验以浙东盐水鹅为原料,比较了三种加热方法(微波、蒸、煮)对盐水鹅产品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分含量、pH、剪切力、色差),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产品的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显著(p<0.05)降低产品的水分含量,仅为44.35%,煮制的盐水鹅水分含量最高,为68.62%,蒸制的盐水鹅剪切力值最小,为14.54 N,嫩度最好。煮制和微波处理所得产品的pH没有显著差异。就L*值而言,经煮制后均最高,高达50.39,蒸制和微波加热过程会较完整地保留鹅肉表面的光泽。同时,蒸制的盐水鹅风味最好,煮制的次之,微波的最低,蒸制的盐水鹅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达到42种,烃类和酯类含量相对较高,而经煮制的盐水鹅产品中醇类和醛类较多。经煮制处理的盐水鹅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71.02%和52.13%;微波处理产品的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0.86%和19.93%。综合来看,煮制条件下盐水鹅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和更好的营养价值,这些结果为盐水鹅产品加热方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南美白对虾即食虾仁加工工艺和贮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宏博  薛勇  宿玮  薛长湖 《食品科学》2012,33(4):257-261
为了获得贮藏期长的即食南美白对虾制品,对其关键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贮藏过程中质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虾青素含量、TBA值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测定。经蒸汽蒸制加工,腌渍调味,115℃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的虾仁,40℃条件可贮藏30d以上。贮藏过程中虾仁质构下降明显,其质构变化与蛋白质的降解、肌纤维的结构破坏有关,脂肪的氧化引起虾青素的降解和虾仁色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预制鲍鱼为研究对象,考察熟化方式(沸水煮制、蒸制、微波、真空隔水煮制)对其质量损失 率、持水率、营养成分、质构特性、色泽及水分分布的影响,探究较适宜的加工方式。结果表明:蒸制、微波和真 空隔水煮制样品质量损失率较低,持水力较高,与沸水煮制差异显著(P<0.05);蒸制样品蛋白质量分数和水分含 量较高,为76.54%(干基)和78.90%;相比新鲜鲍鱼,蒸制和沸水煮制样品氨基酸种类齐全。熟化加工会造成鲍鱼肌 肉质构特性的变化,蒸制、微波和真空隔水煮制样品的嫩度、弹性均优于沸水煮制样品,且差异显著(P<0.05)。 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表明4 种熟化方式下的鲍鱼不易流动水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90%以上,不易流动水变化与持水力 结果变化一致。感官评定结果与各项指标趋势基本一致。综合以上结果,蒸制是鲍鱼较适宜的熟化方式。  相似文献   

8.
超高压处理对南美白对虾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以菌落总数、多酚氧化酶活性、损失率、质构(硬度、弹性)和虾青素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高压压力和保压时间的增加,超高压对于微生物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钝化效果逐渐增大,超过350 MPa/10 min超高压处理能有效钝化多酚氧化酶活性,但超高压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较差, 550 MPa/20 min超高压处理不能完全灭活微生物;超高压处理后对虾的失重率较低(3.5%);超高压处理后对虾硬度增加,弹性降低,虾青素含量增加。超高压处理后的对虾更适合冷冻保藏。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烹饪方式对中华绒螯蟹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冷水蒸制、冷水煮制、热水蒸制、热水煮制4种熟制方式对中华绒螯蟹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及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同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热水处理组肌肉和性腺中游离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头胸甲中的虾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冷水处理组(P0.05);感官评定结果显示4种烹饪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红度、甜味影响显著(P0.05),其中热水熟制组性腺较甜,冷水蒸制组性腺和肝胰腺较红,总体上热水蒸制组得分最高。热水蒸制是烹饪中华绒螯蟹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多酚氧化酶相对酶活力、水分含量、持水力、虾青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提取率、色差、质构、感官评分和扫描电镜等为指标,研究不同煮制工艺(柠檬酸质量浓度和煮制时间)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质量浓度的提高,虾头中多酚氧化酶完全失活的时间逐渐缩短,但柠檬酸质量浓度过高不利于虾体口感,故确定其最优质量浓度为4 g/L。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虾体中水分含量和持水力均逐渐下降,虾青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总蛋白含量不断下降,其中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在煮制2 min时已大部分变性。煮制过程中,虾体L*值和a*值先升后降,b*值不断上升,硬度、内聚性和咀嚼性不断升高,弹性不断下降。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煮制4 min对虾各个单项评分最高,其感官总评分最高。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煮制过程中对虾肌纤维因受热逐渐发生变性,导致其整齐度下降、纤缝隙增大、维断裂程度加剧。综合上述指标,确定最佳煮制时间为4 min。本研究成果可为虾类制品生产企业完善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食用虾中虾青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和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雅馨  惠伯棣  李阳 《食品科学》2007,28(8):389-392
