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T引导下.根据肿瘤大小、方位选用不同直径及数目的 氩氦刀靶向对NSCLC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氩氦刀 化疗 放疗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经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CT值较术前下降超过30 Hu 23例,占67.65%.术后1周、1、3、6、12个月经复查CT示,术后1周肿瘤体积增大34例,占100%,两组患者1、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0%、57.1%;80%、71.4%;85%、78.5%;85%、64.3%.两组病人经不同方案治疗后KPS评分提高20分者A、B两组分别为20%、64.28%.结论 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联合放、化疗比单纯氩氦刀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好,但副作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刘涛  王勇强  王乐农  胡可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86-2887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恶性肿瘤中CT定位的作用。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30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中CT定位。结果29例肺部恶性肿瘤成功实施氩氦刀冷冻治疗,1例气胸肺压缩60%终止手术,3例少量气胸,2例少量咳血。结论在螺旋CT定位中扫描图像清晰,病灶定位准确,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肺癌的影像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利用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90例肺癌患者。结果:肺部肿瘤冷冻后CT显示病灶区出现逐渐增大的低密度类圆形冷冻区,随着氩氦刀冷冻治疗后时间延长,大部分肿块较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以CT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随访,有效率分别为89.9%、85.9%、80.0%、66.2%。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CT(以下简称CT)定位在氩氦刀经皮穿刺治疗肺癌过程的正确方法及应用。方法:对肺癌患者,在CT的引导下准确定位,经皮穿刺行氩氦刀冷冻治疗。结果:35例肺癌患者共计43处病灶均在CT准确的引导下成功地完成氩氦刀冷冻治疗。术后冷冻区的CT值较术前平均下降30-50Hu。结论:使用CT引导氩氦刀治疗可准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便选定体表进针点、准确测出进针角度及深度,术中可实时观察冰球及CT值的变化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6月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先行TACE治疗,术后14~28d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术后病人定期复查AFP、B超检查及CT或MR扫描。结果 42例穿刺及冷冻消融均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18个月,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23例,无变化(NC)11例,进展(PD)3例。结论 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二者联合应用可弥补两种疗法可能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6~79岁.原发病变分别为:原发性肝癌5例,肺癌1例,肾癌1例,原发病变不明1例.骨转移癌部位分别为:肋骨4例,股骨2例,胸骨1例,坐骨1例,耻骨1例,髂骨1例,胫骨1例.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3例患者活动受限.所有骨转移癌病变在CT引导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结果 8例患者,11处骨转移癌病变,在CT引导下成功行15次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术后患者疼痛较前明显缓解,活动受限症状消失.术后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骨转移癌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以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1例不愿手术或不能手术的Ⅲ、Ⅳ期肺癌或肺转移癌病例进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途径为MRI引导经皮穿刺定位.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不良反应轻微,包括咳嗽、胸痛、咯血、发热、气胸等,经对症处理,均完全恢复,无手术相关性死亡.术后CT扫描提示CT值明显降低,部分病人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确切,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微,适合不接受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已丧失手术机会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根据影像资料提示的肿瘤大小,方位选用不同大小及数目的氩氦刀靶向刺入不能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瘤体内进行同步冷冻消融,并根据随机的原则将50例非小细胞肺癌分为A组(单纯氩氦刀组)14例,B组(氩氦刀+化疗组)16例,C组(氩氦刀+化疗+放疗组)20例进行治疗。结果经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CT值较术前下降超过30HU占66.0%。术后1周、1、3、6及12个月经复查CT示,术后1周肿瘤体积增大占100%(50/50),1、3,6及12个月有效率(RR=CR+PK)分别为57.1%、56.3%和70%;71.4%、75%、80%;78.5%、81.3%、85%;64.3%、81.3%和85%。3组病人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症状、体征的有效率分别为:A组:-40%、57.14%、71.42%、88.57%和71.79%;B组:-40.91%、59.09%、77.27%、92.68%和88.64%;C组-36.21%、68.97%、84.48%、94、82%和89.66%。3组病人经不同方案治疗后KPS评分提高20分者A、B、C3组分别为:64.28%、25.5%和20%。结论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方法可行,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有效方法。结合放、化疗可进一步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方法无法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12例,在静脉+局麻下行CT引导穿刺行氩氦刀冷冻治疗,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并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术前、术中、术后开展相应的护理。心理护理是重点,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第2天12例病人均可下床活动。随访1年,12例病人均存活。结论经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是治疗肺癌一种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精密而周全的护理,可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重视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的护理及术后出院康复指导与护理,对肺癌冷冻治疗病人顺利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GT引导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4月行CT引导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16例。统计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主要为发热、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出血和穿刺部位冻伤等。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可准确定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创氩氦靶向冷冻治疗方式选择及评估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期间共为56例高龄Ⅰ—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微创氩氦刀治疗,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70~85岁,分别采用CT引导下经皮及小切口开胸氩氦冷冻靶向治疗。结果 围手术期高龄患者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56。结论 微创氩氦靶向冷冻治疗高龄高危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风险小,患者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2.
