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部不同病理基础空洞及肺结节内透亮影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有明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CT表现为空洞及肺结节内透亮影患者的资料,分析不同病理基础肺空洞的CT特征、位置和部位、CT测量结果;良性肺结节与恶性肺结节内透亮影的CT表现。结果 (1)肺脓肿、肺结核及肺癌空洞的CT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中内壁多表现为结节或不规则,同时外壁多表现为分叶毛糙;肺癌组多无内容物;肺脓肿组中周围肺野多表现为渗出影。(2)肺脓肿、肺结核及肺癌空洞的位置和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脓肿、肺结核及肺癌空洞CT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良性肺结节与恶性肺结节内透亮影中点状透亮影、条线状透亮影、空洞影的CT影像学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不规则透亮影、多点状透影的CT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节内透亮影可以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病灶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典型肺脓肿CT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临床上对不典型肺脓肿的诊断率。方法由我院影像科专业医师对我院收治的30例不典型肺脓肿患者行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可分为三类:急性(9例)、慢性(11例)和血行性肺脓肿(10例);根据肺脓肿的发展阶段的影像特征可划分为两种(肿块、肺炎型);CT征像:常规不典型肺脓肿影像征象表示为边界清晰,空洞壁光滑完整;肿块型影像征像表示为病灶四周有细长毛刺征、棘突征和浅分叶征,淋巴结增大或钙化,周围肺野清晰,肺炎型影像征像表示为边缘模糊,存在粗条索状影,在本次扫描中肺炎型在周围局部渗出性病灶和胸膜厚度增加粘连多见。结论脓腔是否存在和病灶的周围出现渗出性变化是对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CT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层CT(multi-slice CT,MSCT)在薄壁空洞肺结核与薄壁囊腔类肺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6例薄壁空洞肺结核患者与38例薄壁囊腔类肺癌患者,分别纳入结核组与肺癌组,对2组临床资料与MSCT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2组CT动态随访情况。结果肺癌组平均年龄高于结核组(P0.05);肺结核组含气腔隙壁厚大于肺癌组(P0.05);形态学分型中,肺癌组Ⅳ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结核组(P0.05),结核组Ⅲ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肺癌组(P0.05);肺癌组磨玻璃征、蜂窝征、边缘分叶征与短毛刺征、瘤肺界面清晰毛糙、腔内壁不光整、内部结构分隔、壁结节、血管穿行、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所占比例高于结核组(P0.05),结核组含气腔隙单囊、卫星灶所占比例高于肺癌组(P0.05);肺癌组随访发现囊壁不规则增厚及壁结节增大,结核组发现空洞缩小。结论薄壁空洞肺结核与薄壁囊腔类肺癌在MSCT上含气腔隙壁厚、形态学分型、磨玻璃征、蜂窝征、边缘分叶征与短毛刺征、瘤肺界面表现、含气腔隙数目、腔内壁光整程度、内部结构、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卫星灶等方面存在差异,分析以上征象有助于二者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继发于陈旧性肺结核的空洞性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继发于陈旧性肺结核的空洞性肺曲霉菌病患者胸部CT检查资料.观察空洞内曲霉菌的CT表现.结果 98例共104个病灶.1、其中含球病灶43个,非含球病灶61个;两组对比,含球病灶中简单空洞(26个)、钙化(27个)较为多见(P<0.05);非含球病灶中复杂空洞(46个),胸膜增厚(2 3个),CTA发现病灶血管增粗增多迂曲(12个)较为多见(P<0.05).2、空洞内曲霉菌CT表现分为典型曲菌球、附壁结节、空洞壁增厚、部分软组织填充、软组织完全填充五类,其中以空洞内见“部分软组织填充征象”最多见,占56.7%(59/104).结论 空洞性肺曲霉菌的CT征象是多种多样的,需结合曲霉菌不同阶段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综合考虑,才能提高陈旧性肺结核继发空洞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宾精文 《当代医学》2010,16(13):51-52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腺鳞癌的CT征象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肺部病灶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腺鳞癌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53例周围型肺腺鳞癌患者CT主要征象有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棘状突起、空泡征等;其中9例误诊为肺脓肿。结论肺腺鳞癌以男性好发,以周围型为主,发病年轻化趋势较明显,分析肺腺鳞癌的临床特征及CT征象,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肺部常见空洞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本院4年来诊断明确的单发空洞性病变70例的胸部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结核36例,肺癌14例,肺脓肿18例,肺转移瘤1例,真菌感染1例。肺结核空洞内缘多较光滑,密度普遍较高,周围卫星灶常见;肺癌多表现为病灶外形分叶,壁厚、内缘凹凸不平,壁结节、毛刺、胸膜凹陷、血管集束等恶性征象;肺脓肿空洞内缘多较光滑,可见液平面,洞壁厚,外缘模糊。