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比较腰椎定量CT(Q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DXA)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180例,均选择QCT与DXA,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骨量减少的检出率,比较年龄与性别差异下的QCT腰椎定量检测的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结果 QCT检查方式对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29.44%和11.67%)均明显高于DXA(12.22%和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QCT检查方式对60~69岁(33.71%和16.85%)、≥70岁(37.50%和20.00%)受检者的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明显高于50~59岁(15.69%和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受检者的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35.19%和18.51%)明显高于男性(20.83%和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QCT检测方法对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DXA检测方法,60岁以上为骨质疏松症与骨量减少的多发年龄,女性受检者的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贵州省中老年人腰椎QCT骨密度及脊柱脆性骨折的骨密度。方法 收集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行QCT骨密度体检的50岁以上中老年2 380例,分析QCT骨密度值,并以性别、年龄和脊柱脆性骨折进行分组,分析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腰椎QCT骨密度值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者占比分别为80.00%、16.26%、2.82%、0.92%。骨质疏松者占3.74%,女性、男性分别为8.17%、2.52%,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69,P <0.001)。低骨量者占16.26%,女性、男性分别为21.40%、1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1,P <0.001)。60岁以上人群随年龄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渐增加,以女性为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0~59岁、60~69岁及70~79岁三个年龄段男性和女性骨量减低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以女性为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2例(1.76%)脊柱脆性骨折,男31例,女11例,...  相似文献   

3.
定量CT骨密度测量诊断中国老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在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同时接受腰椎DXA、髋关节DXA和腰椎QCT检查、年龄>60岁的男性受检者314例。比较DXA和QCT对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DXA(腰椎正位、髋关节)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35/314,11.15%)低于腰椎QCT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141/314,44.90%;χ2=88.70,P<0.05)。结论 腰椎QCT BMD测量对中国老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与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方法对体检中心2 849例体检人群进行血糖、血脂、血压的检测,计算出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2 849例体检人群中,骨代谢异常组男性占37.3%,女性占44.9%,女性患病人数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值逐渐减少。骨代谢异常组中,男性各年龄组间患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P>0.05);女性40~<50岁与50~<60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4,P<0.05),50~<60岁与60~<70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P<0.05)。骨代谢异常组患者胆固醇、血压水平均高于骨量正常组,BMI低于骨量正常组。结论女性患病人数高于男性,年龄、胆固醇、血压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高BMI能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所以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维持一定的BMI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检出情况,并分析其与冠心病(CHD)发病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54例老年体检者,根据是否发生CHD,分为CHD组与非CHD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结果及CHD影响因素。结果 154例受检者中,92例(59.74%)血脂异常,包括低HDL-C 39例(25.32%),高TC 20例(12.99%),高LDL-C 17例(11.04%),高TG 16例(10.39%);男性低HDL-C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女性高TC、高TG及高LDL-C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血脂异常检出率为:60~69岁者>70~79岁者>80岁及以上者(P<0.05);CHD组与非CHD组吸烟史、饮酒史及血脂异常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饮酒史及血脂异常属于老年人CHD发病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高,尤其是6...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南充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血常规检查结果。方法对26 336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 26 336例健康体检者贫血检出率为3.44%,其中男女贫血患者检出率分别为1.12%和5.4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减少检出率为3.58%,男女白细胞减少检出率分别0.97%和5.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检出率为9.04%,男女血小板减少检出率分别为9.01%和9.0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多检出率分别为2.21%和1.4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项目,血常规检查可简便、快速、有效地筛查出如贫血、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等疾病,为预防和及时临床治疗提供早期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10/2004-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门诊和住院的中老年体检患者41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410例中老年人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40~49,50~59,60~69,70~79,>80岁)和不同骨密度组(骨质疏松、骨量减低、骨密度正常)对男性和女性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男性骨钙素随年龄增长下降,尿吡啶啉/肌酐随年龄增长上升,均低于女性(P<0.05),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尿吡啶啉/肌酐值与同年龄的老年男性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年龄段男性或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基本在正常范围。