胡小波  曹建民  许健  陈波  卢光明 《当代医学》2010,16(11):176-179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肺癌癌的方法、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肺癌患者分三组(〈3cm,3~5cm,〈5cm),行经皮氩氦刀冷冻治疗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止血、抗炎等处理。治疗后4周开始行CT或DSA随访,并根据肿瘤区CT值变化、实体瘤治疗评价标准(RECIST)及生存率评价氩氦刀冷冻消融的临床疗效。统计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主要采用配对t检验和x2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O.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生存期分析采用Log-rank法进行,计算其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期曲线图.结果68例肺癌患者接受治疗,82.35%的病例(56/68)冰球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术前冷冻区CT值为42.09±8.03Hu,术后-7.13±8.25Hu,术后一月为25.70±1.9Hu,各组CT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实体瘤评价总有效率为82.35%(56/68),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68例,随访期间死亡42例,中位生存期13个月,1年生存率50%(34/68)。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创伤小,临床效果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冰球覆盖率、CT值改变、实体瘤治疗评价标准及生存期是评价氩氦刀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5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氩氦刀冷冻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对508例肺癌患者采用CT、B超引导下或开胸手术行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5cm以下肿瘤冰球覆盖面积平均98%,5cm以上肿块冰球覆盖面积平均90%。101例侵犯胸壁患者冷冻后82例(81.2%)疼痛缓解,随访206例患者,1年生存率原发性肺癌Ⅰ期100%(8/8),Ⅱ期82.1%(23/28),Ⅲ期35.3%(24/68),Ⅳ期18.4%(9/49),转移肿瘤47.2%(25/53),平均1年生存率43.2%。常见并发症:血气胸、咯血、心动过缓、低血压,严重并发症有:心跳骤停、哮喘、肺脓疡。结论:氩氦刀冷消融对不能手术肺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426例肝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并发症及处理的经验.方法 426例不愿或不宜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在CT和(或)B超引导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处理措施.结果 肝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可出现在多系统、多器官的并发症,一般程度者经对症处理即可恢复,严重并发症包括肝功能衰竭及出血等.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微创且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氩氦靶向冷冻消融对肝门区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肝脏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区域组织的病理变化,探讨氩氦靶向消融对第一肝门区域的效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经皮穿刺肝脏氩氦靶向冷冻,于消融后第3天和第28天分批宰杀,观察消融靶区和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的病理变化. 结果 术后门静脉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未见明显损伤,血管周围肝组织均被灭活坏死.一级胆管系统在氩氦刀冷冻消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见穿孔、胆管壁全层坏死等严重损伤,大部分损害表现为可逆的短暂性损伤.第28天时活检消融损伤区大小明显小于第3天时(P<0.05).在术后急性期(1~3 d),其ALT、AST值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而在术后1~4周其ALT、AST值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氩氦靶向冷冻区与病理坏死区范围基本一致(P>0.05). 结论 经皮微创近距离的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治疗可以可靠地完全灭活门静脉周围的肝组织,门静脉血管壁在热池效应的保护下不致损伤.氩氦冷冻消融对于肝门部胆管的损伤较轻,该治疗对于肝功能的影响不大.可用肉眼所见的冷冻区大小预测冷冻坏死范围.肝脏肿瘤的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实的微创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会阴氩氦刀低温冷冻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系统回顾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16例经会阴氩氦刀低温冷冻治疗前列腺癌的治疗过程。结果术后1个月MRI提示:完全冷冻消融率37.5%;不完全冷冻消融率62.5%。完全冷冻者术后6个月活检均呈阴性;未完全冷冻者活检阳性率为15%。术后轻度尿失禁发生率为12.5%,1月后均恢复正常,阳痿发生率为15.6%,无尿道坏死、尿道狭窄、尿道直肠瘘发生。术前血清PSA较术后明显下降。结论经会阴氩氦刀低温冷冻治疗前列腺癌安全、微创、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质性肿瘤进行氩氦微创靶向手术系统——氩氦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方法:在CT、B超、X线、MRI等的实时监测和准确引导下进行氩气冷冻、氦气复温来消灭肿瘤区域的靶向治疗。结果:从2007年3月~2009年12月肺癌经氩氦刀治疗的患者共100例,其中原发肿瘤40例,继发肿瘤60例。术后追踪随访,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血液肿瘤标记物等的检查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提高,生命得到延长。一年生存率达90%。结论: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肿瘤区域的肿瘤细胞融解坏死,靶区血管栓塞,肿瘤区域消融坏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透视技术在氩氦刀靶向治疗中晚期肺癌中的应用.方法 52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制氩氦刀冷冻治疗术.根据扫描图像准确地计算冷头进入方向与距离.应用CT透视技术观察穿刺情况,随时调整进刀方向、角度及深度.结果 52例患者定位穿刺成功率(100%),其中12例位于大血管旁,无一例损伤大血管.并发症中有13例发生气胸(25%),胸腔积液10例(19%),15例咯血(28.8%).结论 正确熟练的CT透视定位技术可提高氩氦刀治疗成功率,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氩氦刀经皮肺穿刺对实验性兔肺气肿模型施行靶向冷消融,以确定氩氦刀经皮靶向肺减容术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纯种健康新西兰成年大白兔20只建立肺气肿模型,分别在建立模型前后测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模型建立后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行氩氦刀肺减容治疗,冷融全部采用2次冷融循环,冷冻为每次5min,复温过程采用氦气主动复温,复温时间为2min。分别于1、3、7、14、28天测定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结果,并且获取相应的标本观察其大体形态及其在光镜下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术中少量出血3例(15%),皮下气肿2例(10%);肺功能及血气分析:与肺气肿模型相比,术后1天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3、7天明显改变(P<0.05)、术后14、28天显著改变(P<0.01),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的最佳改善时间为7~14天。结论氩氦刀肺减容术以达到有效破坏靶组织的目的,明显改善动物模型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屈立新  牛立志  鲜华  穆峰 《广东医学》2008,29(9):1499-1500
目的了解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创氩氦靶向冷冻治疗方式选择及评估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对56例高龄Ⅰ~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CT引导下经皮及小切口开胸氩氦冷冻靶向治疗。结果围手术期高龄患者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78%(1/56)。结论微创氩氦靶向冷冻治疗高龄高危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风险小,患者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