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P—gP、GST-π、TopoⅡ在脑胶质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101例原发性脑胶质瘤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在不同病理分级间(WHOⅠ级24例;Ⅱ级34例;Ⅲ级28例;Ⅳ级15例)的表达水平,评估三者间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 P—gP、GST-πT和Topo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4%、64.3%、59.4%。P—gP及GST-πT表达水平在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显著高于低级别(Ⅰ~Ⅱ级)(P〈0.05);TopoⅡ表达水平在高级别胶质瘤则显著低于低级别(P〈0.05)。各多药耐药因子共表达的比率分别为:P—gP+GST-πT:44.6%,P—gP+TopoⅡ:19.8%,GST-π+TopoⅡ:17.8%:P-gp+TopoⅡ+GST-πT:4.95%,两个或以上MDR基因产物共表达率为87.2%,显著高于单一基因产物表达率:P—gP(5.9%),GST-πT(0.9%)及TopoⅡ(1.9%)(P〈0.05)。TopoⅡ阳性表达与P-gP、GST-πT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P—gP阳性表达与GST-πT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原发性脑胶质瘤的多药耐药现象是由多个耐药因子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多药耐药的发生在肿瘤细胞的病理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检测三种耐药因子有助于优化临床化疗方案,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耐药相关蛋白P-gp、GST-π和Topo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应用新辅助化疗(CEF)组(A组)和未化疗组(B组),A组应用新辅助化疗2周期,化疗前后分别行B超检查测量肿瘤大小。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P-gp的表达在A组较B组有显著升高(P〈0.05);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在A组及B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gp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肿瘤的缩小呈直线相关(P〈0.05);GST-π、TopoⅡ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瘤体的缩小无明显相关(P〉0.05)。P-gp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阳性有显著相关;GST-π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有显著相关,与雌激素受体呈负相关;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呈正相关。结论:P-gp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获得性耐药有关,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天然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3.
Pirh2 mRNA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Pirh2mRNA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乳腺科近10年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Ⅰ,Ⅱ期乳腺癌87例,Ⅲ,Ⅳ期乳腺癌27例Pirh2mRNA的表达,并以纤维瘤组织10例和正常乳腺组织6例作为对照。结果Pirh2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3.9%(50/114),10例纤维瘤组织1例阳性,6例正常乳腺组织无表达。乳腺癌与纤维瘤和正常乳腺组织间的Pirh2mRNA表达均有差异显著性(P=0.004)。Ⅰ,Ⅱ期乳腺癌和Ⅲ,Ⅳ期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37.9%(33/87)和63.0%(17/27),差异有显著性(P=0.022)。114例乳腺癌中5年内远处转移者60例,其PIrh2mRNA阳性率为63.3%(38/60);无瘤生存≥5年者54例,其Pirh2mRNA阳性率为22.2%(12/54),两者有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Pirh2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较高表达,而在乳腺纤维瘤和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Ⅲ,Ⅳ期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Pirh2mRNA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hione-S—transferase-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DNA—topoismerase,TopoⅡ)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和10例肝硬化组织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并对其组织病理指标及3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35例肝癌中的P—gp、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1.4%、31.4%。②肝癌组织中P—gp、GST-π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肝硬化组织。③P—gp+GST-π+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17.1%,P—gp+GST-π、P—gp+TopoⅡ和GST-π+TopoⅡ阳性率分别为60%、14.3%、2.8%,其中P—gP+GST-π和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④TopoⅡ表达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结论①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与其P—gp、GST-π、TopoⅡ表达有关。②对肝癌患者化疗前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对患者化疗用药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联合用药的合理选择,提高疗效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相关产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9例胃癌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多药耐药相天蛋白(M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ToPo Ⅱ阴性表达、MRP阳性表达和GST-π阳性表达作为3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并将本组患者分成高危耐药组(2~3个危险因素)和低危耐药组(0~1个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生存率及辅助化疗的有效性.结果ToPo Ⅱ阳性表达率为74.7%.与胃癌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关:MRP阳性表达率为40.4%,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GST-π阳性表达率为49.5%.与患者性别和胃癌分化程度有关。3种蛋白各自表达的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耐药组术后有25例(55.6%)复发.复发时间为(15.2±8.1)个月,与低危耐药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4%,P〉0.05),但复发时间早于低危耐药组[(21.3±11.1)个月,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和55.6%.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耐药组中化疗患者与未化疗患者术后5年生存牢分别为45.8%和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耐药组中化疗患者与未化疗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和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基因相关产物ToPo Ⅱ、MRP和GST-π的表达与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有效性有关.