结论:肺内单发空洞病变的大小、洞壁的厚度、空洞内外缘的表现、洞内及周围的异常形态等,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洞型肺癌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25例空洞型肺癌的临床与CT表现,观察病灶分布、空洞壁及周围的特点、是否有壁结节等。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3例同时行增强检查。结果病变均位于肺周围部,即所谓周围型肺癌;其中,右上叶6例,左上叶3例,右中叶1例,右下叶8例,左下叶7例,薄壁空洞10例,厚壁空洞15例,厚壁空洞伴壁内结节7例;被误诊为肺结核16例,占64%,肺脓肿9例,占36%。结论空洞型肺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进一步提高对本型肺癌的全面认识和诊断水平,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T诊断单发肺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咸宁市结核病防治院经病理与临床证实的50例单发肺结核性空洞患者、48例肺癌性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检查,对比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肺结核性空洞主要表现为厚壁且厚度均匀,周围有卫星灶,癌性空洞多表现为薄壁,内缘凹凸不平,可见壁结节,分叶与胸膜凹陷征;肺癌性空洞者空洞部位为肺下叶、空洞呈偏心性、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壁结节、薄壁空洞、胸膜牵拉比例高于单发肺结核性空洞(P<0.05),而周围卫星灶、钙化率低于单发肺结核性空洞(P<0.05),两组空洞平均直径、壁CT强化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肺结核空洞与癌性空洞均有一定价值,可依据空洞部位、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壁厚度、胸膜牵拉、卫星灶等征象对两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部癌性空洞和其他空洞的CT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要点,提高各种疾病空洞的诊断率.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81例伴有空洞的肺疾病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空洞发生的部位、大小、内容物、壁厚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81例患者中,肺癌、肺结核、肺脓肿、干酪性肺结核、肺霉菌感染和肺囊肿的空洞位于病灶中心的比例分别为23.8%(10/42)、73.6%(14/19)、25%(2/8)、20%(1/5)、100%(5/5)和50%(1/2);肺癌和肺结核空洞位置偏心的比率分别为76.2%和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空洞部位上叶以干酪性肺炎为最高,为80%,肺癌和肺脓肿部位下叶的比率分别为69.0%和1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洞平均直径的测量结果:肺癌和干酪性肺炎两者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与其他类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壁CT强化幅度结果:肺癌与肺脓肿、肺癌与肺霉菌感染CT幅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与其他类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壁平均厚度结果:肺癌、肺结核和肺脓肿的空洞壁平均厚度均比较高.肺癌与肺结核、肺脓肿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部空洞性病变的发生部位、空洞壁的厚度及形态对鉴别伴肺癌空洞与其他肺疾病空洞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为肺癌且影像资料齐全的孤立性肺结节.CT资料着重观察:病灶的形态、边缘征象、内部征象、邻近结构改变及强化特性,并比较各病理类型的特征表现及随访变化.结果:100例恶性SPN中病灶呈类圆形占96%;边缘清楚占95%;分叶或脐凹征显示率达74%;毛刺占76%(长毛刺:19%,短毛刺:65%;二者同时存在8%);棘状突起占26%;含气支气管征占20%;空泡征达13%;空洞占13%(均为不规则厚壁、偏心空洞);血管纠集征占23%;胸膜凹陷征占43%;局限胸膜黏连、增厚占16%.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空泡征、含气支气管征、晕征显示率高于非细支气管肺癌(NBAC)(P<0.05).鳞癌空洞显示率高于其他恶性结节(P<0.05).鳞癌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率比非鳞癌结节不均匀强化率高(P<0.05).结论:在螺旋CT扫描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可出现多种征象,其中分叶征和毛刺征的诊断价值较高.根据结节的各种征象和强化方式,结合各种CT检查技术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磨玻璃密度肺结节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于我院行CT检查有磨玻璃密度肺结节的86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边缘、内部结构特点、周围结构特点等。结果 86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纯磨玻璃肺结节35例,混杂磨玻璃肺结节51例,肺癌或癌前病变占比65.12%(56/86),良性病变占比34.88%(30/86);良性病变中边界模糊病例显著高于肺癌或癌前病变,边界清晰毛糙状病例、病灶边缘分叶、毛刺病例显著低于肺癌或癌前病变,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病例显著低于肺癌或癌前病变,小叶间隔增厚病例显著高于肺癌或癌前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恶性病变在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光滑、支气管充气征、含气腔隙等CT征像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恶性磨玻璃结节病灶在病灶边界,边缘、周围结构上有一定差异性,或能为良恶性磨玻璃密度肺结节的诊断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肺部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诊断和鉴别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或穿刺活检及综合资料确诊为韦格纳肉芽肿的20例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对误诊原因进行总结.