虾青素的抗氧化能力高于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角黄质、VC和VE,其防止大鼠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功效是VE的100~500倍。本研究针对从北京市场购买的五种食用虾,应用UV-VIS和C30-PDA-HPLC的检测方法,对其中虾青素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五种虾的虾壳中,虾青素单体和酯含量较高,虾肉中的含量相对较少。在价格昂贵的澳洲龙虾肉中未检出虾青素,而南美白对虾肉中的虾青素含量较高。常见虾的壳呈暗蓝色或青灰色,但有些龙虾的壳(部分或全部)呈现橘红色,其着色物质的组成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保健食品中虾青素含量的分析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油状形态和粉末状形态样品来源的保健食品,样品经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溶液(1:3)提取、NaOH甲醇溶液皂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检测。分别测定其中虾青素的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和重复性。结果 全反式虾青素在0.25μg//mL到12.7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606ng,定量限为2.02ng。油状形态样品虾青素的精密度为2.4%、回收率为95.8%。粉末形态样品虾青素的精密度为2.0%、回收率为96.2%。在21.8mmol/L 以下浓度范围内NaOH不会造成虾青素的降解。结论 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溶液提取、NaOH皂化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保健食品中虾青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驼肉品质及其所含有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以3~5岁龄阿拉善双峰驼后腿肉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蒸制、煮制、煎制和微波加热处理后测定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及有害物质指标,并对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食用品质方面:蒸制、煮制处理后驼肉制品pH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加工处理后剪切力无显著差异(P>0.05);4种加工处理驼肉制品的L*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营养品质方面:蒸制处理的水分含量(57.45%)、蛋白质含量(39.50 g/100g)、总氨基酸含量(36.90%)、必需氨基酸含量(15.17%)、饱和脂肪酸含量(49.67%)均较高、脂肪含量较低(2.90 g/100g)。在有害物质方面:煎制加热处理后亚硝酸盐残留量最高(18.31 mg/kg),并且检测到苯并(a)芘含量为0.136 mg/g。相关性分析显示,食用品质与营养品质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蒸制和煮制是较适宜的具有健康品质的热加工方式,可以更好地保存驼肉营养价值,降低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4.
对比明火蒸锅与电蒸箱两种蒸制工具对太湖蟹感官评定及营养价值的影响。通过失重率、水分和感官3个过程指标,确定电蒸箱和明火蒸锅蒸制太湖蟹的感官最佳时间;比较了两种蒸制方式的最佳条件下,太湖蟹蟹肉和蟹黄/膏的基本营养成分、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和功能性成分。结果表明:两种蒸制方式下的太湖蟹的失重率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可食部的水分逐渐下降;电蒸箱和明火蒸锅蒸制的最佳感官时间分别为25,20min,在该条件下,电蒸箱蒸制蟹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维生素含量均高于明火蒸锅蒸制;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也优于明火蒸锅蒸制;电蒸箱蒸制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明火蒸锅,且DHA(C_(22:6))和虾青素含量均为明火蒸锅的2倍以上。该研究对日常烹调和企业生产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别采用微波、蒸制、煮制和烘焙对藜麦分离蛋白(QPI)进行热处理,并评价处理前后QPI氨基酸组成、体外消化特性和生理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蒸制、煮制和烘焙处理分别使QPI中必需氨基酸总量降低了2.93%、8.68%和1.91%(p<0.05),同时改变了QPI中氨基酸的组成及评分;微波和煮制处理后QPI最终消化率分别提高至77.10%和82.86%(p<0.05);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各组QPI消化产物均展现出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微波处理组样品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42.71%)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最强(34.90%); QPI消化产物能够促进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对葡萄糖的摄取,蒸制、煮制和烘焙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效果(p<0.05)。该研究为藜麦蛋白质的加工和功能性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旨在促进藜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孔凡美  张小村 《食品工业》2022,(11):175-179