对于高危耐药的患者进行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 B-cell lymphoma/leukemia-2, Bcl-2 )、细胞周期素A2(cyclinA2)和磷酸肌醇3激酶( 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 PI3K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Bcl-2、cyclinA2和P13K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58例)、乳腺正常组织(14例)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乳腺正常组织相比,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el-2表达降低,而cyclinA2和P13K表达增高(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Bcl-2在TNM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出现转移复发的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A2在转移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表达(P〈0.05),但在不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状态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13K在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期的患者中高表达(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转移复发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Bcl-2低表达、eyclinA2和P13K高表达可能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及肺耐药蛋白(L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V-6000法)检测P-gp、GST-π、TOPO-Ⅱ、LRP在60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P-gp、GST-π、TOPO-Ⅱ和LRP按各自表达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及5年存活率。将P-gp阳性、GST-π阳性、LRP阳性和TOPO-Ⅱ阴性作为4个可能与胃癌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考察,并将患者分为高危耐药组(2~4个危险因素)和低危耐药组(0~1个危险因素),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存活率。结果:P-gp、GST-π、TOPO-Ⅱ、L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3%(32/60),73.3%(44/60),83.3%(50/60),38.3%(23/60)。它们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局部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4种蛋白各自表达的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及5年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耐药组与低危耐药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时间早于低危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为44.0%和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p、GST-π、TOPO-Ⅱ及LRP是胃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基础,联合检测对胃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P-糖蛋白(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GST-π、P-gp、Topo-Ⅱ、TS和MRP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GST-π、P-gp、Topo-Ⅱ、TS和M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依次为72.9%(35/48)、56.3%(27/48)、83.3%(40/48)、41.7%(20/48)和39.6%(19/48),而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其表达阳性率依次为10.0%(1/10)、0(0/10)、0(0/10)、0(0/1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ST-π:P〈0.01,P-gp:P〈0.01,Topo-Ⅱ:P〈0.01,TS:P〈0.05,MRP:P〈0.05);它们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GST-π、P-gp、Topo-Ⅱ、TS和MRP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是胃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基础。GST-π、P-gP、Topo-Ⅱ、TS和MRP的联合检测可用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Wei WD  Wang X  Rong TH  Huang ZF  Li BJ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36-1138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162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2例)拟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ICBN,对照组(90例)拟行常规手术切除ICBN,2组术后均按乳腺癌临床指引治疗,并对2组进行观察随访。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分别为22.2%及73,3%(X^2=41.80,P〈0.01),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2.5%及31.1%(X^2=7.8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4~36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局部复发。结论Ⅰ、Ⅱ、Ⅲa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肋问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CCL5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CCL5及其受体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BR Green Ⅰ real time-PCR定量检测3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CCL5及其受体CCR1、CCR3、CCR5 mRNA的表达。结果各期癌组织CCR1及CCR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5及CCL5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Ⅰ期和Ⅱ期乳腺癌组织CCL5 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乳腺癌组织CCL5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2.477,Ⅳ期乳腺癌组织CCL5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高(3.710)。CCR5及CCL5 mRNA的表达高度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971)。结论趋化因子CCL5及其受体CCR5 mRNA在Ⅳ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CCL5可能以自分泌方式与受体CCR5结合促进乳腺癌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前分期应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MR-ADC)值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0例,纳入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23年6月。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Ⅰ~Ⅱ期组(n=51)、Ⅲ期组(n=39),两组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核磁(DCE-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DWI及DCE-MRI指标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WI与DCE-MRI的相关性;评估DWI及DCE-MRI指标诊断乳腺癌病理分期的价值。结果 Ⅲ期组患者ADC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组患者Ve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组,Ktrans、Kep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ADC分别与Ktrans、Kep呈明显负相关(r=-0.321、-0.483,P均<0.05),ADC与Ve呈明显正相关(r=0.502,P<0.05)。ROC曲线显示,ADC、Ktrans、Kep、Ve、DCE-MRI(Ktr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7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GST-π、TopoⅡ-α的表达情况。结果:Pgp、GST-π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72.9%,二者的表达与该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术后腔内化疗的复发密切相关。所有膀胱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TopoⅡ-α表达降低,其中Topo Ⅱ-α指数Ⅰ、Ⅱ、Ⅲ、Ⅳ级分别为45.0%、36.3%、12.5%、6.3%,Topo-α指数与病理分级有关、但与临床分期和术后腔内化疗的复发无关。Pgp与GST-π、GST-π与Topo Ⅱ-α指数密切相关,Topo Ⅱ-α指数与Pgp表达无关联。