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低于骨密度正常组,而尿吡啶啉/肌酐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7.051,7.898,P<0.05);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3.633,17.923,P<0.05);同性别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基于业务流程重组构建健康体检重要异常性结果的信息管理效果。方法:对徐州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后出现重要异常结果者进行研究,该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体检者应用常规管理模式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250),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体检者应用基于业务流程重组构建的信息管理为观察组(n=250),对比两组各项体检重要异常性结果的复查率、检出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量表无统计差异(P>0.05);信息管理后,对照组体检者重要异常性结果复查率(53.60%)比观察组(88.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检者中重要异常性结果中临床检验类、放射影像类、心电图类和超声医学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业务流程重组构建的信息管理可有效提升体检者重要异常结果的复查率及检出率,并改善体检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发生与年龄、性别的关系:5 20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筛查出的骨质疏松者及低骨量者,分析其年龄、性别与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关系.方法使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信阳市中心医院经医师推荐的各科门诊5200例患者的右胫骨中段进行超声定量检查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发生检出率为23.92%(女25.38%,男17.02%);低骨量检出率为30.85%(女32.80%,男21.54%),女性与男性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2,4.5,P<0.01);50岁以后的女性,骨超声传导速率即骨密度及骨强度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结论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年龄正相关,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明显受绝经影响,也与其生活习惯,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保健意识强弱有关.低骨量者明显高于骨质疏松者,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安徽省蚌埠地区2017-2019年在该院体检的人群进行贫血调查,以期为贫血的防治及健康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7-2019年在该院进行体检的315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对各组贫血情况进行总结。结果31533例体检者中共检出贫血患者999例,检出率为3.17%,其中男性检出率为1.03%(177/17203),女性检出率为5.74%(822/14330),男性贫血患者检出率远远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33.00,P<0.05);其中>40~50岁年龄段女性贫血检出率最高,为2.08%(299/14330);且男女均以轻度贫血为主,共778例,检出率为2.47%(778/31533)。从贫血类型看,男女均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共672例,占贫血总数的67.27%(672/999),其中男性101例,占男性贫血者的57.06%(101/177),女性为571例,占女性贫血者的69.47%(571/822),女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5,P<0.05)。结论在蚌埠地区健康体检者中,贫血对女性来说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要定期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大众对贫血的认识,进行不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评价跟骨定量超声测量(QUS)筛查体检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收入的450例健康体检的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测和QUS检测,以DX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QUS筛查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同时观察不同年龄段(≤59岁226例、60~69岁142例、≥70岁82例)妇女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DXA诊断骨质疏松症共81例,QUS诊断骨质疏松症共69例,以DX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QUS诊断正确67例,其诊断正确率为97. 1%(67/69)。同时,QUS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 5%、82. 7%、97. 1%、96. 3%;≤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的刚度(SI)、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传导速度(SOS)参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患骨质疏松症的比率分别为9. 3%、15. 5%、31. 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 365,P 0. 01)。结论 QUS筛查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正确率较高,诊断特异度及灵敏度均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年龄的增加,绝经期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结肠镜在早期结直肠癌(CRC)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体检的1 0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试剂盒分别检测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和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对两者任一结果为阳性者再行结肠镜检查。比较SDC2和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的阳性率以及两者联合结肠镜对进展性腺瘤和CRC的检出率。结果在1 000例筛查对象中,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18.10%(181/1 000)比9.80%(98/1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结肠镜对进展性腺瘤和CRC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结肠镜筛查〔进展性腺瘤检出率:2.50%(25/1 000)比1.00%(10/1 000),CRC检出率:1.50%(15/1 000)比0.50%(5/1 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是一种简单无创的CRC筛查新技术,患者接受程度更高,能够避免大规模肠镜筛查带来的弊端,联合结肠镜检测可作为CRC早期筛查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BMD),探讨不同性别腰椎BMD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70名接受体检的中老年人,男341名,女329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使用QCT进行腰椎BMD测量,根据其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低组及骨质疏松组,分析3组不同性别腰椎BMD的差异及腰椎BMD与各血脂参数的相关性。