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崔军  叶长林 《中国修船》2023,(S1):50-55
文章针对目标双船坞无任何内置船舶喷砂除锈设备设施的现状,以无动力驳船为研究对象,开发适用于双船坞的外置独立水雾喷砂系统技术,研发具有环保、智能、系统集成和效率优势的驳船水雾喷砂系统装备,实现双船坞环保除锈的目标,满足双船坞内船舶除锈施工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绿色造船技术发展对船舶分段清理除锈的工艺需求,研究船舶分段激光除锈技术。对不同表面状况的船舶分段试验样板开展激光除锈试验,在清洗效果、作业环境和投资运营成本等方面,与传统的喷砂除锈进行对比,分析激光除锈效果及适用性。结果表明,激光除锈技术应用于船舶分段除锈,具有能耗低、污染小、工作环境好等优点。激光除锈可为船舶分段除锈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船厂现行喷砂除锈工艺的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固体颗粒冲蚀磨损理论及实验分析对现行喷砂除锈工艺作了剖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按本文推荐方法改进现行喷砂除锈工艺,可使除锈总效率显著提高,从而也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船体外板大拼接焊缝大范围高效环保喷砂除锈,开发大腔室多枪旋转高效无尘喷砂器,并对其气固两相流特性进行研究.将整个喷砂过程置于一个直径100.0 m m以上的密闭腔室,采用单/双喷砂枪通过电机高速旋转喷枪对工件表面进行喷砂,并基于真空负压对反弹的磨料和冲蚀掉的铁锈、油污、粉尘等进行回收、分离和循环再利用.采用基于欧...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压水射流对船舶表面进行除锈,除油漆处理,是一项新兴的先进技术,拟取代传统的喷砂,喷丸等工艺。文中着重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的经济性,以帮助大家了解高压水技术,转变传统的观念 。  相似文献   

6.
文中目前我国船体除锈工艺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开展环保除锈技术,较系统地介绍了回收戒喷砂除锈设备、湿喷砂除锈设备,超高压水除锈设备的性能,特点及应用情况,为研讨环保除锈技术,选购除锈设备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张弛  张宇辉  秦浩然  陈荣涛  张轲 《船舶工程》2022,(5):155-160+177
为分析爬壁除锈机器人的无尘喷砂除锈器中空气和磨料气固两相流的运动特性,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离散相颗粒模型,建立了喷砂除锈器有限元模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进气压力增大时,磨料对工件表面的冲蚀作用略微加强;随着进砂量的增大,对弯管接头的磨损和对工件表面的冲蚀作用都增强;当真空负压开启后,回收效果显著提升,0.045MPa时基本可以实现喷砂过程的无尘化,但负压大于0.045 MPa时,磨料回收效果提升不明显,但对工件的冲蚀效果减弱。实船应用表明:在最优化参数下,除锈后表面清洁度可达到SA2.5级,粗糙度达到44μm,验证了无尘喷砂除锈器气固两相流模型的正确性,为后续的除锈器结构优化设计、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水雾无尘喷砂表面清理技术的分析与应用,解决常规工艺的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危害问题。对国内修船企业环保型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各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在修船涂装、陆上涂装等领域环保清理的新思路,详细介绍新型水雾无尘喷砂除锈装置的研制、技术参数特点和在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应用情况,同时简要介绍与新型水雾喷砂工艺配套的环保、高效的非金属磨料分类处理流水线。  相似文献   

9.
姜明 《中国修船》2008,(3):23-23
近日,南通中远船务完成特种改装船“凯撒”轮生活区分段吊装以及加宽边舱密性试验,开始进行第二次进坞。 二次进坞的坞期决定于29个舱室3万多平方米的特涂工程进度。为了有效控制生产周期,促进生产进度,“凯撒”轮项目组对整个特涂工程进行了详细的策划:将29个舱室分成4批,每批打砂时间控制在2天左右。为了及早开枪打砂,在船舶进坞后连夜安排打砂设备;进坞前确认好外板工艺孔的位置,进坞后立即按打砂舱室的顺序开设工艺孔,提高打砂和吸e3"效率;落实专人负责舱室通风,有效控制舱室气体浓度。  相似文献   

10.
凡船舶进坞油漆,必须先将船壳外部的铁锈、漆层及海生物清除掉。在船底部位进行这些清洁工作时,一般可采用下面的几种方式:风动齿轮枪拷铲除锈;船底抛丸除锈;喷砂除锈;高压水喷射及湿喷砂除锈。采用风动齿轮枪拷铲,操作简便,除锈质量一般,然而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施工环境恶劣。如一艘万吨级船  相似文献   

11.
喷砂除锈机理及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晓君  韩延峰  王法永 《船舶工程》2008,30(1):66-68,29
根据流固两相流理论分析了磨料在喷枪中的运动规律,得到了喷枪长度的计算式;定义了喷砂除锈效率的表达式并利用该表达式分析喷枪内径对除锈效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喷枪内径的计算式;从锈渍受力的角度分析了喷射倾角对除锈效率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当喷射角度为54.7度时,除锈效果最佳;分析了喷砂机与喷枪之间的软管对除锈效率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小长径比软管,减小入口喷枪夹角有利于提高除锈效率.  相似文献   