结论:Pgp、GST-π表达情况和TopoⅡ-α指数是判定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恶性程度的客观指标;在预测以塞替派和丝裂霉素为主的术后腔内化疗敏感性方面,Pgp、GST-π表达情况较TopoⅡ-α指数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upervision^TM法检测6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2%(43/67),59.7%(40/67)和61.2%(41/67)。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病部位、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表达情况及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UC患者36例,对照组33例,均行内镜检查并活检肠黏膜组织,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组织中PAR-2及COX-2表达情况。结果:UC患者肠黏膜PAR-2和COX-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UC组PAR-2及COX-2表达高于中度、轻度及对照组(P〈0.05);病理I~IV级病变肠黏膜中PAR-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O.05),Ⅲ~IV级高于I~Ⅱ级(P〈0.05)。病理Ⅲ~IV级COX-2表达明显高于I~Ⅱ级及对照组(P〈O.05,P〈0.01)。UC患者正规治疗,进入缓解期后两者表达明显下降(P〈O.01)。在肠黏膜组织中PAR-2表达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O.501,P〈0.01);均与U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O.05)。结论:UC的发生发展与PAR-2及COX-2过度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共同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 S-转移酶π (GST-π )和 DNA拓扑异构酶Ⅱ-α (Topo Ⅱ-α )在肿瘤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 ABC法检测 GST-π和 Topo Ⅱ-α在 60例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 15例正常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GST-π和 Topo Ⅱ-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0%和 8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 P〈 0.01). GST-π和 Topo Ⅱ-α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05),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否密切相关( P〈 0.01). GST-π在低分化癌组织中高表达;Topo Ⅱ-α在高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低分化癌( P〈 0.01).结论 GST-π和 Topo Ⅱ-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作为衡量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间质内CD3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和50例宫颈鳞癌的间质内微血管计数情况,并分析其在不同的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的表达。结果在子宫颈鳞癌Ⅰ级和Ⅱ级癌组织中,CD34的表达主要分布在癌巢周围间质内,而癌巢内较少;在子宫颈鳞癌Ⅲ级的癌组织,CD34的表达则呈弥漫分布。临床分期比较:Ⅰ期与Ⅱ期比较、Ⅰ期与Ⅲ期比较,差异显著(P〈0.01);组织学比较:Ⅰ级与Ⅱ级比较、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CD34的表达在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差异显著,反映了微血管增生在子宫颈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一个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d-1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表现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80例乳腺癌样本中Id-1 mRNA的表达,并与乳腺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Id-1 mRNA在正常组织中表达低于癌组织(P〈0.01);WHOⅢ级表达高于WHOⅠ级(P〈0.01)。超声显示具有毛刺征及周边高回声晕的组织,Id-1 mRNA均呈高表达(P〈0.01);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Ⅱ~Ⅲ级中Id-1mRNA的表达高于0~Ⅰ级(P〈0.01)。结论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Id-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 disease)患者体内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和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滴度的相关性。方法按临床表现分期将Buerger病患行53例分为3期:Ⅰ期(局部缺血期)17例,Ⅱ期(营养障碍期)14例,Ⅲ期(组织坏疽期)22例,其中Ⅲ1期11例,Ⅲ2期7例,Ⅲ3期4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E2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所有患并血清AECA滴度,采用直线相关比较分析E2和AECA滴度的相关性。结果(1)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血清E2均值依次明显升高(F=46.808,P=0.000);在Ⅱ期患者中,有静息痛表现患者血清E2水平较无静息痛患者明显升高(F=13.632,P=0.003);在Ⅲ期患者中,Ⅲ3期患者血清E2水平较Ⅲ1,期、Ⅲ2期患者明显升高(F=112.041,P=0.000),而Ⅲ1期和Ⅲ2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F=27.751,P=0.105)。(2)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血清AECA IOD值依次明显升高(F=188.779,P=0.000);在Ⅱ期患者AECA滴度结果中,有静息痛表现患者血清AECA滴度较无静息痛患者明显升高(F=113.734,P=0.021);Ⅲ3期患者血清E2水平较Ⅲ1期、Ⅲ2期患者明显升高(F=23.747,P=0.000),而Ⅲ1期和Ⅲ2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F=0.247,P=0.626)。(3)所仃患者血清E2水平和AECA滴度具有直线相关性(r=0.726,P=0.000)。结论雌激素可以导致AECA滴度增加,可能是Buerger病血管病变加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P—gP、GST-π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C-erbB-2蛋白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P-gp和GST-π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转移淋巴结数和TNM分期无关(P>0.05); 而C-erbB-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转移淋巴结数和TNM分期有关(P<0.05).P-gp表达阳性率在C-erbB-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中显著高于C-erbB-2表达阴性的乳腺癌(P<0.05); 5年内生存者的GST-π和C-erbB-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5年内死亡者(P<0.01).结论 P-gp参与乳腺癌的原发耐药机理,C-erbB-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发生原发性耐药的可能性较大,C-erbB-2是评估乳腺癌预后和预测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胰腺癌组)及9例慢性胰腺炎组织(胰腺炎组)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正常胰腺组)中HIF-1α,P-gp,GST-π的表达,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HIF-1α阳性表达32例(76.2%),P-gp阳性表达28例(66.7%),GST-π阳性表达24例(57.1%)。胰腺炎组中HIF-1α,P-gp,GST-π阳性表达分别是2例(22.2%),2例(22.2%)和1例(11.1%)。在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P-gp,GST-π阳性表达分别为0例(0%),2例(25%)和1例(12.5%)。胰腺癌组III期和IV期标本的HIF-1α表达率显著高于I期和II期(P0.05);胰腺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HIF-1α及P-gp表达率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P0.05)。HIF-1α表达与P-gp(r=0.553,P0.001)及与GST-π表达均呈正相关(r=0.420,P=0.006)。结论HIF-1α可能对P-gp和GST-π的表达起上调作用,从而参与低氧对胰腺癌多药耐药的调控。针对HIF-1α的抑制手段有可能为改善胰腺癌的耐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