结果 20例患者影像学资料提示患者双肺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病变,肺门支气管血管束变粗,肺间隔有不同程度的间质型病变,当患者肺部出现炎性浸润时,两肺之间可出现片状、斑片状模糊阴影,CT密度相差较大.肺部影像学结果显示不规则、多毛刺及肿块型结节或球形病灶,球形病灶内可见厚壁或薄壁的空洞.螺旋CT扫描正确诊断15例,其中1例患者误诊为肺脓肿,1例患者误诊为转移瘤,1例患者误诊为肺结核.结论 螺旋CT是肺部韦格纳肉芽肿影像学诊断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64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验证并予以手术治疗的64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检查,分析其病灶的大小、特征等影像学表现,结合CT的分析对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鉴别诊断进行研究。结果患者病灶大小、CT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的病灶的大小均小于原位癌、微浸润腺癌、浸润性腺癌,而CT值均高于其他三种病理分型患者;浸润性腺癌的病灶是4种病理分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最大,CT值最低(P0.05);患者病灶位置、病灶形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边界、病灶边缘、周围结构、内部结构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可对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进行有效诊断,病灶大小、CT值、病灶边界、病灶边缘、周围结果以及内部结构密度等影像学特征表现可对肺磨玻璃结节的病理类型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肉瘤样癌患者21例,另收集同时期非肺肉瘤样癌患者20例,整理两组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肺肉瘤样癌患者CT扫描图像表现,总结肺肉瘤样癌在多层螺旋CT扫描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21例肺肉瘤样癌患者中,95.23%(20/21)患者为单发病灶,肿瘤分布以周围型常见,呈现类圆形或团块状;肿瘤直径均4.0cm;MSCT图像中均呈现囊变坏死,囊变部分面积较大,边缘常见不同于毛刺征的棘突征,其肿块内容易出现空洞或不规则含气腔隙;其强化值仅为(31.00±7.66)Hu,明显低于非肺肉瘤样癌组(54.11±7.81)Hu,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肉瘤样癌MSCT扫描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多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鉴别肺肉瘤样癌与非肉瘤样肺癌,对肺肉瘤样癌的明确诊断以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性。方法将我院2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0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10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胸部CT影像学表现。结果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胸痛、发热、纳差、贫血、低蛋白血症、真菌感染比例均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P<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PPD试验阳性率、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均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P<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T表现中粟粒性阴影、磨玻璃密度影、斑片或大片实变影、纵膈淋巴结增大比例、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增大比例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P<0.05),空洞样病变、钙化比例、增殖性病灶比例、支气管壁增厚比例均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及胸部CT表现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和胸部CT检查情况,同时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以提高疾病诊治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肺部不同的病理基础的空洞与肺结节内透亮影应用CT进行检测,观察其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各类肺空洞患者共计100例与各类肺结节(直径4≤cm)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资料。收治的全部患者都经过了手术病理或者是治疗随访、穿刺证实了疾病。在肺空洞性病变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肺脓肿,有40例患者为肺结核,有5例患者为肺霉菌空洞,有23例患者为原发性肺癌空洞,有9例患者为转移性肺癌空洞,有3例患者为Wegner’s肉芽肿空洞。