12.
消息报导     
上海沪东造船厂针对国内对中小型特种船舶进行特涂力量薄弱的情况,依靠现有设备对船舶进行特涂施工。1988年12月该厂承接了海军某型油船的特涂任务,该厂仅用20多天就顺利完成,除锈质量达到瑞典Sa2.5级标准,涂层膜厚也达到了规定的厚度。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船舶喷砂除锈爬壁式机器人,用以代替人工高空除锈作业。通过静力分析仿真,确定了负载、单个磁吸附单元磁力和壁面角度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保证不下滑和不翻转的最大负载。通过动力分析仿真,确定了电机及减速器输出的最小转矩。根据仿真结果研制了爬壁机器人样机,该机可在各工况下进行运作,且能爬越10mm高的障碍,能够满足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4.
船舶在海洋环境下服役受海水流速、温度及盐含量等多因素作用,表面容易发生电化学、氧化(生物腐蚀)等强锈蚀破坏,因此高效、环保的海洋船舶钢板除锈技术成为海洋船舶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海洋环境下铁锈产生的原因,重点介绍了喷抛丸、高压水射流和激光等除锈技术的原理、工艺、装备及特点,指出了现有除锈技术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最后对未来海洋船舶除锈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冰丸除锈     
船舶除锈是船舶在制造和维修保养过程中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除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船舶的使用寿命。目前的船舶除锈方法有喷、抛铁丸除锈,喷砂除锈,高压水除锈,机械敲击除锈,手工拷铲,化学酸洗等等。近年来,国外正在研究爆炸震动和二氧化碳干冰除锈等新方法。由于船舶的体积大,线型复杂,因而给除锈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上述各种除锈方法虽各有优点,但都存在着不够理想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1月下旬,广州中远船务迎来了俄罗斯液化运输公司“格威”轮。“格威”轮工期为20天,打砂特涂工程涉及到8个舱室、面积达6000m^2。因泊位紧张,公司决定首次利用坞平台对该轮进行特涂作业。船未进厂,总管小组就召开首次会议,分析工程,布置坞平台。11月25日“格威”轮进厂,搭架、打高压水、测盐分等每道工序都按计划顺利进行,并提前一天完成喷砂工序。  相似文献   

17.
船舶特涂工程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舱内及甲板粉尘弥漫,且操作时间长。因此,对特涂工程的安全生产以及工程质量、进度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施工现场所有的特涂设备中,除湿机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设备。除湿机作为降低封闭喷砂环境内的相对湿度,优点是费用低,占整个防腐费用支出不到4%,确能保证喷砂工作可以昼夜不停地连续开展,整个工程费用也因工期的缩短而降低,使整个涂装工程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金属腐蚀所造成的损失,最常用的防腐蚀方法是在构件表面涂漆或喷镀防腐层.涂、镀层的防护效果取决于涂、镀层材料,涂、镀前金属表面清理程度和施工方法等因素,其中金属表面清理的方法和程度对涂层寿命影响最大.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的分段二次除锈、焊缝区除锈及修船除锈等,多采用手工或机械除锈法,劳动强度大,除锈效率低,除锈质量差.为解决这类问题,中国船舶总公司长平机械厂与日本厚地铁工株式会社签订了“喷丸设备技术引进许可证合同”,按许可证合同规定生产  相似文献   

19.
吴世成 《中国修船》1990,(2):69-69,37
日本卡斯帕公司生产的KM-25H型抛丸除锈机系船舶和大型储物箱柜涂装前表面处理而开发的高性能封闭式除锈设备。与一般直压式空气喷砂机不同的是它采用了由离心抛射装置通过其叶轮把钢丸或其它磨料以高速抛射的方式,因而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能。由于设置了能把钢丸或磨料回收循环再供给的装置、集尘装置,因此该机具有全自动抛丸处理、磨料回收、集尘以及磨料循环再使用的多种机能。从而具有良好的作业环境,同时省去了对常规喷砂后对废砂的清扫回收作业,因采用全自动遥控式仅需1人控制,省去了拆脚手架,并将作业人中从危险的高空作业中解放出来,从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安全、省时、省工而降低了成本。由于该为悬挂式,只要有起重设备,从中小型船舶到大型船舶均可适用,尤其是大面积表面“出白”处理、SPC涂装和改装SPC涂料工程使用。  相似文献   

20.
孙富 《中国修船》2003,(5):39-39
涂装作业通常指两大方面:一是指涂装前的表面处理,包括高压水冲洗、喷砂除锈及清洁;二是喷(刷)涂油漆作业,也就是在处理过的钢材表面进行涂装作业等.这两大方面在船舶涂装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时后者显得更重要,尤其是在新制工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