以腰椎BMD为因变量,男性和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男性骨量减低组TC和LDL-C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均<0.05);女性骨质疏松组及骨量减低组TC高于骨量正常组,骨量减低组LDL-C高于骨量正常组(P均<0.05)。男性腰椎BMD与年龄、BMI及HDL-C均呈负相关(P均<0.05),女性腰椎BMD与年龄、TC、TG及LDL-C均呈负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是导致中老年人腰椎BMD下降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血脂异常与中老年腰椎BMD下降存在相关性,年龄是导致中老年人腰椎BMD下降的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联合诊断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69例影像学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9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PCT,使用全自动凝血仪进行D-D检测。结果 试验组患者PCT和D-D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D-D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PCT和D-D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D-D联合检出率(100%)明显高于PCT(82.6%)和D-D(88.4%)的单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D-D联合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某高等院校教职员工血脂异常情况,探讨其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2 579例四川某高校教职工体检标本血脂检测结果按不同职业、年龄、性别分组,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高脂血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段高脂血的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脂血症检出率明显增高,50岁以上检出率比50岁以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及职业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和双回波MR成像评价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 对74名志愿者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分别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和QCT检测腰椎骨密度,MR扫描仪及后处理软件检测腰椎椎体内骨髓脂肪组织。根据腰椎DXA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信号强度比值(SIR)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检验双回波MRI技术所测SIR与DXA的T值及QCT所测骨量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SIR值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结果 骨量正常组SIR值0.41±0.11,低骨量组SIR值0.55±0.12,骨质疏松组SIR值0.62±0.1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P=0.002),骨量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间、骨量正常组与低骨量组间S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低骨量组与骨质疏松组间S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QCT所测骨量与DXA所测T值呈正相关(r=0.675,P<0.01),SIR值与T值呈负相关(r=-0.587,P<0.01)。SIR值与QCT所测骨量呈负相关关系(r=-0.599,P<0.001)。采用SIR评价骨质疏松的ROC分析显示,SIR=0.54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33,诊断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5.7%。结论 QCT可直接精确测量骨质密度;双回波MRI技术可通过检测骨髓脂肪组织间接反映骨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CT扫描仪与超声骨密度仪在早期骨质疏松筛查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6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CT扫描仪和超声骨密度仪对其骨骼情况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96例体检者中,CT检测发现骨密度正常率为43.75%(42/96),超声骨密度仪检测正常率为46.88%(45/96);CT检测骨量减少检出率为40.62%(39/96),骨密度仪检测为37.50%(36/96)。两者骨密度正常率和骨量减少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质疏松和严重骨质疏松检出率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均为13.54%(13/96)和2.08%(2/96)。结论 CT扫描仪与超声骨密度仪均可用于早期骨质疏松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我院健康体检者超声桡骨骨密度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为骨质疏松症(OP)的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00例2016年3月-2019年8月本院健康体检者超声桡骨骨密度检测结果资料(男1275例,女925例),根据T值判定骨密度情况,分析骨质疏松症与年龄、性别之间的联系。结果:2200例骨密度异常者840例(38.18%);其中骨密度减少789例(35.86%),骨密度疏松51例(2.32%);骨密度疏松中男13例,检出率为1.02%,女38例,检出率为4.11%,结果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r=0.562,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即年龄越大,该病发病率越高,因此对于老年人应加强安全措施,避免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0~3岁婴幼儿佝偻病患病情况。方法收集来体检的468例婴幼儿骨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8例婴幼儿中,临床佝偻病的检出率为134例(28.63%);亚临床佝偻病的检出率为230例(49.15%);检出率与年龄差异及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黄埔区1岁以内婴幼儿临床佝偻病的检出率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滨州市沾化县上消化道癌症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滨州市沾化县2所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上消化道癌症患者,对其临床、病理、内镜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8年内上消化道癌症总检出率为9.10%,其中食管癌检出率4.12%,非贲门部胃癌检出率4.00%,贲门癌检出率0.95%%,十二指肠癌检出率0.03%。食管癌中13.4%为食管腺癌,86.6%为鳞状细胞癌。检出的上消化道癌症以进展期为主,1.96%(24/1 226)为早期癌症。(2)男性发病率(76.8%)显著高于女性发病率(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年龄(58.1±14.2)岁与女性年龄(54.7±15.3)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癌症中,≥50岁者1 873例(69.1%)显著高于小于50岁者836例(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8年来滨州市沾化县上消化道癌症由高到低排序为食管癌、非贲门部胃癌、贲门癌及十二指肠癌,食管癌与非贲门胃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癌症的检出率较低,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