在肺结节患者中,有22例患者为肺癌结节,其余的患者为其他良性结节。全部患者都进行平扫,部分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在常规的进行胸部平扫以后,以患者的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薄层扫描。应用CT进行检测的重点是对病灶的如下项目进行分析: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测量病灶的大小与空洞壁的CT值变化情况。根据病理的类型把空洞与结节的患者分组研究,对各组患者的空洞壁厚度与CT值所表现的强化程度进行对比,并对比结节内透亮影出现的比率。结果对比每个组不同的病理形态的空洞,对其内壁和外壁不同的形态出现率进行了比较,比较空洞内容物的出现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偏心空洞的症状的患者主要是肺癌,和其它各组进行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肺癌与各组患者间的空洞壁厚度,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空洞壁CT值强化幅度在肺癌与其它的各组进行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肺结节内出现点状和多点状透亮影的百分比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出现其它形态透亮影的比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部不同的病理基础的空洞与肺结节内透亮影应用CT进行检测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随有空洞形成的周围型肺腺癌患者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6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24例伴空洞形成的周围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根据空洞壁的厚度不同(<4mm或≥4mm),分成薄壁空洞组(10例)与厚壁空洞组(14例),对2组的临床资料、MSCT征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MSCT上超过半数的影像学征象有:病变形态不规则22例(91.6%)、胸膜凹陷20例(83.3%)、分叶征18例(75%)、内壁不光整13例(54.2%)。薄壁空洞组中,空洞内间隔的显示、血管穿行征及病灶周边磨玻璃影显示均显著高于厚壁空洞组(均P<0.05),厚壁空洞组肺腺癌患者更易出现胸膜牵拉及分叶征(P<0.05)。结论:伴薄壁空洞形成肺腺癌与厚壁空洞形成肺腺癌在影像学特征中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周建承 《当代医学》2014,(35):75-76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X线表现,以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方法选取临床证实为周围型肺癌的患者21例,对其X线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疑有占位性病变者1 5例,占71.43%。其X线表现分别为:病灶边缘毛糙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5例;病灶边缘毛糙伴胸膜凹陷及胸水者3例;病灶边缘毛糙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和胸水者3例;病灶边缘毛糙、分叶伴空洞者4例。有6例因X线征象不典型被误诊或漏诊,占病例总数的28.57%。其中3例因肺结核病史,被误诊为肺结核。结论认真分析周围型肺癌的X线平片的征象,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6例囊腔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肺结核组,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MSCT下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囊壁最大厚度对囊腔型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肺癌组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长于肺结核组,囊壁最大厚度低于肺结核组(t=3.957;t=4.732;t=3.51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下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囊壁最大厚度联合诊断的AUC为0.854高于病灶最长径的0.764、囊腔最长径的0.719、囊壁最大厚度的0.696(Z=2.790;Z=3.508;Z=3.976,P<0.05);肺癌组与肺结核组在边缘特征、磨玻璃征、形态学分型、边界特征、内部结构和临近结构方面差异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下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囊壁最大厚度对囊腔型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均实施头颅CT扫描、MRI检查,分析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在CT影像学表现下的CT值、病灶密度、血肿周围水肿、病灶形态及占位效应各有不同。MRI影像学表现下,观察组中病灶周围DWI高信号水肿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DWI信号特征:观察组混杂信号和低信号高于对照组,高信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形状为类圆形高于对照组,不规则形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底节区病灶分布高于对照组,顶额、小脑及颞叶分布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在诊断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以鉴别病灶密度、CT值变化、占位效应、血肿周围水肿、病灶形态为主;MRI以鉴别病灶形态及部位分布、病灶及其周围DWI信号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