为探究5种烹饪方式(煮制、蒸制、微波煮、炒制和炸制)对面制品锌含量及营养特性的影响,文章以面条为例,测定了济麦22和济麦70所制生鲜面在不同烹饪方式后的锌含量、植酸含量、植酸/锌摩尔比、蛋白质二级结构和淀粉二级结构。结果表明:5种烹饪方式均能显著降低面条锌含量、植酸含量、植酸锌/锌摩尔比。蒸制处理后面条锌含量损失最小,济麦70面条蒸制前后锌含量仅损失0.3%;炸制处理能有效降低植酸含量,济麦22面条炸制前后植酸含量降低幅度高达84.38%;炸制处理能有效降低植酸/锌摩尔比,济麦70面条炸制前后植酸/锌摩尔比降低了80.35%。蒸制有利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稳定,且淀粉有序度没有显著降低。可见,面条蒸制处理后综合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摸索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最优条件,研究光照强度、NaNO_3和NaCl浓度对雨生红球藻光合作用和积累虾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处理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 0.05);试验第24天,光照强度为236μmol/m~2/s的试验组微藻积累虾青素达最高值9.01 mg/L;NaCl浓度为10 g/L和12.5 g/L时雨生红球藻Fv/Fm和有效光能转化效率值(Yield)均低于对照组,而NaCl浓度为5 g/L时微藻Fv/Fm和Yield值均高于对照组,NaCl浓度为5、7.5、10 g/L时微藻积累虾青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 0.05),试验第24天,NaCl浓度为7.5 g/L时,微藻积累虾青素含量达到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34.4%;NaNO_3浓度为0、0.032、0.065 g/L时,雨生红球藻Fv/Fm整体呈先上升后缓慢降低的趋势,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在氮胁迫处理条件下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含量逐渐升高,试验第22天后细胞内虾青素水平渐趋稳定,当NaNO_3浓度为0时细胞内虾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 0.05)。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热处理方式的小米蛋白质的消化情况,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外模拟消化法测定蒸制、煮制、挤压处理并经淀粉酶解的小米蛋白消化率。对从小米生粉中提取的醇溶蛋白蒸制、煮制的蛋白消化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120 min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蒸制、煮制和挤压处理的小米的体外蛋白消化率分别较未处理小米降低了31.00%,17.15%和11.02%。蒸煮的醇溶蛋白消化率也分别降低了35.57%和28.63%。蒸煮对小麦蛋白的消化率有不利影响,挤压处理优于蒸煮处理。蒸煮处理降低小麦蛋白体外消化率可能与醇溶蛋白消化率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考察温泉蛋、溏心蛋、全熟蛋、煎蛋四种热处理方式对虾青素强化鸡蛋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构建体外消化模型对其消化特性进行分析,包括脂肪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分子量分布情况及虾青素的生物保留率和生物可给率。研究发现热处理会导致虾青素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其中温泉蛋中虾青素的保留率最高,达97.21%,相比较鲜蛋,水煮蛋可以提高虾青素强化鸡蛋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其中溏心蛋和温泉蛋最容易被消化,而煎蛋反而造成消化率下降。凝胶电泳图结果表明溏心蛋和温泉蛋消化完后的蛋白大分子段分布减少,证实这两种热处理方式的鸡蛋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消化率。热处理对虾青素的生物保留率并无显著影响,为48.76%~49.47%;但水煮蛋有利于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可给率,其中溏心蛋和温泉蛋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的生物可给率,分别达48.76%和47.7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溏心虾青素强化鸡蛋可作为补充天然虾青素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探讨煮制、蒸制和微波3 种预熟制处理的加入对油炸猪肉丸品质的影响。以直接160 ℃油炸6 min的猪肉丸为对照,测定经过煮制、蒸制和微波预熟制加热处理10 min后160 ℃油炸2 min的猪肉丸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煮制和微波预熟制显著影响油炸猪肉丸的色泽(P<0.05),蒸制处理对肉丸色泽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预熟制处理对油炸猪肉丸的弹性和内聚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微波预熟制后油炸猪肉丸的含水率和脂肪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煮制后油炸的猪肉丸含水率和脂肪含量均显著上升 (P<0.05),蒸制后油炸的猪肉丸含水率和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经感官评定,煮制后油炸猪肉丸感官评分显著降低(P<0.05),蒸制和微波预熟制对油炸肉丸感官评分无显著影响(P>0.05)。微波预熟制可用于生产低脂肪含量油炸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